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版牧師亞平寧半島的十日談
A版牧師的顧慮一個a版牧師去 意大利 參加婚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知道嗎?你真的知道嗎?
你知道的話,你應該看看這篇游記,
你不知道的話,
你更應該好好看看這篇游記。
意大利 之行,前後一共15天,
旅途不短,故事很多,游記也很長。
200g的照片,
最後整理出來直到上傳到游記,
一次次篩選,從800張到600張,
一直到現在,
不知道到最後會是個什麼樣子。
所以,開頭不想拖沓。
開門見山。
寫這篇游記很忐忑,兩個原因,
一個是a版牧師還不算超a,
畢竟不是師從藍翔,無證在手,
怕大家紛紛投訴,
12315打假日的宣傳鋪天蓋地,
我這公然發表游記,人證物證俱在,
實不想挑戰權威。
畢竟我也是拼盡全力,
去過著平凡的一生。
另外,還要交代的事:
這套牧師服35元人民幣某寶包郵,
附送有點點浮誇的十字架項鏈,
特別是 意大利 的天氣陰晴不定,
經常變天,這件衣服的功效就顯露無疑,
尤為珍貴。
↑維拉梅那酒店 另一個理由——
在嗡嗡上,顯示我的旅行國家只有一個,
這個不僅曾經自以為很酷,
就連很多認識的不認識的馬蜂窩的朋友,
也都會覺得我很酷。
因為,我跟別人不一樣,
別人都是至少幾個幾十個的國家國旗logo,
而我一個45lv的骨灰盒玩家,
卻只去過一個國家。
後來有很多人給我留言,私信我,
說峰哥,我傷心極了,
作為一個一直默默關註你的人,
一直覺得你夠專一,夠執著,
但是怎麼就踏上另一個國家的旅程了
(後來發現是兩個),
你不再是峰哥,不夠酷了。
直到這一刻,
我才意識到自已原來這麼酷。
這要我怎麼解釋?
八個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這麼多年,一直好想醉酒走鋼絲,
沒怕過摔死,只怕酒醒。
很多世事難料,我也無法獨善其身。
其實,我一直都沒變啊,
還是那個不會寫游記的我,
堅持的寫著一篇又一篇。
但也請一定諒解峰哥這個a版牧師,
都說人生如戲,可誰又能戲如人生呢?
原諒我的一時衝動,
但誰不願意能夠作為介紹人,
見證 意大利 一對新人的婚姻啟程之旅,
溫暖且有力量。
真的,介紹對象當神父這事,
我靠譜的不能再低調了!
小豬 佩奇 身上紋,掌聲獻給社會人。

