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季,來一場不完美卻圓滿的東京之旅吧
↑江之島 ↑江之島
據說此地原本只是大海茫茫,千年之前某天突然由海底涌沙經數日後形成沙島。潮漲時,它便如海中孤島;潮退時,它卻顯現沙路一條與湘 南海 岸相連。當然,在地殼不斷地運動中,如今它早已與陸地連為一體。 ↑江之島 ↑江之島
江島神社位於島上的至高點,在此地頗為有名,分為奧津宮、中津宮和邊津宮,三宮主祭神為 日本 神話里的 宗像 三女神。作為被世人所信仰的“海神、水神、福財神、藝能之神”,她們分別有個十分奇妙的名字:多紀理比賣命、市寸島比賣命、田寸津比賣命。看來要想守護好這個在海退沙現里涌出的小島,得十分賣命才行,還得比比誰更加賣命。
Ps,罪過罪過,事後玩笑一句,非大不敬 。阿彌陀佛 ↑江島神社 ↑江島神社 ↑江島神社
神社一路上都懸掛著一隻接一隻的白燈籠,由下至上,由前至後,連綿不絕,在夜空中倒是極美。從燈籠上的字號看,它們均是由各個商鋪或私人供奉,三宮亦是如是。 ↑江島神社 ↑江島神社 ↑江島神社
被彩燈精心裝扮過的瞭望 燈塔 在海上閃耀著,真如海中央燃燒著的一支巨燭,光彩奪目,成為了夜晚江之島最顯著的地標。 ↑江之島展望燈塔 ↑江之島展望燈塔
盤踞高地,冬夜的惻惻寒風襲來,俯瞰燈火通明的江之島及海對岸的 鐮倉 市,突然覺得,其實夜晚上島,也未嘗不是一種方可得見它們另一面風情的小幸運。 ↑江之島 ↑江之島
***Tip 18
在 鐮倉 游玩,可沿著“江之電”的電鐵線路順序游玩,也可自由安排。建議提前先查好“江之電”經過的站點地圖和各站景點及運營時間,再根據個人喜好和時間 來安 排具體行程。江之島所在的“江之島站”在“藤澤站”和“ 鐮倉 高校前站”中間。一般來說,“江之電”從“藤澤站”(起點)駛往“ 鐮倉 站”(終點)方向,自“湘 南海 岸公園站”開始才會開始有比較好的景點。另外,其實 鐮倉 的文藝氛圍不僅因為動漫和海岸線,還因為這裡也是 日本 很多大文豪們喜歡留駐的地方。 鐮倉 文學館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地點。這裡曾經是前田侯爵的別院,後來贈送給 鐮倉 市政府,1985年被作為文學館對公眾開放。川端康成、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與謝野晶子等近300位文豪都曾與它結緣,館中收藏了他們大量的親筆原稿、書信等用以展示。但據說這裡的門票一般並不固定,以當次具體展出的藝術家作品與內容而定。 鐮倉 文學館位於“江之電”的“由比濱”站,但距車站還有一段較遠的步程。由於這次的時間和季節關係,我們就沒去了。聽說春季四、五月間是去 鐮倉 文學館比較理想的季節,那裡紫藤花會開得很美很盛,在文學館西式風格建築襯托下尤其美麗。
初嘗日式料理古早味眾所周知, 日本 是一個對飲食頗為講究且有自己獨特特色的國家。 臺灣 研究歷史的民俗作家胡川安在他的《和食古早味》一書中曾說,握壽司、鰻魚飯、天婦羅、蕎麥面是為“江戶四大食”,且該四大食也奠定了當代 日本 傳統日常飲食的基礎。而對於如我之流對食物有著天生喜好與敏感之人,自然不想錯過這樣一次可以領略正宗傳統美味的機會。
