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近代建築半日游:小公園一帶的騎樓、石炮台、東征紀念館、八一起義紀念館、潮海關、濱海長廊
粵東的 潮汕 地區,去年去過 潮州 ,但 汕頭 與 揭陽 卻一直沒有涉足。時隔一年後,再度一個人到 潮汕 地區轉轉,目標便是 汕頭 與 揭陽 ,以填補 廣東 省內未去過的空白。
潮汕 三市, 揭陽 屬於 榕江 流域, 潮州 屬於韓江流域。 汕頭 正好處於兩條江的中間,可謂不偏不倚,正得其中。市區南面瀕臨的 汕頭 港,便是 榕江 的出 海口 ;韓江自 潮州 市區以下,分為了四五股入海,其中最西邊的一股,離 汕頭 市區東部的 汕頭 火車站非常近了。可以說, 汕頭 市區正好被 榕江 與韓江的出 海口 夾峙,是兩江流域最好的平衡點。
汕頭 與鄰近的 廈門 一樣,都是十九世紀中葉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它的開埠於1860rh ,城市史不是很長,市區內的值得觀賞的建築都是一些近代中西合壁風格的。
我去的地方包括:八一起義紀念館、桂園、東征軍紀念館、石炮台公園、觀海長廊、潮海關、 汕頭 開埠歷史陳列館、小公園,其實都在一個不大的範圍內,如下圖所示,正好圍成一個圈: 12月15日 廣州——汕頭我原先購買的是7:46的G6301次,這就需要將鬧鐘定在5:35。然而頭一晚因為修家裡的水管,出去買零件跑了好幾趟,還騎山地車沖了幾個長陡坡,一直乾到晚上九點半,挺累的,造成凌晨沒有及時醒來。等我睜開眼睛一看,窗外一片明亮,心中暗叫不妙,再一看手機,已經是8:47了。仔細回憶了一下,似乎是有一個把鬧鐘按掉的動作,估計是累得馬上又睡著了。這是我有生以來頭一次誤掉交通工具。
坐起來認真想了一下,還是想去 汕頭 ,於是上12306一查, 廣州 南與 廣州 東始發的車都沒有任何餘票了,幸好我以前瞭解過, 深圳 北有不少開往 潮汕 方向的車,而且還挺松,所以很快就查到併購買了 廣州 南—— 深圳 北、 深圳 北—— 潮汕 的兩段車票。其實按鐵路的規定,我的 廣州 南—— 潮汕 的G6301次沒有檢票而且沒有取紙質票,是可以在網上改簽的,我一緊張,把這茬兒給忘了,白白浪費了181.5元的原票價。看來雖然出門次數多,但仍然無法保證每一次都能全身而退。
乘地鐵到7號線的鐘村站(離 廣州 南還有三個站),我發現到達 廣州 南站的時間將比預計的要早,估計10:25便可到達,而我預訂的 廣州 南—— 深圳 北的票是11:40開車的,時間太寬裕了,所以趕快上12306,把車票改簽為11:13開車的,同時把 深圳 北—— 潮汕 段的票也改簽了,這樣到達 潮汕 站的時間從14:52提前到14:21,搶回半小時。
深圳 北—— 廈門 的D684次很給力,提前十分鐘,於14:11到達 潮汕 站,又給我搶出一點時間。
潮汕 站建在 潮州 、 汕頭 、 揭陽 三市的結合部,離 潮州 市區最近,約18公里;離 揭陽 與 汕頭 兩市市區都超過了30公里,其中 汕頭 市更是遠上好幾公里,下車後還有一小時左右才能到達市區,挺不方便的。據說 汕頭 火車站(在市區東部)有一條聯絡線要引入 潮汕 站,2019年1月便可通車。屆時,從 廣州 南、 廣州 東、 深圳 北始發的部分高鐵或動車將延長到 汕頭 站停靠,將大大便利 汕頭 市區的乘客。
潮汕 站的北廣場在改造施工,乘客出入全都集中到南廣場,連粵運車站也從北邊遷到了南廣場: ↑潮汕站 汽車站旁邊的出租車上客區,看起來井井有條地分成了三個方向: ↑潮汕站 但其實流轉速度很慢,因為這些車全都不打表,全靠議價,開的價還挺高,司機與乘客一直在址皮,速度當然快不起來。這一點是 潮汕 的交通部門需要改進的地方, 湛江 西站、 柳州 站、 北海 站的出租車都打表,也有工作人員指揮乘客上車,流轉速度極快。
我因為到達時間太晚,這時候對於我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所以不得不打車。司機聽說我要去 汕頭 市的外馬路,開價150元,不用拼其他人,但高速過路費由我另出。幸好我去年來過 潮州 ,我說:“ 潮州 市區過來18公里,才要我50元。這裡到外馬路也就32公里,怎麼是三倍?”司機想了想,降到了140元。我不理他,扭頭走向粵運汽車站。司機跟過來,降到130元,但要與其他人拼車。我還是不理他,跑到售票窗口看了起來: ↑潮汕站 可能由於施工,線路減少了。以前往 潮州 與 揭陽 的線路都有兩種:一種是在售票窗購票的直達大巴;一種是公交式的,上車再投幣,中途停好幾個站。現在 潮州 線只剩下前一種, 揭陽 線只剩下後一種,只有 汕頭 線還保持兩種。
