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目標:北極!之-幸遇爆炫北極光,輕鬆跨越死亡路
阿拉斯加 輸油管是世界上第一條深入 北極 圈的輸油管道,全長1286公里。
阿拉斯加 寒冷的氣候,以及山脈、河流、永凍層等複雜的地理環境,給修建管道帶來極大的挑戰,有近一半管道需架空興建,以防止凍土融化而產生的位移。
管道全線採取集中控制,有完善的抗震和管線保護措施,除了採用泡沫塑料保溫措施外,還採用了兩項獨特技術:
一是在管道支架上安裝熱交換器,對流散熱,以防原油熱力經垂直支架傳到地下,融化凍土導致管道沉降損壞管道。 熱交換器使用的是冰點更低的氨液循環,也保證了管道在嚴寒狀態下的正常運轉。
二是管道在地面成“之”字形敷設,由於管道在地面比在地下更容易移動,這種設計為管道橫向和縱向移動保留了空間。
另外,輸油管道也採取了有效的防震措施,從而抵禦了數次地震,包括2002年的里氏7.9級地震。
輸油管為單管設計,直徑1.22米,距地面大約有3米,1974年3月開工,1977年5月完工,耗資80億美元。 又見 育空 河,一條有氣勢的大河,河床深切,兩岸樹木繁茂。一道線條簡潔的灰色橋梁飛越河的兩岸,我們的車一路下坡,向它駛去。這是 阿拉斯加 境內 育空 河上唯一一座橋,目的之一是攜帶輸油管過河。橋面竟然是木板鋪的,不會大橋都是木製的吧? 跨過 育空 河大橋。
從道頓公路沿河向東,上溯300英里,是人跡罕至的 育空 河谷平原(Yukon Flats)。這片遼闊的低地上湖泊密佈(超過2萬個湖),溪流縱橫,是鳥類和野生動物的天堂。整個濕地面積1千1百萬英畝,比佛蒙特(Vermont)和康乃狄格(Connecticut)兩個州加在一起還大,是除土著以外人類活動從未浸染過的土地,現在是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地(Yukon Flats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人類學家認為阿薩 巴斯卡 人已經在這裡生活了至少一萬年了。正如愛斯基摩人是生活在寒冷的 北極 海岸的一支,阿薩 巴斯卡 人是北方森林中的游牧民族,冬天在森林中狩獵,夏天在河裡捕魚。 育空 河自古是阿薩 巴斯卡 人的天然交通途徑,夏天他們搖著樺樹皮小船沿河訪問別的部落,冬天凍結的河面對於狗拉雪橇來說,更是一條暢通無阻的冰河大道。 一過河,路的右邊就有一座孤零零的原木小房子,高高飄著 美國 國旗,一個小小的游客中心。裡面不僅提供天氣、野營、路況、沿途野生動植物等信息,還免費為旅行者頒發進入 北極 圈的證書。不過在這裡要證書也太早了!還有一條通往河岸的小路,岸邊樹叢中搭了個木板平臺,站在平臺上可以眺望 育空 河的景色。有警示牌:河岸一帶是 北極 狐、麝牛、馴鹿和棕熊經常出沒的地方,可是沒有任何動物來打擾我們。由於沿途冰川 融水 的匯入,河水呈灰白色,在 北極 的天空下顯得飄渺蒼茫,而兩岸荒無人煙的情景更使這條長3185公里的 阿拉斯加 母親河顯得荒涼寂寞。 育空 河是地球上少數幾條從頭至尾穿行在人煙稀少的寒帶森林中的河流之一,它發源於 加拿大 北部,自東向西橫穿過整個 阿拉斯加 ,最後註入白令海。大橋是道頓公路上唯一的大橋—— 育空 河大橋。 過 育空 河大橋左邊是道頓公路的第一個營地,可加油,簡易用餐、露營;(全段路程可以加油的地方只有3個,一個是 育空 河大橋,一個是中間的Coldfoot,另一個是終點的Deadhorse),每一站,只要看到看到加油站,一定加滿。在這裡吃了個 漢堡 包,太大了!半個就飽了! 很多低檔衣服,估計是給來此沒預備防寒衣服人準備的。
停車場上看到兩輛車的玻璃都破了(沒敢拍照),真有點嚇到我們了。互相叮囑,一路要拉開距離,小心避讓錯車…… 停留在門柱上的蜻蜓。跟低緯度的好像沒什麼區別。 繼續前行向北,越靠近 北極 圈,山上也越來越荒涼。這裡已經是 美國 最北最遙遠的陸地,隨著向北的行駛,視野越來越開闊,樹木越來越矮小,越來越稀疏,最終苔原代替了寒帶針葉林。 手指山(Finger Mountain),突然冒出來的石頭。 這裡距 北極 圈只有幾十公里了。手指山(Finger Mountain)是道頓公路前半段的制高點。這裡四個方向均視野開闊,但也正因如此,成為了狂風最為肆虐的地方。翻過這個高點,就可以隱隱看到北方地平線上,布魯克斯山脈(Brooks Range)的雪頂。視野盡頭,公路兩旁的闊葉林正悄然消失,針葉林也逐漸為苔原所取代。 必須爬上去看看。 “手指”北邊有個小山包,管他呢,上去看看。 小山上沒有一顆挺拔的樹,松樹(應該是吧?)都是趴在地方。 趴在地上的木本植物!絕對不是草啊!是 北極 柳嗎?是否有點像 中國 地圖?
