城角的風,初秋的雨,一起走過的德意志
↑老繪畫陳列館 \--Ostend, by William Turner
↑老繪畫陳列館 \--View of Dedham Vale from East Bergholt, by John Constable
馬奈對莫奈的”你在畫畫,我在畫你“~ ↑老繪畫陳列館 \--Monet Painting in his Studio Boat, by Manet
↑老繪畫陳列館 \--The Bridge at Argenteuil, by Monet
嚮日葵,梵高人盡皆知的代表作,入眼就是藍與黃色彩的撞擊,花瓣恣意的綻放,自由而無懼。 ↑老繪畫陳列館 \--Sunflowers, by Vincent van Gogh
展室里還有他早年的一張畫作,從畫面風格上看還未受印象派的影響,一派質朴。 ↑老繪畫陳列館 \--The Weaver, by Vincent van Gogh
老繪畫館不算大,如果不聽導覽、只是自己挑熟悉的畫家和畫作細看,用時四個小時左右,不過看畫這種事很難參考,有人拍個照就一閃而過,有人可以在一幅畫前痴痴地端詳一天,究竟要怎麼安排時間全憑習慣和感知。常展每幅畫作的介紹都很用心,應該是我去過最友好的美術館了,有德語和英語,而且英語版本並不比德語版本簡化;最重要的是,上面不僅僅標註著畫家、年代、畫作名字,還詳細介紹了畫的主題故事、背景,有很強的科普性。
紐倫堡 | 天選之城,宜回看尊榮德國 由於歷史原因和邦國體制,曾經做過首都的城市一抓一把,唯獨 紐倫堡 地位超然,無論是神聖 羅馬 帝國時期還是納粹時期,都不是官方的首都,但700多年來每一任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都在此駐蹕,納粹黨代會在此召開,二戰後對 德國 也在此審判。這座小城,古老而沉靜,像是見遍繁華、歷經滄桑後的與世無爭。 ↑紐倫堡 聖勞倫斯教堂位於 紐倫堡 老城區偏南,在一片紅頂民居中很是顯眼,透著時光印記的牆體、高聳的雙尖塔、巨型圓花窗,無不透露出它典型的中世紀哥特式風格。 大門口醒目的張貼著建議捐贈的佈告,類似的佈告還出現在進門後的路旁、導覽手冊上,言辭懇切,可見是真的缺錢。教堂里最醒目的是祭壇上方懸空垂下的圓環形聖母領報雕像,一圈金色玫瑰環繞,作為信奉路德福音會的教堂,在 德國 如火如荼、六親不認的宗教改革中得以保全,想必也是歷經波折。 聖母教堂建於14世紀,哥特式紅磚建築,與其他的哥特式教堂相比,拱門上方有一個陽臺,機械鐘下方是代表著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和選帝侯們的雕像,據說每到中午鐘聲響起,皇帝雕像身邊會有舞者和鼓手圍繞。查理四世在老城中心建這個教堂並不僅僅為了宗教,考慮到正是因為他的出爾反爾導致原本受他保護的數百猶太人慘死,恐怕也有一定的政治目的。 ↑紐倫堡聖母教堂 我們進到教堂裡面,剛好有人演奏管風琴,不知道是哪首曲目,但聽起來莊嚴肅穆頗有氣勢。 ↑紐倫堡聖母教堂 與聖母教堂相隔一個市集廣場,有一個哥特式尖塔噴泉,裝飾得色彩繽紛、華美絢麗,可惜外面有一圈護欄相隔,沒辦法近距離觀賞。據說轉動護欄上的圓環可以帶來好運,值得繞上三圈尋覓一下。 ↑紐倫堡 紐倫堡 的老城不大,出了市集廣場一路向北走5分鐘就到了皇帝堡。神聖 羅馬 帝國時期沒有固定的首都,皇帝們在各個城市間巡迴處理政務,而 紐倫堡 每任皇帝都住過,有的還來過多次,黃金詔書後規定了皇帝的首屆帝國會議要在 紐倫堡 召開,於是這裡就像是一個非官方的首都。皇帝堡就是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們在 紐倫堡 的住所,建於高地,既能滿足居住要求,又有防禦功能,在高高的sinwell塔上可以查看遠處的動向。 ↑皇帝堡 現在的城堡開放給公眾參觀的部分主要是雙禮拜堂和博物館,展品無外乎王冠、權杖、錢幣、鎧甲、武器,本身也沒什麼驚喜,但博物館里有一個區域介紹神聖 羅馬 帝國,包括帝國的組織架構、皇帝的選舉、皇帝的職責等等,一塊塊的電子屏上圖文並茂,不趕時間的話很建議坐下來瞭解一下。 ↑皇帝堡 ↑皇帝堡 皇帝堡的庭院里還有一個井房,裡面有一口47米深的井,14世紀就已有記載,當年為城堡提供日常用水,如今每半小時為游客開放一次,由導游講解它的前世今生。 ↑皇帝堡 ↑皇帝堡 紐倫堡 有著古時的尊榮與超俗的地位,因此在納粹時期被希特勒看中,想要建成整個 歐洲 的中心,每年在這裡召開納粹黨代會。納粹時有多“風光”,二戰時就被同盟國輪番轟炸得有多徹底,二戰後,也是在這座小城舉行著名的 紐倫堡 審判。當年的審判室已成為現在的紀念館,遠離老城區,圖、文、多媒體形式客觀的講述著二戰中納粹犯下的暴行,和戰敗後對曾參與暴行的各群體的審判。 ↑紐倫堡審判法庭 ↑紐倫堡審判法庭 從入口處的自助架上取下一把摺疊椅,跟隨導覽一個一個展室、一塊一塊展板前停留,眼前的文字冰冷,耳旁的聲音平靜,不避諱、不粉飾、不遮掩,儘管那並不是一段值得驕傲的歷史,但直面歷史的勇氣從來都值得驕傲。 ↑紐倫堡審判法庭 班貝格 | 千年古城,宜臨水觀秋如果從初建城時算起, 班貝格 已有千餘年的歷史。這座古老的小城,一直被幸運女神所眷顧,完美的躲開歷次戰爭,至今仍保持著中世紀的外貌。而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裡河道縱橫,水量豐沛,彩色的山牆房屋臨河而築,也就有了“小 威尼斯 ”的美名。 ↑班貝格 一大早取了車,就開始了飛馳人生,臨時改變行程, 班貝格 就成了我們隨心所欲的意外之選。從停車場出來,穿過規整而古樸的街巷,沿著石磚小路,一直走上穿過老市政廳的石橋。這個老市政廳不管怎麼看都是個長得奇怪的建築,傳統的紅頂橘色木骨屋突出於橋面,背後 羅馬 式的塔樓上鑲嵌著巴 洛克 風格的浮雕,塔樓另一側建築的牆面上是顏色明艷、宗教題材、頗有3D效果的濕壁畫,整體建築風格糅雜,把不同年代的審美疊加在一起。 ↑班貝格 ↑班貝格 傳說中,當年教會與世俗分庭抗禮,在 班貝格 的主教沒有給居民任何土地的情況下,人們把一根根木樁打入河中,生生壘起人工島,沒有用上帝的一寸土地修建出這個美麗的市政廳。
