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洛哥13天 》 一本沒有讀完的書
前言:只因有所缺憾,旅途才會更精彩
“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因為一部電影而享譽中外,也沒有一部電影可以讓一座小城變的令人神往”。
但英格麗•褒曼主演的黑白電影“ 北非 諜影”做到了。
影片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顛狂。很多人就因為這一部黑白電影,不遠萬里,跑到 非洲 最北端的一個小國,只為親眼目睹一個平凡咖啡館里的一份深深的浪漫。邂逅一份本不屬於自己的一夜情。殊不知,期待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 卡薩布蘭卡 ,才知道整部" 北非 諜影",全部是在 好萊塢 影棚拍攝的,與現在 卡薩布蘭卡 的瑞克咖啡館沒有半毛錢關係。
許多人(包括我)都是讀了一個叫做"三毛"的女人寫的書,循著她流浪的足跡,頂著 非洲 火辣辣的烈日,跑到 撒哈拉沙漠 去尋找她和荷西幸福而痛苦的愛巢,追根尋源去求證她文字里溢滿悲情的天使來自何方,苦苦思索她在現實生活中的幾段愛情為什麼絢爛而哀婉不得善終。
結果,來了才發現犯了一個哭笑不得的錯誤,他們(我)的偶像根本沒來過 摩洛哥 。殘酷的現實猶如六月天半空中潑下一盆冰水,所有的粉絲心裡最深最深的地方都涼透了,所有的夢瞬間都凍成了冰塊,那種沮喪的心情真的是欲哭無淚。
但是,既然來了,就不該後悔,也不會後悔,因為 摩洛哥 是一個有故事的國家。
你好:摩洛哥帶著兒時的印想,懷揣著十萬個願望,在楓葉紅了的季節,乘坐阿提哈德航空公司飛機,經 阿布扎比 轉機前往 北非 小國 摩洛哥 ,選擇 摩洛哥 ,既是因為它對 中國 免簽,更因為它和我之間只有一張機票的距離。
摩洛哥 王國---—位於 非洲 西北 部, 金色的 撒哈拉沙漠 和藍色的 地中海 在這裡碰撞。帕帕爾的土著文化與阿拉伯、 葡萄牙 、 西班牙 和 法國 的殖民文化相互交融,讓這裡充滿了神秘的氣息。 阿布扎比轉機我們從 重慶 乘坐高鐵提前一天到 成都 ,第二天從 成都 雙流 機場出發,安檢時,持新護照的旅客都是走自助 通道 ,而我是老護照,只能走人工 通道 ,說來也奇怪,當時這個 通道 排隊的人,除了我一個 中國 人外全是老外。我正為這長隊不知排到何時發愁時,忽然一個機場海關官員走過來在我肩上拍了一下,說了聲"跟我走"。我也就稀里糊塗地跟他走了,做夢也沒想到他竟把我帶到外交官 通道 ,從那裡過了安檢,真是天上掉餡餅,讓我享受了一把外交官禮遇。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The United Arab Emirates),簡稱為 阿聯酋 。是由 阿布扎比 、 迪拜 、 沙迦 、富查伊拉、 烏姆蓋萬 、 阿治曼 、哈伊馬角6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國家。
阿聯酋 的首都在 阿布扎比 (Abu Dhabi ),阿語意為“羚羊之父”。與 中國 有4個小時時差。 ↑阿布扎比國際機場 阿聯酋 有兩個航空公司,分別是" 阿聯酋 航空"和" 阿聯酋 國家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公司)"。前者是 迪拜 酋長國的航空公司,成立於於1985年5月25日,機場位於 迪拜 ,屬於“民營性質”。後者是 阿布扎比 酋長國的航空公司,成立於 2003年11月5日,機楊位於 阿布扎比 ,屬於“國營性質”。 ↑阿布扎比國際機場 金碧輝煌的 阿布扎比 機場就是這個城市奢侈豪華的縮影,也是映入我們眼帘中的第一印象。
我們以前都說 阿聯酋 是石油王國, 迪拜 是土豪國家,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迪拜 的石油儲藏量相當小。 阿布扎比 才是真正的石油國家,整個 阿聯酋 的石油儲藏量, 阿布扎比 酋長國就占了90%以上。國內人均GDP超過佰萬人民幣。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含著金鑰匙出身,這裡的錢已經不再是"錢",只是一堆花花綠綠的紙片。 題外話:汪大淵和伊本·白圖泰說到 摩洛哥 ,就不能不提到歷史上中摩兩國最偉大的旅行家、汪大淵和伊本·白圖泰。
