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目標:北極!之-幸遇爆炫北極光,輕鬆跨越死亡路
快到Chicken小鎮時的路標 以淘金聞名的Chicken小鎮。名副其實的雞市。這裡的餐廳除了 漢堡 還增加了炸/烤雞翅,肯定要吃雞翅了! 燒木柴爐子,已經開始使用 沿Taylor hwy泰勒公路(5號路)向西南方向行駛幾十英里接上了 阿拉斯加 2號公路,也就是著名的 阿拉斯加 公路。跨過Tok河不遠就是Tok小鎮,這是進出 阿拉斯加 的咽喉要道,不管從 加拿大 走哪條路進出 阿拉斯加 都要經過Tok,我們將在 阿拉斯加 繞一大圈,最後還要回到Tok走 阿拉斯加 1號公路回到 加拿大 育空 。 第一次在一個體育(戶外)用品超市看到這麼多出售的槍支。看上一款弩箭,本來想買,朋友告誡不能帶回國內,只能放棄。 這個戶外用品超市,裡邊的東西從強弓硬弩到槍支彈葯、釣魚用品、衣服帳篷睡袋、食品藥物、鍋碗瓢盆等等,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連野外引火用的高油脂的木材都裁成鉛筆粗細的條條,裝在塑料袋里賣。 從Tok向 西北 行駛約170公里,距離 費爾班克斯 150公里,有個三叉路小鎮Delta Junction,這就是著名的 阿拉斯加 公路的終點。繼續向 西北 就是 阿拉斯加 第二 大城 市 費爾班克斯 ,向南即上Richardson Highway。這條公路與仍在運行的輸油管平行,從Fairbanks一直通向海邊港口Valdez。在Delta Junction小城, 阿拉斯加 州鳥的塑像就在這裡:兩隻巨大的蚊子。繼續南行,從Delta Junction到Paxson,公路一側是冰河,一側是壁立千仞的懸崖。這也是我們這次唯一遺漏的一段路。再向南經過Glennallen,Willow Lake邊可以遙望 美國 最大國家公園Wrangell-St. Elias,三座四千米以上的雪峰一字排開,就在冰湖的對面。 從橫斷面看出,土層非常薄,不是多年的保護這裡的植被不可能這麼好! Alaska Fairbanks的機場緊挨著Eielson 空軍基地。 Fairbanks是 阿拉斯加 的第二 大城 市,也是 阿拉斯加 最北端的城市,還是欣賞極光的最佳地點。1901年以前,它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隨後因為人們發現黃金而在當地掀起淘金狂潮,現在Fairbanks已經不像當初那般喧鬧,卻憑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便利的地理位置成為了一個度假地點。
就 阿拉斯加 Alaska全境而言,有“ 北極 光之都”之稱的 費爾班克斯 ,是全世界觀賞 北極 光的最佳地點。 費爾班克斯 座落在被稱為極光橢圓區的環繞 北極 點的環形區域內。這裡離 北極 圈Arctic Circle只有240公里,夏至時每天能享受到長達23小時的 日照 。這一有利位置使得極光在 費爾班克斯 的出現、頻率和活動都相對平衡。當強度變化時,最常見的黃綠光在8月末至次年4月期間頻繁出現,9月中旬以後是觀賞的最佳時期,最佳觀賞時間是深夜至凌晨時分。
終於進“ 大城 市”有較好的酒店了!一到馬上雙彩虹迎接!可是住在市內光太強,要看極光必須開車到郊外,在這裡住了三天,一天像樣的極光也沒有看到。 8月28日:死亡之路上跨越北極圈中國 的318川藏線是每個自駕/騎行者(飛馬曾在馬年騎行過)的朝聖之地,同樣, 阿拉斯加 的道頓公路,也是每個自駕客的夢想之地。因為它們一樣的驚險,一樣的吸引著全世界的冒險者來挑戰。
道頓公路有很多另類的別稱:“全球十大死亡之路”、“最荒涼的公路”、“美洲最北的公路”、“唯一跨越 北極 圈、直達北冰洋的公路”,那麼......
