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 | 在柔軟的時光里,對你深情款款
如今作為 麗江 古城核心的大研古鎮,中心的位置是四方街。所謂“四方”,就是指街巷向四周散射,四方街的周圍有六條主街,從不同的方向通到四方街,“四方來客匯聚於此,四通八達”因此得名。
在明清時期,四方街是茶馬貿易的集散地。馬匹、羊毛、皮革、藥材,從青藏高原運往 麗江 ;茶葉、鐵器、銅器、糖、糧食,則經 麗江 運往青藏高原。現在的四方街,仍然是古城裡最熱鬧的地方。 四方街西側的科貢坊,當初是為了嘉獎楊家“一門三舉”而建。在清代嘉 慶和 道光年間,大研古城裡的楊兆蘭、楊兆榮兩兄弟,以及楊兆榮的兒子楊碩臣都考中了舉人,這在邊地少數民族地區是前所未有的事。因此,官府在古城中的四方街修建了一座科貢坊,以求激勵學子們求學上進。
1944年大研古鎮發生了一場大火,燒毀了科貢坊。三年後,出身 麗江 的最後一位進士和庚吉與鄉親們捐資,在被燒毀的原址上重建科貢坊,並將原來的二層改為三層,也就是現在這座科貢坊。 科貢坊正前方的石橋,有一個頗為逗趣的名字——賣雞豌豆橋。而在這座橋的南邊二十米,還有另一座石橋,叫賣鴨蛋橋。
這兩個名字充分說明瞭它們曾經的功能——人們早年習慣在橋上交易貨物,並由此形成橋市,於是很多橋就有了這樣的俗名。 城北象山腳下黑龍潭中的玉泉水流入大研古鎮後,經人工開鑿,一分為三,形成西河、中河、 東河 三條河流。
之後,再分成若干細流,形成了無數條溪流如經絡般在 麗江 古城中繞街穿巷,蜿蜒盤轉。這也讓一座八百年的邊地古城,變成了 江南 水鄉。 水系的發達,造就了 麗江 古城裡橋梁眾多,據說整個大研古鎮內共有三百多座橋,各種形制的橋梁,連接起街道與房屋。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姑蘇 江南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大研古鎮里的橋大多是不設臺階的平橋,這顯然也是為了方便當年茶馬古道上的騾馬通行。
城中的納西族人,根據大研古鎮 西北 高、東南低的地勢,放 西北 的水向東南流,將城中街上的污漬沖刷到城東南的農田裡。 麗江 人把它叫做“洗街”,這個傳統習俗甚至在今天仍然可以見到。 從四方街往南走,你很難錯過巷弄上空掛滿了油紙傘的現文巷。
這條街在清代曾是大研古鎮最繁華的街巷之一,據說,那時的現文巷居住的多數是 大理 籍商人,當地納西人稱之為“見羅過”,意思就是“ 大理 巷”。 七一街上的官門口,曾經叫做關門口,是大研古鎮里唯一一座類似城牆的建築,由木氏土司所建。在以前,這裡就是城中的達官顯貴與平民百姓的分界線。 從官門口往裡走,會看見一座寫著“天雨流芳”的牌坊,再往裡走就是通往木府的巷道。有意思的是,“天雨流芳”四字用納西語解釋,就是“讀書去吧”。 麗江 的教育淵源可上溯至元朝時期,到了明代, 雲南 省 麗江 市木氏土司開啟了納西族漢文寫作之先河,至清朝雍正元年, 雲南 省 麗江 市 麗江 改土歸流,流官 大興 漢學,修書院、建學館,習漢文蔚成風氣。 【大研古鎮】
地址: 麗江 市古城區。
門票:無。
——————————————— 木府大研古鎮 獅子 山麓的木府,是 麗江 古城歷史的見證。木府的正前方,高高佇立著一座雕刻精美的漢 白玉 牌坊——忠義牌坊,上面的“忠義”二字,是明神宗欽賜。
只可惜原物早年被毀,如今所見到的,乃是上世紀末 麗江 大地震後重建的牌坊。 牌坊之後的牆壁之上,高懸著八個大字“宮室之麗,擬於王者”,這是1639年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到訪 麗江 ,看見宏大的木府建築群後所留下的感嘆。
