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紀念】馬來西亞的愛與愁 | 特別的春節,濃烈的鄉愁
來到這裡,便是來到了斑斕的絢爛的世界。 我大膽地想象:曾經這裡有一位身披薄紗,頭戴珍珠華冠的少女踏在鋪滿玫瑰花瓣的地磚上。她手捧銀色油燈,穿梭在佈滿石膏雕刻的走廊間與陽光做游戲。累了,便坐在水池邊小憩,和侍女笑談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我總覺得,我在夢裡來過 布城 。它成為我心頭高高掛起的粉玫瑰,永遠綻放著愛的餘暉。 【沙登村-南洋華人在別處】轉眼到了午餐時分,我們請小馬帶我們去當地人才去的美食攤鋪。她摸了摸鼻子,一拍大腿說:“要不我帶你們去沙登(Serdang)吧!華人的美食當然是由華人自己煮出來才好吃。” 我之前沒聽說過這個地名,聽她說這是華人幾十年來的生活聚集地,瞬間來了興趣。沙登村口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參天 大樹 ,蒼翠的枝丫像一把巨傘庇蔭路人。一如幾百年前華人下海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勤勞,從如浮萍般四處漂泊,到扎根散葉穩穩地站土地上,活出了自己的風采。 大樹 上倒掛著許多彩色雨傘,一座被塗繪得色彩斑斕彩虹橋上亦有同樣的裝飾。不少人騎著自行車來到此處留影,這個在國內不知名的新村欣欣向榮,頗有網紅潛質。一條小溪從村裡穿流而過,兩岸的房屋多為水泥築成的獨門小院,院內種滿花草,家家戶戶掛著紅燈籠慶祝春節,院子角落裡矗立著神龕。居民點燃香火供奉關公爺。街面房以飯店為主。白天年輕人開車去 吉隆坡 上班,中老年人便經營飯店,供街坊鄰居下館子,喝茶聊天。
小馬問我:“這華人新村看上去如何?”
“一看就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很安逸舒服的一個地方!”我將心中所想如實說出。
“現在大家是生活的不錯,但是50年代,沙登的華人過得很苦。”小馬搖了搖手中的黑色扇子, 我詫異地問她以前這片土地發生過什麼?
“ 馬來西亞 如今有許多華人新村,但在70年前,它被馬來亞 英國 殖民地政府作為華人集中定居點。居民們都是被迫搬到新村居住的。新村的周圍,被鐵刺網圍繞著。華人的棲身之所是木屋,屋頂或用棕櫚、樹葉、茅草、爛板紙皮或舊白鋅板蓋成。泥土鋪成的道路一下雨就會變得泥濘不堪,房子內也因漏水而下起“小雨”。最讓人不忿的是,當局者剝奪了村民自由。每天傍晚6時開始戒嚴,村民行動完全受控制,早上6時解嚴,村民去附近的工廠割橡膠賺取微薄的生活費。如果發現少了一個人,整個家庭都會受到牽連,新村就是個大監牢。” “天啊!我以為起初來南洋的華人多為苦力,飽受貧窮之苦,沒想到近代還遭到了這樣的迫害,整日或在活在畏懼及憂慮之中”我心疼不已。好在1957馬來亞獨立後,華人新村們漸漸都被解禁,華人們也恢復到了正常的生活軌道。通過種田,捕魚,進城打工,把生活過出了自己的風采。最讓我感動的是,無論在哪種境地,華人都沒有放棄自己的文化、語言、信仰、傳統與孩子們的教育。在 馬來西亞 ,有許多像小馬這般心地善良有責任心的華人孩子。