詹姆斯道頓公路,(JAMES DALTON HIGHWAY),建於20世紀70年代。南起 阿拉斯加 — 費爾班克斯 ,北止北冰洋沿岸— 普拉德 霍灣,全長414英里(666公里)。這條 美國 最北公路是專為卡車司機從 普拉德 霍灣油田拉油而建。這條公路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公路之一,全程414英里(666公里)的高速路旁僅僅有三個小鎮(營地)。當初修建這條公路也是為了將 普拉德 霍灣油田的石油運到內陸地區。直到1994年,道頓公路才完全對公眾開放。至今當地人仍稱它為輸油管運輸路,18輪大卡車仍是這條路的主宰。有個名叫《American’s Toughest Jobs》(《 美國 最艱巨工作》)的電視系列,其中一集描述的正是在這條路上開卡車的艱險,正是紀錄片“行駛在冰路上的卡車”,使得這條公路名聲大噪。大卡車翻山越嶺,一路狼煙滾滾,一直是道頓公路的經典鏡頭之一。山高路險,陡坡多,加上 北極 氣候變幻無常,夏天電閃雷鳴,冬天冰雪狂風,沒有過人的膽略和技藝,是吃不了這碗飯的。而這條公路上的油罐車司機也曾被評選為全美最艱苦的工作。幾乎所有路段都沒有進行鋪築,路面上到處都是礫石,手機信號時常中斷,加油站寥寥可數,糟糕的砂礫路況,超速行駛的卡車碾過礫石,掀起的厚厚塵土飛沙走石,把能見度降至為零;聽到大車呼嘯而過讓人心驚膽戰,一條百分之百的荒野之路。 8月28日,今天開始挺進 北極 圈的最後衝刺!從 費爾班克斯 向北一小時左右,就會到達通往道頓公路的岔口。從這裡開始,舒適平整的柏油公路將會暫時告別,取而代之的則是顛簸的沒有路標的沙石路。由於我們剛剛開過世界之巔的沙土路,再駛上道頓公路這沙石路,開始並沒有覺得像網上描述的那樣使人心驚膽戰。但是車輪揚起的石子砸在汽車底盤上,噼里啪啦響成一片,前車揚起的塵土肯定會遮蔽後車的視線(我們還是當前車),趕緊呼叫後車,拉開距離。怪不得導游指南上說:心臟虛弱的人不宜上這條路、大白天也要打開車燈、要帶足刷窗水。明白了為什麼爆胎和車窗破裂是家常便飯?為什麼多數租車公司不許租車上這條路?……
僅有的限速50英里/小時的標識牌,似乎是文明世界對這裡最後的一點管轄。然而,在前方的400英里路途上,不會有警車、雷達、攝像頭、手機信號……至於速度,只要你自己確定能活著出來,開到時速200英里也絕對沒有人管。 看上去很平整啊! 路邊一直伴隨著巨大的輸油管道。 我們兩輛車沒開多久,就聽對講機中後車呼叫:車輪在尖叫!幸好路邊有一個居高臨下的非常寬大的觀景點,趕緊停靠過去。停下後檢查一下沒有什麼異樣,根據經驗分析,應該是車輪剎車片中有小細沙(石頭)進入,再啟動車,猛跺剎車,幾個來回解決問題。
據觀景點的標牌介紹:從這裡向西到 育空 河,綿延幾十英里,有大約24萬英畝的森林分別在2003和2005年的大火中化為灰燼。放眼望去,有些山坡上火呈之字形掃過,留下明暗交錯的植被,燒焦的枯樹桿筆直地指向天空。這裡是地球上森林火災發生最頻繁的地區之一,火災的起因大多數是閃電,聽說每年夏天平均有26000個閃電擊中 阿拉斯加 的森林。 僅僅開了一小會兒就發現這條沙石路跟世界之巔的沙土路太不同了!世界之巔路不會有呼嘯的重型卡車,不會飛沙走石。這條道頓公路,只要遇到重型卡車,都會讓人感到恐怖!不知為什麼,它的聲音太大了!伴隨著巨大的呼嘯聲(懷疑是人為搞出來的),狼煙四起,濃煙滾滾,碎石亂飛,尤其是會車時,絕對讓人心驚膽戰!小車就飛沙走石,大車就更不用說了。根本不能跟在大車後面。跟大車錯車時也要儘量靠邊,離得遠一些。
每次會車時候,車上人都是一言不發,緊張的忘記拍幾張跟大車會車的驚險照片了。 1981 年之前,該公路並不對公眾開放,需要行路許可才可以進入。1981 年之後在 阿拉斯加 州居 民和 部分地方政府的呼籲和支持中,公路才向公眾開放。然而,公路終點能抵達北冰洋邊的最後八英里,至今仍處於封閉狀態。
