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視若珍寶的那片土地--專屬葡萄牙的全境詳盡攻略
↑辛特拉 城堡的“項目負責人”費 迪南 德親王的雕像,他是ROSSIO廣場那位佩德羅四世的女婿,同樣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統治者,雖然妻子 瑪利亞 二世才是 葡萄牙 正統女王,但根據當時法律,王子出生後費 迪南 德同樣擁有 葡萄牙 國王的頭銜。
這位出生於 奧地利 的貴族本質是一位藝術家,年輕時游歷多國,受各種藝術流派的影響,擔任皇家科學院、藝術院院長,本身也是繪畫、制陶方面的高人,而佩納宮,則是他在 辛特拉 的修道院原址上,買下周邊的空地重新設計修建的,有種浪漫的說法說這是他送給妻子女王 瑪利亞 二世的禮物,不過在女王去世後,費 迪南 德與第二任的妻子依然住在佩納宮裡~因此,我覺得佩納宮應該是費 迪南 德親王融合其畢生所學的代表作--一座浪漫主義流派城堡。 ↑辛特拉 經典的西式餐桌,其實不算奢華 ↑辛特拉 紅牆和鐘樓這一片是原來的修道院,改建真的很 成功 。。 ↑辛特拉 所以這裡看到修道院FEEL的彩色玻璃不用意外~ ↑辛特拉 黃色這一塊景色特別好。感受 葡萄牙 的彩瓷藝術。 ↑辛特拉 有人說佩納宮遠看光鮮,走近卻是灰濛蒙顯臟。哎,城堡在這海岸邊一百多年來風吹雨打水汽侵蝕~如果像一些 新建 造的景點那樣,真是想得多麼理想~這般顏色鮮明的古城堡,世上別無分號啦。
在這種小塔樓處拍照感覺特別美好 ↑辛特拉 遠方的摩爾人城堡,同樣可以從摩爾人城堡遠眺這邊的佩納宮。 ↑辛特拉 城堡和佩納宮位置的“宏觀”角度,可以參考這個~~。山的這 邊和 那邊~~ ↑辛特拉 告別佩納宮,回到 辛特拉 王宮,轉435游走另一條線路。
434線路都是大型景點,而435沿線的雷加萊拉莊園quinta da regaleira、色提業宮palacio de seteais、夢斯雷宮palacio de Monserrate則比較小清新,從車型的安排也可以看出,這條線路的游客要少很多。這些屬於貴族與富豪的小清新莊園顏值都很高,也是 辛特拉 整個區域被評為世界遺產的重要加分項目。
位於線路中段的色提業宮,是18世紀末駐 葡萄牙 荷蘭 領事的產業,目前已被改建為五星級莊園式酒店, 辛特拉 最豪華的幾家酒店之一,房價大概2000。。時間充裕的下車看看吧,20分鐘瀏覽正好下一趟車;線路終點的夢斯雷宮,一座外表是摩爾庭院,內里是 英國 莊園的貴族住宅, 葡萄牙 最具規模的植物園夢斯雷公園的一部分,豪宅內奢華的宮殿佈置,加上植物園,需要1.5小時左右,門票嘛,官網價是6.18歐,適合時間安排得很好,或者直接在 辛特拉 住一晚上的旅客。
以上兩處畢竟沒有去過也沒有住過,只是看著圖片舔了下屏,而下圖的雷加萊拉莊園quinta da regaleira則是滿滿的誠意推薦。先上個圖。 ↑辛特拉 辛特拉 的森林覆蓋率很高,縱然有辣麽多的游客和汽車每日奔走,每口空氣依然是那麼清新,而建築在樹木叢中時隱時現的那種感覺,匆匆一瞥就能讓人忘記疲勞,只想趕緊的找到正門買個門票進去一探究竟。