老市政廳兩側各有一座石橋,臨水遠眺,風景各異,一邊正對著老市政廳,看木骨屋孑然而立,在水一方;另一邊河道彎彎,兩岸民居鱗次櫛比,倒的確有 威尼斯 的一絲風韻。 ↑班貝格 從老市政廳向北,爬一段緩坡,有一處視野開闊的廣場,廣場一側是棕黃色的文藝復興時期宮殿式建築,另一側是磚紅色的晚期 羅馬 式大教堂,由 巴伐利亞 公國國王海因里希二世出資修建,最早建於11世紀初,兩百多年間經歷兩度燒毀兩度重建,四座高塔也就建築風格不一。大教堂是 德國 少有的Dom,地位尊崇,國王海因里希二世夫婦、教皇克萊芒二世都葬在這裡,但內部裝飾相對朴素,即使是浮雕也都精巧但不奢華。 ↑班貝格大教堂 ↑班貝格大教堂 羅滕堡 | 浪漫小城,宜賞美景拍美照羅滕堡 地處 巴伐利亞 州北部、 紐倫堡 以西大約100公里左右,位於陶伯河上游,所以完整的名字叫Rothenburg ob der Tauber,與 漢堡 附近的另一個Rothenburg相區別。 羅滕堡 是一座中世紀風格的小城,深受游客喜愛。走進 羅滕堡 ,就像走進了浪漫的童話世界,寧靜,唯美。
我們把車停在了古城外,不趕時間,不辨方向,沒有目標,一路慢行。
羅滕堡 有6座城門連接古城內外,每座城門旁都有樓梯可以登上城牆,沿著不足1米寬的木質廊橋繞城走上一段,一側是簡易的欄桿,可以居高臨下的欣賞城內錯落有致、明艷多彩的民居;另一側是厚重的城牆,每隔幾米有一處射箭口,想必古時用於觀察瞭望、抵禦入侵。 ↑羅滕堡 濕濛濛的天,被雨水浸潤的碎石小路延伸到遠處,街邊一排被粉刷成馬卡龍色的房屋,柔柔淡淡的,檐角垂下綠藤,窗邊開滿鮮花,游人稀落,一派清幽。 ↑羅滕堡 ↑羅滕堡 漸行漸開闊,游客也漸多,就像是條條大路通 羅馬 ,寬街窄巷最終匯向 羅滕堡 的中心--市政廳廣場。廣場四周建築風格多樣,文藝復興式的市政廳典雅大氣,古老而滄桑,立於 高臺 之上,凸顯著市政廳的地位;圍繞著它的木骨屋,各具特色,繽紛多彩,廣場上的花壇、窗格下的花架,整齊鮮活,浪漫多姿。
↑老繪畫陳列館 \--View of Dedham Vale from East Bergholt, by John Constable
馬奈對莫奈的”你在畫畫,我在畫你“~ ↑老繪畫陳列館 \--Monet Painting in his Studio Boat, by Manet
↑老繪畫陳列館 \--The Bridge at Argenteuil, by Monet
嚮日葵,梵高人盡皆知的代表作,入眼就是藍與黃色彩的撞擊,花瓣恣意的綻放,自由而無懼。 ↑老繪畫陳列館 \--Sunflowers, by Vincent van Gogh
展室里還有他早年的一張畫作,從畫面風格上看還未受印象派的影響,一派質朴。 ↑老繪畫陳列館 \--The Weaver, by Vincent van Gogh
老繪畫館不算大,如果不聽導覽、只是自己挑熟悉的畫家和畫作細看,用時四個小時左右,不過看畫這種事很難參考,有人拍個照就一閃而過,有人可以在一幅畫前痴痴地端詳一天,究竟要怎麼安排時間全憑習慣和感知。常展每幅畫作的介紹都很用心,應該是我去過最友好的美術館了,有德語和英語,而且英語版本並不比德語版本簡化;最重要的是,上面不僅僅標註著畫家、年代、畫作名字,還詳細介紹了畫的主題故事、背景,有很強的科普性。
