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角的風,初秋的雨,一起走過的德意志
↑鐵阿提納教堂 教堂內部像是完全由灰泥建造和裝飾,大到拱門、立柱,小到花紋,滿目潔白,很是震撼。這個教堂沒有那麼多的金銀裝飾,但也不能因此說它簡約,雕刻還是很繁複的,區別於其他以奢華取勝的天主教堂,有另一種素凈的美。 ↑鐵阿提納教堂 ↑鐵阿提納教堂 教堂里有一間禮拜堂停放著路德 維希 二世父母的棺槨,教堂 西北 角也有一個地下墓穴, 巴伐利亞 皇室中很多人都埋葬在這裡。 ↑鐵阿提納教堂 地圖顯示鐵阿提納教堂對面就是王宮,我們卻找了好久才發現入口,確切的說,這片區域是王宮庭院和建築群,珍寶館、劇院、博物館都在其中。 ↑王宮花園 ↑王宮花園 ↑王宮花園 我們選擇從王宮和博物館逛起真是低估了它的面積,王宮從16世紀初開始建造,經歷了400多年韋特斯巴赫家族幾任 巴伐利亞 統治者的擴建,現在已經是 歐洲 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有130個展廳可供參觀,宴會廳、長廊華貴而氣勢恢弘。 ↑王宮花園 ↑王宮花園 不同的統治者修建了不同的房間,屬於不同的年代,也就風格各異,文藝復興式、早期巴 洛克 、洛可可、新古典風格都可以看到,配色極其高貴典雅,彰顯著王室的好品位。 ↑王宮花園 ↑王宮花園 ↑王宮花園 王宮博物館里有一處獨特的聖物室,走進去仿佛另一個珍寶館,但不同的是,這裡再珍貴的黃金、水晶、象牙也不過是容器,打造得精巧華麗,裝盛著 巴伐利亞 王室無價的珍藏。公爵威廉五世和其子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教皇的授權下收集了很多聖人遺骨、遺物,如今那一塊塊、一片片、一枚枚隱於展櫃的玻璃後,從千百年前世人眼裡能帶來庇佑與奇跡的功效中隱退,與其他文物一樣,成為中世紀曆史的一段見證。
↑王宮花園 ↑王宮花園 ↑王宮花園 —— 生活與藝術我們十分幸運,到達 慕尼黑 時剛好是第186屆啤酒節的第二天,放下行李就匆匆奔赴特蕾西亞廣場。周日的傍晚,一路上很多人穿著民族服飾,胸前掛著薑餅心,有情緒高漲著向著廣場走的,也有迎面而來滿飲而歸的。本來只是打算去啤酒節湊湊熱鬧長長見識,卻誤打誤撞進了似乎很有名很受歡迎的Ochsenbraterei酒篷。 從大門進去,裡面別有洞天。空間很大很開闊,但人也超多,摩肩接踵,音樂聲不絕於耳,樂隊和歌手都很投入,選的都是流行又勁爆的歌曲,很能帶動現場氣氛。大家跳上凳子,扯開嗓子唱歌、聊天,打著節拍跟著音樂扭動。 我們等了好一陣子終於有好心人指了旁邊的空位,於是也跳上去開始加入狂歡的陣營,點酒點菜吃起來動起來。平時不喝酒的人對啤酒也不懂,就感覺很鮮很清爽,沒有國內啤酒那種苦澀難咽的味道,一升的大扎杯喝下去,在酒精的作用下,嘟嘟同學全程保持一種微醺後的開心。 在 慕尼黑 的第一天感受著當地人節日中的喧鬧,最後一天則感受著面對藝術的沉靜。 慕尼黑 的老繪畫館據說是 歐洲 六大美術館之一,由路德 維希 一世委托建造,陳列有14世紀到18世紀的藝術作品。原本19世紀的陳列在新館,但7月起新館裝修,就把部分著名作品搬來了老館做特展,我們前一晚還糾結了一下要不要為了印象派再去一下新館,這下倒都解決了。 ↑老繪畫陳列館 老館共兩層,一樓是臨展, 比如 現在新館搬來的藝術作品,二樓是常展,就是老館原有的作品。10點一開門,買了票我們就直奔丟勒,在空無一人的展室里、他那幅舉世聞名的自畫像前貪婪的獨自欣賞。 ↑老繪畫陳列館 丟勒的這幅自畫像對於習慣了自拍的現代看客來講似乎沒什麼稀奇,但在他那個年代,這是首次自畫像用的是全正面、看“鏡頭”的繪畫手法,再加上他cosplay耶穌的造型,想不出名都難。