這時有個女司機比較靈活,悄悄地走到我身後,問100元、只載我一人、走國道,是否願意?我稍一思索,覺得叫滴滴可能是95-97元(後來我從 揭陽 到 潮汕 站,路程短2公里左右,費用是92元,證明我的判斷沒錯),還要等司機接單,於是便同意了。 ↑潮汕站 女司機的車是上圖左車道的最後一輛,她飛快地把車倒出來,從而免去了排隊等待之苦。據我觀察,這些出租車的牌照都是 潮州 市的粵U(因為 潮汕 站位於 潮州 市 潮安 區的 沙溪 鎮,可能因此被粵U壟斷了),我還擔心 它們進不了 汕頭 市區( 廣州 與 佛山 兩地的出租車好象就不能進入對方的市區),然而女司機說她們專跑這條線,沒有問題。女司機是 安徽 阜陽 人,據她說, 潮州 三分之二的出租車司機都是 安徽 籍的,不知真假。
從 潮汕 站到外馬路東端的東征紀念館,32公里的路,出租車用了52分鐘左右,到達時已經是15:20了。一路上車不少,紅燈也多,還穿過了 潮安 區的區政府所在地庵埠鎮,所以快不起來。 國民革命軍東征指揮部、政治部舊址大門: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這個大門不太起眼,我在出租車上就沒有註意到,往前開了一百多米才發覺不對,讓司機停下來。
裡面是兩座紅色的樓房: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這兩座樓原來是 英國 人辦的酒店,後來改為商行,稱為“戈寶抽紗行”。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1925年11月,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進入 汕頭 後,以這兩座樓作為首腦駐地。外邊的樓是指揮部舊址,現在作為辦公用樓;裡邊的樓是政治部舊址,現在作為展室對游人開放,稱為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這裡的開放時間與普通的博物館一樣,都是周二——周日的9:00——17:00,截止入場時間是16:30,周一休息。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此處在2013年被列入第7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時, 汕頭 革命歷史博物館的總部也設在此處,官網為 ****** 。
汕頭 革命歷史博物館下轄四個單位,除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之外,還包括 汕頭 市八一 南昌 起義紀念館、桂園、北迴歸線標誌塔。
旁邊還有個基督教堂: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一樓的展覽序廳: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有一些實物展覽: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圖片與文字介紹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東征前形勢”: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這又包括“黃埔軍校創立”與“ 平定 商團叛亂”兩個子單元。
東征之前,陳炯明的部隊盤踞在粵東的 潮汕 、 梅州 與閩西南的 漳州 、汀州一帶。
第二部分:第一次東征。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1925年2月初,國民革命軍東征聯軍兵分三路,由黃埔軍校教導團和粵軍組成右路軍,為東征主力,滇軍為左路軍,桂軍為中路軍,周恩來同志以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參與領導第一次東征。
2月14日,右路軍到達 淡水 ,翌日,軍校教導團一團組織奮勇隊,經過浴血奮戰,迅速攻占了 淡水 城,接著乘勝東進。由於官兵英勇善戰,同仇敵愾,沿途又得到東江農民的支持,十日之間,連克海 陸豐 ,入鯉湖、棉湖,占 揭陽 、 潮安 。3月9日進 汕頭 ,不到一個月就攻下 潮汕 ,把洪北麟部逐出 廣東 境內。與此同時,左路軍竟然不但按兵不動,反讓路林虎部南下,向河婆、棉湖進逼。
3月12日,周恩來同志率領黃埔學生軍揮戈棉湖,迎擊林虎部,“棉湖戰役”大捷,東征雄師威震粵東,軍旅乘勝攻剋 興寧 五華,林虎部也被趕出 廣東 。第一次東征勝利。
第一單元是“ 淡水 (現在的 惠州 市 惠陽區 的城區)戰役”: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1925年2月,為肅清陳炯明軍閥勢力,統一 廣東 ,革命政府舉行東征。2月14日,由黃埔軍校教導團和粵軍組成的東征右路軍抵達 淡水 。翌日拂曉,軍校教導團第一團組織奮勇隊挾梯攻城,蔡光舉等奮勇隊員在炮兵及步機槍猛烈火力的掩護下,奮不顧身地向城牆進攻,經過激烈戰鬥,終於殲滅城牆敵軍,從城東南沖入城內,占領了 淡水 城。後在粵軍張民達師的配合下,教導一團又打退敵援軍七千餘人的反撲,取得 淡水 戰役的勝利。東征首戰告捷。