雷加萊拉莊園就是這種典型,莊園依山而建,435路車站的位置,正好在莊園海拔最低的出口處。。抬頭見到最有衝擊感的莊園主體,然而入口需要繞著莊園走上好幾百米的上坡路才到。。整體的游覽線路是繞著莊園的整個花園進行,經歷塔樓、小教堂、湖泊、洞穴、深井,等等,最後才是主體建築雷加萊拉宮。我表示很滿意這種單從線路設計上就能給予旅客極大好感的構思。 ↑辛特拉 除了莊園的風光,這裡最特色的當屬莊園某任主人蒙泰羅留下的神秘符號和各種“密道”,密道隱藏於水井里、假山下、瀑布中,在旅行途中遇上這樣的尋幽探秘,大贊!還有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關於煉金術、共濟會、聖殿騎士團和玫瑰十字會等等的符號,如果你喜好《達 芬奇 密碼》系列中那位對歷史瞭如指掌,解碼如神的羅伯特·蘭登教授,這裡完全可以給你來一場模擬推理,也說不定真的隱藏了什麼重大秘密啊。
這處象徵但丁神曲描寫的天堂、地獄、煉獄9重循環的枯井,從井底往上看的角度,我覺得簡直是專門針對宗教愛好者的啊。。有位外國攝影愛好者,在井底拍了N張,朋友叫著拉著都不肯走~~ ↑辛特拉 從上往下的角度~哎哎 拍得跟宣傳照差好遠= = ↑辛特拉 井底的密道,通向瀑布後。遇到危急情況,卻有早早佈置下的緊急逃生密道,蒙泰羅是玩這種感覺咩? ↑辛特拉 某處樹林的空隙,可以看見遠方的摩爾人城堡,咦,莫非又是蒙泰羅故意留下的角度? ↑辛特拉 林中隱現塔樓的一角 ↑辛特拉 這座精美的小小教堂,有點陰森。 ↑辛特拉 在花園玩得盡興,終點處的莊園本體,驚艷了一下,反而沒有要進去的想法,跟佩納宮相反,花園整體是一道豐盛的大餐,宮殿的本體更像是最後的甜點,讓旅客留下最後幾張照片,然後心滿意足的離去。
門票6歐,在 辛特拉 ,這真的很白菜價,因為其性價比,雷加萊拉也是自由行游客心目中 辛特拉 的NO.1,強烈推薦。 ↑辛特拉 回到 辛特拉 火車站,目睹403剛剛開走,已經是下午6:30,看了下時刻表,下趟車7:00,車程40分鐘。回顧五個小時,1:30到 辛特拉 ,6:30結束,佩納宮+雷加萊拉莊園剛剛好,雖然那麼大的 辛特拉 只去了兩個地方,但感覺是去了最好的兩個,很滿意,然而,跟旅行團都能去的羅卡角,自由行居然沒去成,那太不像話了。
這個時間的游客服務中心接近收攤,咨詢僅餘的一位工作人員,她告訴我們,這個時間去羅卡角,還有車,但是天已經黑了,在那邊請一定要註意安全。於是整頓行裝,翻出背包里的外套,趁著還有少少時間,到大福樓打包了個中式炒麵作為乾糧~~,廚師到服務員都說中文,但一份炒齋面。5歐。這價格很 辛特拉 。
403,想象中以為是旅游線路,但其實是當地居民也使用的公共交通,沿途可以看到 辛特拉 的老火車軌,一些明信片上,綠樹林紅火車,真是美到爆,沿途一直留意,但是沒看到火車,不知道是這個時間沒運營還是已經廢棄了呢~~
這個時間去羅卡角的旅客已經很少了,車上基本是 辛特拉 周邊的居民。開著導航算時間,看著窗外漸漸變暗的天色,然而中途上上下下,幾乎每站都停,看著那些大媽悠哉悠哉的上車 又悠哉悠哉的下車,心裡真是無數的羊駝在奔跑。。坐在我們旁邊一個妹子,同樣的開著手機導航,似乎跟我一樣在算時間,是個 中國 面孔,真意外這時候也能碰到同胞。