↑錫耶納 目錄稍長《十日談》是 意大利 作家喬萬尼·薄伽丘創作的長篇小說。
借用一下名字和文章格式,
講述我 意大利 之行的幾件小事,
《十日談》講述的 佛羅倫薩 的故事,
此行也正好到過這座城市。
說明一下,從4月28日出發,
到5月15日到達 北京 ,
行程不止10天,別誤會。
馬蜂窩有了一個新功能,
就是在手機app端分享游記的時候,
有一個游記周報的選項,
裡面可以查看很多關於游記閱讀量的信息,
隨便看了幾篇自己的游記,
基本上大家閱讀時間都在4—6分鐘。
其實何嘗不想寫一篇簡短精悍的文字呢,
但是想到日後,
若干年以後可能每一個去過的地方,
拍下的每一張照片,
一些大段文字的隻言片語,
都可能讓自己拾起那些塵封記憶,
滾滾紅塵牽引你的夢,
所以,還是決定要儘量把旅途中的所見所感寫完整。
幾日前,朋友圈發過一句話:
善良一點,畢竟每個人都在與生活苦戰。
對於馬蜂窩來說,
特別是一篇很長的游記,
一氣呵成能讀下來的人很少很少。
那就這樣,從寥寥數百張照片里,
選了幾張自己很喜歡的,
就當著上了一杯出自 意大利 的餐前起泡酒,
如果你覺得還行合胃口,
再往下看看全文也不遲。
↑羅馬 提起 意大利 ,就會聯想到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古 羅馬 帝國,
想到毀於火山大爆發的 龐貝 古城,
聞名於世的 比薩 斜塔
和文藝復興的發祥地 佛羅倫薩 ,
喜歡足球的人,
就會想起三劍客的ac 米蘭 、
巴蒂斯圖塔的紫百合,
還有狼王托蒂。
當然,還有一部年代有些久遠的電影《 羅馬 假日》,
奧黛麗赫本不僅驚艷了整個 羅馬 ,
也驚艷了一段歲月時光,
即使到今天,
這部電影也依然是揮之不去的經典。
↑佛羅倫薩 在 佛羅倫薩 的第一天晚上,
坐在民宿的陽臺上,
一個人,對是一個人,
其他的小伙伴都迫不及待去沾染藝術細菌了,
只有我。
其實我們入住的這家民宿位置非常好,
直接可以遠眺聖母百花大教堂,
在一片紅色建築之中,
遠遠望去清白之軀顯得格外醒目。
但是,我卻被這朵孤獨的雲吸引了。
什麼是孤獨?
就是每段旅程我都想到了一句話:
如果你在就好了。
很多時候,我們在異鄉漂泊,
感受一個人孤獨的時候,
往往才想起家鄉,
才變得如此的脆弱敏感。
↑五漁村 這張照片是同行的的小伙伴川舵舵主朵朵拍的。
五個字概括,這很 意大利 。
在 意大利 的十幾天里,
朵朵一直身著漢服,扎著紅頭繩,
把 中國 元素進行到底。
↑奧爾恰谷 可能,不會拍照的牧師不是一個好旅伴。
曼玉一直問我什麼是愛情?
我曾經覺得愛情就像鬼,
大家或許都聽說過,但是都沒見過。
哦在 意大利 ,我見鬼了。
配一段話給一張相片,我想就是這句:
TiAmo在 意大利 語中是我愛你。
在法語中卻是愛過你。
當我遇見你的那一天,
我希望是在 意大利 。
↑佩魯賈 走過 佩魯賈 。
聽說這個城市,
是因為十幾年前,
“馬兒”馬明宇曾經登陸意甲,
來到的就是這座城市這裡的球隊。
十幾年過去了,偶然途經這裡,
才發現這座城市如此的小,
好像幾百年前的模樣,
到今天也沒什麼大的變化。
路上偶遇 意大利 小帥鍋,超級的靦腆。
↑亞西西的聖方濟各教堂 阿西西 的聖方濟各教堂。
來的時候正好遇到了一群唱詩班,
就在教堂一側的廣場上,
圍著圈唱著無比愉悅身心的音樂,
其中有一句反覆吟誦,哈利路亞,
我也愉快的加入其中,
步伐有點亂,但不影響。
那天的天特別藍,陽光特別好,
雖然僅僅在這裡只停留了兩個小時,
但和聲的共鳴,
和每一個跳舞的人的笑容一直在腦海裡。
↑天空之城 飛機飛過,天空之城。
白露里治奧,建於2500年前,
古城位於山頂,
只靠一條狹窄長橋與外界相連,
從遠處看像一座空中的城堡,
因此被稱為“天空之城”。
據說, 宮崎 駿著名的電影《天空之城》的靈感,就來自此城堡。
↑五漁村 五漁村 ,三點老師拍攝。
以前就總能在朋友圈看到大神們來此拍下神作。
然後就幻想著,住進彩色的房子里,
清晨被海鷗和浪花叫醒,
拿著海子的詩集,
給牛牛朗讀那首——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羅馬 ——你覺得人為什麼要旅行?
——人類有兩個基本訴求。
一個是內觀,瞭解自己;
一個是外觀,認識這個世界。
不是人為什麼要旅行,是人一定要旅行。
條條大路通 羅馬 ,
在 羅馬 一個人沙發的夜,
一個人坐在陽臺的椅子上,
對面就是這個教堂,從日落到夜已深。
我想明白了這個問題,
也想到了一句話:
條條大路通 羅馬 ,何必單戀一枝花。
↑聖彼得廣場 城中之城,國中之國—— 梵蒂岡 。
兩次來到這裡,有幸面基了教皇。
這是一座極盡奢華之城,
每一個角落都散髮著耀眼的光芒。
這是一座陽光之城,溫暖的陽光總是照耀在廣場之上。
這是一座眾神彙集的奇跡之城,
神聖的宗教信仰凝結於城市之中,
彼此交融。
大廣場,我想是整個 梵蒂岡 的精髓所在。
也是城的靈魂所在,
它是所有游人的聖地,
也是走進 羅馬 的終極目標之一。
↑奧爾維耶托大教堂 奧維托,國際慢城。
偶遇一場音樂節,
喝著他鄉的麥芽啤酒,
聽著聽不懂歌詞但節奏很嗨的 意大利 音樂。
我們幾個“歪果仁”,帶出了一波節奏。
本以為酒和故事最配,
原來酒和音樂的搭配也如此完美,
有時激昂,有時低首,非常善於等候。
↑卡斯特羅迪皮特奧酒店 一家酒店,歷史可以追溯到1074年,
安靜的躺在 翁布里亞 丘陵,
被森林和晨霧所覆蓋。
每一個房間,
都盡可能的保留著當年的樣子。
那就拍一張油畫風的照片,
送給幸福的人一首田園詩。
↑維琪奧橋 維琪奧橋, 佛羅倫薩 的標誌性之一。
出於工作原因,我一眼就望到這些依附在橋上的違章建築。
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
才讓這裡有了更多的色彩。
被阿諾河環抱著古老的文藝之都,
舊橋伴著醉人的歌聲,
在夜裡溫柔地哄著人們悄然入夢,
在清晨安靜的醒來。
城市被河自然地分成了左岸和右岸,
我們住在右岸,
始終帶著疑問的是,我左右不分,
還是 意大利 人過的迷糊?
↑古羅馬鬥獸場 古 羅馬 鬥獸場。
1900多年前的宏偉建築矗立在面前,
震撼的是這座建築之宏偉,年代之久遠,
現在已被譽為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成為古 羅馬 帝國的標誌。
羅馬 是一座穿越的城市,
一面是2000年前古跡,
一面是21世紀的喧囂。
或許它沒有 巴黎 的時尚,
沒有 紐約 的繁華,
但卻有著永恆之城的偉大,
畢竟條條大路通向的是 羅馬 。
↑佛羅倫薩 大道至簡。
畫畫是做加法,攝影是做減法,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簡單的構圖和畫面,單調的顏色對比,
讓我更能獲得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間,
那遠比飽滿的畫面傳輸的信息要多得多。
人到中年不得已,威士忌里放枸杞。
給自己定義為中年油膩男,
不僅是和身材有關,更始於做減法。
↑烏菲茲美術館 致敬畫家倫勃朗。
俠客上次留言又裝b忽悠我,
說這是社會倫勃朗 (畫家) 。
我問他是誰,
他說是 意大利 黑手黨。
還是禾叔好,
為此特意買了一本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
裡面有關於倫勃朗作品的講解。
沒想到,自己可以以這樣的方式,
復刻經典的畫作,
在這樣一座藝術之都,或許再合適不過。
↑錫耶納 古城西耶納。
如果要尋找一座最能代表 托斯卡納 風情的 意大利 城市,非 錫耶納 莫屬。
這座建在山丘上的中世紀小城,
沒有汽車的喧囂,沒有商業的繁華,
有的僅僅是郊外的橄欖園、葡萄園、大片的嚮日葵,
和城市裡起伏的小路、熱鬧的廣場。
如果說 佛羅倫薩 是文藝復興的搖籃,
那麼 錫耶納 本身就是一件藝術精品。
這座中世紀古城在恬美的 托斯卡納 鄉村環抱之中,
歷經千年洗禮。
↑奧爾恰谷 奧爾恰谷, 托斯卡納 田園風光的代表。
歐洲 有兩個地區令我著迷,一個是 冰島 ,
一個是 意大利 佛羅倫薩 周邊的 托斯卡納 。
前者受惠於 北極 圈的孤獨,
後者得益於亞平寧山。
一個是心嚮往之,一個是視覺的盛宴。
亞平寧半島數百裡的山脈不乏崇山峻嶺,
但是到了這裡忽然節奏放緩,
化為一脈起伏舒緩的丘陵,
或許可以這樣形容,
就像一個性情強悍的男人,
回到家變得放鬆與溫和,
再加上小溪、湖泊、叢林和草地,
即刻生氣盈盈融合在一起,
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就生髮出來了。
↑奧爾維耶托 如果說再去 意大利 之前,
提起 意大利 的汽車,
無疑 凱瑟琳 澤塔瓊斯出演的廣告,
一直在我腦海中,
那是阿爾 法羅 密歐。
但是真正到了這裡,
才發現占據 意大利 各個城市街道的車,
是菲亞特500c,
這也是朵朵一直心心念之的車型,
按照她的話,
要不是帶上了三點老師和這麼大的皮箱,
她一定會租一輛500c。
可以說,菲亞特500成為 意大利 當之無愧的國民車,在 意大利 人眼中,
她的地位遠遠超過了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
↑梵蒂岡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這一幕出現在 梵蒂岡 等候進入教堂排隊的時候,
但是,這個眼神,卻讓一個中年男人
想起了 西西里 的美麗傳說。
意大利 人,無疑是性感的。
這種性感僅僅一個回眸,
就可以表現的淋漓盡致。
愛是無私,愛是註視,
愛是得不到忘不盡的那片海。
這張照片是手機拍的。
這篇游記也是一樣,
還是混雜了很多手機拍的片子在裡面。
其實比起器材,
更重要的還是我們內心的想法,
和善於觀察捕捉的眼睛。
↑維拉梅那酒店 最後的晚餐。
少了兩個人,嗯,願主保佑他們,阿門。
這是在婚禮前夜,
所有小伙伴到齊後的第一張合影,
主菜(一鍋麻辣燙)還在廚房的鍋中翻騰著,
我們便已經按耐不住各種開喝了,
記得那天晚上我第一次,
一人喝了一斤半伏特加。
什麼是自由?我記得之前的游記里寫過,
自由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幸福就是喜歡自己做的事。
但是,昨天販暖和我說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自由其實就是可以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說不。
對,我們一群人,或許還都談不上自由,
但毋庸置疑,那一刻舉起酒盃我們都是幸福的。 第一天
洞特費爾德安弄嗯啟程。
一個45l攝影包,
一個20寸登機箱。
我的全部行李。
然後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
全副武裝的馬蜂窩套餐。
算是給凌晨妹妹打廣告吧。
一頂黃色漁夫帽,
小伙伴們再也不用擔心我走散了,
一個看起來超大的大紅色單肩挎包。
共同點是上面都印了馬蜂窩的這句話——
洞特費爾 德安 弄嗯(don't fear the unknown)
不要害怕未知。
出國的時候對這句話我想還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
但是前幾日,因為看了一篇游記,
感覺自己又悟出了更深一層:
以前總覺得旅行就是一條路,
從自己獃膩的地方到別人獃膩的地方。
旅行就是一杯酒,和朋友一起消遣和放鬆,
把錢花光,然後老老實實回去工作。
但其實真正的旅行,
一定是一個立體的三維空間:
一條軸線應該是旅行的長度,
如果經費充足,
當然最理想的是這樣一直流浪下去,
直到地老天黃。
還有一個軸應該算旅行的寬度。
寬度則是由眼光決定的,
我們嚮往巍峨的高山,也迷戀千年古城,
無論是自然的,歷史人文的,
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追求的角度不同。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軸,
旅行的高度是由心靈決定,
要有一顆嚮往自由美好事物的心,
有一份勇氣,
其實旅行可以帶給我們
更多更深層次的東西,當然,因人而異。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你知道嗎?你真的知道嗎?
你知道的話,你應該看看這篇游記,
你不知道的話,
你更應該好好看看這篇游記。
意大利 之行,前後一共15天,
旅途不短,故事很多,游記也很長。
200g的照片,
最後整理出來直到上傳到游記,
一次次篩選,從800張到600張,
一直到現在,
不知道到最後會是個什麼樣子。
所以,開頭不想拖沓。
開門見山。
寫這篇游記很忐忑,兩個原因,
一個是a版牧師還不算超a,
畢竟不是師從藍翔,無證在手,
怕大家紛紛投訴,
12315打假日的宣傳鋪天蓋地,
我這公然發表游記,人證物證俱在,
實不想挑戰權威。
畢竟我也是拼盡全力,
去過著平凡的一生。
另外,還要交代的事:
這套牧師服35元人民幣某寶包郵,
附送有點點浮誇的十字架項鏈,
特別是 意大利 的天氣陰晴不定,
經常變天,這件衣服的功效就顯露無疑,
尤為珍貴。