汪大淵(公元1311年~1350年), 中國 南昌 人。元文宗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年僅19歲,就搭乘商船從 泉州 出海遠航,跨洋過海到達 摩洛哥 丹吉爾 。
伊本·白圖泰(公元1304年~1377年), 摩洛哥 丹吉爾 柏柏爾人。公元1320年,20歲左右時,他從 丹吉爾 出發,於元惠宗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到達 中國 泉州 。
似乎冥冥中似有巧合,兩位旅行家都出身在13世紀。幾乎在同一個年齡,都從各自家鄉相同的起點出發,到達對方相同的終點。兩位旅行家生前留下的游記,用文字紀錄的形式,將對方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狀況描述成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捲,是中摩友好和文化交流的珍貴文獻。 白色迷城~達爾貝達【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 ,它的名頭之響亮甚至超過了它的國家 摩洛哥 ,其原因僅僅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黑白電影《 北非 諜影》。 12世紀初,當地土著柏柏爾人在此建立了一座小漁村,將其命名為"安法",(柏柏爾語意為高地)。1770年,當時的 摩洛哥 國王下令在安法城舊址 新建 一座白色的 新城 ,將其命名為"達爾 貝達 "(Dar el Beida),意為“白色的房子”。
18世紀末, 西班牙 殖民者取得了達爾 貝達 的貿易特權,將其更名為 卡薩布蘭卡 。 卡薩布蘭卡 ”是 西班牙 語,也是“白色的房子”的意思。
1956年 摩洛哥 獨立後,將該市名稱恢復為達爾 貝達 。
【因為國人對於 卡薩布蘭卡 更熟悉,後面還是使用 卡薩布蘭卡 為該市市名 】 ↑穆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 卡薩布蘭卡 機場( Mohammed V International Airport)。又名穆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法文AéroportinternationalMohammedV)。
最初是二次大戰時,由美軍在1943年為 北非 戰場建立的軍用機場。此後,雖歷經擴建,成為 非洲 最繁忙的機場,但與 阿布扎比 機場相比,真的太小了,站在機場外,心情真的好奇怪,幾個小時前還在天上人間,幾個小時後就跌落到地下凡間。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有些地方,只有去過才會知道。
聯合國廣場,實際是由兩個小廣場組成。(穆罕默德五世廣場和哈桑二世廣場)。這兩個廣場,分別是用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父親穆罕默德五世,和他的爺爺哈桑二世名字命名的。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圍繞這座廣場的市政府、市議會廳、市法院、郵局、銀行等最核心的部門與機構,全部是清一色的白色建築物,這些白色建築物在赤熱的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白光。廣場周圍有許多棕櫚樹,綠色的棕櫚葉,在大西洋海風輕輕的撫摸下迎風搖曳,給這單調的顏色平添了幾分浪漫的情調。
聯合國廣場整體設計和規劃都是在當年 法國 殖民時期留下的, 卡薩布蘭卡 也因此有了“ 北非 巴黎 ”之稱。
廣場上穿著各異,不同膚色的游人來到這裡都要停下腳步,與它親密接觸一下,留下這座有故事的城市的永恆記憶。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聯合國廣場最吸人眼球的是那些衣著奇特,身上斜背著一個黑色的水襄,裡面裝著阿特拉斯雪山的甘甜泉水,脖子上掛著許多金色的小碗,右手拿著一個金色的小鈴鐺,一邊走一邊搖著小鈴鐺,發出叮叮噹當響聲的賣水的帕帕爾人。一碗水3個迪拉姆(Dirham),也不知道這水乾不乾凈,我們沒敢去品味。也沒看到有別的老外去品味。
