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紀念】馬來西亞的愛與愁 | 特別的春節,濃烈的鄉愁
“這幅畫應該是這片土地常年居住三個民族,大家融洽相處”我將我看完這幅畫後的第一感覺告訴我先生。
不料先生卻搖搖頭:“我不這麼認為。你看,如果是三個民族平等的話,為什麼不是三個女子或者三個男人?畫師將馬來族化成男子且放在正中,意思不言而喻嘛。”
我們相視一笑,這幾天與華人多有聊天,在他們口中, 馬來西亞 目前還沒有做到妥善平衡三個民族的利益。一旦某個民族在福利分配上占領上風,哪怕是一幅簡單的壁畫,也會令人有不同解讀。
\--古城的色彩之旅我站在橋上,感嘆 馬六甲 的風景與我想象中落差很大。來到這之前,我以為古城是一幅水墨畫或是一位飽經風霜卻處變不驚的老者。城內房子外牆的色彩被歲月漸漸磨礪得內斂含蓄。煙雨飄搖,旅人持傘站在拱橋上追憶古人。 現實中,我眼前的 馬六甲 城中心是一幅色彩鮮艷的油畫。許多高明度的色彩潑灑在社區高樓外牆,街道上空懸掛的傘,酒吧門口的招牌和馬來人自信的眉眼中。哪怕一棟普普通通的居民樓,也被塗抹得如同彩虹。我穿梭在狹窄彎曲的樓道中,也在色彩迷宮中尋找出路。
市中心顯得非常年輕和商業化。曾經運河上裝滿貨物的舯舡往來不停,如今行駛著的是裝滿游客,用三種語言循環播放旅游信息的電動船。 印度 裔大叔們費力地踩著被裝點得花枝招展的三輪車——為了吸引游客光顧,許多三輪車上還不乏hello kitty與比卡丘玩偶。那些直通老店的甲板早已不在,河邊的米店,香料店變成了老外們最愛的酒吧。潮起潮落間,海上貿易起家的 馬六甲 經濟悄悄完成了轉身。往事只能回味。現代 馬六甲 城市景觀可謂賞心悅目,但想要尋找古早味與煙火氣更濃的 馬六甲 ,需要遠離市中心,去城外的老百姓居住地去逛一逛。 步行離開市中心三十分鐘有餘,街道的氛圍明顯變得閑適,商店招牌不再是酒吧與咖啡館而是某某百貨公司或裁縫店。英文字變成了繁體字,已經褪色了的黑漆招牌有些年紀了。
長屋的走道上,當地百姓經營的茶室午市開張,老闆張羅著將簡易餐桌擺放好,等待熟客的光臨。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伯吃力地將餐車推到路邊,點燃煤氣桶,擼起袖子炸起豬油春捲,不到五分鐘,他面前便排起了長隊。居民拿著 布袋 ,高聲說道:“今天我帶5個回家!”人們將紅燈籠串成路燈迎接新年,中式寺廟的屋頂高高翹起,兩條用陶瓷碎片砌起的龍盤旋在上方。屋頂有龍既有水能防火,保護木質廟宇的寓意又代表著華人最看重的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