第二單元:棉湖(在今 揭陽 市 揭西縣 )戰役。
淡水 戰役勝利之後,東征革命軍乘勝東進。1925 年3月12日,東征軍揮戈棉湖,並於第二天清晨迎擊林虎部。由於敵軍兵力占有絕對優勢,黃埔軍校教導團第一團以寡敵眾,形勢嚴峻。周恩來、蔣介石、加倫等親臨戰場,指揮戰鬥。黃埔學生軍鬥志高昂,衝鋒陷陣,並以白刃肉搏,戰鬥十分激烈。後來許濟旅援 軍加入戰鬥,敵軍終於敗退潰逃。這場戰役黃埔校軍 雖犧牲甚眾,但以千餘人擊退敵人七千精銳,扭轉了整個戰局,取得第一次東征決定性勝利,威震粵東,史稱“棉湖大捷”。
第一次東征有左、中、右三路軍,左路是滇軍,中路是桂軍,都是心懷叵測,出工不出力的。戰績都是以黃埔學生軍和粵軍為主體的右路軍取得的。
更有甚者,滇軍與桂軍還趁 廣州 與珠三角一帶的後方空虛,從前線溜回,發動了叛亂,令右路軍不得不回師 廣州 平叛。陳炯明部趁勢從閩西南出發,卷土重來,重點 潮汕 與 梅州 ,第一次東征的戰果頃刻間化為烏有。
第三部分是“回師平亂”: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第一次東征雖然取得重大勝利,但 廣東 革命根據地並未得到真正的鞏固。 廣東 革命政府處於危難之中,滇軍、桂軍軍閥楊希閔、劉震寰雖錶面支持東征討陳,但早已心懷異志,他們乘革命軍討陳機會,加緊與北洋軍閥政府和英帝國主義勾結,於1925年6月初公開發動武裝叛亂,企圖顛覆 廣東 革命政府。
為 平定 楊、劉叛亂, 廣東 革命政府下令東征革命軍迅速回師平亂。參 加平 亂的政府軍分東、西、南、北四路圍攻 廣州 ,軍校教導團與粵軍組成的東路軍,是平亂的主力。6月11日,革命軍對叛亂軍發起攻擊,在廣大工農群眾的支持下,經過兩天激烈的戰鬥,革命軍肅清了 廣州 內全部叛亂軍隊。楊希閔、劉震寰狼狽逃往 香港 ,革命軍乘勝追擊,至七月徹底殲滅滇軍、桂軍餘部,楊、劉叛亂遂告 平定 , 廣東 革命政府轉危為安。
第四部分是“第二次東征 ”: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革命軍 平定 楊、劉叛亂之後, 廣東 革命政權改組成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革命形勢進一步發展,力量進一步壯大,但國民黨右派和各種反動勢力企圖顛覆 廣州 國民政府。陳炯明又乘機死灰復燃,他們在 香港 英帝國主義的支援和資助下卷土重來,加緊進行進攻 廣州 的準備。面對嚴峻的局勢,為了真正實現 廣東 革命根據地的統一和鞏固,為北伐打下基礎, 廣州 國民政府於1925年9月間決定再次進行東征,肅清陳氏叛軍。
9月21日,國民政府任命蔣介石為東征總指揮,周恩來為總政治部主任,總指揮部轄三路縱隊,第一縱隊以何應欽為縱隊長,兵力約一萬五千人,任中路;第二縱隊以李濟深為縱隊長,兵力約一萬二千人,任右路;第三縱隊以程潛為縱隊長,兵力約六千人,任左路。10月14日,國民革命第一軍經過激烈戰鬥,一舉攻破陳炯明老巢——號稱“天塹”的 惠州 城,守城軍長楊坤如敗逃 香港 。攻剋 惠州 後,革命軍乘勝追擊,連克海、 陸豐 。10月26日,周恩來等率領革命軍第一師占領河婆,與林虎、謝文炳等部萬餘人激戰三天、史稱“河婆戰役”。11月3日,周恩來同志率領第一軍政治部入 揭陽 ,4日進 汕頭 ,徹底消滅陳炯明反動勢力,收復東江,鞏固 廣東 革命政權,取得了東征的全面勝利。
第一單元是“ 惠州 戰役 ”:
1925年10月,國民政府為討伐陳炯明軍閥舉行了第二次東征。10月5日,國民革命軍3萬餘人由 廣州 向東江進發。11日占領 惠州 城外戰略據點飛鵝嶺。13日上午9時攻打 惠州 城,由劉堯宸率領第四團進攻北門,經過多次衝鋒,未能奏效。後在猛烈炮火的配合下,革命軍架起雲梯勇猛衝殺,經過30小時的激烈戰鬥,終於14日下午4時一舉攻剋號稱“天塹”的 惠州 城,守城軍長楊坤如敗逃 香港 。 惠州 之戰是第二次東征中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扭轉整個東征戰局,促使東征勝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二單元是“河婆(現在 揭西縣 的城區)戰役”:
1925年10月14日,國民革命軍進行的 惠州 戰役,打垮了陳炯明主力楊坤如部後,26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經河田進河婆附近,由於當時林虎、謝文炳等部盤踞河婆,擁兵一萬七千餘,因此於26日至28日,革命軍在獅、虎、 象山 設防,又在廟山、君塘角至大坑一帶佈陣作後衛。周恩來同志抱病親臨前線督戰。三天連勝二仗,殲敵萬餘人,給陳炯明以殲滅性的打擊。這是第二次東征後期重要的一役河婆戰役。