這些帕帕爾人,每天除了賣水是一筆穩定的收入外,那些廣場上南來北往的各國游人也是他們最來錢的副業。付10個迪拉姆就可與他合個影,合完影后竟然聽他用含糊不清的漢語說了聲"謝謝"。令我們大為驚訝。
帕帕爾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我們既曾相遇,就會在彼此人生中記取那份美好的回憶。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聯合國廣場正中的白色建築是 卡薩布蘭卡 最高法院。法院是一座典型的 西班牙 風格建築物。大門兩側各有8個半圓型拱門,門口有值崗的衛兵,其實也就是個擺設,法院是容許隨便參觀的,只要你不高聲喧嘩,衛兵是不會來干擾你的。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進入法院,上到二樓,可以看到一條歐式長廊。華麗的裝飾散髮著淡淡的殖民氣息,來自大洋彼岸的海盜,為這個 北非 的伊斯蘭國家帶來了不同的異域風情,造就了 卡薩布蘭卡 的獨特魅力。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最高法院斜對面是鐘樓。這本是伊斯蘭教清真寺的宣禮塔,在 摩洛哥 成為 法國 殖民地時,被改建成歐式的鐘樓。這座宣禮塔改成的鐘樓,顯示了 摩洛哥 歷史文化的多元性。也是 摩洛哥 在穆斯林文化基礎上,兼收並蓄其他國家民族優秀文化的典範。
從50米高的鐘樓上可以俯瞰 卡薩布蘭卡 ,但好像不容許參觀,所以我們也沒去。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聯合國廣場右側有一棟黃色的法式建築物,大門前矗立著一尊騎士像,在周圍一片白色建築叢林中,這棟黃色小樓突兀而立,猶為醒目。它就是 法國 駐 卡薩布蘭卡 領事館。
摩洛哥 從1904年淪為 法國 殖民地,到1956年宣佈獨立,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已經讓這個 非洲 最北端的國家,深深烙上了法 蘭西 的烙印。因為受到法 蘭西 文化的熏陶,法語已成為 摩洛哥 的通用語言。直至今日, 法國 仍是 摩洛哥 第一大貿易伙伴,兩國貿易額約占摩外貿總額的1/4。 法國 在 摩洛哥 的私人投資超過 摩洛哥 外國投資總額的30%。 法國 是 摩洛哥 最大的債權國。 法國 摩洛哥 軍事關係密切, 摩洛哥 軍隊裝備大部分由 法國 提供。
就連 摩洛哥 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都是畢業於 法國 尼斯 索菲亞大學。所以 法國 駐 卡薩布蘭卡 領事館,如此堂而皇之的矗立在聯合國廣場就不足為奇了。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市政廳位於聯合國廣場周邊,是一座阿拉伯風格的建築。允許游人入內參觀,我們因時間關係沒進去,有點可惜。
↑卡薩布蘭卡 聯合國廣場鐘樓的後面是 卡薩布蘭卡 麥地那老城。
摩洛哥 的每個城市都有一個麥地那(medina),意思是阿拉伯人聚集的地方。
從聯合國廣場出來再走進麥地那老城,感覺是從一個世界,走進了另一個世界。在走進麥地那老城之前,還可以看到特有的帶有陽臺的 西班牙 風格的建築物,等一會就看不到了。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老城內完全是統一的白色調,由無數個拱廊和拱門組成的街道錯綜複雜、幽深狹窄、形狀相似,色彩相同,極具迷惑性,有時候,前面好象已是"山窮水盡疑無路",走過去才知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漫步在這拱門拱廊構成的迷宮中,兩側白色的街景,雖色彩單一,卻風情多彩。斑駁的牆面透出古老的滄桑,步行其中,好似時光倒回,復古而熟悉。間或間,馬達轟嗚聲驟然響起,一輛小轎車或是一輛摩托車疾馳而來,提醒沉醉於歷史沉澱的人們,今天,已經是21世紀了,過去的已經過去,再也回不來了。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拱廊裡面各式商店鱗次櫛比,但所售的商品卻 大同 小異,無非是些阿拉佰工藝品而已。