在嗡嗡上,顯示我的旅行國家只有一個,
這個不僅曾經自以為很酷,
就連很多認識的不認識的馬蜂窩的朋友,
也都會覺得我很酷。
因為,我跟別人不一樣,
別人都是至少幾個幾十個的國家國旗logo,
而我一個45lv的骨灰盒玩家,
卻只去過一個國家。
後來有很多人給我留言,私信我,
說峰哥,我傷心極了,
作為一個一直默默關註你的人,
一直覺得你夠專一,夠執著,
但是怎麼就踏上另一個國家的旅程了
(後來發現是兩個),
你不再是峰哥,不夠酷了。
直到這一刻,
我才意識到自已原來這麼酷。
這要我怎麼解釋?
八個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這麼多年,一直好想醉酒走鋼絲,
沒怕過摔死,只怕酒醒。
很多世事難料,我也無法獨善其身。
其實,我一直都沒變啊,
還是那個不會寫游記的我,
堅持的寫著一篇又一篇。
但也請一定諒解峰哥這個a版牧師,
都說人生如戲,可誰又能戲如人生呢?
原諒我的一時衝動,
但誰不願意能夠作為介紹人,
見證 意大利 一對新人的婚姻啟程之旅,
溫暖且有力量。
真的,介紹對象當神父這事,
我靠譜的不能再低調了!
小豬 佩奇 身上紋,掌聲獻給社會人。