紐倫堡 | 天選之城,宜回看尊榮德國 由於歷史原因和邦國體制,曾經做過首都的城市一抓一把,唯獨 紐倫堡 地位超然,無論是神聖 羅馬 帝國時期還是納粹時期,都不是官方的首都,但700多年來每一任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都在此駐蹕,納粹黨代會在此召開,二戰後對 德國 也在此審判。這座小城,古老而沉靜,像是見遍繁華、歷經滄桑後的與世無爭。 ↑紐倫堡 聖勞倫斯教堂位於 紐倫堡 老城區偏南,在一片紅頂民居中很是顯眼,透著時光印記的牆體、高聳的雙尖塔、巨型圓花窗,無不透露出它典型的中世紀哥特式風格。 大門口醒目的張貼著建議捐贈的佈告,類似的佈告還出現在進門後的路旁、導覽手冊上,言辭懇切,可見是真的缺錢。教堂里最醒目的是祭壇上方懸空垂下的圓環形聖母領報雕像,一圈金色玫瑰環繞,作為信奉路德福音會的教堂,在 德國 如火如荼、六親不認的宗教改革中得以保全,想必也是歷經波折。 聖母教堂建於14世紀,哥特式紅磚建築,與其他的哥特式教堂相比,拱門上方有一個陽臺,機械鐘下方是代表著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和選帝侯們的雕像,據說每到中午鐘聲響起,皇帝雕像身邊會有舞者和鼓手圍繞。查理四世在老城中心建這個教堂並不僅僅為了宗教,考慮到正是因為他的出爾反爾導致原本受他保護的數百猶太人慘死,恐怕也有一定的政治目的。 ↑紐倫堡聖母教堂 我們進到教堂裡面,剛好有人演奏管風琴,不知道是哪首曲目,但聽起來莊嚴肅穆頗有氣勢。 ↑紐倫堡聖母教堂 與聖母教堂相隔一個市集廣場,有一個哥特式尖塔噴泉,裝飾得色彩繽紛、華美絢麗,可惜外面有一圈護欄相隔,沒辦法近距離觀賞。據說轉動護欄上的圓環可以帶來好運,值得繞上三圈尋覓一下。 ↑紐倫堡 紐倫堡 的老城不大,出了市集廣場一路向北走5分鐘就到了皇帝堡。神聖 羅馬 帝國時期沒有固定的首都,皇帝們在各個城市間巡迴處理政務,而 紐倫堡 每任皇帝都住過,有的還來過多次,黃金詔書後規定了皇帝的首屆帝國會議要在 紐倫堡 召開,於是這裡就像是一個非官方的首都。皇帝堡就是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們在 紐倫堡 的住所,建於高地,既能滿足居住要求,又有防禦功能,在高高的sinwell塔上可以查看遠處的動向。 ↑皇帝堡 現在的城堡開放給公眾參觀的部分主要是雙禮拜堂和博物館,展品無外乎王冠、權杖、錢幣、鎧甲、武器,本身也沒什麼驚喜,但博物館里有一個區域介紹神聖 羅馬 帝國,包括帝國的組織架構、皇帝的選舉、皇帝的職責等等,一塊塊的電子屏上圖文並茂,不趕時間的話很建議坐下來瞭解一下。 ↑皇帝堡 ↑皇帝堡 皇帝堡的庭院里還有一個井房,裡面有一口47米深的井,14世紀就已有記載,當年為城堡提供日常用水,如今每半小時為游客開放一次,由導游講解它的前世今生。 ↑皇帝堡 ↑皇帝堡 紐倫堡 有著古時的尊榮與超俗的地位,因此在納粹時期被希特勒看中,想要建成整個 歐洲 的中心,每年在這裡召開納粹黨代會。納粹時有多“風光”,二戰時就被同盟國輪番轟炸得有多徹底,二戰後,也是在這座小城舉行著名的 紐倫堡 審判。當年的審判室已成為現在的紀念館,遠離老城區,圖、文、多媒體形式客觀的講述著二戰中納粹犯下的暴行,和戰敗後對曾參與暴行的各群體的審判。 ↑紐倫堡審判法庭 ↑紐倫堡審判法庭 從入口處的自助架上取下一把摺疊椅,跟隨導覽一個一個展室、一塊一塊展板前停留,眼前的文字冰冷,耳旁的聲音平靜,不避諱、不粉飾、不遮掩,儘管那並不是一段值得驕傲的歷史,但直面歷史的勇氣從來都值得驕傲。 ↑紐倫堡審判法庭 班貝格 | 千年古城,宜臨水觀秋如果從初建城時算起, 班貝格 已有千餘年的歷史。這座古老的小城,一直被幸運女神所眷顧,完美的躲開歷次戰爭,至今仍保持著中世紀的外貌。而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裡河道縱橫,水量豐沛,彩色的山牆房屋臨河而築,也就有了“小 威尼斯 ”的美名。 ↑班貝格 一大早取了車,就開始了飛馳人生,臨時改變行程, 班貝格 就成了我們隨心所欲的意外之選。從停車場出來,穿過規整而古樸的街巷,沿著石磚小路,一直走上穿過老市政廳的石橋。這個老市政廳不管怎麼看都是個長得奇怪的建築,傳統的紅頂橘色木骨屋突出於橋面,背後 羅馬 式的塔樓上鑲嵌著巴 洛克 風格的浮雕,塔樓另一側建築的牆面上是顏色明艷、宗教題材、頗有3D效果的濕壁畫,整體建築風格糅雜,把不同年代的審美疊加在一起。 ↑班貝格 ↑班貝格 傳說中,當年教會與世俗分庭抗禮,在 班貝格 的主教沒有給居民任何土地的情況下,人們把一根根木樁打入河中,生生壘起人工島,沒有用上帝的一寸土地修建出這個美麗的市政廳。
老市政廳兩側各有一座石橋,臨水遠眺,風景各異,一邊正對著老市政廳,看木骨屋孑然而立,在水一方;另一邊河道彎彎,兩岸民居鱗次櫛比,倒的確有 威尼斯 的一絲風韻。 ↑班貝格 從老市政廳向北,爬一段緩坡,有一處視野開闊的廣場,廣場一側是棕黃色的文藝復興時期宮殿式建築,另一側是磚紅色的晚期 羅馬 式大教堂,由 巴伐利亞 公國國王海因里希二世出資修建,最早建於11世紀初,兩百多年間經歷兩度燒毀兩度重建,四座高塔也就建築風格不一。大教堂是 德國 少有的Dom,地位尊崇,國王海因里希二世夫婦、教皇克萊芒二世都葬在這裡,但內部裝飾相對朴素,即使是浮雕也都精巧但不奢華。 ↑班貝格大教堂 ↑班貝格大教堂 羅滕堡 | 浪漫小城,宜賞美景拍美照羅滕堡 地處 巴伐利亞 州北部、 紐倫堡 以西大約100公里左右,位於陶伯河上游,所以完整的名字叫Rothenburg ob der Tauber,與 漢堡 附近的另一個Rothenburg相區別。 羅滕堡 是一座中世紀風格的小城,深受游客喜愛。走進 羅滕堡 ,就像走進了浪漫的童話世界,寧靜,唯美。
我們把車停在了古城外,不趕時間,不辨方向,沒有目標,一路慢行。
羅滕堡 有6座城門連接古城內外,每座城門旁都有樓梯可以登上城牆,沿著不足1米寬的木質廊橋繞城走上一段,一側是簡易的欄桿,可以居高臨下的欣賞城內錯落有致、明艷多彩的民居;另一側是厚重的城牆,每隔幾米有一處射箭口,想必古時用於觀察瞭望、抵禦入侵。 ↑羅滕堡 濕濛濛的天,被雨水浸潤的碎石小路延伸到遠處,街邊一排被粉刷成馬卡龍色的房屋,柔柔淡淡的,檐角垂下綠藤,窗邊開滿鮮花,游人稀落,一派清幽。 ↑羅滕堡 ↑羅滕堡 漸行漸開闊,游客也漸多,就像是條條大路通 羅馬 ,寬街窄巷最終匯向 羅滕堡 的中心--市政廳廣場。廣場四周建築風格多樣,文藝復興式的市政廳典雅大氣,古老而滄桑,立於 高臺 之上,凸顯著市政廳的地位;圍繞著它的木骨屋,各具特色,繽紛多彩,廣場上的花壇、窗格下的花架,整齊鮮活,浪漫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