↑老繪畫陳列館 \--Self-portrait, by Albrecht Durer
有整整兩間展室都是人生贏家魯本斯的畫作,正是對應著他的順遂、多產。而倫勃朗的就在隔壁,總喜歡把他倆放一塊說是因為他們的境遇是如此的有對比性,時代重疊、地區相近、藝術風格鮮明,但人生際遇又如此一個高開高走、全程開掛,接的都是王室、貴族的大單,畫的是他們熱衷的宗教、神話題材,既符合交付主題,又夾帶私貨畫自己喜歡的豐乳肥臀,以藝術作為手段推動外交,一生有錢有勢。 ↑老繪畫陳列館 \--魯本斯展室 ↑老繪畫陳列館 \--The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 by Peter Paul Rubens
一個高開低走,畫作風格相對寫實,要知道美顏、濾鏡、PS能盛行不衰,恐怕是人類本質上就更喜歡美化後的自己,倫勃朗的光影大法再優秀,委托人們不買賬也是遲早的事。 ↑老繪畫陳列館 \--The Emtombment, by Rembrandt
達 芬奇 和拉斐爾的聖母題材畫作在同一個展室。達 芬奇 的精力太過於分散,傳世畫作不多,所以這裡能有一幅已經很能證明這個繪畫館的地位。人物經典的三角構圖,遠處風景的背景,在達 芬奇 的畫作中相對常見。康乃馨,傳說是聖母看到耶穌受難時流淚而長出,畫中聖母手中的這支紅色康乃馨,既象徵著母愛,也象徵著殉難。 ↑老繪畫陳列館 \--Madonna of the Carnation, by Leonardo da Vinci
拉斐爾倒是多產,風格統一,跟魯本斯一樣也是個情商高、討巧的畫家,只可惜壽命太短。他筆下的聖母一向柔美,既有神性的聖潔,也有人性的親切。 ↑老繪畫陳列館 \--Madonna della Tenda, by Raffael
丁托列托,在色彩上承襲 威尼斯 畫派的豐富,在線條和構圖上也有突破,畫面極具戲劇衝突。 ↑老繪畫陳列館 \--Venus and Mars Surprised by Vulcan, by Tintoretto
布歇,作為 法國 洛可可風格的代表人物,筆下的蓬皮杜夫人眼角含情、嘴角含笑,看起來高貴優雅。 ↑老繪畫陳列館 \--Madame de Pompadour, by Boucher
一樓的臨展以印象派為主,收了幾幅馬奈、莫奈、塞尚、梵高、高更等代表人物的畫作,也有透納、康斯坦勃的風景畫,以及米勒的現實主義與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作品。 ↑老繪畫陳列館 \--Clorinda Rescues Olindo and Sophronia, by Delacroix
↑老繪畫陳列館 \--Farmer Inserting a Graft on a Tree, by Millet
↑王宮花園 ↑王宮花園 ↑王宮花園 —— 生活與藝術我們十分幸運,到達 慕尼黑 時剛好是第186屆啤酒節的第二天,放下行李就匆匆奔赴特蕾西亞廣場。周日的傍晚,一路上很多人穿著民族服飾,胸前掛著薑餅心,有情緒高漲著向著廣場走的,也有迎面而來滿飲而歸的。本來只是打算去啤酒節湊湊熱鬧長長見識,卻誤打誤撞進了似乎很有名很受歡迎的Ochsenbraterei酒篷。 從大門進去,裡面別有洞天。空間很大很開闊,但人也超多,摩肩接踵,音樂聲不絕於耳,樂隊和歌手都很投入,選的都是流行又勁爆的歌曲,很能帶動現場氣氛。大家跳上凳子,扯開嗓子唱歌、聊天,打著節拍跟著音樂扭動。 我們等了好一陣子終於有好心人指了旁邊的空位,於是也跳上去開始加入狂歡的陣營,點酒點菜吃起來動起來。平時不喝酒的人對啤酒也不懂,就感覺很鮮很清爽,沒有國內啤酒那種苦澀難咽的味道,一升的大扎杯喝下去,在酒精的作用下,嘟嘟同學全程保持一種微醺後的開心。 