借用一下名字和文章格式,
講述我 意大利 之行的幾件小事,
《十日談》講述的 佛羅倫薩 的故事,
此行也正好到過這座城市。
說明一下,從4月28日出發,
到5月15日到達 北京 ,
行程不止10天,別誤會。
馬蜂窩有了一個新功能,
就是在手機app端分享游記的時候,
有一個游記周報的選項,
裡面可以查看很多關於游記閱讀量的信息,
隨便看了幾篇自己的游記,
基本上大家閱讀時間都在4—6分鐘。
其實何嘗不想寫一篇簡短精悍的文字呢,
但是想到日後,
若干年以後可能每一個去過的地方,
拍下的每一張照片,
一些大段文字的隻言片語,
都可能讓自己拾起那些塵封記憶,
滾滾紅塵牽引你的夢,
所以,還是決定要儘量把旅途中的所見所感寫完整。
幾日前,朋友圈發過一句話:
善良一點,畢竟每個人都在與生活苦戰。
對於馬蜂窩來說,
特別是一篇很長的游記,
一氣呵成能讀下來的人很少很少。
那就這樣,從寥寥數百張照片里,
選了幾張自己很喜歡的,
就當著上了一杯出自 意大利 的餐前起泡酒,
如果你覺得還行合胃口,
再往下看看全文也不遲。