因為我非剁手黨,也不會去問價,匆匆一瞥,便扭頭而去。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從麥地那老城穿過幾個不知名的街區,就走進了 卡薩布蘭卡 的農貿市場,這裡才是這個城市最不願讓外人看到的另一面,所有華麗的外衣都蕩然無存,所有的真實都赤裸裸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這裡很少有旅行社帶團來,街道上南來北往的人們,大都是當地的居民。但是穿著伊斯蘭長袍傳統服飾的人並不多,也很少見到用頭巾把自己臉面遮掩的密密實實的婦女,除了時而還能看到一襲白衣,頭頂奇怪籃子的穆斯林老太太飄然而過外,大部份人(尤其是中、青年人)都是穿著最時髦的體恤衫、牛仔褲。這個畫面與破敗的背景極不協調。讓人不覺感到滑稽之極。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這個流動攤檔賣的是仙人掌果,售價每個仙人掌果2個迪拉姆。導游 大方 請客,我們也不客氣。這是我第一次吃仙人掌果,甜甜的,感覺味道還不錯,就是籽籽太多,不爽。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各種攤檔售賣著人們日常生活必須的食品,有好多都是 摩洛哥 特有的,我們沒見過,也不敢去品味。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穆萊·哈桑二世國王(Hassan Ⅱ),從1961年3月3日繼位至1999年7月23日,在位38年。國王品德高尚,勤政愛民,國泰民安,在人民中極具威望。尤其是在和 阿爾及利亞 關於 西撒哈拉 的鬥爭中,於1975年11月發起10萬平民的"綠色進軍",獲得了這一地區的實際控制權。(儘管它至今尚未被國際社會承認)。成為 摩洛哥 當代史上唯一的一位開礓拓土的 大英 雄。
但這位開明君主其生平也是命運多舛。1953年8月,哈桑因協助父親參加和領導廢除殖民制度、爭取 摩洛哥 獨立的鬥爭,隨其父被 法國 先後流放到 科西嘉 島和 馬達加斯加 島,兩年多後才獲釋回國。1971年7月,以王室軍事處主任馬德默赫為首的少數上層軍官,在 利比亞 支持下發動流血政變未遂。次年8月,1971年政變的幕後人物、國防大臣烏夫基爾等人在 美國 中央情報局支持下又佈置圈套,企圖擊落國王專機,也被挫敗。 ↑哈桑二世清真寺 國王在他晚年(58歲)時,迴首平生,風雨歷程,無不是萬能的真主護佑,為了感恩,他發誓:"我要在穆斯林世界的最西方建造一座巨大的清真寺,讓 北非 擁有一座標誌性建築,就如同北美有自由女神像一樣"。
1987年8月,這位君主向全國臣民宣佈:“夜裡做了個夢,見到了他們的先祖,先祖告訴他, 他們的祖先是穿越 地中海 才來到了 摩洛哥 。清真寺應該建在海上,因為真主的寶座就應該在海上“。
因為國王的一個夢,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清真寺就此誕生,屹立在大西洋海岬。 ↑哈桑二世清真寺 從1987年動工到1993年落成,共耗費六年時間和5.4億美元巨資,(其中3/5是國內外的捐款, 摩洛哥 全國每個家庭平均捐資20第納姆)。建成了這座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僅次於 沙特阿拉伯 的 麥加 禁寺和麥地那先知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蔚藍色天空下,一座令無數伊斯蘭信徒魂牽夢繞,高達200米的宣禮塔巍然屹立。當清晨時分,從宣禮塔傳誦出低沉厚重的頌經聲,響遍 卡薩布蘭卡 每一個角落時,整個城市的喧嘩戛然而止,所有的人都沐浴在真主安拉賜予的寧靜中。
大西洋海邊的風特別大,站在清真寺外能容納8萬人禮拜的露天廣場上,任由海風拂面,思緒隨風而走,既驚訝清真寺的氣宇軒昂,又為宗教信仰的強大而感嘆。 ↑哈桑二世清真寺 火辣辣的陽光把大地灸烤的赤熱難耐,清真寺外伊斯蘭風情的長廊,本來是清真寺最美的外部結構,現在卻成了人們躲避驕陽的遮陰處。 ↑哈桑二世清真寺 長廊拱門內外完全是兩種天地,來自大西洋的風,穿廊而過,帶著一絲絲鹹鹹的海味,為所有的人送上了一份 卡薩布蘭卡 的清涼。 ↑哈桑二世清真寺 縱使我們這些遠方來的游客,游興再濃也敵不過這 非洲 的陽光,還是躲在長廊里舒坦。
