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蒲甘和曼德勒的每個日出日落 | 來都來了,就做一隻勤勞的小蜜蜂吧



佛寺內的精舍經堂均已成為廢墟只剩下中央佛塔,便是這中央佛塔也是經過後世多次維修, 比如 說從原來的磚紅色重新塗為白色,為此還被聯合國世遺組織專門批評過。對於專家學家而言或許入不得法眼,但對於俺們這種湊熱鬧看客來說禮密那寺還是挺不錯的:佛寺內部繪滿了裝飾性的壁畫,而且地面上還鋪上了地毯與草席。鑒於 蒲甘 所有寺廟都必須脫鞋脫襪才能入內,禮密那寺就顯得格外舒心——這或許是令外國游客們最為舒適的一座寺廟了。









據說這個塔以前可以爬,所以會有很多人登頂看日出日落。可後來 通道 被封閉了,但儘管如此,在眾多的古塔中,這座塔的造型和內部都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之處。







寺廟內的壁畫據說是400-900年前的,如今較多脫落和損毀的樣子,但是2018年起,這裡逐漸地再進行修複工作。



從那拉蒂哈帕貼琶雅佛塔出來,路邊零星有很多小佛塔,可能是夕陽的關係,照得佛塔格外通透,每一款都好像很像裝進相片里。





瑞山都佛塔的頂部有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露臺,但要登上塔頂,便要爬五層台基,幾乎是垂直的陡峭階梯。臺階一路向前,雖然階梯旁有扶手,仍舊需要小心攀爬,稍不留神就會摔倒,上塔頂十分困難。
不過為了能夠捕捉到這美麗的日出日落,就是爬十樓也值了。從頂樓放眼望去,不少佛塔和寺廟好似建在雲層里,佛寺層層疊疊,落日的餘暉映在塔頂之上,更加熠熠生輝。
瑞山都佛塔看起來高大上,卻還有個接地氣的名字—“許三多”,是國人們根據諧音而取的名字。顯得瑞山都佛塔有趣可愛級了,佛塔的形象也生動起來,倒不似原來的名字獃板。
如今塔已禁止攀爬,只能在它腳下仰望一下。除了佛塔外,院子里還有一座巨大的卧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