想到毀於火山大爆發的 龐貝 古城,
聞名於世的 比薩 斜塔
和文藝復興的發祥地 佛羅倫薩 ,
喜歡足球的人,
就會想起三劍客的ac 米蘭 、
巴蒂斯圖塔的紫百合,
還有狼王托蒂。
當然,還有一部年代有些久遠的電影《 羅馬 假日》,
奧黛麗赫本不僅驚艷了整個 羅馬 ,
也驚艷了一段歲月時光,
即使到今天,
這部電影也依然是揮之不去的經典。

坐在民宿的陽臺上,
一個人,對是一個人,
其他的小伙伴都迫不及待去沾染藝術細菌了,
只有我。
其實我們入住的這家民宿位置非常好,
直接可以遠眺聖母百花大教堂,
在一片紅色建築之中,
遠遠望去清白之軀顯得格外醒目。
但是,我卻被這朵孤獨的雲吸引了。
什麼是孤獨?
就是每段旅程我都想到了一句話:
如果你在就好了。
很多時候,我們在異鄉漂泊,
感受一個人孤獨的時候,
往往才想起家鄉,
才變得如此的脆弱敏感。

五個字概括,這很 意大利 。
在 意大利 的十幾天里,
朵朵一直身著漢服,扎著紅頭繩,
把 中國 元素進行到底。

曼玉一直問我什麼是愛情?
我曾經覺得愛情就像鬼,
大家或許都聽說過,但是都沒見過。
哦在 意大利 ,我見鬼了。
配一段話給一張相片,我想就是這句:
TiAmo在 意大利 語中是我愛你。
在法語中卻是愛過你。
當我遇見你的那一天,
我希望是在 意大利 。