陳炯明部隊被打垮後,逃到了 香港 ,後來去了南洋,再後來還成了 中國 致公黨的創始人。
第五部分是“周恩來主政東江”:
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勝利後, 廣東 革命根據地基本統一,國民政府決定在 廣東 設立東江、北江、南路、 廣州 、 西江 、瓊崖六個行政區,分設行政公署。1925年11月21日, 廣東 國民政府任命周恩來為 廣東 東江各屬行政委員,1926年2月1日,周恩來在 汕頭 市正式就任 廣東 東江各屬行政委員,管轄惠、潮、梅所屬的地方行政,成為 中國 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主持一個地方政權的共產黨人。
這裡說的“東江”,泛指 廣東 東部,包括 惠州 、 潮汕 與 梅州 地區,而不是指珠江的東江流域。
第六部分為“緬懷先烈”: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特別是 潮汕 籍的英烈: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二樓有周恩來辦公室的還原陳列: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二樓的外觀: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近些年,在文史的自由討論領域,經常出現一種反轉洗白的論調,即針對以往教科書或主流輿論的片面之處,為反面人物鳴不平。本來這種質疑與理性思考是很應該提倡的,但有一些觀點卻無限引申為將反面人物完全美化,秦檜與汪精衛都有人歌頌起來。具體到眼前的這個陳列館,東征是為了討伐陳炯明軍閥勢力,現在居然有言論認為陳炯明才是地方實務派,為 廣東 作出了不少貢獻,而孫 中山 為首的國民黨是破壞分子。誠然,原先的教科書片面地全盤否定陳炯明,是極不理性的,應該正視陳炯明的貢獻。但反過來抬高陳炯明,否定孫 中山 ,難道就是正常的?
在東征紀念館獃了31分鐘,館內的人不多。
門口有一個“東征軍紀念館”公交站,公交線路頗多: ↑汕頭 往東乘1路車,經過3站,在外馬路三小學站下車,然後步行280米左右去 南昌 起義紀念館。
然而一下車發現,外馬路三小學就在路邊,我事先瞭解過,作為 廣東 省文物保護單位的 廣東 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就在小學里,於是在圍牆邊探頭探腦地往裡觀察。 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它原先是同文學堂,正門離圍牆不到十米,正好看個仔細: ↑汕頭 繞到遠處的圍欄,把相機伸進去一拍,發現它裡面有三進建築: ↑汕頭 這組建築是晚清的傳統建築,周恩來作為統管粵東地區的東江各屬行政委員,曾在此辦公。網上有些圖片將其描述為近代西式建築,其實是用東征軍指揮部的外觀圖片來搪塞,容易誤導想瞭解的民眾。
“東江各屬行政委員會”這個詞比較古怪,實際上它指的是“東江各地區統一的行政委員會”。
往前拐個彎,走200米左右,便到了 南昌 起義紀念館,時間已是16:12。 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舊址 ↑大埔會館 此處是 汕頭 市 金平 區民權路50號,現在的單位名稱是“ 汕頭 市八一 南昌 起義紀念館”,是 廣東 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也是周二——周日的9:00——17:00,截止入場時間是16:30,周一休息。 ↑大埔會館 這裡原是 大埔 會館,始建於1926年,為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東向,每層面積423平方米,總面積1271平方米,各層四面有走廊相通。
1927年8月1日 南昌 起義後,主力部隊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等人的率領下向 廣東 進發;9月23日從 三河 壩進軍 潮州 城,24日攻占 汕頭 市,在 大埔 會館設立 南昌 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周恩來、郭沫若、葉挺、賀龍、譚 平山 、彭湃、李立三等曾在這裡活動過。
南昌 起義軍進入 潮汕 前後共七天, 潮汕 革命史上稱之為“七日紅”。
2010年5月被 廣東 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展覽分兩層樓,一樓是 南昌 起義的介紹,這些在各級歷史課本上描述得十分清楚,不必在這個館細看。