阿拉斯加 土地管理局曾經這樣提醒前往Dalton Highway的駕駛者:“你不會看到任何餐館、禮品店以及加油站,所能看到的只有森林、苔原和山脈。” 因為位於永久凍土帶,修建道頓公路的工程師建議所有路面均為砂石。然而聯邦政府的法條卻規定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路面為柏油路面才可以申請聯邦政府款項,所以還是有一些平直的路段是路況極佳的柏油路,無論對於旅行者還是卡車司機來說,在顛簸了很久之後有一段好路確實是一種福音。但是時好時壞的路況讓駕駛更複雜。 路上車很少,偶爾會有呼嘯而過的重型卡車。道路狹窄,交匯時大家都減低速度,小心避讓,因為車輪揚起的飛石不小心就可能致命。一路上荒無人煙,只有 阿拉斯加 輸油管始終陪伴左右,平行的輸油管道時而接近,時而遠離,和公路交錯在森林、苔原和山脈之間。 巨大的輸油管。這條油管自北冰洋的 普拉德 霍灣,終止於 阿拉斯加 灣 瓦爾迪茲 ,南北全長接近800 英里。管道的建造剋服了位置偏遠和環境惡劣的挑戰:穿越三座山脈、活躍的斷層、廣大的凍土層和定時遷徙的馴鹿和駝鹿,堪稱人類建造史上的一個奇跡!
就 阿拉斯加 Alaska全境而言,有“ 北極 光之都”之稱的 費爾班克斯 ,是全世界觀賞 北極 光的最佳地點。 費爾班克斯 座落在被稱為極光橢圓區的環繞 北極 點的環形區域內。這裡離 北極 圈Arctic Circle只有240公里,夏至時每天能享受到長達23小時的 日照 。這一有利位置使得極光在 費爾班克斯 的出現、頻率和活動都相對平衡。當強度變化時,最常見的黃綠光在8月末至次年4月期間頻繁出現,9月中旬以後是觀賞的最佳時期,最佳觀賞時間是深夜至凌晨時分。
終於進“ 大城 市”有較好的酒店了!一到馬上雙彩虹迎接!可是住在市內光太強,要看極光必須開車到郊外,在這裡住了三天,一天像樣的極光也沒有看到。 8月28日:死亡之路上跨越北極圈中國 的318川藏線是每個自駕/騎行者(飛馬曾在馬年騎行過)的朝聖之地,同樣, 阿拉斯加 的道頓公路,也是每個自駕客的夢想之地。因為它們一樣的驚險,一樣的吸引著全世界的冒險者來挑戰。
道頓公路有很多另類的別稱:“全球十大死亡之路”、“最荒涼的公路”、“美洲最北的公路”、“唯一跨越 北極 圈、直達北冰洋的公路”,那麼......
詹姆斯道頓公路,(JAMES DALTON HIGHWAY),建於20世紀70年代。南起 阿拉斯加 — 費爾班克斯 ,北止北冰洋沿岸— 普拉德 霍灣,全長414英里(666公里)。這條 美國 最北公路是專為卡車司機從 普拉德 霍灣油田拉油而建。這條公路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公路之一,全程414英里(666公里)的高速路旁僅僅有三個小鎮(營地)。當初修建這條公路也是為了將 普拉德 霍灣油田的石油運到內陸地區。直到1994年,道頓公路才完全對公眾開放。至今當地人仍稱它為輸油管運輸路,18輪大卡車仍是這條路的主宰。有個名叫《American’s Toughest Jobs》(《 美國 最艱巨工作》)的電視系列,其中一集描述的正是在這條路上開卡車的艱險,正是紀錄片“行駛在冰路上的卡車”,使得這條公路名聲大噪。大卡車翻山越嶺,一路狼煙滾滾,一直是道頓公路的經典鏡頭之一。山高路險,陡坡多,加上 北極 氣候變幻無常,夏天電閃雷鳴,冬天冰雪狂風,沒有過人的膽略和技藝,是吃不了這碗飯的。而這條公路上的油罐車司機也曾被評選為全美最艱苦的工作。幾乎所有路段都沒有進行鋪築,路面上到處都是礫石,手機信號時常中斷,加油站寥寥可數,糟糕的砂礫路況,超速行駛的卡車碾過礫石,掀起的厚厚塵土飛沙走石,把能見度降至為零;聽到大車呼嘯而過讓人心驚膽戰,一條百分之百的荒野之路。 