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汕頭近代建築半日游:小公園一帶的騎樓、石炮台、東征紀念館、八一起義紀念館、潮海關、濱海長廊

汕頭近代建築半日游:小公園一帶的騎樓、石炮台、東征紀念館、八一起義紀念館、潮海關、濱海長廊

汕頭自助遊攻略
↑大埔會館 不過這些用具多數是複製品,包括槍械。
朱總司令用過的桌椅:
汕頭自助遊攻略
↑大埔會館 複製的山炮、迫擊炮、與馬克沁重機槍:
汕頭自助遊攻略
↑大埔會館 南昌 起義的主力部隊最後在 普寧 的流沙被粵軍擊潰,周恩來、葉挺、賀龍、劉伯承等人向西到了 陸豐 ,然後在當地共產黨組織的幫助下分批乘船到了 香港 。
在這裡獃了20分鐘,觀眾好象就我一個。往東南方向走600米左右是桂園。 桂園桂園周圍在封閉施工,差一點過不去,問了路邊的居民才敢確定就是在這裡。路上花了十來分鐘。
桂園的北側有個紅色的涼亭,正在施工,我沒有拍。
外觀如下:
汕頭自助遊攻略
↑汕頭 桂園的主體:
汕頭自助遊攻略
↑汕頭 桂園,位於 汕頭 市公園路23號後樓,始建於1923年,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加磚石裝飾的4層歐式舊洋樓房。該樓從建築設計、建築結構到建築藝術、建築特色均體現了 潮汕 開埠後的對外交往與開放,既是一處中西合壁特點突出的近代建築物,又是 潮汕 開埠的見證實物。
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征軍入汕後,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駐於此樓。
1927年9月24日,“八一” 南昌 起義軍南下部隊入汕後,周恩來等曾在該樓居住。
這裡只是 汕頭 市級的文物保護單位。

桂園對面有個彬園:
汕頭自助遊攻略
↑汕頭 不知道是乾什麼的據說彬園是民國時期的別墅。

桂園所在的南北向的公園路正在施工,不可能打到車,因此向南走到路口,發現又回到了外馬路上,這裡有個香園:
汕頭自助遊攻略
↑汕頭 香園同樣也是民國別墅。
據說 汕頭 市政府正在對“一亭三園”——紅亭子、桂園、彬園、香園進行施工,將來作為觀光區開放,所以才有我看到的施工場面。
附近沒有出租車經過,通往石炮台的公交車站要走四五百米,為節省時間,於是叫了輛滴滴去不到2公里以外的石炮台公園。 石炮台公園石炮台的學名叫崎碌炮台,建成於光緒五年(1879),2013年入選了第7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達時間已經是17:07,它的關門時間是18:00,不過公園在18:00之後繼續開放,只是不能進炮台。炮台的開放時間是8:00——18:00。
炮台外觀:
汕頭自助遊攻略
↑石炮台公園 每隔一小段,便有一個射擊孔(也可能是瞭望窗):
汕頭自助遊攻略
↑石炮台公園 炮台是個環形,無論從南門還是西門進,都要先走到外圍濠溝的最南部,才能過橋。過橋之後,它的入口卻在北邊,只得再沿炮台走上半圈,才能到達。入口處有一對城門:
汕頭自助遊攻略
↑石炮台公園 進去之後,上到城牆的二樓,西邊的晚霞不錯:
汕頭自助遊攻略
↑石炮台公園 可以沿城牆走一圈,這是往東望的全景:
汕頭自助遊攻略
↑石炮台公園 城牆上架了些複製的大炮:
汕頭自助遊攻略
↑石炮台公園
汕頭自助遊攻略
↑石炮台公園 此時最大的看點仍然是西邊的雲霞:
汕頭自助遊攻略
↑石炮台公園
汕頭自助遊攻略
↑石炮台公園 這個炮台離海邊很近,直線距離100米左右。它起的作用是向南控制 汕頭 港。
這個炮台不大,只獃了20分鐘。
從公園的南門出去,過濱海路便到了觀海長廊。 濱海路觀海長廊汕頭 港的下游:
汕頭自助遊攻略
↑觀海長廊 我先往下游走了一段,發現北岸岸邊遍佈塔弔,不知是不是個造船廠,反正跟 廣州 的黃埔造船廠一帶很相似。這些塔弔非常阻礙視線,所以我不打算走下去了。我預訂的7天連鎖酒店( 汕頭 市政府店)在西邊上游2公里處,正好一路走過去,順便看看海景。