看著道路越來越荒涼,抵達最後幾所房屋所在,神奇的導航顯示已經到了羅卡角,然而車沒有停站的意思,旁邊那位妹子跟我眼神交流了一下~~似乎是咨詢要按鈴下車嗎?因為有聖文森特角的路況經驗,以及相信司機同志的素養,作為一條有旅游功能的線路,到達羅卡角,總會報個站吧?我強裝淡定回了個微笑,妹子頓時給我貼了個不可信任的標簽,自己跑到司機那問個明白,司機回答,沒到,到了我會說的(哈哈果然),然後我發現似乎車上剩餘的所有人都在豎著耳朵聽,妹子問過後,全部換上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而妹子當了回槍,一個人悶悶的坐到門旁的座位處繼續等。 ↑辛特拉 羅卡角車站所在有一個比較大的環島,下車就可以看到 燈塔 、紀念品商店,以及通往石碑處的小路。
儘管司機一路狂飆,展現出秋名山老司機的水準,還是沒趕上太陽沉入海平線那一刻。 ↑辛特拉 東經9°30′,北緯38°47′,這是 歐洲 大陸的最西端
石碑上的第一行,陸止於此 海始於斯 的原句--羅卡角的標誌。這句話讓無數人YY過無數意境,怒贊我們的中文,翻譯真是簡練而精髓。 ↑辛特拉 平時的十字架下絕對是”人滿為患“,但日落後,隨便你擺POSE拍,因為失去了人群的保護,拍一張大概要吃一噸的西風。印證無數人提及過的一點,這裡的風真的超大,帶著海洋水汽特別冷,拍照手抖的幾率+500%,一定要檢視一下照片,像我們拍了十幾二十張,結果手沒抖的就那麼三四張。。
看到同車那位妹子拿著自拍桿站被風吹得東倒西歪,於是提出幫她拍一張,收穫一句thank you`額,原來是個素顏的 韓國 妹子。
紀念品店有出售紀念游客抵達 歐洲 大陸最西端羅卡角的“證明”,有紀念價值,但11歐一份讓人很糾結,不過這個時間店已關門,直接不用糾結。查閱資料發現還有小一號的紀念冊是5.6歐一份,值得推薦。此前有看到其他游記提及羅卡角這裡有明信片也有郵筒但是沒郵票賣,需要提早買好帶郵票過來才能寄明信片,經核實,現可以在店里委托代寄,郵遞員過來取件時會代貼郵票,1歐1張,有眾多確實收到的例子,放心採用。 ↑辛特拉 日落後的羅卡角實在太冷,周邊也沒什麼逛的。許多人說這裡的海景如何如何震撼~~其實180°海景哪比得上聖文森特那邊300°的啊~~頂著寒風拍照打卡後,趕緊回到車站處,車站是最能擋風的地方了。
因為幫忙拍了照片, 韓國 妹子和我們變得熟絡,對我們感慨著,坐了那麼久的車過來,就停留了五分鐘不到~~我說,我們來過,我們看過,那就夠了~~~隨即拿出了大福樓打包的炒麵,打開飯盒那一刻,像在寒風中對著人群放了一個群體嘲諷拉仇恨,這麼機智帶了份乾糧可不能浪費~~除了來過、看過,我們還在羅卡角吃過啊。
DAY7:裡斯本·航海主題游今天是 裡斯本 經典線路---貝倫區一日游,因為是 裡斯本 的主流路線,一些大路貨的介紹就簡單點。
線路:TRAM15---貝倫蛋撻店---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大發現紀念碑---基督像---貝倫塔---光明球場
按原計劃,下午19:00到光明球場看葡超的榜首大戰本菲卡VS 布拉加 ,所以我這個路線有點繞,比較合理的是修道院+貝倫塔+紀念碑+海事博物館,然後再去基督像或者安排其他,貝倫區建議安排時間大半天。
重點:蛋撻、航海、朝聖、基督像、425大橋、貝倫塔日落、光明球場 ↑裡斯本 貝倫區,位於是 裡斯本 老城的西邊,一個集合地政治、文化、歷史、景色、生活的綜合區域。對旅行者來說,貝倫區基本是指特茹河畔那幾座 裡斯本 的代表建築,大概是因為這一塊瀕 臨海 洋,所以不通地鐵,要過來這邊,推薦城際火車或15E有軌電車。