8月28日,今天開始挺進 北極 圈的最後衝刺!從 費爾班克斯 向北一小時左右,就會到達通往道頓公路的岔口。從這裡開始,舒適平整的柏油公路將會暫時告別,取而代之的則是顛簸的沒有路標的沙石路。由於我們剛剛開過世界之巔的沙土路,再駛上道頓公路這沙石路,開始並沒有覺得像網上描述的那樣使人心驚膽戰。但是車輪揚起的石子砸在汽車底盤上,噼里啪啦響成一片,前車揚起的塵土肯定會遮蔽後車的視線(我們還是當前車),趕緊呼叫後車,拉開距離。怪不得導游指南上說:心臟虛弱的人不宜上這條路、大白天也要打開車燈、要帶足刷窗水。明白了為什麼爆胎和車窗破裂是家常便飯?為什麼多數租車公司不許租車上這條路?……
僅有的限速50英里/小時的標識牌,似乎是文明世界對這裡最後的一點管轄。然而,在前方的400英里路途上,不會有警車、雷達、攝像頭、手機信號……至於速度,只要你自己確定能活著出來,開到時速200英里也絕對沒有人管。 看上去很平整啊! 路邊一直伴隨著巨大的輸油管道。 我們兩輛車沒開多久,就聽對講機中後車呼叫:車輪在尖叫!幸好路邊有一個居高臨下的非常寬大的觀景點,趕緊停靠過去。停下後檢查一下沒有什麼異樣,根據經驗分析,應該是車輪剎車片中有小細沙(石頭)進入,再啟動車,猛跺剎車,幾個來回解決問題。
據觀景點的標牌介紹:從這裡向西到 育空 河,綿延幾十英里,有大約24萬英畝的森林分別在2003和2005年的大火中化為灰燼。放眼望去,有些山坡上火呈之字形掃過,留下明暗交錯的植被,燒焦的枯樹桿筆直地指向天空。這裡是地球上森林火災發生最頻繁的地區之一,火災的起因大多數是閃電,聽說每年夏天平均有26000個閃電擊中 阿拉斯加 的森林。 僅僅開了一小會兒就發現這條沙石路跟世界之巔的沙土路太不同了!世界之巔路不會有呼嘯的重型卡車,不會飛沙走石。這條道頓公路,只要遇到重型卡車,都會讓人感到恐怖!不知為什麼,它的聲音太大了!伴隨著巨大的呼嘯聲(懷疑是人為搞出來的),狼煙四起,濃煙滾滾,碎石亂飛,尤其是會車時,絕對讓人心驚膽戰!小車就飛沙走石,大車就更不用說了。根本不能跟在大車後面。跟大車錯車時也要儘量靠邊,離得遠一些。
每次會車時候,車上人都是一言不發,緊張的忘記拍幾張跟大車會車的驚險照片了。 1981 年之前,該公路並不對公眾開放,需要行路許可才可以進入。1981 年之後在 阿拉斯加 州居 民和 部分地方政府的呼籲和支持中,公路才向公眾開放。然而,公路終點能抵達北冰洋邊的最後八英里,至今仍處於封閉狀態。
阿拉斯加 土地管理局曾經這樣提醒前往Dalton Highway的駕駛者:“你不會看到任何餐館、禮品店以及加油站,所能看到的只有森林、苔原和山脈。” 因為位於永久凍土帶,修建道頓公路的工程師建議所有路面均為砂石。然而聯邦政府的法條卻規定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路面為柏油路面才可以申請聯邦政府款項,所以還是有一些平直的路段是路況極佳的柏油路,無論對於旅行者還是卡車司機來說,在顛簸了很久之後有一段好路確實是一種福音。但是時好時壞的路況讓駕駛更複雜。 路上車很少,偶爾會有呼嘯而過的重型卡車。道路狹窄,交匯時大家都減低速度,小心避讓,因為車輪揚起的飛石不小心就可能致命。一路上荒無人煙,只有 阿拉斯加 輸油管始終陪伴左右,平行的輸油管道時而接近,時而遠離,和公路交錯在森林、苔原和山脈之間。 巨大的輸油管。這條油管自北冰洋的 普拉德 霍灣,終止於 阿拉斯加 灣 瓦爾迪茲 ,南北全長接近800 英里。管道的建造剋服了位置偏遠和環境惡劣的挑戰:穿越三座山脈、活躍的斷層、廣大的凍土層和定時遷徙的馴鹿和駝鹿,堪稱人類建造史上的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