當年邀請徐霞客來 麗江 的,是第十三代 麗江 土司木增。此時的木增,已經傳位給了自己的兒子木懿,自己隱居在 麗江 城北芝山的福國寺里。 在 麗江 的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說法:北有故宮,南有木府。
作為 麗江 地區曾經存在的木氏土司的知府衙門所在地,即木氏土司辦公和生活的地方,一個小小的木府,為何敢跟故宮相提並論呢?這說起來還有一段歷史。 明朝初年, 麗江 當地的納西族首領阿甲阿得主動歸附了明太祖朱元璋,還幫助了明朝統一了大西南地區,功勞很大。在明洪武十六年(1383),阿甲阿得帶著 麗江 出產的良馬和貢品來到 南京 ,得到了明朝皇帝的接見。
明太祖對阿甲阿得非常滿意,因為納西族人原本是沒有漢族姓氏的,於是朱元璋便將自己的“朱”姓,去掉一撇一橫,賜與阿甲阿得“木”姓。意思顯而易見,我把你木姓的人當作我朱姓的自家人看待——從此往後,我們就是一家人。
與此同時,明朝設立 麗江 府,讓阿甲阿得也就是木得的後裔可以世襲知府,即 麗江 土司。對木氏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榮耀,也是他們走向歷史舞臺的前沿大展雄風的一個重要起點。(下圖是第十三代木氏土司木增) 也就是在這次接見後,木得回到了 麗江 ,在大研古鎮建立了 麗江 知府,經歷代木氏土司的經營擴建,就變成了今天所說的木府。
木府之所以能和 北京 的紫禁城相提並論,和其建築特點分不開。首先,木府建築群是中軸線式佈局,諸如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等主要建築都建在木府的中軸線上,而在兩側則是偏房和亭台樓榭,這與 北京 故宮是非常相似的。有意思的是,與遵循中原風水理論坐南朝北的 北京 故宮不同,木府坐西朝東,迎旭日而得大氣。
其次,因為 麗江 地區原始森林茂密,所以木府在建設過程中,大量運用了當地的古樹名木,並結合了當地納西族的一些建築特點,使其成為了西南地區的一個建築典範。 走進木府的大門,首先見到的是議事廳,這裡是木氏土司議政施政的地方。殿前懸掛的三塊御賜的“誠心報國”匾,分別來自明朝的洪武、永樂、嘉靖三位皇帝的褒獎。 高三層的萬卷樓,是木府中最高的一座建築,一樓讀書,二樓藏書,三樓寫書,是一個書藏萬卷、書香滿屋的地方。 細心觀察,會發現萬卷樓上裝飾的書法都是漢文,而不是納西文。很顯然,木氏土司不僅在政治上與中央保持一致,還推崇並積極學習漢文化。 萬卷樓的東側是木家院,即是木氏土司和家眷的生活區,一進三院,部分房間闢為陳列室,並還原了第十三代 麗江 土司木增及夫人阿勒邱的卧室。
木增是歷代土司中最傑出的一位,他在位的這段時期,勵精圖治,開拓疆土,達到木氏土司的鼎盛時期,被當地人尊稱為“木天王”,他的夫人阿勒邱也深得納西人民的愛戴。早年有一部以木氏家族為背景的電視劇《木府風雲》,主角就是這兩位人物。 在木家院里,還有一棵六百年樹齡的檉柳,據說原本已經枯萎,卻在1996年 麗江 發生七級地震後,奇跡般地枯木逢春——到如今十餘年的光景,已是枝葉婆娑,生意盎然。 萬卷樓的後方是護法殿,又稱後議事廳,是木氏土司商議和決定家事之所。殿前“為國乾城”匾額,原是明朝狀元、文學家楊慎所書,殿內懸掛有六位土司的畫像。 往後繼續走,就到了玉花園與玉音樓,玉音樓高三層,共有二十個翹角飛檐,就像鳳凰展翅來儀,所以又叫五風樓,是仿福國寺的五鳳樓而建。 木府中軸線上的最後一座建築是三清殿,登上三清殿的二層,可以從高處鳥瞰整個木府建築群和 麗江 古城。 作為木氏土司的府衙,木府可以說是 麗江 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群落。儘管只是一座土司宅院,但它的氣勢和恢弘不亞於任何一座王公貴胄的宮殿。甚至連見多識廣的徐霞客在看見木府之後,都不禁發出了感嘆:“宮室之麗,擬於王者。”