二樓是 南昌 起義部隊南下到 潮汕 地區的介紹,倒是有些地方特色,雖然大部分史實在歷史課本上也介紹過了。
↑大埔會館 周恩來用過的桌子: ↑大埔會館 起義部隊的一些用具:
潮汕 三市, 揭陽 屬於 榕江 流域, 潮州 屬於韓江流域。 汕頭 正好處於兩條江的中間,可謂不偏不倚,正得其中。市區南面瀕臨的 汕頭 港,便是 榕江 的出 海口 ;韓江自 潮州 市區以下,分為了四五股入海,其中最西邊的一股,離 汕頭 市區東部的 汕頭 火車站非常近了。可以說, 汕頭 市區正好被 榕江 與韓江的出 海口 夾峙,是兩江流域最好的平衡點。
汕頭 與鄰近的 廈門 一樣,都是十九世紀中葉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它的開埠於1860rh ,城市史不是很長,市區內的值得觀賞的建築都是一些近代中西合壁風格的。
我去的地方包括:八一起義紀念館、桂園、東征軍紀念館、石炮台公園、觀海長廊、潮海關、 汕頭 開埠歷史陳列館、小公園,其實都在一個不大的範圍內,如下圖所示,正好圍成一個圈: 12月15日 廣州——汕頭我原先購買的是7:46的G6301次,這就需要將鬧鐘定在5:35。然而頭一晚因為修家裡的水管,出去買零件跑了好幾趟,還騎山地車沖了幾個長陡坡,一直乾到晚上九點半,挺累的,造成凌晨沒有及時醒來。等我睜開眼睛一看,窗外一片明亮,心中暗叫不妙,再一看手機,已經是8:47了。仔細回憶了一下,似乎是有一個把鬧鐘按掉的動作,估計是累得馬上又睡著了。這是我有生以來頭一次誤掉交通工具。
坐起來認真想了一下,還是想去 汕頭 ,於是上12306一查, 廣州 南與 廣州 東始發的車都沒有任何餘票了,幸好我以前瞭解過, 深圳 北有不少開往 潮汕 方向的車,而且還挺松,所以很快就查到併購買了 廣州 南—— 深圳 北、 深圳 北—— 潮汕 的兩段車票。其實按鐵路的規定,我的 廣州 南—— 潮汕 的G6301次沒有檢票而且沒有取紙質票,是可以在網上改簽的,我一緊張,把這茬兒給忘了,白白浪費了181.5元的原票價。看來雖然出門次數多,但仍然無法保證每一次都能全身而退。
乘地鐵到7號線的鐘村站(離 廣州 南還有三個站),我發現到達 廣州 南站的時間將比預計的要早,估計10:25便可到達,而我預訂的 廣州 南—— 深圳 北的票是11:40開車的,時間太寬裕了,所以趕快上12306,把車票改簽為11:13開車的,同時把 深圳 北—— 潮汕 段的票也改簽了,這樣到達 潮汕 站的時間從14:52提前到14:21,搶回半小時。
深圳 北—— 廈門 的D684次很給力,提前十分鐘,於14:11到達 潮汕 站,又給我搶出一點時間。
潮汕 站建在 潮州 、 汕頭 、 揭陽 三市的結合部,離 潮州 市區最近,約18公里;離 揭陽 與 汕頭 兩市市區都超過了30公里,其中 汕頭 市更是遠上好幾公里,下車後還有一小時左右才能到達市區,挺不方便的。據說 汕頭 火車站(在市區東部)有一條聯絡線要引入 潮汕 站,2019年1月便可通車。屆時,從 廣州 南、 廣州 東、 深圳 北始發的部分高鐵或動車將延長到 汕頭 站停靠,將大大便利 汕頭 市區的乘客。
潮汕 站的北廣場在改造施工,乘客出入全都集中到南廣場,連粵運車站也從北邊遷到了南廣場: ↑潮汕站 汽車站旁邊的出租車上客區,看起來井井有條地分成了三個方向: ↑潮汕站 但其實流轉速度很慢,因為這些車全都不打表,全靠議價,開的價還挺高,司機與乘客一直在址皮,速度當然快不起來。這一點是 潮汕 的交通部門需要改進的地方, 湛江 西站、 柳州 站、 北海 站的出租車都打表,也有工作人員指揮乘客上車,流轉速度極快。
我因為到達時間太晚,這時候對於我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所以不得不打車。司機聽說我要去 汕頭 市的外馬路,開價150元,不用拼其他人,但高速過路費由我另出。幸好我去年來過 潮州 ,我說:“ 潮州 市區過來18公里,才要我50元。這裡到外馬路也就32公里,怎麼是三倍?”司機想了想,降到了140元。我不理他,扭頭走向粵運汽車站。司機跟過來,降到130元,但要與其他人拼車。我還是不理他,跑到售票窗口看了起來: ↑潮汕站 可能由於施工,線路減少了。以前往 潮州 與 揭陽 的線路都有兩種:一種是在售票窗購票的直達大巴;一種是公交式的,上車再投幣,中途停好幾個站。現在 潮州 線只剩下前一種, 揭陽 線只剩下後一種,只有 汕頭 線還保持兩種。
這時有個女司機比較靈活,悄悄地走到我身後,問100元、只載我一人、走國道,是否願意?我稍一思索,覺得叫滴滴可能是95-97元(後來我從 揭陽 到 潮汕 站,路程短2公里左右,費用是92元,證明我的判斷沒錯),還要等司機接單,於是便同意了。 ↑潮汕站 女司機的車是上圖左車道的最後一輛,她飛快地把車倒出來,從而免去了排隊等待之苦。據我觀察,這些出租車的牌照都是 潮州 市的粵U(因為 潮汕 站位於 潮州 市 潮安 區的 沙溪 鎮,可能因此被粵U壟斷了),我還擔心 它們進不了 汕頭 市區( 廣州 與 佛山 兩地的出租車好象就不能進入對方的市區),然而女司機說她們專跑這條線,沒有問題。女司機是 安徽 阜陽 人,據她說, 潮州 三分之二的出租車司機都是 安徽 籍的,不知真假。