“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因為一部電影而享譽中外,也沒有一部電影可以讓一座小城變的令人神往”。
但英格麗•褒曼主演的黑白電影“ 北非 諜影”做到了。
影片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顛狂。很多人就因為這一部黑白電影,不遠萬里,跑到 非洲 最北端的一個小國,只為親眼目睹一個平凡咖啡館里的一份深深的浪漫。邂逅一份本不屬於自己的一夜情。殊不知,期待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 卡薩布蘭卡 ,才知道整部" 北非 諜影",全部是在 好萊塢 影棚拍攝的,與現在 卡薩布蘭卡 的瑞克咖啡館沒有半毛錢關係。
許多人(包括我)都是讀了一個叫做"三毛"的女人寫的書,循著她流浪的足跡,頂著 非洲 火辣辣的烈日,跑到 撒哈拉沙漠 去尋找她和荷西幸福而痛苦的愛巢,追根尋源去求證她文字里溢滿悲情的天使來自何方,苦苦思索她在現實生活中的幾段愛情為什麼絢爛而哀婉不得善終。
結果,來了才發現犯了一個哭笑不得的錯誤,他們(我)的偶像根本沒來過 摩洛哥 。殘酷的現實猶如六月天半空中潑下一盆冰水,所有的粉絲心裡最深最深的地方都涼透了,所有的夢瞬間都凍成了冰塊,那種沮喪的心情真的是欲哭無淚。
但是,既然來了,就不該後悔,也不會後悔,因為 摩洛哥 是一個有故事的國家。
你好:摩洛哥帶著兒時的印想,懷揣著十萬個願望,在楓葉紅了的季節,乘坐阿提哈德航空公司飛機,經 阿布扎比 轉機前往 北非 小國 摩洛哥 ,選擇 摩洛哥 ,既是因為它對 中國 免簽,更因為它和我之間只有一張機票的距離。
摩洛哥 王國---—位於 非洲 西北 部, 金色的 撒哈拉沙漠 和藍色的 地中海 在這裡碰撞。帕帕爾的土著文化與阿拉伯、 葡萄牙 、 西班牙 和 法國 的殖民文化相互交融,讓這裡充滿了神秘的氣息。 阿布扎比轉機我們從 重慶 乘坐高鐵提前一天到 成都 ,第二天從 成都 雙流 機場出發,安檢時,持新護照的旅客都是走自助 通道 ,而我是老護照,只能走人工 通道 ,說來也奇怪,當時這個 通道 排隊的人,除了我一個 中國 人外全是老外。我正為這長隊不知排到何時發愁時,忽然一個機場海關官員走過來在我肩上拍了一下,說了聲"跟我走"。我也就稀里糊塗地跟他走了,做夢也沒想到他竟把我帶到外交官 通道 ,從那裡過了安檢,真是天上掉餡餅,讓我享受了一把外交官禮遇。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The United Arab Emirates),簡稱為 阿聯酋 。是由 阿布扎比 、 迪拜 、 沙迦 、富查伊拉、 烏姆蓋萬 、 阿治曼 、哈伊馬角6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國家。
阿聯酋 的首都在 阿布扎比 (Abu Dhabi ),阿語意為“羚羊之父”。與 中國 有4個小時時差。 ↑阿布扎比國際機場 阿聯酋 有兩個航空公司,分別是" 阿聯酋 航空"和" 阿聯酋 國家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公司)"。前者是 迪拜 酋長國的航空公司,成立於於1985年5月25日,機場位於 迪拜 ,屬於“民營性質”。後者是 阿布扎比 酋長國的航空公司,成立於 2003年11月5日,機楊位於 阿布扎比 ,屬於“國營性質”。 ↑阿布扎比國際機場 金碧輝煌的 阿布扎比 機場就是這個城市奢侈豪華的縮影,也是映入我們眼帘中的第一印象。
我們以前都說 阿聯酋 是石油王國, 迪拜 是土豪國家,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迪拜 的石油儲藏量相當小。 阿布扎比 才是真正的石油國家,整個 阿聯酋 的石油儲藏量, 阿布扎比 酋長國就占了90%以上。國內人均GDP超過佰萬人民幣。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含著金鑰匙出身,這裡的錢已經不再是"錢",只是一堆花花綠綠的紙片。 題外話:汪大淵和伊本·白圖泰說到 摩洛哥 ,就不能不提到歷史上中摩兩國最偉大的旅行家、汪大淵和伊本·白圖泰。
