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掠影 | 一邊盛放,一邊凋零。全息體驗,感受心の日本


這驚鴻一瞥,我開始反思: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先人的智慧面前,自己如此渺小可笑。


簡單說一下 京都 的地形, 京都 中軸線從上到下:上京區,中京區(四條,推薦這區住宿),下京區( 京都 站)。上京區以西是 嵐山 區( 嵐山 、金閣寺),中京區以東是東山區(清水寺、八阪神社),下京區的往南是伏見區,我們今天要到的伏見稻荷 大社 就在伏見區。
伏見稻荷 大社 因《藝伎回憶錄》里小百合跑過的千本鳥居而為大眾所知,很多游客都以身著和服漫步鳥居為 京都 的必打卡項。莉莉周問我為何不租套和服,我笑笑說如果要變裝也是穿著咱們的漢服呀(民族自豪感也是杠杠滴~)
豐臣秀吉在1589年為生病的母親祈福而捐的鳥居在伏見稻荷 大社 入口處



所謂的儀式感,就是精心裝扮和拍攝器材不會缺位的場景。




回頭看鳥居,上面的黑字記錄著自己的名字和生辰,這是在商業上取得 成功 的 日本 商人還願時捐贈的,現在稻荷上的鳥居數量應超過萬數,且還在不斷增加。



走到此處,路程過半,人煙漸少,下行兩步,繼續往上。





京都 共有寺院400多座,大多居於隱於深山之中,所到小徑多長滿青苔,所見之紅,是 日本 人對自然神明的敬畏。大致,將所謂的“迷信”變成篤信,就是信仰吧,相信萬物皆有靈。
3.5 青(人與人,曖昧)——「 鴨川 」
溫煦的陽光下,有著黯然的神傷,其實所謂意義皆為虛空,就像生活,要人體味。

四問:與人該如何相處?
如果在 日本 只能擇一地而游,我選 京都 。
如果在 京都 只能擇一地而憩,我選鴨川。
夕陽中,我們漫步鴨川,這裡聚集著這座古城太多昔日繁華,而今在鬱草與溪流邊被轉化成了“人味兒”。
自江戶時代起,鴨川便成了 京都 人民納涼的地方,如今每年五月到九月依舊會有“川床”供游客品茶歇腳,我們去的時候是十月末,來此駐足的人便自劃一畝三分地,或坐或躺,或吹笛彈唱或單車環繞,即互不干擾,又共同構成了鴨川的文藝安寧。


鴨川等間隔

激流中覓食的大白鷺

此行最大的遺憾莫過於 京都 ,沒能擇一禪院靜觀,沒在渡月橋上散步,沒在無名小巷徘徊,沒在百年町屋留宿。也許當我再次受困物化的分裂,陷入執念的困頓,或是不再糾結俗塵紛擾,擇一地觀心,將是再會之時,希望是後者吧。
每一次的跌倒後的站立,都是在重生的感懷中創造別樣人生。
生活,一半是回憶,一半是繼續。 04 / 慢城崎缺乏,現代社會我們唯一缺乏的就是“缺乏”。
海量資訊、碎片化占有、琳琅滿目的美食、層出不窮的打卡地標、不超過30秒的技能短視頻、全天在線的全球化社交圈、一鍵過審的超前消費額度,好像我們什麼都不缺的樣子。這難道不是最大的缺乏,缺乏與自己獨處能力,缺乏對事情的鈍感力、缺乏逆境中的忍耐,缺乏深入感受後共情,缺乏讓別人需要你的能力。
關西 JR PASS廣域五日周游券, 日本 這個國度還有一個好處是只要肯花時間和動腦子,省錢方式還是蠻多的。

4.1 say no小鎮
我們到達城崎的時間是下午三點,火車站口有接駁車將我們免費送到溫泉酒店門口,這是我們此行的第六天,行程過半,特地安排了一日休整,張弛有度人生才能走得更遠。
可是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酒店的晚餐下午三點截止預定,我們晚了半個小時,與“一泊二食”的神仙日子擦肩而過。
我們所泊酒店的燈牌



酒店還延續著提供當日報紙的習慣

這張雖有些模糊,表情最能體現阿姨的性格

四點多,夜幕降臨,我們問阿姨哪裡有晚餐可食,阿姨突然緊張起來,叫我們趕緊去下車的那條街,興許能找到晚餐。我們半信半疑地收拾出門,果然,天色還未黑盡,臨街小鋪已盡數關門。我們越走越絕望,偶爾看到還有燈火的小店,店主也對我門搖頭示意不再上客,只有一家烤肉店顯示會開到晚上十一點,但在 京都 已經被烤肉喂飽的我們並無太 大興 致。難道,我們就此與心心念的松葉蟹但馬牛擦肩而過?
門頭的松葉蟹,白天和夜晚各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