那日從小田原城址的天守閣出來後,遂在相隔不遠的一家精緻的蕎麥面小店嘗試了“江戶四大食”其中之二的蕎麥面,以及與之被譽為最佳CP的天婦羅。 ↑小田原市
吃蕎麥面的工序頗為講究,一聞二醮三吃四飲。即先聞面香,再將面放入按個人喜好及份量用醬油、山葵、蔥絲、海苔調製而成的醮汁里吃,最後待面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廚師會奉上剛剛煮好的滾熱的面湯,最後將吃剩的醮汁倒入湯中,飲下,結束。感覺這種方式像是對食物既不浪費又能清理乾凈的完美結合。
鄰桌的一位 日本 男生每吃一口都伴隨著一場響亮的吸面聲。這是日式禮儀,代表對廚師的贊賞與尊重。可惜我還不能完全融入這種儀式,唯有默默吃下,我原不知蕎麥面是冷吃,有些醬料的用法也是在詢問店員後完成。估計在旁人眼中,這無疑是暴殄天物、牛嚼牡丹 。
雖然我似乎對 日本 人鐘愛的蕎麥面之美好味覺享受暫時未能深入體味得到,不過我點的是以炸蝦為主的天婦羅搭配套餐。入口蝦質鮮嫩,無一絲腥氣,外層卻又異常酥脆鬆軟,倒是極為合我口味。
小店廖廖數桌,佈置乾凈雅緻,彼時店內並無多人,食客與店員或同桌交流均輕言細語、淺笑慢談,絕無杯盤狼藉之像。這樣的環境之下, 日本 人對食物慣有的那份莊重與敬畏之心也令我由然而生。 抹茶,不得不提的日式甜品味道日本 人對茶的喜愛,從他們聞名於世的茶道文化就不難看出。而 日本 作為世界上最 長壽 的國家之一,可能也與他們樂於此道有關。而把抹茶融入到各種食物的製作之中,也是極為常見的。其中,抹茶冰淇凌就是被他們運用得最為嫻熟的甜品之一。
抹茶,原指嫩春茶經過蒸發去水後儲存,在飲用前經過再次烘焙後,研磨成茶粉。
乘坐“江之電”經過 鐮倉 車站時,偶然看到站台牆上佈滿的各式廣告里,其中一個大概是以抹茶類為主的“XX茶茶”雪糕店的廣告甚是誘人。結果剛一齣站,就見到了這間店。抹茶原本也是我鐘愛的味道,相請不如偶遇,於是和朋友不約而同入店。
店內販售的品種不算多,但全是各式抹茶口味。我們點了每日限量供應的炭燒烘焙烏龍茶味道。果然,雪糕在口裡滑過,那經過重火熏烤後的茶香味尤其濃郁,卻又沒有完全抹掉奶製品的牛乳味。一點點澀結襲來,終留一抹餘香盈口,清新不膩。 在日本粗吃過那些的“洋食”同行的朋友是超級動漫迷,耐餓,之前又數次來日,重在各個動漫周邊店買買買。所以,她跟我這次旅行的目的其實有著不小的差距;所以,我倆的行程路線常常分道揚鑣;所以,幾日下來,我倆一起正經吃飯的頓數總共不超過三次:
鐮倉 “長谷食堂”的天婦羅野菜套餐之午餐,淺草寺附近海產店的海鮮拌飯之早餐+午餐,然後就是離開 日本 前一晚新宿回憶衚衕的居酒屋燒烤之午餐+晚餐+宵夜 。
好在, 日本 的食物,無論是便利店的小食便餐,或是飯館的正餐,味道都做得不差。我曾在 日本 的“全家”買過 三明 治、飯糰和方便面,味道竟然都很可口,且完全與國內的產品不同。Ps,莫不是小 日本 的FamilyMart國內國外兩種待遇差 ?