從 潮汕 站到外馬路東端的東征紀念館,32公里的路,出租車用了52分鐘左右,到達時已經是15:20了。一路上車不少,紅燈也多,還穿過了 潮安 區的區政府所在地庵埠鎮,所以快不起來。 國民革命軍東征指揮部、政治部舊址大門: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這個大門不太起眼,我在出租車上就沒有註意到,往前開了一百多米才發覺不對,讓司機停下來。
裡面是兩座紅色的樓房: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這兩座樓原來是 英國 人辦的酒店,後來改為商行,稱為“戈寶抽紗行”。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1925年11月,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進入 汕頭 後,以這兩座樓作為首腦駐地。外邊的樓是指揮部舊址,現在作為辦公用樓;裡邊的樓是政治部舊址,現在作為展室對游人開放,稱為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這裡的開放時間與普通的博物館一樣,都是周二——周日的9:00——17:00,截止入場時間是16:30,周一休息。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此處在2013年被列入第7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時, 汕頭 革命歷史博物館的總部也設在此處,官網為 ****** 。
汕頭 革命歷史博物館下轄四個單位,除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之外,還包括 汕頭 市八一 南昌 起義紀念館、桂園、北迴歸線標誌塔。
旁邊還有個基督教堂: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一樓的展覽序廳: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有一些實物展覽: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圖片與文字介紹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東征前形勢”: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這又包括“黃埔軍校創立”與“ 平定 商團叛亂”兩個子單元。
東征之前,陳炯明的部隊盤踞在粵東的 潮汕 、 梅州 與閩西南的 漳州 、汀州一帶。
第二部分:第一次東征。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1925年2月初,國民革命軍東征聯軍兵分三路,由黃埔軍校教導團和粵軍組成右路軍,為東征主力,滇軍為左路軍,桂軍為中路軍,周恩來同志以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參與領導第一次東征。
2月14日,右路軍到達 淡水 ,翌日,軍校教導團一團組織奮勇隊,經過浴血奮戰,迅速攻占了 淡水 城,接著乘勝東進。由於官兵英勇善戰,同仇敵愾,沿途又得到東江農民的支持,十日之間,連克海 陸豐 ,入鯉湖、棉湖,占 揭陽 、 潮安 。3月9日進 汕頭 ,不到一個月就攻下 潮汕 ,把洪北麟部逐出 廣東 境內。與此同時,左路軍竟然不但按兵不動,反讓路林虎部南下,向河婆、棉湖進逼。
3月12日,周恩來同志率領黃埔學生軍揮戈棉湖,迎擊林虎部,“棉湖戰役”大捷,東征雄師威震粵東,軍旅乘勝攻剋 興寧 五華,林虎部也被趕出 廣東 。第一次東征勝利。
第一單元是“ 淡水 (現在的 惠州 市 惠陽區 的城區)戰役”: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1925年2月,為肅清陳炯明軍閥勢力,統一 廣東 ,革命政府舉行東征。2月14日,由黃埔軍校教導團和粵軍組成的東征右路軍抵達 淡水 。翌日拂曉,軍校教導團第一團組織奮勇隊挾梯攻城,蔡光舉等奮勇隊員在炮兵及步機槍猛烈火力的掩護下,奮不顧身地向城牆進攻,經過激烈戰鬥,終於殲滅城牆敵軍,從城東南沖入城內,占領了 淡水 城。後在粵軍張民達師的配合下,教導一團又打退敵援軍七千餘人的反撲,取得 淡水 戰役的勝利。東征首戰告捷。
第二單元:棉湖(在今 揭陽 市 揭西縣 )戰役。