老式電車, 裡斯本 的標誌之一,隨著時代發展,現代城市交通已經沒有老電車的一席之地,但是在 裡斯本 ,仍有幾條線路得以保留,因為經營的需要,原來純純的黃色或者紅色外皮,現在都披著各種車身廣告,生存下來了,顏值也低了。今天第一站是TRAM15,15路電車。
各線路的電車,結構是一樣的,因為線路不同,風光不同,繞老城大半圈的28路是人氣最高的線路,嗯那是明天的項目,而15路因為其直達貝倫區,在自由行眾中其實更加實用。 ↑裡斯本 電車上車買票的話性價比極低,2.85歐一程,升降機的話更貴一些,因此請充好交通天票或者持 裡斯本 卡再上車刷卡。電車的車窗可以打開,是舊式木結構,請註意卡好窗戶位置,掉下來砸到啥都是災難。
上車招手,下車按鈴。要判斷行駛方向,註意車頂小格的標識以及終點站的站名,15和15E這種,其實是同一線路兩個方向的區分。
在ROSSIO總站乘坐15E到貝倫區,如果招手車沒停,不是位置錯了,而是電車需要調個頭,等它方向轉好了,電車司機會把車頂的牌換成正確的終點站,這時候就可以上車了。
相比28路的全叮叮車車廂,TRAM15部分車型已經改造為現代的長車廂電車,能不能體驗一下就看運氣啦。
話說8:30這個時間點似乎是 歐洲 人的分界線,8:30前很少人,過了8:30人流量會大大增加,而9:00,則是旅行團一天活動開始的時間,你懂得。我們早上8:30在總站上車,是舊車廂,一路輕鬆愉快抵達貝倫區,中途在425大橋附近,根據司機指示,下車換乘新型的長車廂繼續前進,難道是老車要充電了? ↑裡斯本 至於線路中途站點這個不要太在意,行駛到熱羅尼莫斯修道院附近的道路會開闊很多,修道院本身足夠標誌性,又或者留意路上的店鋪,當看到圖上藍色的店簾就可以下車了,這是貝倫蛋撻店的標誌。 ↑裡斯本 貝倫蛋撻店Pastéis de Belém
葡萄牙 蛋撻,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葡撻,當以這家於1837年開業的貝倫蛋撻店最為經典, 澳門 名氣甚大的安 德魯 葡撻,也是在這裡吃過原味,在 澳門 發揚光大。
我們知道的, 歐洲 人更加清楚,因此這裡是人滿為患長期排隊,可以堂食、可以打包,因為修道院10點開門,旅行團和自由行的都是掐著時間過來,建議在9:15前到這邊,先進蛋撻店,這個時段堂食位置多,食物新鮮出爐,人也不多,招呼還算到位。要註意點餐的老服務員往往不會英語,你不點餐他基本沒空招呼你,要抓個年輕的解決點餐問題。 ↑裡斯本 店內裝飾以經典的藍白兩色彩繪花磚為主,大概二十張桌子左右,早早坐車過來,到這邊解決早餐問題,再開始貝倫區的游覽。 ↑裡斯本 蛋撻的價格,拜持續高漲的人氣所致,現已上升到1.05歐一個,買半打和50個都是一樣的價格沒優惠。。那為何要分別寫出來呢。。況且買50個~那是有多愛吃啊。 ↑裡斯本 準確來說,其實這是一家頂著蛋撻店名字的甜品店,出品不是只有蛋撻,如圖,櫥櫃里的點心賣相好吸引人,這一排以甜點為主,轉角還有另一排的櫃臺有各式脆炸小食。當然你喜歡吃蛋撻吃到飽那也可以。 ↑裡斯本 蛋撻的顏值純看人品,因為供不應求,所以絕對新鮮。味道嘛, 葡萄牙 的原味跟國內能吃到的改良版還是有較大的差異,具體看各人口味,有的贊不絕口有的說不外如是,因為本人對奶製品抗拒,所以沒有品嘗,而夫人的評價是:好!甜!