當然,這是一句含蓄的話。因為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二十一》中,還說過另外一句話,“聞其內樓閣極盛,多僭制,故不於此見客雲。”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木氏土司對自己府邸的規模僭越之事心知肚明,因此事萬不可傳到皇帝耳中,所以木增沒有讓作為外人身份的徐霞客進入他的宮殿。顯然,徐霞客對木氏土司的奢侈,是有看法的,只不過人家對他恩禮有加,而且明王朝此時也已是風雨飄搖走到了盡頭,於是也就不便多說什麼罷了。 遺憾的是,到了清代雍正年間,朝廷對 麗江 府實施改土歸流,木氏從此一蹶不振。後來又因為包括地震在內的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木府原有的建築在早年已被徹底毀壞。直到上世紀末,才根據原有實料的記載,對木府進行了復建。
實際上,今天的木府,遠比歷史上木府的規模要小得多。所以,我們只能從復建的建築中,依稀體會到當年木府建築群的顯赫與氣度。 【木府】
地址: 麗江 市古城區大研鎮光義街49號。
門票:全票40元。
——————————————— 古城忠義市場據說,汪曾祺喜歡逛菜市場,蔡瀾也喜歡逛菜市場。
菜市場是一座城市的縮影,也是最能體現當地日常風物的地方。 麗江 古城邊上的忠義市場,就是這麼一個卧虎藏龍的地方。
在明清時期,四方街是茶馬貿易的集散地。馬匹、羊毛、皮革、藥材,從青藏高原運往 麗江 ;茶葉、鐵器、銅器、糖、糧食,則經 麗江 運往青藏高原。現在的四方街,仍然是古城裡最熱鬧的地方。 四方街西側的科貢坊,當初是為了嘉獎楊家“一門三舉”而建。在清代嘉 慶和 道光年間,大研古城裡的楊兆蘭、楊兆榮兩兄弟,以及楊兆榮的兒子楊碩臣都考中了舉人,這在邊地少數民族地區是前所未有的事。因此,官府在古城中的四方街修建了一座科貢坊,以求激勵學子們求學上進。
1944年大研古鎮發生了一場大火,燒毀了科貢坊。三年後,出身 麗江 的最後一位進士和庚吉與鄉親們捐資,在被燒毀的原址上重建科貢坊,並將原來的二層改為三層,也就是現在這座科貢坊。 科貢坊正前方的石橋,有一個頗為逗趣的名字——賣雞豌豆橋。而在這座橋的南邊二十米,還有另一座石橋,叫賣鴨蛋橋。
這兩個名字充分說明瞭它們曾經的功能——人們早年習慣在橋上交易貨物,並由此形成橋市,於是很多橋就有了這樣的俗名。 城北象山腳下黑龍潭中的玉泉水流入大研古鎮後,經人工開鑿,一分為三,形成西河、中河、 東河 三條河流。
之後,再分成若干細流,形成了無數條溪流如經絡般在 麗江 古城中繞街穿巷,蜿蜒盤轉。這也讓一座八百年的邊地古城,變成了 江南 水鄉。 水系的發達,造就了 麗江 古城裡橋梁眾多,據說整個大研古鎮內共有三百多座橋,各種形制的橋梁,連接起街道與房屋。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姑蘇 江南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大研古鎮里的橋大多是不設臺階的平橋,這顯然也是為了方便當年茶馬古道上的騾馬通行。