淡水 戰役勝利之後,東征革命軍乘勝東進。1925 年3月12日,東征軍揮戈棉湖,並於第二天清晨迎擊林虎部。由於敵軍兵力占有絕對優勢,黃埔軍校教導團第一團以寡敵眾,形勢嚴峻。周恩來、蔣介石、加倫等親臨戰場,指揮戰鬥。黃埔學生軍鬥志高昂,衝鋒陷陣,並以白刃肉搏,戰鬥十分激烈。後來許濟旅援 軍加入戰鬥,敵軍終於敗退潰逃。這場戰役黃埔校軍 雖犧牲甚眾,但以千餘人擊退敵人七千精銳,扭轉了整個戰局,取得第一次東征決定性勝利,威震粵東,史稱“棉湖大捷”。
第一次東征有左、中、右三路軍,左路是滇軍,中路是桂軍,都是心懷叵測,出工不出力的。戰績都是以黃埔學生軍和粵軍為主體的右路軍取得的。
更有甚者,滇軍與桂軍還趁 廣州 與珠三角一帶的後方空虛,從前線溜回,發動了叛亂,令右路軍不得不回師 廣州 平叛。陳炯明部趁勢從閩西南出發,卷土重來,重點 潮汕 與 梅州 ,第一次東征的戰果頃刻間化為烏有。
第三部分是“回師平亂”: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第一次東征雖然取得重大勝利,但 廣東 革命根據地並未得到真正的鞏固。 廣東 革命政府處於危難之中,滇軍、桂軍軍閥楊希閔、劉震寰雖錶面支持東征討陳,但早已心懷異志,他們乘革命軍討陳機會,加緊與北洋軍閥政府和英帝國主義勾結,於1925年6月初公開發動武裝叛亂,企圖顛覆 廣東 革命政府。
為 平定 楊、劉叛亂, 廣東 革命政府下令東征革命軍迅速回師平亂。參 加平 亂的政府軍分東、西、南、北四路圍攻 廣州 ,軍校教導團與粵軍組成的東路軍,是平亂的主力。6月11日,革命軍對叛亂軍發起攻擊,在廣大工農群眾的支持下,經過兩天激烈的戰鬥,革命軍肅清了 廣州 內全部叛亂軍隊。楊希閔、劉震寰狼狽逃往 香港 ,革命軍乘勝追擊,至七月徹底殲滅滇軍、桂軍餘部,楊、劉叛亂遂告 平定 , 廣東 革命政府轉危為安。
第四部分是“第二次東征 ”: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革命軍 平定 楊、劉叛亂之後, 廣東 革命政權改組成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革命形勢進一步發展,力量進一步壯大,但國民黨右派和各種反動勢力企圖顛覆 廣州 國民政府。陳炯明又乘機死灰復燃,他們在 香港 英帝國主義的支援和資助下卷土重來,加緊進行進攻 廣州 的準備。面對嚴峻的局勢,為了真正實現 廣東 革命根據地的統一和鞏固,為北伐打下基礎, 廣州 國民政府於1925年9月間決定再次進行東征,肅清陳氏叛軍。
9月21日,國民政府任命蔣介石為東征總指揮,周恩來為總政治部主任,總指揮部轄三路縱隊,第一縱隊以何應欽為縱隊長,兵力約一萬五千人,任中路;第二縱隊以李濟深為縱隊長,兵力約一萬二千人,任右路;第三縱隊以程潛為縱隊長,兵力約六千人,任左路。10月14日,國民革命第一軍經過激烈戰鬥,一舉攻破陳炯明老巢——號稱“天塹”的 惠州 城,守城軍長楊坤如敗逃 香港 。攻剋 惠州 後,革命軍乘勝追擊,連克海、 陸豐 。10月26日,周恩來等率領革命軍第一師占領河婆,與林虎、謝文炳等部萬餘人激戰三天、史稱“河婆戰役”。11月3日,周恩來同志率領第一軍政治部入 揭陽 ,4日進 汕頭 ,徹底消滅陳炯明反動勢力,收復東江,鞏固 廣東 革命政權,取得了東征的全面勝利。
第一單元是“ 惠州 戰役 ”:
1925年10月,國民政府為討伐陳炯明軍閥舉行了第二次東征。10月5日,國民革命軍3萬餘人由 廣州 向東江進發。11日占領 惠州 城外戰略據點飛鵝嶺。13日上午9時攻打 惠州 城,由劉堯宸率領第四團進攻北門,經過多次衝鋒,未能奏效。後在猛烈炮火的配合下,革命軍架起雲梯勇猛衝殺,經過30小時的激烈戰鬥,終於14日下午4時一舉攻剋號稱“天塹”的 惠州 城,守城軍長楊坤如敗逃 香港 。 惠州 之戰是第二次東征中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扭轉整個東征戰局,促使東征勝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二單元是“河婆(現在 揭西縣 的城區)戰役”:
1925年10月14日,國民革命軍進行的 惠州 戰役,打垮了陳炯明主力楊坤如部後,26日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經河田進河婆附近,由於當時林虎、謝文炳等部盤踞河婆,擁兵一萬七千餘,因此於26日至28日,革命軍在獅、虎、 象山 設防,又在廟山、君塘角至大坑一帶佈陣作後衛。周恩來同志抱病親臨前線督戰。三天連勝二仗,殲敵萬餘人,給陳炯明以殲滅性的打擊。這是第二次東征後期重要的一役河婆戰役。
陳炯明部隊被打垮後,逃到了 香港 ,後來去了南洋,再後來還成了 中國 致公黨的創始人。
第五部分是“周恩來主政東江”:
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勝利後, 廣東 革命根據地基本統一,國民政府決定在 廣東 設立東江、北江、南路、 廣州 、 西江 、瓊崖六個行政區,分設行政公署。1925年11月21日, 廣東 國民政府任命周恩來為 廣東 東江各屬行政委員,1926年2月1日,周恩來在 汕頭 市正式就任 廣東 東江各屬行政委員,管轄惠、潮、梅所屬的地方行政,成為 中國 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主持一個地方政權的共產黨人。
這裡說的“東江”,泛指 廣東 東部,包括 惠州 、 潮汕 與 梅州 地區,而不是指珠江的東江流域。
第六部分為“緬懷先烈”: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特別是 潮汕 籍的英烈: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二樓有周恩來辦公室的還原陳列: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二樓的外觀: ↑汕頭市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
近些年,在文史的自由討論領域,經常出現一種反轉洗白的論調,即針對以往教科書或主流輿論的片面之處,為反面人物鳴不平。本來這種質疑與理性思考是很應該提倡的,但有一些觀點卻無限引申為將反面人物完全美化,秦檜與汪精衛都有人歌頌起來。具體到眼前的這個陳列館,東征是為了討伐陳炯明軍閥勢力,現在居然有言論認為陳炯明才是地方實務派,為 廣東 作出了不少貢獻,而孫 中山 為首的國民黨是破壞分子。誠然,原先的教科書片面地全盤否定陳炯明,是極不理性的,應該正視陳炯明的貢獻。但反過來抬高陳炯明,否定孫 中山 ,難道就是正常的?
在東征紀念館獃了31分鐘,館內的人不多。
門口有一個“東征軍紀念館”公交站,公交線路頗多: ↑汕頭 往東乘1路車,經過3站,在外馬路三小學站下車,然後步行280米左右去 南昌 起義紀念館。
然而一下車發現,外馬路三小學就在路邊,我事先瞭解過,作為 廣東 省文物保護單位的 廣東 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就在小學里,於是在圍牆邊探頭探腦地往裡觀察。 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它原先是同文學堂,正門離圍牆不到十米,正好看個仔細: ↑汕頭 繞到遠處的圍欄,把相機伸進去一拍,發現它裡面有三進建築: ↑汕頭 這組建築是晚清的傳統建築,周恩來作為統管粵東地區的東江各屬行政委員,曾在此辦公。網上有些圖片將其描述為近代西式建築,其實是用東征軍指揮部的外觀圖片來搪塞,容易誤導想瞭解的民眾。
“東江各屬行政委員會”這個詞比較古怪,實際上它指的是“東江各地區統一的行政委員會”。
往前拐個彎,走200米左右,便到了 南昌 起義紀念館,時間已是16:12。 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舊址 ↑大埔會館 此處是 汕頭 市 金平 區民權路50號,現在的單位名稱是“ 汕頭 市八一 南昌 起義紀念館”,是 廣東 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也是周二——周日的9:00——17:00,截止入場時間是16:30,周一休息。 ↑大埔會館 這裡原是 大埔 會館,始建於1926年,為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東向,每層面積423平方米,總面積1271平方米,各層四面有走廊相通。
1927年8月1日 南昌 起義後,主力部隊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等人的率領下向 廣東 進發;9月23日從 三河 壩進軍 潮州 城,24日攻占 汕頭 市,在 大埔 會館設立 南昌 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周恩來、郭沫若、葉挺、賀龍、譚 平山 、彭湃、李立三等曾在這裡活動過。
南昌 起義軍進入 潮汕 前後共七天, 潮汕 革命史上稱之為“七日紅”。
2010年5月被 廣東 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展覽分兩層樓,一樓是 南昌 起義的介紹,這些在各級歷史課本上描述得十分清楚,不必在這個館細看。
二樓是 南昌 起義部隊南下到 潮汕 地區的介紹,倒是有些地方特色,雖然大部分史實在歷史課本上也介紹過了。
↑大埔會館 周恩來用過的桌子: ↑大埔會館 起義部隊的一些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