汪大淵(公元1311年~1350年), 中國 南昌 人。元文宗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年僅19歲,就搭乘商船從 泉州 出海遠航,跨洋過海到達 摩洛哥 丹吉爾 。
伊本·白圖泰(公元1304年~1377年), 摩洛哥 丹吉爾 柏柏爾人。公元1320年,20歲左右時,他從 丹吉爾 出發,於元惠宗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到達 中國 泉州 。
似乎冥冥中似有巧合,兩位旅行家都出身在13世紀。幾乎在同一個年齡,都從各自家鄉相同的起點出發,到達對方相同的終點。兩位旅行家生前留下的游記,用文字紀錄的形式,將對方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狀況描述成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捲,是中摩友好和文化交流的珍貴文獻。 白色迷城~達爾貝達【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 ,它的名頭之響亮甚至超過了它的國家 摩洛哥 ,其原因僅僅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黑白電影《 北非 諜影》。 12世紀初,當地土著柏柏爾人在此建立了一座小漁村,將其命名為"安法",(柏柏爾語意為高地)。1770年,當時的 摩洛哥 國王下令在安法城舊址 新建 一座白色的 新城 ,將其命名為"達爾 貝達 "(Dar el Beida),意為“白色的房子”。
18世紀末, 西班牙 殖民者取得了達爾 貝達 的貿易特權,將其更名為 卡薩布蘭卡 。 卡薩布蘭卡 ”是 西班牙 語,也是“白色的房子”的意思。
1956年 摩洛哥 獨立後,將該市名稱恢復為達爾 貝達 。
【因為國人對於 卡薩布蘭卡 更熟悉,後面還是使用 卡薩布蘭卡 為該市市名 】 ↑穆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 卡薩布蘭卡 機場( Mohammed V International Airport)。又名穆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法文AéroportinternationalMohammedV)。
最初是二次大戰時,由美軍在1943年為 北非 戰場建立的軍用機場。此後,雖歷經擴建,成為 非洲 最繁忙的機場,但與 阿布扎比 機場相比,真的太小了,站在機場外,心情真的好奇怪,幾個小時前還在天上人間,幾個小時後就跌落到地下凡間。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有些地方,只有去過才會知道。
聯合國廣場,實際是由兩個小廣場組成。(穆罕默德五世廣場和哈桑二世廣場)。這兩個廣場,分別是用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父親穆罕默德五世,和他的爺爺哈桑二世名字命名的。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圍繞這座廣場的市政府、市議會廳、市法院、郵局、銀行等最核心的部門與機構,全部是清一色的白色建築物,這些白色建築物在赤熱的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白光。廣場周圍有許多棕櫚樹,綠色的棕櫚葉,在大西洋海風輕輕的撫摸下迎風搖曳,給這單調的顏色平添了幾分浪漫的情調。
聯合國廣場整體設計和規劃都是在當年 法國 殖民時期留下的, 卡薩布蘭卡 也因此有了“ 北非 巴黎 ”之稱。
廣場上穿著各異,不同膚色的游人來到這裡都要停下腳步,與它親密接觸一下,留下這座有故事的城市的永恆記憶。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聯合國廣場最吸人眼球的是那些衣著奇特,身上斜背著一個黑色的水襄,裡面裝著阿特拉斯雪山的甘甜泉水,脖子上掛著許多金色的小碗,右手拿著一個金色的小鈴鐺,一邊走一邊搖著小鈴鐺,發出叮叮噹當響聲的賣水的帕帕爾人。一碗水3個迪拉姆(Dirham),也不知道這水乾不乾凈,我們沒敢去品味。也沒看到有別的老外去品味。