北極 苔原上的生命處於及其嚴酷的環境中。漫長寒冷的冬天、半年的極夜和永久凍土使植物生長極其緩慢艱難,僅在短促的夏季,地表淺淺一層土壤層才能融化,這時候植物的葉子要抓緊時機進行光合作用,根要從薄薄的土壤中拼命吸收養分,它們要在2個多月內完成發芽、開花、結果這樣一個生長周期。然而儘管處於如此不利的條件,夏天的 北極 苔原仍然是個綠色與鮮花爭艷的世界,讓人不能不對生命的頑強產生深深的敬意。 向北俯視,下麵是遼闊的谷地,綿延不盡的沼澤,和鑲嵌其間的藍寶石般的湖泊。專家說:儘管 北極 苔原氣候乾燥少雨,年降雨量與沙漠相近,湖泊沼澤卻時時可見。這個現象初看很令人困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氣溫低,蒸發低,另一方面,幾英寸下是堅硬的永久凍土,水無法向下滲透,遂積在地表成為湖泊沼澤,可以想象這些湖泊是很淺的,而且是季節性的。 有點秋天的 內蒙古 沙地草原的味道。 最高峰展示一下 Dalton Highway道頓公路全程最具意義的標誌點—北緯66°33′的 北極 圈Arctic Circle標誌! 北極 圈(Arctic Circle)是指北緯 66°33′的虛擬線,它是北溫帶和北寒帶的分界線。 北極 圈(Arctic Circle)標志著在此以北的地界會有極晝和極夜現象發生。在 北極 圈(Arctic Circle)內是開始發生極晝極夜的地方,夏至這天,午夜時太陽還在地平線上徘徊不落,不會從地平線消失;而在冬至,太陽則終日不露面,不會從地平線上升起。
在整個北美大陸,只有兩條公路穿過了 北極 圈,道頓公路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紀念這條具有神秘色彩的緯線,在其穿過的Dalton公路旁設立了 北極 圈的紀念指示牌。Arctic Circle Sign 沒有房車營地之類的設施,但可免費停留過夜,很多人到這裡拍照留念後就返回了。這裡可能是人類活動較多,遺留垃圾也多,所以巨大的 北極 蚊子也多極了。隨便一巴掌就會留下數十屍體! ↑北緯66°33′的北極圈Arctic Circle標誌 這裡必須再次亮亮咱的旗幟了!這面旗可是跟我上過南極大陸的!現在是一面登過兩極的旗幟。當年上 西藏 時候還沒有思源客,下次再上 西藏 去珠峰時(咱登不了頂,到登頂營地吧),一定再帶上這面旗,讓它成為歷經地球三極的特殊旗幟! ↑南極洲 在南極的旗幟。
從地圖上看:南極是一塊覆蓋著厚厚冰蓋的陸地,四周被海水環繞。而 北極 是一片面積與 南極洲 相仿的海,四周被陸地環繞,它們之間既相似又完全相反。真是奇妙的大自然! 從Arctic Circle Sign到Coldfoot還有60英里。一看時間還早,那就繼續向北,到冷腳!
飛馬乾脆換上跑步行頭,向北開跑,差點來個半馬!但是沒敢讓他跑太遠,怕來個大車就麻煩了。好像有兩輛小車超過我們時,老外也探頭觀看,估計是奇怪:拿來的“瘋子”?不會是想跑到北冰洋吧?記得還給他拍了段 北極 圈跑步視頻,怎麼找不到了?