村口的 大樹 像一個受傷的眼睛,凝視著村落的風雲變遷。它看到了過往的苦難,也看到華人豎起脊梁,以堅強不屈和刻苦耐勞的精神,排除萬難,方有今天安身之所。 我們來到一個街頭檔口尋覓華人愛吃南洋特色美食。檔口在 馬來西亞 是一種飯店形式。它的內部裝修朴實偏向平民化,弔在屋頂的風扇不停歇得呼啦呼啦。不止在店里放滿了塑料座椅,戶外遮陽棚下也有不少食客露天而坐享受美食。店內美食也不出自一家之手,不同的攤鋪老闆會在餐車上擺滿自家的特色美食,主打品都不一樣。在此既能找到地道的白咖啡,也能輕而易舉的找到肉骨茶、蝦面、 海南 雞飯、老鼠粉、茶果等改良後的 中國 菜。 一道美食的誕生與人類的遷徙,歷史的文明總是密不可分。俗話說:“海水到處有華人”。 馬來西亞 來自 福建 和 海南 兩省的華人數量最多。 中國 人總是依戀故土的。
當環境發生變化時,食物會成為故土最後的牽掛與堅持。所以在當今的馬來菜系中,華人的改良口味早已融入這個菜系的骨血。肉骨茶的誕生便是最好的例子。在華人初到南洋時,要適應 東南亞 濕熱的氣候環境和勞苦的工作。不少人為了治病趨暑,將 中國 傳統中醫的藥材如當歸,枸杞,黨參等用來煮藥。為了規避“藥” 字,大家會稱呼這種滋補的湯水為“茶”.一次偶爾的機會,聰慧的華人把豬骨放入茶湯一起飲用,既美味果腹,又強身健體。所以肉骨茶是一種以豬肉和豬骨配合中藥煲成的湯。如果要細細看調料包,還有蔥花, 薑, 蒜 ,肉骨茶料包 ,生抽 ,老抽 ,蚝油與 白胡椒粉。不同飯店做出來的肉骨茶,口味是大不相同的。有偏向 海南 派系的濃重胡椒味,也有傳承於 福建 的濃重藥味。這種飲食習俗融入了馬來人的美食文化,也被不同的民族所接受。如今的肉骨茶可不止 東南亞 華人在使用,它也成為馬來人餐桌上的常見菜,只是他們吃肉骨茶時,還會給自己倒上一杯濃茶,一口肉一口茶搭配著吃。 我點的肉骨茶上桌後,滾燙的湯汁還冒著熱煙。它的味道濃郁誘人,雙耳鍋內除了豬肉排骨,還有菌菇與白菜。相比 新加坡 的肉骨茶,我更愛 馬來西亞 的口味。它保留了原湯的香味也不會被藥材搶去食物純粹的味道。咸香的口感是任何人都吃得慣並且會稱贊的口味。 【小馬的神秘身份?】馬來的午後總是悶熱不已,我瞥到小馬的身邊放了一把 金邊 黑色摺扇,想拿起扇風取涼。手還沒碰到扇子,小馬尖叫地跑過來一把奪去。我目瞪口獃地看著她:“您這反應也太大了吧!”
“不好意思,yoki,你剛剛嚇死我了。你不能打開這把扇子,你身體承受不住的。”本就炎熱的天氣下,小馬急的一身汗。我看了眼扇子又疑惑地看了她,滿眼不解。
“Yoki你真的不能打開它,它是我的法器。”
“法,法器?這,我真是聞所未聞啊,在這個年代還有法器?你是做什麼的?” 小馬圓潤的臉龐紅得像個蝦子,吞吞吐吐,猶豫半天才說:“好吧,本來是不會和你們說的,既然你看到了我的法器。那我也老實和你說,我是拜在黑白無常下的乩童,不開車的時候跳大神,是懸壺救世的人。”
我吞了一口口水,搖搖頭讓自己的思緒緩了緩:“很多年前,一個在 馬來西亞 留學過的朋友和我說過
這邊有乩童,他見過信奉 印度 教的乩童游街時身上穿孔,插針,號稱有神力不怕疼,沒想到今天被我碰到了。”
小馬問我:“這華人新村看上去如何?”
“一看就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很安逸舒服的一個地方!”我將心中所想如實說出。
“現在大家是生活的不錯,但是50年代,沙登的華人過得很苦。”小馬搖了搖手中的黑色扇子, 我詫異地問她以前這片土地發生過什麼?