這些帕帕爾人,每天除了賣水是一筆穩定的收入外,那些廣場上南來北往的各國游人也是他們最來錢的副業。付10個迪拉姆就可與他合個影,合完影后竟然聽他用含糊不清的漢語說了聲"謝謝"。令我們大為驚訝。
帕帕爾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我們既曾相遇,就會在彼此人生中記取那份美好的回憶。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聯合國廣場正中的白色建築是 卡薩布蘭卡 最高法院。法院是一座典型的 西班牙 風格建築物。大門兩側各有8個半圓型拱門,門口有值崗的衛兵,其實也就是個擺設,法院是容許隨便參觀的,只要你不高聲喧嘩,衛兵是不會來干擾你的。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進入法院,上到二樓,可以看到一條歐式長廊。華麗的裝飾散髮著淡淡的殖民氣息,來自大洋彼岸的海盜,為這個 北非 的伊斯蘭國家帶來了不同的異域風情,造就了 卡薩布蘭卡 的獨特魅力。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最高法院斜對面是鐘樓。這本是伊斯蘭教清真寺的宣禮塔,在 摩洛哥 成為 法國 殖民地時,被改建成歐式的鐘樓。這座宣禮塔改成的鐘樓,顯示了 摩洛哥 歷史文化的多元性。也是 摩洛哥 在穆斯林文化基礎上,兼收並蓄其他國家民族優秀文化的典範。
從50米高的鐘樓上可以俯瞰 卡薩布蘭卡 ,但好像不容許參觀,所以我們也沒去。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聯合國廣場右側有一棟黃色的法式建築物,大門前矗立著一尊騎士像,在周圍一片白色建築叢林中,這棟黃色小樓突兀而立,猶為醒目。它就是 法國 駐 卡薩布蘭卡 領事館。
摩洛哥 從1904年淪為 法國 殖民地,到1956年宣佈獨立,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已經讓這個 非洲 最北端的國家,深深烙上了法 蘭西 的烙印。因為受到法 蘭西 文化的熏陶,法語已成為 摩洛哥 的通用語言。直至今日, 法國 仍是 摩洛哥 第一大貿易伙伴,兩國貿易額約占摩外貿總額的1/4。 法國 在 摩洛哥 的私人投資超過 摩洛哥 外國投資總額的30%。 法國 是 摩洛哥 最大的債權國。 法國 摩洛哥 軍事關係密切, 摩洛哥 軍隊裝備大部分由 法國 提供。
就連 摩洛哥 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都是畢業於 法國 尼斯 索菲亞大學。所以 法國 駐 卡薩布蘭卡 領事館,如此堂而皇之的矗立在聯合國廣場就不足為奇了。 ↑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 市政廳位於聯合國廣場周邊,是一座阿拉伯風格的建築。允許游人入內參觀,我們因時間關係沒進去,有點可惜。
↑卡薩布蘭卡 聯合國廣場鐘樓的後面是 卡薩布蘭卡 麥地那老城。
摩洛哥 的每個城市都有一個麥地那(medina),意思是阿拉伯人聚集的地方。
從聯合國廣場出來再走進麥地那老城,感覺是從一個世界,走進了另一個世界。在走進麥地那老城之前,還可以看到特有的帶有陽臺的 西班牙 風格的建築物,等一會就看不到了。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老城內完全是統一的白色調,由無數個拱廊和拱門組成的街道錯綜複雜、幽深狹窄、形狀相似,色彩相同,極具迷惑性,有時候,前面好象已是"山窮水盡疑無路",走過去才知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漫步在這拱門拱廊構成的迷宮中,兩側白色的街景,雖色彩單一,卻風情多彩。斑駁的牆面透出古老的滄桑,步行其中,好似時光倒回,復古而熟悉。間或間,馬達轟嗚聲驟然響起,一輛小轎車或是一輛摩托車疾馳而來,提醒沉醉於歷史沉澱的人們,今天,已經是21世紀了,過去的已經過去,再也回不來了。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拱廊裡面各式商店鱗次櫛比,但所售的商品卻 大同 小異,無非是些阿拉佰工藝品而已。