阿拉斯加 寒冷的氣候,以及山脈、河流、永凍層等複雜的地理環境,給修建管道帶來極大的挑戰,有近一半管道需架空興建,以防止凍土融化而產生的位移。
管道全線採取集中控制,有完善的抗震和管線保護措施,除了採用泡沫塑料保溫措施外,還採用了兩項獨特技術:
一是在管道支架上安裝熱交換器,對流散熱,以防原油熱力經垂直支架傳到地下,融化凍土導致管道沉降損壞管道。 熱交換器使用的是冰點更低的氨液循環,也保證了管道在嚴寒狀態下的正常運轉。
二是管道在地面成“之”字形敷設,由於管道在地面比在地下更容易移動,這種設計為管道橫向和縱向移動保留了空間。
另外,輸油管道也採取了有效的防震措施,從而抵禦了數次地震,包括2002年的里氏7.9級地震。
輸油管為單管設計,直徑1.22米,距地面大約有3米,1974年3月開工,1977年5月完工,耗資80億美元。 又見 育空 河,一條有氣勢的大河,河床深切,兩岸樹木繁茂。一道線條簡潔的灰色橋梁飛越河的兩岸,我們的車一路下坡,向它駛去。這是 阿拉斯加 境內 育空 河上唯一一座橋,目的之一是攜帶輸油管過河。橋面竟然是木板鋪的,不會大橋都是木製的吧? 跨過 育空 河大橋。
從道頓公路沿河向東,上溯300英里,是人跡罕至的 育空 河谷平原(Yukon Flats)。這片遼闊的低地上湖泊密佈(超過2萬個湖),溪流縱橫,是鳥類和野生動物的天堂。整個濕地面積1千1百萬英畝,比佛蒙特(Vermont)和康乃狄格(Connecticut)兩個州加在一起還大,是除土著以外人類活動從未浸染過的土地,現在是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地(Yukon Flats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人類學家認為阿薩 巴斯卡 人已經在這裡生活了至少一萬年了。正如愛斯基摩人是生活在寒冷的 北極 海岸的一支,阿薩 巴斯卡 人是北方森林中的游牧民族,冬天在森林中狩獵,夏天在河裡捕魚。 育空 河自古是阿薩 巴斯卡 人的天然交通途徑,夏天他們搖著樺樹皮小船沿河訪問別的部落,冬天凍結的河面對於狗拉雪橇來說,更是一條暢通無阻的冰河大道。 一過河,路的右邊就有一座孤零零的原木小房子,高高飄著 美國 國旗,一個小小的游客中心。裡面不僅提供天氣、野營、路況、沿途野生動植物等信息,還免費為旅行者頒發進入 北極 圈的證書。不過在這裡要證書也太早了!還有一條通往河岸的小路,岸邊樹叢中搭了個木板平臺,站在平臺上可以眺望 育空 河的景色。有警示牌:河岸一帶是 北極 狐、麝牛、馴鹿和棕熊經常出沒的地方,可是沒有任何動物來打擾我們。由於沿途冰川 融水 的匯入,河水呈灰白色,在 北極 的天空下顯得飄渺蒼茫,而兩岸荒無人煙的情景更使這條長3185公里的 阿拉斯加 母親河顯得荒涼寂寞。 育空 河是地球上少數幾條從頭至尾穿行在人煙稀少的寒帶森林中的河流之一,它發源於 加拿大 北部,自東向西橫穿過整個 阿拉斯加 ,最後註入白令海。大橋是道頓公路上唯一的大橋—— 育空 河大橋。 過 育空 河大橋左邊是道頓公路的第一個營地,可加油,簡易用餐、露營;(全段路程可以加油的地方只有3個,一個是 育空 河大橋,一個是中間的Coldfoot,另一個是終點的Deadhorse),每一站,只要看到看到加油站,一定加滿。在這裡吃了個 漢堡 包,太大了!半個就飽了! 很多低檔衣服,估計是給來此沒預備防寒衣服人準備的。
停車場上看到兩輛車的玻璃都破了(沒敢拍照),真有點嚇到我們了。互相叮囑,一路要拉開距離,小心避讓錯車…… 停留在門柱上的蜻蜓。跟低緯度的好像沒什麼區別。 繼續前行向北,越靠近 北極 圈,山上也越來越荒涼。這裡已經是 美國 最北最遙遠的陸地,隨著向北的行駛,視野越來越開闊,樹木越來越矮小,越來越稀疏,最終苔原代替了寒帶針葉林。 手指山(Finger Mountain),突然冒出來的石頭。 這裡距 北極 圈只有幾十公里了。手指山(Finger Mountain)是道頓公路前半段的制高點。這裡四個方向均視野開闊,但也正因如此,成為了狂風最為肆虐的地方。翻過這個高點,就可以隱隱看到北方地平線上,布魯克斯山脈(Brooks Range)的雪頂。視野盡頭,公路兩旁的闊葉林正悄然消失,針葉林也逐漸為苔原所取代。 必須爬上去看看。 “手指”北邊有個小山包,管他呢,上去看看。 小山上沒有一顆挺拔的樹,松樹(應該是吧?)都是趴在地方。 趴在地上的木本植物!絕對不是草啊!是 北極 柳嗎?是否有點像 中國 地圖?