堂食還可以到生產間參觀蛋撻的部分製作過程,當然百多年曆史的保密配方是不會看到的。
桌上的兩瓶“調味料”,糖粉和肉桂粉,糖粉甜上加甜,而肉桂雖然味道略囧,但作為航海家當年不遠萬里從 印度 帶回來的香料,感受一下當年 歐洲 人對香料追逐的那份情懷,還是撒一些來一口唄。
這位出生於 奧地利 的貴族本質是一位藝術家,年輕時游歷多國,受各種藝術流派的影響,擔任皇家科學院、藝術院院長,本身也是繪畫、制陶方面的高人,而佩納宮,則是他在 辛特拉 的修道院原址上,買下周邊的空地重新設計修建的,有種浪漫的說法說這是他送給妻子女王 瑪利亞 二世的禮物,不過在女王去世後,費 迪南 德與第二任的妻子依然住在佩納宮裡~因此,我覺得佩納宮應該是費 迪南 德親王融合其畢生所學的代表作--一座浪漫主義流派城堡。 ↑辛特拉 經典的西式餐桌,其實不算奢華 ↑辛特拉 紅牆和鐘樓這一片是原來的修道院,改建真的很 成功 。。 ↑辛特拉 所以這裡看到修道院FEEL的彩色玻璃不用意外~ ↑辛特拉 黃色這一塊景色特別好。感受 葡萄牙 的彩瓷藝術。 ↑辛特拉 有人說佩納宮遠看光鮮,走近卻是灰濛蒙顯臟。哎,城堡在這海岸邊一百多年來風吹雨打水汽侵蝕~如果像一些 新建 造的景點那樣,真是想得多麼理想~這般顏色鮮明的古城堡,世上別無分號啦。
在這種小塔樓處拍照感覺特別美好 ↑辛特拉 遠方的摩爾人城堡,同樣可以從摩爾人城堡遠眺這邊的佩納宮。 ↑辛特拉 城堡和佩納宮位置的“宏觀”角度,可以參考這個~~。山的這 邊和 那邊~~ ↑辛特拉 告別佩納宮,回到 辛特拉 王宮,轉435游走另一條線路。
434線路都是大型景點,而435沿線的雷加萊拉莊園quinta da regaleira、色提業宮palacio de seteais、夢斯雷宮palacio de Monserrate則比較小清新,從車型的安排也可以看出,這條線路的游客要少很多。這些屬於貴族與富豪的小清新莊園顏值都很高,也是 辛特拉 整個區域被評為世界遺產的重要加分項目。
位於線路中段的色提業宮,是18世紀末駐 葡萄牙 荷蘭 領事的產業,目前已被改建為五星級莊園式酒店, 辛特拉 最豪華的幾家酒店之一,房價大概2000。。時間充裕的下車看看吧,20分鐘瀏覽正好下一趟車;線路終點的夢斯雷宮,一座外表是摩爾庭院,內里是 英國 莊園的貴族住宅, 葡萄牙 最具規模的植物園夢斯雷公園的一部分,豪宅內奢華的宮殿佈置,加上植物園,需要1.5小時左右,門票嘛,官網價是6.18歐,適合時間安排得很好,或者直接在 辛特拉 住一晚上的旅客。
以上兩處畢竟沒有去過也沒有住過,只是看著圖片舔了下屏,而下圖的雷加萊拉莊園quinta da regaleira則是滿滿的誠意推薦。先上個圖。 ↑辛特拉 辛特拉 的森林覆蓋率很高,縱然有辣麽多的游客和汽車每日奔走,每口空氣依然是那麼清新,而建築在樹木叢中時隱時現的那種感覺,匆匆一瞥就能讓人忘記疲勞,只想趕緊的找到正門買個門票進去一探究竟。
雷加萊拉莊園就是這種典型,莊園依山而建,435路車站的位置,正好在莊園海拔最低的出口處。。抬頭見到最有衝擊感的莊園主體,然而入口需要繞著莊園走上好幾百米的上坡路才到。。整體的游覽線路是繞著莊園的整個花園進行,經歷塔樓、小教堂、湖泊、洞穴、深井,等等,最後才是主體建築雷加萊拉宮。我表示很滿意這種單從線路設計上就能給予旅客極大好感的構思。 ↑辛特拉 除了莊園的風光,這裡最特色的當屬莊園某任主人蒙泰羅留下的神秘符號和各種“密道”,密道隱藏於水井里、假山下、瀑布中,在旅行途中遇上這樣的尋幽探秘,大贊!還有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關於煉金術、共濟會、聖殿騎士團和玫瑰十字會等等的符號,如果你喜好《達 芬奇 密碼》系列中那位對歷史瞭如指掌,解碼如神的羅伯特·蘭登教授,這裡完全可以給你來一場模擬推理,也說不定真的隱藏了什麼重大秘密啊。