在 慕尼黑 的第一天感受著當地人節日中的喧鬧,最後一天則感受著面對藝術的沉靜。 慕尼黑 的老繪畫館據說是 歐洲 六大美術館之一,由路德 維希 一世委托建造,陳列有14世紀到18世紀的藝術作品。原本19世紀的陳列在新館,但7月起新館裝修,就把部分著名作品搬來了老館做特展,我們前一晚還糾結了一下要不要為了印象派再去一下新館,這下倒都解決了。 ↑老繪畫陳列館 老館共兩層,一樓是臨展, 比如 現在新館搬來的藝術作品,二樓是常展,就是老館原有的作品。10點一開門,買了票我們就直奔丟勒,在空無一人的展室里、他那幅舉世聞名的自畫像前貪婪的獨自欣賞。 ↑老繪畫陳列館 丟勒的這幅自畫像對於習慣了自拍的現代看客來講似乎沒什麼稀奇,但在他那個年代,這是首次自畫像用的是全正面、看“鏡頭”的繪畫手法,再加上他cosplay耶穌的造型,想不出名都難。
↑老繪畫陳列館 \--Self-portrait, by Albrecht Durer
有整整兩間展室都是人生贏家魯本斯的畫作,正是對應著他的順遂、多產。而倫勃朗的就在隔壁,總喜歡把他倆放一塊說是因為他們的境遇是如此的有對比性,時代重疊、地區相近、藝術風格鮮明,但人生際遇又如此一個高開高走、全程開掛,接的都是王室、貴族的大單,畫的是他們熱衷的宗教、神話題材,既符合交付主題,又夾帶私貨畫自己喜歡的豐乳肥臀,以藝術作為手段推動外交,一生有錢有勢。 ↑老繪畫陳列館 \--魯本斯展室 ↑老繪畫陳列館 \--The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 by Peter Paul Rubens
一個高開低走,畫作風格相對寫實,要知道美顏、濾鏡、PS能盛行不衰,恐怕是人類本質上就更喜歡美化後的自己,倫勃朗的光影大法再優秀,委托人們不買賬也是遲早的事。 ↑老繪畫陳列館 \--The Emtombment, by Rembrandt
達 芬奇 和拉斐爾的聖母題材畫作在同一個展室。達 芬奇 的精力太過於分散,傳世畫作不多,所以這裡能有一幅已經很能證明這個繪畫館的地位。人物經典的三角構圖,遠處風景的背景,在達 芬奇 的畫作中相對常見。康乃馨,傳說是聖母看到耶穌受難時流淚而長出,畫中聖母手中的這支紅色康乃馨,既象徵著母愛,也象徵著殉難。 ↑老繪畫陳列館 \--Madonna of the Carnation, by Leonardo da Vinci
拉斐爾倒是多產,風格統一,跟魯本斯一樣也是個情商高、討巧的畫家,只可惜壽命太短。他筆下的聖母一向柔美,既有神性的聖潔,也有人性的親切。 ↑老繪畫陳列館 \--Madonna della Tenda, by Raffael
丁托列托,在色彩上承襲 威尼斯 畫派的豐富,在線條和構圖上也有突破,畫面極具戲劇衝突。 ↑老繪畫陳列館 \--Venus and Mars Surprised by Vulcan, by Tintoretto
布歇,作為 法國 洛可可風格的代表人物,筆下的蓬皮杜夫人眼角含情、嘴角含笑,看起來高貴優雅。 ↑老繪畫陳列館 \--Madame de Pompadour, by Boucher
一樓的臨展以印象派為主,收了幾幅馬奈、莫奈、塞尚、梵高、高更等代表人物的畫作,也有透納、康斯坦勃的風景畫,以及米勒的現實主義與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作品。 ↑老繪畫陳列館 \--Clorinda Rescues Olindo and Sophronia, by Delacroix
↑老繪畫陳列館 \--Farmer Inserting a Graft on a Tree, by Mil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