洋食,即西洋食物,是 日本 在明治維新時期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的產物之一,但又不完全等同於西餐。它是指來源於西方,卻又融合了 日本 本國特色的飲食風格。其實現在 日本 料理店大多出品,更多的都是“洋食”。
天婦羅野菜套餐,純素,但卻比有肉食的餐,價格還要略貴。胡蘿蔔、茄子、豆角、紅薯、蕃茄、土豆、青椒,再配上一碗有魚糕的味噌湯和一小碟冷菜,五顏六色,搭配倒甚是好看,然而卻不零亂。這也是 日本 飲食上的特色之一——註重顏值,簡約而精緻。
初時原以為生冷的海鮮拌飯會奇腥無比,然而完全沒有。甜蝦、金槍魚、三文魚、虹鱒魚、鯛魚等生魚片、蟹籽、魚肉醬…...這一系列的原生態食物,在廚師手起刀落下變成薄薄的一片,或小小的一團,在白米飯上堆砌成很好看的一碗。然後用簡單的醬油和辣根調拌後送入口裡,只覺得又鮮又甜又下飯,打破了我對傳統刺身拼盤一直心存的某些顧慮。
據說此地原本只是大海茫茫,千年之前某天突然由海底涌沙經數日後形成沙島。潮漲時,它便如海中孤島;潮退時,它卻顯現沙路一條與湘 南海 岸相連。當然,在地殼不斷地運動中,如今它早已與陸地連為一體。 ↑江之島 ↑江之島
江島神社位於島上的至高點,在此地頗為有名,分為奧津宮、中津宮和邊津宮,三宮主祭神為 日本 神話里的 宗像 三女神。作為被世人所信仰的“海神、水神、福財神、藝能之神”,她們分別有個十分奇妙的名字:多紀理比賣命、市寸島比賣命、田寸津比賣命。看來要想守護好這個在海退沙現里涌出的小島,得十分賣命才行,還得比比誰更加賣命。
Ps,罪過罪過,事後玩笑一句,非大不敬 。阿彌陀佛 ↑江島神社 ↑江島神社 ↑江島神社
神社一路上都懸掛著一隻接一隻的白燈籠,由下至上,由前至後,連綿不絕,在夜空中倒是極美。從燈籠上的字號看,它們均是由各個商鋪或私人供奉,三宮亦是如是。 ↑江島神社 ↑江島神社 ↑江島神社
被彩燈精心裝扮過的瞭望 燈塔 在海上閃耀著,真如海中央燃燒著的一支巨燭,光彩奪目,成為了夜晚江之島最顯著的地標。 ↑江之島展望燈塔 ↑江之島展望燈塔
盤踞高地,冬夜的惻惻寒風襲來,俯瞰燈火通明的江之島及海對岸的 鐮倉 市,突然覺得,其實夜晚上島,也未嘗不是一種方可得見它們另一面風情的小幸運。 ↑江之島 ↑江之島
***Tip 18
在 鐮倉 游玩,可沿著“江之電”的電鐵線路順序游玩,也可自由安排。建議提前先查好“江之電”經過的站點地圖和各站景點及運營時間,再根據個人喜好和時間 來安 排具體行程。江之島所在的“江之島站”在“藤澤站”和“ 鐮倉 高校前站”中間。一般來說,“江之電”從“藤澤站”(起點)駛往“ 鐮倉 站”(終點)方向,自“湘 南海 岸公園站”開始才會開始有比較好的景點。另外,其實 鐮倉 的文藝氛圍不僅因為動漫和海岸線,還因為這裡也是 日本 很多大文豪們喜歡留駐的地方。 鐮倉 文學館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地點。這裡曾經是前田侯爵的別院,後來贈送給 鐮倉 市政府,1985年被作為文學館對公眾開放。川端康成、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與謝野晶子等近300位文豪都曾與它結緣,館中收藏了他們大量的親筆原稿、書信等用以展示。但據說這裡的門票一般並不固定,以當次具體展出的藝術家作品與內容而定。 鐮倉 文學館位於“江之電”的“由比濱”站,但距車站還有一段較遠的步程。由於這次的時間和季節關係,我們就沒去了。聽說春季四、五月間是去 鐮倉 文學館比較理想的季節,那裡紫藤花會開得很美很盛,在文學館西式風格建築襯托下尤其美麗。
初嘗日式料理古早味眾所周知, 日本 是一個對飲食頗為講究且有自己獨特特色的國家。 臺灣 研究歷史的民俗作家胡川安在他的《和食古早味》一書中曾說,握壽司、鰻魚飯、天婦羅、蕎麥面是為“江戶四大食”,且該四大食也奠定了當代 日本 傳統日常飲食的基礎。而對於如我之流對食物有著天生喜好與敏感之人,自然不想錯過這樣一次可以領略正宗傳統美味的機會。