聽說這個城市,
是因為十幾年前,
“馬兒”馬明宇曾經登陸意甲,
來到的就是這座城市這裡的球隊。
十幾年過去了,偶然途經這裡,
才發現這座城市如此的小,
好像幾百年前的模樣,
到今天也沒什麼大的變化。
路上偶遇 意大利 小帥鍋,超級的靦腆。

來的時候正好遇到了一群唱詩班,
就在教堂一側的廣場上,
圍著圈唱著無比愉悅身心的音樂,
其中有一句反覆吟誦,哈利路亞,
我也愉快的加入其中,
步伐有點亂,但不影響。
那天的天特別藍,陽光特別好,
雖然僅僅在這裡只停留了兩個小時,
但和聲的共鳴,
和每一個跳舞的人的笑容一直在腦海裡。

白露里治奧,建於2500年前,
古城位於山頂,
只靠一條狹窄長橋與外界相連,
從遠處看像一座空中的城堡,
因此被稱為“天空之城”。
據說, 宮崎 駿著名的電影《天空之城》的靈感,就來自此城堡。

以前就總能在朋友圈看到大神們來此拍下神作。
然後就幻想著,住進彩色的房子里,
清晨被海鷗和浪花叫醒,
拿著海子的詩集,
給牛牛朗讀那首——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人類有兩個基本訴求。
一個是內觀,瞭解自己;
一個是外觀,認識這個世界。
不是人為什麼要旅行,是人一定要旅行。
條條大路通 羅馬 ,
在 羅馬 一個人沙發的夜,
一個人坐在陽臺的椅子上,
對面就是這個教堂,從日落到夜已深。
我想明白了這個問題,
也想到了一句話:
條條大路通 羅馬 ,何必單戀一枝花。

兩次來到這裡,有幸面基了教皇。
這是一座極盡奢華之城,
每一個角落都散髮著耀眼的光芒。
這是一座陽光之城,溫暖的陽光總是照耀在廣場之上。
這是一座眾神彙集的奇跡之城,
神聖的宗教信仰凝結於城市之中,
彼此交融。
大廣場,我想是整個 梵蒂岡 的精髓所在。
也是城的靈魂所在,
它是所有游人的聖地,
也是走進 羅馬 的終極目標之一。

偶遇一場音樂節,
喝著他鄉的麥芽啤酒,
聽著聽不懂歌詞但節奏很嗨的 意大利 音樂。
我們幾個“歪果仁”,帶出了一波節奏。
本以為酒和故事最配,
原來酒和音樂的搭配也如此完美,
有時激昂,有時低首,非常善於等候。

安靜的躺在 翁布里亞 丘陵,
被森林和晨霧所覆蓋。
每一個房間,
都盡可能的保留著當年的樣子。
那就拍一張油畫風的照片,
送給幸福的人一首田園詩。

出於工作原因,我一眼就望到這些依附在橋上的違章建築。
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
才讓這裡有了更多的色彩。
被阿諾河環抱著古老的文藝之都,
舊橋伴著醉人的歌聲,
在夜裡溫柔地哄著人們悄然入夢,
在清晨安靜的醒來。
城市被河自然地分成了左岸和右岸,
我們住在右岸,
始終帶著疑問的是,我左右不分,
還是 意大利 人過的迷糊?

1900多年前的宏偉建築矗立在面前,
震撼的是這座建築之宏偉,年代之久遠,
現在已被譽為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成為古 羅馬 帝國的標誌。
羅馬 是一座穿越的城市,
一面是2000年前古跡,
一面是21世紀的喧囂。
或許它沒有 巴黎 的時尚,
沒有 紐約 的繁華,
但卻有著永恆之城的偉大,
畢竟條條大路通向的是 羅馬 。

畫畫是做加法,攝影是做減法,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簡單的構圖和畫面,單調的顏色對比,
讓我更能獲得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間,
那遠比飽滿的畫面傳輸的信息要多得多。
人到中年不得已,威士忌里放枸杞。
給自己定義為中年油膩男,
不僅是和身材有關,更始於做減法。

俠客上次留言又裝b忽悠我,
說這是社會倫勃朗 (畫家) 。
我問他是誰,
他說是 意大利 黑手黨。
還是禾叔好,
為此特意買了一本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
裡面有關於倫勃朗作品的講解。
沒想到,自己可以以這樣的方式,
復刻經典的畫作,
在這樣一座藝術之都,或許再合適不過。