北極 苔原上的生命處於及其嚴酷的環境中。漫長寒冷的冬天、半年的極夜和永久凍土使植物生長極其緩慢艱難,僅在短促的夏季,地表淺淺一層土壤層才能融化,這時候植物的葉子要抓緊時機進行光合作用,根要從薄薄的土壤中拼命吸收養分,它們要在2個多月內完成發芽、開花、結果這樣一個生長周期。然而儘管處於如此不利的條件,夏天的 北極 苔原仍然是個綠色與鮮花爭艷的世界,讓人不能不對生命的頑強產生深深的敬意。 向北俯視,下麵是遼闊的谷地,綿延不盡的沼澤,和鑲嵌其間的藍寶石般的湖泊。專家說:儘管 北極 苔原氣候乾燥少雨,年降雨量與沙漠相近,湖泊沼澤卻時時可見。這個現象初看很令人困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氣溫低,蒸發低,另一方面,幾英寸下是堅硬的永久凍土,水無法向下滲透,遂積在地表成為湖泊沼澤,可以想象這些湖泊是很淺的,而且是季節性的。 有點秋天的 內蒙古 沙地草原的味道。 最高峰展示一下 Dalton Highway道頓公路全程最具意義的標誌點—北緯66°33′的 北極 圈Arctic Circle標誌! 北極 圈(Arctic Circle)是指北緯 66°33′的虛擬線,它是北溫帶和北寒帶的分界線。 北極 圈(Arctic Circle)標志著在此以北的地界會有極晝和極夜現象發生。在 北極 圈(Arctic Circle)內是開始發生極晝極夜的地方,夏至這天,午夜時太陽還在地平線上徘徊不落,不會從地平線消失;而在冬至,太陽則終日不露面,不會從地平線上升起。
在整個北美大陸,只有兩條公路穿過了 北極 圈,道頓公路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紀念這條具有神秘色彩的緯線,在其穿過的Dalton公路旁設立了 北極 圈的紀念指示牌。Arctic Circle Sign 沒有房車營地之類的設施,但可免費停留過夜,很多人到這裡拍照留念後就返回了。這裡可能是人類活動較多,遺留垃圾也多,所以巨大的 北極 蚊子也多極了。隨便一巴掌就會留下數十屍體! ↑北緯66°33′的北極圈Arctic Circle標誌 這裡必須再次亮亮咱的旗幟了!這面旗可是跟我上過南極大陸的!現在是一面登過兩極的旗幟。當年上 西藏 時候還沒有思源客,下次再上 西藏 去珠峰時(咱登不了頂,到登頂營地吧),一定再帶上這面旗,讓它成為歷經地球三極的特殊旗幟! ↑南極洲 在南極的旗幟。
從地圖上看:南極是一塊覆蓋著厚厚冰蓋的陸地,四周被海水環繞。而 北極 是一片面積與 南極洲 相仿的海,四周被陸地環繞,它們之間既相似又完全相反。真是奇妙的大自然! 從Arctic Circle Sign到Coldfoot還有60英里。一看時間還早,那就繼續向北,到冷腳!
飛馬乾脆換上跑步行頭,向北開跑,差點來個半馬!但是沒敢讓他跑太遠,怕來個大車就麻煩了。好像有兩輛小車超過我們時,老外也探頭觀看,估計是奇怪:拿來的“瘋子”?不會是想跑到北冰洋吧?記得還給他拍了段 北極 圈跑步視頻,怎麼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