城中的納西族人,根據大研古鎮 西北 高、東南低的地勢,放 西北 的水向東南流,將城中街上的污漬沖刷到城東南的農田裡。 麗江 人把它叫做“洗街”,這個傳統習俗甚至在今天仍然可以見到。 從四方街往南走,你很難錯過巷弄上空掛滿了油紙傘的現文巷。
這條街在清代曾是大研古鎮最繁華的街巷之一,據說,那時的現文巷居住的多數是 大理 籍商人,當地納西人稱之為“見羅過”,意思就是“ 大理 巷”。 七一街上的官門口,曾經叫做關門口,是大研古鎮里唯一一座類似城牆的建築,由木氏土司所建。在以前,這裡就是城中的達官顯貴與平民百姓的分界線。 從官門口往裡走,會看見一座寫著“天雨流芳”的牌坊,再往裡走就是通往木府的巷道。有意思的是,“天雨流芳”四字用納西語解釋,就是“讀書去吧”。 麗江 的教育淵源可上溯至元朝時期,到了明代, 雲南 省 麗江 市木氏土司開啟了納西族漢文寫作之先河,至清朝雍正元年, 雲南 省 麗江 市 麗江 改土歸流,流官 大興 漢學,修書院、建學館,習漢文蔚成風氣。 【大研古鎮】
地址: 麗江 市古城區。
門票:無。
——————————————— 木府大研古鎮 獅子 山麓的木府,是 麗江 古城歷史的見證。木府的正前方,高高佇立著一座雕刻精美的漢 白玉 牌坊——忠義牌坊,上面的“忠義”二字,是明神宗欽賜。
只可惜原物早年被毀,如今所見到的,乃是上世紀末 麗江 大地震後重建的牌坊。 牌坊之後的牆壁之上,高懸著八個大字“宮室之麗,擬於王者”,這是1639年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到訪 麗江 ,看見宏大的木府建築群後所留下的感嘆。
當年邀請徐霞客來 麗江 的,是第十三代 麗江 土司木增。此時的木增,已經傳位給了自己的兒子木懿,自己隱居在 麗江 城北芝山的福國寺里。 在 麗江 的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說法:北有故宮,南有木府。
作為 麗江 地區曾經存在的木氏土司的知府衙門所在地,即木氏土司辦公和生活的地方,一個小小的木府,為何敢跟故宮相提並論呢?這說起來還有一段歷史。 明朝初年, 麗江 當地的納西族首領阿甲阿得主動歸附了明太祖朱元璋,還幫助了明朝統一了大西南地區,功勞很大。在明洪武十六年(1383),阿甲阿得帶著 麗江 出產的良馬和貢品來到 南京 ,得到了明朝皇帝的接見。
明太祖對阿甲阿得非常滿意,因為納西族人原本是沒有漢族姓氏的,於是朱元璋便將自己的“朱”姓,去掉一撇一橫,賜與阿甲阿得“木”姓。意思顯而易見,我把你木姓的人當作我朱姓的自家人看待——從此往後,我們就是一家人。
與此同時,明朝設立 麗江 府,讓阿甲阿得也就是木得的後裔可以世襲知府,即 麗江 土司。對木氏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榮耀,也是他們走向歷史舞臺的前沿大展雄風的一個重要起點。(下圖是第十三代木氏土司木增) 也就是在這次接見後,木得回到了 麗江 ,在大研古鎮建立了 麗江 知府,經歷代木氏土司的經營擴建,就變成了今天所說的木府。
木府之所以能和 北京 的紫禁城相提並論,和其建築特點分不開。首先,木府建築群是中軸線式佈局,諸如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等主要建築都建在木府的中軸線上,而在兩側則是偏房和亭台樓榭,這與 北京 故宮是非常相似的。有意思的是,與遵循中原風水理論坐南朝北的 北京 故宮不同,木府坐西朝東,迎旭日而得大氣。