如果要尋找一座最能代表 托斯卡納 風情的 意大利 城市,非 錫耶納 莫屬。
這座建在山丘上的中世紀小城,
沒有汽車的喧囂,沒有商業的繁華,
有的僅僅是郊外的橄欖園、葡萄園、大片的嚮日葵,
和城市裡起伏的小路、熱鬧的廣場。
如果說 佛羅倫薩 是文藝復興的搖籃,
那麼 錫耶納 本身就是一件藝術精品。
這座中世紀古城在恬美的 托斯卡納 鄉村環抱之中,
歷經千年洗禮。

歐洲 有兩個地區令我著迷,一個是 冰島 ,
一個是 意大利 佛羅倫薩 周邊的 托斯卡納 。
前者受惠於 北極 圈的孤獨,
後者得益於亞平寧山。
一個是心嚮往之,一個是視覺的盛宴。
亞平寧半島數百裡的山脈不乏崇山峻嶺,
但是到了這裡忽然節奏放緩,
化為一脈起伏舒緩的丘陵,
或許可以這樣形容,
就像一個性情強悍的男人,
回到家變得放鬆與溫和,
再加上小溪、湖泊、叢林和草地,
即刻生氣盈盈融合在一起,
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就生髮出來了。

提起 意大利 的汽車,
無疑 凱瑟琳 澤塔瓊斯出演的廣告,
一直在我腦海中,
那是阿爾 法羅 密歐。
但是真正到了這裡,
才發現占據 意大利 各個城市街道的車,
是菲亞特500c,
這也是朵朵一直心心念之的車型,
按照她的話,
要不是帶上了三點老師和這麼大的皮箱,
她一定會租一輛500c。
可以說,菲亞特500成為 意大利 當之無愧的國民車,在 意大利 人眼中,
她的地位遠遠超過了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

這一幕出現在 梵蒂岡 等候進入教堂排隊的時候,
但是,這個眼神,卻讓一個中年男人
想起了 西西里 的美麗傳說。
意大利 人,無疑是性感的。
這種性感僅僅一個回眸,
就可以表現的淋漓盡致。
愛是無私,愛是註視,
愛是得不到忘不盡的那片海。

這篇游記也是一樣,
還是混雜了很多手機拍的片子在裡面。
其實比起器材,
更重要的還是我們內心的想法,
和善於觀察捕捉的眼睛。

少了兩個人,嗯,願主保佑他們,阿門。
這是在婚禮前夜,
所有小伙伴到齊後的第一張合影,
主菜(一鍋麻辣燙)還在廚房的鍋中翻騰著,
我們便已經按耐不住各種開喝了,
記得那天晚上我第一次,
一人喝了一斤半伏特加。
什麼是自由?我記得之前的游記里寫過,
自由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幸福就是喜歡自己做的事。
但是,昨天販暖和我說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自由其實就是可以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說不。
對,我們一群人,或許還都談不上自由,
但毋庸置疑,那一刻舉起酒盃我們都是幸福的。 第一天

一個45l攝影包,
一個20寸登機箱。
我的全部行李。
然後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
全副武裝的馬蜂窩套餐。
算是給凌晨妹妹打廣告吧。
一頂黃色漁夫帽,
小伙伴們再也不用擔心我走散了,
一個看起來超大的大紅色單肩挎包。
共同點是上面都印了馬蜂窩的這句話——
洞特費爾 德安 弄嗯(don't fear the unknown)
不要害怕未知。
出國的時候對這句話我想還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
但是前幾日,因為看了一篇游記,
感覺自己又悟出了更深一層:
以前總覺得旅行就是一條路,
從自己獃膩的地方到別人獃膩的地方。
旅行就是一杯酒,和朋友一起消遣和放鬆,
把錢花光,然後老老實實回去工作。
但其實真正的旅行,
一定是一個立體的三維空間:
一條軸線應該是旅行的長度,
如果經費充足,
當然最理想的是這樣一直流浪下去,
直到地老天黃。
還有一個軸應該算旅行的寬度。
寬度則是由眼光決定的,
我們嚮往巍峨的高山,也迷戀千年古城,
無論是自然的,歷史人文的,
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追求的角度不同。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軸,
旅行的高度是由心靈決定,
要有一顆嚮往自由美好事物的心,
有一份勇氣,
其實旅行可以帶給我們
更多更深層次的東西,當然,因人而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