西邊上游方向還有一點殘餘的晚霞:
汕頭自助遊攻略
↑觀海長廊 今天想看日落是不可能的了,西邊地平線上那片雲實在太厚,扼殺了我看海上日落的希望。剛纔在石炮台公園的時候,雲層未能遮擋太陽,製造出來的小火燒雲著急不錯。如果那時候在海邊,整體景色更壯觀。而等我來到海邊,已經只剩點夕陽的尾巴。這實在是自己無法預測的,只能有什麼看什麼,隨緣任運。

對面的山巒是礐(que)石風景名勝區,一般也叫礐石公園:
汕頭自助遊攻略
↑觀海長廊 一路往西走,主要的看點仍是對岸的礐石公園,只不過換了角度而已:
汕頭自助遊攻略
↑觀海長廊 礐石公園與礐石大橋:
汕頭自助遊攻略
↑觀海長廊 眼前這片水域,地圖上稱為 汕頭 港,實際上它跟 湛江 市區瀕臨的 廣州 灣一樣,是伸進陸地的一個海灣,或者叫港灣。只不過 湛江 的 廣州 灣是南北向的, 汕頭 港灣則是東西向的,而且寬度略大於 廣州 灣。傳統的 湛江 市區在 廣州 灣的西岸, 汕頭 市區則在 汕頭 港的北岸。在兩個市區都可以看到對岸的陸地,對岸也在逐漸發展為新的市區。
不過, 汕頭 港的上游便是從揭江流過來的 榕江 。換句話說,這裡是 榕江 的出 海口 。我不禁產生了疑問,這裡到底是江還是海?我如果把它看成 榕江 的最後一段,是否成立?正如長江在 上海 崇明島 附近這一段一樣,江面張得很大,但 崇明島 的南北兩塊水面,習慣上仍屬於長江。只有過了 崇明島 下游的出 海口 ,沒有東西向的水道,才真正地融入了 東海 。同樣道理,這一段東西走向的狹長水道,雖然寬度大於上游幾公里處的 榕江 ,但未必便能算成獨立的海域。只有東西向的水道結束,外面那一片廣闊無垠的水面才是真正的 南海 。
另外兩個例子把我弄得更迷惑。
首先是錢塘江。它註入了 杭州 灣, 杭州 灣的喇叭口張得很大,但總不能把整個 杭州 灣都看作錢塘江的下游吧?所以,一般把它的出 海口 算在了 海寧 縣附近。這個例子似乎說明,寬的喇叭口不屬於江流的一段,而是獨立的海灣。
其次是珠江。從南沙的大角炮台—— 虎門 的沙角炮台一線往下,江面變得極寬,雖然稱為伶仃洋,但習慣上仍屬於珠 江口 。珠 江口 的最外最寬處延伸到了 珠海 的萬山群島—— 香港 諸島一線。這個例子又似乎說明,寬的喇叭口屬於江流的一段。
這一正一反的兩個例子令我更加不解。
看樣子,要測一下 汕頭 港的鹽度,看看有沒有達到海洋的標準。
汕頭自助遊攻略
↑觀海長廊 漸漸地,礐石公園亮了燈:
汕頭自助遊攻略
↑觀海長廊 而且它是分區開燈的,先是兩頭有塔的部分被點亮了,然後慢慢地向中間包抄。全亮的景象如下:
汕頭自助遊攻略
↑觀海長廊 把礐石公園來個單獨的特寫:
汕頭自助遊攻略
↑觀海長廊 原先只顧拍礐石公園與右側上游的礐石大橋同框的景象,偶爾回頭一看,左邊下游海灣出口處的 汕頭 海灣大橋也亮起了燈,趕快讓它與礐石公園同框:
汕頭自助遊攻略
↑觀海長廊 我這個尼克爾16-35mm鏡頭,最大的光圈只是F4,拍攝弱光環境,只能將ISO值升到5000左右,這樣圖像的質量便下降了。本來在弱光條件下,尼康拍出來的圖像,顆粒感比佳能明顯。現在再片面升高ISO值,噪點更多。這是這一款鏡頭的不足之處。不過我向來只是作為業餘拍攝者,能夠拍清楚就行,反正照片是給自己看的,不是拿去展覽的,更不是與他人比較的。
我倒是對尼康公司頗有看法,佳能有一款16-35mm、最大光圈F2.8的紅圈鏡頭,可是尼康的16-35mm卻只有F4,為什麼就不能做到2.8呢?尼康還有一款在1999年的膠片相機年代便投產的17-35mm、最大光圈F2.8的金圈鏡頭,但是比16-35mm鏡頭貴4000多元,而且重量是1.5倍以上,性價比較低。另外一款14-24mm、最大光圈F2.8的金圈鏡頭,也比16-35mm貴2000多元,同時14-24mm的焦段過於極端,不像35mm可以兼顧風景以外的人文題材。總之,尼康鏡頭在這方面很不地道。