“ 馬來西亞 如今有許多華人新村,但在70年前,它被馬來亞 英國 殖民地政府作為華人集中定居點。居民們都是被迫搬到新村居住的。新村的周圍,被鐵刺網圍繞著。華人的棲身之所是木屋,屋頂或用棕櫚、樹葉、茅草、爛板紙皮或舊白鋅板蓋成。泥土鋪成的道路一下雨就會變得泥濘不堪,房子內也因漏水而下起“小雨”。最讓人不忿的是,當局者剝奪了村民自由。每天傍晚6時開始戒嚴,村民行動完全受控制,早上6時解嚴,村民去附近的工廠割橡膠賺取微薄的生活費。如果發現少了一個人,整個家庭都會受到牽連,新村就是個大監牢。” “天啊!我以為起初來南洋的華人多為苦力,飽受貧窮之苦,沒想到近代還遭到了這樣的迫害,整日或在活在畏懼及憂慮之中”我心疼不已。好在1957馬來亞獨立後,華人新村們漸漸都被解禁,華人們也恢復到了正常的生活軌道。通過種田,捕魚,進城打工,把生活過出了自己的風采。最讓我感動的是,無論在哪種境地,華人都沒有放棄自己的文化、語言、信仰、傳統與孩子們的教育。在 馬來西亞 ,有許多像小馬這般心地善良有責任心的華人孩子。
村口的 大樹 像一個受傷的眼睛,凝視著村落的風雲變遷。它看到了過往的苦難,也看到華人豎起脊梁,以堅強不屈和刻苦耐勞的精神,排除萬難,方有今天安身之所。 我們來到一個街頭檔口尋覓華人愛吃南洋特色美食。檔口在 馬來西亞 是一種飯店形式。它的內部裝修朴實偏向平民化,弔在屋頂的風扇不停歇得呼啦呼啦。不止在店里放滿了塑料座椅,戶外遮陽棚下也有不少食客露天而坐享受美食。店內美食也不出自一家之手,不同的攤鋪老闆會在餐車上擺滿自家的特色美食,主打品都不一樣。在此既能找到地道的白咖啡,也能輕而易舉的找到肉骨茶、蝦面、 海南 雞飯、老鼠粉、茶果等改良後的 中國 菜。 一道美食的誕生與人類的遷徙,歷史的文明總是密不可分。俗話說:“海水到處有華人”。 馬來西亞 來自 福建 和 海南 兩省的華人數量最多。 中國 人總是依戀故土的。
當環境發生變化時,食物會成為故土最後的牽掛與堅持。所以在當今的馬來菜系中,華人的改良口味早已融入這個菜系的骨血。肉骨茶的誕生便是最好的例子。在華人初到南洋時,要適應 東南亞 濕熱的氣候環境和勞苦的工作。不少人為了治病趨暑,將 中國 傳統中醫的藥材如當歸,枸杞,黨參等用來煮藥。為了規避“藥” 字,大家會稱呼這種滋補的湯水為“茶”.一次偶爾的機會,聰慧的華人把豬骨放入茶湯一起飲用,既美味果腹,又強身健體。所以肉骨茶是一種以豬肉和豬骨配合中藥煲成的湯。如果要細細看調料包,還有蔥花, 薑, 蒜 ,肉骨茶料包 ,生抽 ,老抽 ,蚝油與 白胡椒粉。不同飯店做出來的肉骨茶,口味是大不相同的。有偏向 海南 派系的濃重胡椒味,也有傳承於 福建 的濃重藥味。這種飲食習俗融入了馬來人的美食文化,也被不同的民族所接受。如今的肉骨茶可不止 東南亞 華人在使用,它也成為馬來人餐桌上的常見菜,只是他們吃肉骨茶時,還會給自己倒上一杯濃茶,一口肉一口茶搭配著吃。 我點的肉骨茶上桌後,滾燙的湯汁還冒著熱煙。它的味道濃郁誘人,雙耳鍋內除了豬肉排骨,還有菌菇與白菜。相比 新加坡 的肉骨茶,我更愛 馬來西亞 的口味。它保留了原湯的香味也不會被藥材搶去食物純粹的味道。咸香的口感是任何人都吃得慣並且會稱贊的口味。 【小馬的神秘身份?】馬來的午後總是悶熱不已,我瞥到小馬的身邊放了一把 金邊 黑色摺扇,想拿起扇風取涼。手還沒碰到扇子,小馬尖叫地跑過來一把奪去。我目瞪口獃地看著她:“您這反應也太大了吧!”
“不好意思,yoki,你剛剛嚇死我了。你不能打開這把扇子,你身體承受不住的。”本就炎熱的天氣下,小馬急的一身汗。我看了眼扇子又疑惑地看了她,滿眼不解。
“Yoki你真的不能打開它,它是我的法器。”
“法,法器?這,我真是聞所未聞啊,在這個年代還有法器?你是做什麼的?” 小馬圓潤的臉龐紅得像個蝦子,吞吞吐吐,猶豫半天才說:“好吧,本來是不會和你們說的,既然你看到了我的法器。那我也老實和你說,我是拜在黑白無常下的乩童,不開車的時候跳大神,是懸壺救世的人。”
我吞了一口口水,搖搖頭讓自己的思緒緩了緩:“很多年前,一個在 馬來西亞 留學過的朋友和我說過
這邊有乩童,他見過信奉 印度 教的乩童游街時身上穿孔,插針,號稱有神力不怕疼,沒想到今天被我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