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斯本之外的葡萄牙,來一場世界遺產巡游(托馬爾、巴塔利亞、阿爾科巴薩、科英布拉、布拉加、波爾圖)
主迴廊修建於十六世紀,當時在這 裡加 冕了 葡萄牙 國王菲利普一世,其實他是正身是 西班牙 國王菲利普二世,1581年的時候 西班牙 吞併了 葡萄牙 ,他於是兼任了 葡萄牙 的國王。這個主迴廊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很大,尤其是拐角處的螺旋樓梯,從它身上能看到 法國 著名的香波堡影子。 與主迴廊東側牆壁相連的是一個小教堂,如今只能看到這個小教堂的輪廓,穹頂早已坍塌,這些斷壁殘垣已是雜草叢生,只能看到一派荒涼,曾經的壯觀和精美早已煙消雲散在時光之中。 聖堂的西側一直延伸到了田字形的中央交叉處,西側的牆壁上還留有一扇大窗,大窗的四周是繁複的石雕,那是基督教騎士團的十字架和徽章,它們被青苔覆蓋著,時光似乎在這裡寫下了很深的一筆。那些錨鏈、纜繩和珊瑚的符號似乎依然在向世人們頌揚著那個輝煌的大航海時代。 田字形左上角那個迴廊便是米莎迴廊,它於1543年建成,要稍早於主迴廊建成的時間。米莎迴廊中曾經有一個大的蓄水池,如今早已乾涸。西側那一排帶有三角頂的房屋是用來烤麵包的,用來救濟當時的窮人。 田字形建築中間縱橫相交的兩翼便是修道院的卧室,一共40多間,有些房間開放參觀,維持了當時的陳設,相當簡陋,可以想象當年那些修道士的生活是何等清貧與單調。這些走廊上精美的方磚都是十七世紀留下來的原物。 西側的四個迴廊各有各的特色,主迴廊是文藝復興風格的,米莎迴廊是低調簡約風格的,而位 於田 字形左下角位置的這個烏鴉迴廊便是稍帶有巴 洛克 風格的,至少這裡的綠化園藝是最優美的一處。這個烏鴉迴廊增建於若昂三世時期,是用來給修道士們休憩的地方。 從烏鴉迴廊穿到了剛纔看到的米莎迴廊,再走進建築之中,可以看到當時烤麵包的爐竈,其實就是今天能在街上看到的推車賣烤饢的那種爐子,這在當時卻是充溢著滿滿愛心的烤爐。與烤房相隔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大的飯堂,是修道士們集中用餐的地方。 修道院迴廊中的那些立柱和拱頂確實很有層次感,如果要有一束陽光照射進來,那一定很迷離。 位 於田 字形右上角的那一塊區域是參觀的最後一個迴廊,這個迴廊沒有名字,可以再一次看到聖堂那雕刻繁複而精美的外牆。泛黃的青苔總能給這座宏觀的建築帶來一份說不清的滄桑感,這份滄桑有著十足的分量,舉足輕重。從這個迴廊穿過北側的建築,那是一個禮品商店,穿出去以後便來到了修道院的外面,參觀就此結束。 從山頂下來,走的是與上山不同的另一條路,半山腰的平臺上孤獨地矗立著一座小教堂。在這個平臺上往前也可以看到群山環繞的托馬爾城,往後也可以回望到山頂的基督教修道院。 參觀的那天雲層很厚,流速也很快,但始終很難見到藍天。整個托馬爾城都是鱗次櫛比的紅頂房屋,教堂的鐘樓在其間異常顯眼,那是小城的中心位置。視野雖好,可四周空曠無比,吹幾下冬日的涼風還是冷嗖嗖的,於是趕緊繼續下山到老城中去逛逛。 很快便來到了城中心市政廳前的 共和 廣場,廣場兩側的白房子和腳下的碎瓷磚拼貼畫都是正宗的葡式風情,想象一下 澳門 的議事廳前地,那便是宗主國帶到殖民地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