走走停停,六點半才走到7天酒店。稍事休息之後,前往潮海關——小公園一線看看夜景中的近代建築,順便覓食。 潮海關舊址(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先來到潮海關舊址,這是 廣東 省文物保護單位,據說僅次於 廣州 沙面的粵海關。它的俗稱為“海關鐘樓”,現在被開闢為 汕頭 海關關史陳列館,不過同 廣州 的粵海關陳列館一樣,只是在周三的上午與下午開放,中午還要休息。因此,即使是周末的白天來,也只能看看建築的外景,倒不如夜景好看。
在馬路邊拍個全景:
汕頭自助遊攻略
↑海關關史陳列館 後面的高樓作為背景來說,不是很和諧,可也沒辦法。
這棟樓現在的門牌是外馬路2號,1921年建成。建成後, 汕頭 海關的前身潮海關,遷入此樓辦公。解放後的 汕頭 海關也設於此。
汕頭 是我國沿海最早設立海關的口岸之一,潮海關成立於1860年。
汕頭自助遊攻略
↑海關關史陳列館 正面被圍欄遠遠地隔開,無法靠近,只能繞到側面拍一拍近景:
汕頭自助遊攻略
↑海關關史陳列館 陳列館的網址: ******
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每周三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閉館前半小時停止入館。

海關鐘樓西邊的外馬路南段本來是通往 汕頭 開埠歷史陳列館的捷徑,但它在封閉施工,只能到東邊的招商路上向北,再向西轉入招商橫路,走到盡頭,才能回到外馬路上,再向北走一點,便到了 汕頭 開埠歷史陳列館。 汕頭開埠歷史陳列館網址: ******
汕頭 開埠文化陳列館坐落在 汕頭 市 永平 路1號,原為 日本 株式會社 臺灣 銀行 汕頭 支行舊址,坐西南向 東北 ,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層半歐陸式建築。

免費開放時間:
逢周二至周五 上午 09:00-11:00
下午 15:00-17:00
每周周六、周日 09:30-17:00
逢周一閉館

這次由於誤了車,壓縮了在 汕頭 的白天時間,所以很遺憾地未能入內參觀,只能在晚上來看一看外景:
汕頭自助遊攻略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 正面:

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