那日從小田原城址的天守閣出來後,遂在相隔不遠的一家精緻的蕎麥面小店嘗試了“江戶四大食”其中之二的蕎麥面,以及與之被譽為最佳CP的天婦羅。 ↑小田原市
吃蕎麥面的工序頗為講究,一聞二醮三吃四飲。即先聞面香,再將面放入按個人喜好及份量用醬油、山葵、蔥絲、海苔調製而成的醮汁里吃,最後待面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廚師會奉上剛剛煮好的滾熱的面湯,最後將吃剩的醮汁倒入湯中,飲下,結束。感覺這種方式像是對食物既不浪費又能清理乾凈的完美結合。
鄰桌的一位 日本 男生每吃一口都伴隨著一場響亮的吸面聲。這是日式禮儀,代表對廚師的贊賞與尊重。可惜我還不能完全融入這種儀式,唯有默默吃下,我原不知蕎麥面是冷吃,有些醬料的用法也是在詢問店員後完成。估計在旁人眼中,這無疑是暴殄天物、牛嚼牡丹 。
雖然我似乎對 日本 人鐘愛的蕎麥面之美好味覺享受暫時未能深入體味得到,不過我點的是以炸蝦為主的天婦羅搭配套餐。入口蝦質鮮嫩,無一絲腥氣,外層卻又異常酥脆鬆軟,倒是極為合我口味。
小店廖廖數桌,佈置乾凈雅緻,彼時店內並無多人,食客與店員或同桌交流均輕言細語、淺笑慢談,絕無杯盤狼藉之像。這樣的環境之下, 日本 人對食物慣有的那份莊重與敬畏之心也令我由然而生。 抹茶,不得不提的日式甜品味道日本 人對茶的喜愛,從他們聞名於世的茶道文化就不難看出。而 日本 作為世界上最 長壽 的國家之一,可能也與他們樂於此道有關。而把抹茶融入到各種食物的製作之中,也是極為常見的。其中,抹茶冰淇凌就是被他們運用得最為嫻熟的甜品之一。
抹茶,原指嫩春茶經過蒸發去水後儲存,在飲用前經過再次烘焙後,研磨成茶粉。
乘坐“江之電”經過 鐮倉 車站時,偶然看到站台牆上佈滿的各式廣告里,其中一個大概是以抹茶類為主的“XX茶茶”雪糕店的廣告甚是誘人。結果剛一齣站,就見到了這間店。抹茶原本也是我鐘愛的味道,相請不如偶遇,於是和朋友不約而同入店。
店內販售的品種不算多,但全是各式抹茶口味。我們點了每日限量供應的炭燒烘焙烏龍茶味道。果然,雪糕在口裡滑過,那經過重火熏烤後的茶香味尤其濃郁,卻又沒有完全抹掉奶製品的牛乳味。一點點澀結襲來,終留一抹餘香盈口,清新不膩。 在日本粗吃過那些的“洋食”同行的朋友是超級動漫迷,耐餓,之前又數次來日,重在各個動漫周邊店買買買。所以,她跟我這次旅行的目的其實有著不小的差距;所以,我倆的行程路線常常分道揚鑣;所以,幾日下來,我倆一起正經吃飯的頓數總共不超過三次:
鐮倉 “長谷食堂”的天婦羅野菜套餐之午餐,淺草寺附近海產店的海鮮拌飯之早餐+午餐,然後就是離開 日本 前一晚新宿回憶衚衕的居酒屋燒烤之午餐+晚餐+宵夜 。
好在, 日本 的食物,無論是便利店的小食便餐,或是飯館的正餐,味道都做得不差。我曾在 日本 的“全家”買過 三明 治、飯糰和方便面,味道竟然都很可口,且完全與國內的產品不同。Ps,莫不是小 日本 的FamilyMart國內國外兩種待遇差 ?
洋食,即西洋食物,是 日本 在明治維新時期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的產物之一,但又不完全等同於西餐。它是指來源於西方,卻又融合了 日本 本國特色的飲食風格。其實現在 日本 料理店大多出品,更多的都是“洋食”。
天婦羅野菜套餐,純素,但卻比有肉食的餐,價格還要略貴。胡蘿蔔、茄子、豆角、紅薯、蕃茄、土豆、青椒,再配上一碗有魚糕的味噌湯和一小碟冷菜,五顏六色,搭配倒甚是好看,然而卻不零亂。這也是 日本 飲食上的特色之一——註重顏值,簡約而精緻。
初時原以為生冷的海鮮拌飯會奇腥無比,然而完全沒有。甜蝦、金槍魚、三文魚、虹鱒魚、鯛魚等生魚片、蟹籽、魚肉醬…...這一系列的原生態食物,在廚師手起刀落下變成薄薄的一片,或小小的一團,在白米飯上堆砌成很好看的一碗。然後用簡單的醬油和辣根調拌後送入口裡,只覺得又鮮又甜又下飯,打破了我對傳統刺身拼盤一直心存的某些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