因為我非剁手黨,也不會去問價,匆匆一瞥,便扭頭而去。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從麥地那老城穿過幾個不知名的街區,就走進了 卡薩布蘭卡 的農貿市場,這裡才是這個城市最不願讓外人看到的另一面,所有華麗的外衣都蕩然無存,所有的真實都赤裸裸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這裡很少有旅行社帶團來,街道上南來北往的人們,大都是當地的居民。但是穿著伊斯蘭長袍傳統服飾的人並不多,也很少見到用頭巾把自己臉面遮掩的密密實實的婦女,除了時而還能看到一襲白衣,頭頂奇怪籃子的穆斯林老太太飄然而過外,大部份人(尤其是中、青年人)都是穿著最時髦的體恤衫、牛仔褲。這個畫面與破敗的背景極不協調。讓人不覺感到滑稽之極。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這個流動攤檔賣的是仙人掌果,售價每個仙人掌果2個迪拉姆。導游 大方 請客,我們也不客氣。這是我第一次吃仙人掌果,甜甜的,感覺味道還不錯,就是籽籽太多,不爽。
↑卡薩布蘭卡老麥地那 各種攤檔售賣著人們日常生活必須的食品,有好多都是 摩洛哥 特有的,我們沒見過,也不敢去品味。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穆萊·哈桑二世國王(Hassan Ⅱ),從1961年3月3日繼位至1999年7月23日,在位38年。國王品德高尚,勤政愛民,國泰民安,在人民中極具威望。尤其是在和 阿爾及利亞 關於 西撒哈拉 的鬥爭中,於1975年11月發起10萬平民的"綠色進軍",獲得了這一地區的實際控制權。(儘管它至今尚未被國際社會承認)。成為 摩洛哥 當代史上唯一的一位開礓拓土的 大英 雄。
但這位開明君主其生平也是命運多舛。1953年8月,哈桑因協助父親參加和領導廢除殖民制度、爭取 摩洛哥 獨立的鬥爭,隨其父被 法國 先後流放到 科西嘉 島和 馬達加斯加 島,兩年多後才獲釋回國。1971年7月,以王室軍事處主任馬德默赫為首的少數上層軍官,在 利比亞 支持下發動流血政變未遂。次年8月,1971年政變的幕後人物、國防大臣烏夫基爾等人在 美國 中央情報局支持下又佈置圈套,企圖擊落國王專機,也被挫敗。 ↑哈桑二世清真寺 國王在他晚年(58歲)時,迴首平生,風雨歷程,無不是萬能的真主護佑,為了感恩,他發誓:"我要在穆斯林世界的最西方建造一座巨大的清真寺,讓 北非 擁有一座標誌性建築,就如同北美有自由女神像一樣"。
1987年8月,這位君主向全國臣民宣佈:“夜裡做了個夢,見到了他們的先祖,先祖告訴他, 他們的祖先是穿越 地中海 才來到了 摩洛哥 。清真寺應該建在海上,因為真主的寶座就應該在海上“。
因為國王的一個夢,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清真寺就此誕生,屹立在大西洋海岬。 ↑哈桑二世清真寺 從1987年動工到1993年落成,共耗費六年時間和5.4億美元巨資,(其中3/5是國內外的捐款, 摩洛哥 全國每個家庭平均捐資20第納姆)。建成了這座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僅次於 沙特阿拉伯 的 麥加 禁寺和麥地那先知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蔚藍色天空下,一座令無數伊斯蘭信徒魂牽夢繞,高達200米的宣禮塔巍然屹立。當清晨時分,從宣禮塔傳誦出低沉厚重的頌經聲,響遍 卡薩布蘭卡 每一個角落時,整個城市的喧嘩戛然而止,所有的人都沐浴在真主安拉賜予的寧靜中。
大西洋海邊的風特別大,站在清真寺外能容納8萬人禮拜的露天廣場上,任由海風拂面,思緒隨風而走,既驚訝清真寺的氣宇軒昂,又為宗教信仰的強大而感嘆。 ↑哈桑二世清真寺 火辣辣的陽光把大地灸烤的赤熱難耐,清真寺外伊斯蘭風情的長廊,本來是清真寺最美的外部結構,現在卻成了人們躲避驕陽的遮陰處。 ↑哈桑二世清真寺 長廊拱門內外完全是兩種天地,來自大西洋的風,穿廊而過,帶著一絲絲鹹鹹的海味,為所有的人送上了一份 卡薩布蘭卡 的清涼。 ↑哈桑二世清真寺 縱使我們這些遠方來的游客,游興再濃也敵不過這 非洲 的陽光,還是躲在長廊里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