其次,因為 麗江 地區原始森林茂密,所以木府在建設過程中,大量運用了當地的古樹名木,並結合了當地納西族的一些建築特點,使其成為了西南地區的一個建築典範。 走進木府的大門,首先見到的是議事廳,這裡是木氏土司議政施政的地方。殿前懸掛的三塊御賜的“誠心報國”匾,分別來自明朝的洪武、永樂、嘉靖三位皇帝的褒獎。 高三層的萬卷樓,是木府中最高的一座建築,一樓讀書,二樓藏書,三樓寫書,是一個書藏萬卷、書香滿屋的地方。 細心觀察,會發現萬卷樓上裝飾的書法都是漢文,而不是納西文。很顯然,木氏土司不僅在政治上與中央保持一致,還推崇並積極學習漢文化。 萬卷樓的東側是木家院,即是木氏土司和家眷的生活區,一進三院,部分房間闢為陳列室,並還原了第十三代 麗江 土司木增及夫人阿勒邱的卧室。
木增是歷代土司中最傑出的一位,他在位的這段時期,勵精圖治,開拓疆土,達到木氏土司的鼎盛時期,被當地人尊稱為“木天王”,他的夫人阿勒邱也深得納西人民的愛戴。早年有一部以木氏家族為背景的電視劇《木府風雲》,主角就是這兩位人物。 在木家院里,還有一棵六百年樹齡的檉柳,據說原本已經枯萎,卻在1996年 麗江 發生七級地震後,奇跡般地枯木逢春——到如今十餘年的光景,已是枝葉婆娑,生意盎然。 萬卷樓的後方是護法殿,又稱後議事廳,是木氏土司商議和決定家事之所。殿前“為國乾城”匾額,原是明朝狀元、文學家楊慎所書,殿內懸掛有六位土司的畫像。 往後繼續走,就到了玉花園與玉音樓,玉音樓高三層,共有二十個翹角飛檐,就像鳳凰展翅來儀,所以又叫五風樓,是仿福國寺的五鳳樓而建。 木府中軸線上的最後一座建築是三清殿,登上三清殿的二層,可以從高處鳥瞰整個木府建築群和 麗江 古城。 作為木氏土司的府衙,木府可以說是 麗江 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群落。儘管只是一座土司宅院,但它的氣勢和恢弘不亞於任何一座王公貴胄的宮殿。甚至連見多識廣的徐霞客在看見木府之後,都不禁發出了感嘆:“宮室之麗,擬於王者。”
當然,這是一句含蓄的話。因為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二十一》中,還說過另外一句話,“聞其內樓閣極盛,多僭制,故不於此見客雲。”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木氏土司對自己府邸的規模僭越之事心知肚明,因此事萬不可傳到皇帝耳中,所以木增沒有讓作為外人身份的徐霞客進入他的宮殿。顯然,徐霞客對木氏土司的奢侈,是有看法的,只不過人家對他恩禮有加,而且明王朝此時也已是風雨飄搖走到了盡頭,於是也就不便多說什麼罷了。 遺憾的是,到了清代雍正年間,朝廷對 麗江 府實施改土歸流,木氏從此一蹶不振。後來又因為包括地震在內的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木府原有的建築在早年已被徹底毀壞。直到上世紀末,才根據原有實料的記載,對木府進行了復建。
實際上,今天的木府,遠比歷史上木府的規模要小得多。所以,我們只能從復建的建築中,依稀體會到當年木府建築群的顯赫與氣度。 【木府】
地址: 麗江 市古城區大研鎮光義街49號。
門票:全票40元。
——————————————— 古城忠義市場據說,汪曾祺喜歡逛菜市場,蔡瀾也喜歡逛菜市場。
菜市場是一座城市的縮影,也是最能體現當地日常風物的地方。 麗江 古城邊上的忠義市場,就是這麼一個卧虎藏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