這處象徵但丁神曲描寫的天堂、地獄、煉獄9重循環的枯井,從井底往上看的角度,我覺得簡直是專門針對宗教愛好者的啊。。有位外國攝影愛好者,在井底拍了N張,朋友叫著拉著都不肯走~~ ↑辛特拉 從上往下的角度~哎哎 拍得跟宣傳照差好遠= = ↑辛特拉 井底的密道,通向瀑布後。遇到危急情況,卻有早早佈置下的緊急逃生密道,蒙泰羅是玩這種感覺咩? ↑辛特拉 某處樹林的空隙,可以看見遠方的摩爾人城堡,咦,莫非又是蒙泰羅故意留下的角度? ↑辛特拉 林中隱現塔樓的一角 ↑辛特拉 這座精美的小小教堂,有點陰森。 ↑辛特拉 在花園玩得盡興,終點處的莊園本體,驚艷了一下,反而沒有要進去的想法,跟佩納宮相反,花園整體是一道豐盛的大餐,宮殿的本體更像是最後的甜點,讓旅客留下最後幾張照片,然後心滿意足的離去。
門票6歐,在 辛特拉 ,這真的很白菜價,因為其性價比,雷加萊拉也是自由行游客心目中 辛特拉 的NO.1,強烈推薦。 ↑辛特拉 回到 辛特拉 火車站,目睹403剛剛開走,已經是下午6:30,看了下時刻表,下趟車7:00,車程40分鐘。回顧五個小時,1:30到 辛特拉 ,6:30結束,佩納宮+雷加萊拉莊園剛剛好,雖然那麼大的 辛特拉 只去了兩個地方,但感覺是去了最好的兩個,很滿意,然而,跟旅行團都能去的羅卡角,自由行居然沒去成,那太不像話了。
這個時間的游客服務中心接近收攤,咨詢僅餘的一位工作人員,她告訴我們,這個時間去羅卡角,還有車,但是天已經黑了,在那邊請一定要註意安全。於是整頓行裝,翻出背包里的外套,趁著還有少少時間,到大福樓打包了個中式炒麵作為乾糧~~,廚師到服務員都說中文,但一份炒齋面。5歐。這價格很 辛特拉 。
403,想象中以為是旅游線路,但其實是當地居民也使用的公共交通,沿途可以看到 辛特拉 的老火車軌,一些明信片上,綠樹林紅火車,真是美到爆,沿途一直留意,但是沒看到火車,不知道是這個時間沒運營還是已經廢棄了呢~~
這個時間去羅卡角的旅客已經很少了,車上基本是 辛特拉 周邊的居民。開著導航算時間,看著窗外漸漸變暗的天色,然而中途上上下下,幾乎每站都停,看著那些大媽悠哉悠哉的上車 又悠哉悠哉的下車,心裡真是無數的羊駝在奔跑。。坐在我們旁邊一個妹子,同樣的開著手機導航,似乎跟我一樣在算時間,是個 中國 面孔,真意外這時候也能碰到同胞。
看著道路越來越荒涼,抵達最後幾所房屋所在,神奇的導航顯示已經到了羅卡角,然而車沒有停站的意思,旁邊那位妹子跟我眼神交流了一下~~似乎是咨詢要按鈴下車嗎?因為有聖文森特角的路況經驗,以及相信司機同志的素養,作為一條有旅游功能的線路,到達羅卡角,總會報個站吧?我強裝淡定回了個微笑,妹子頓時給我貼了個不可信任的標簽,自己跑到司機那問個明白,司機回答,沒到,到了我會說的(哈哈果然),然後我發現似乎車上剩餘的所有人都在豎著耳朵聽,妹子問過後,全部換上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而妹子當了回槍,一個人悶悶的坐到門旁的座位處繼續等。 ↑辛特拉 羅卡角車站所在有一個比較大的環島,下車就可以看到 燈塔 、紀念品商店,以及通往石碑處的小路。
儘管司機一路狂飆,展現出秋名山老司機的水準,還是沒趕上太陽沉入海平線那一刻。 ↑辛特拉 東經9°30′,北緯38°47′,這是 歐洲 大陸的最西端
石碑上的第一行,陸止於此 海始於斯 的原句--羅卡角的標誌。這句話讓無數人YY過無數意境,怒贊我們的中文,翻譯真是簡練而精髓。 ↑辛特拉 平時的十字架下絕對是”人滿為患“,但日落後,隨便你擺POSE拍,因為失去了人群的保護,拍一張大概要吃一噸的西風。印證無數人提及過的一點,這裡的風真的超大,帶著海洋水汽特別冷,拍照手抖的幾率+500%,一定要檢視一下照片,像我們拍了十幾二十張,結果手沒抖的就那麼三四張。。
看到同車那位妹子拿著自拍桿站被風吹得東倒西歪,於是提出幫她拍一張,收穫一句thank you`額,原來是個素顏的 韓國 妹子。
紀念品店有出售紀念游客抵達 歐洲 大陸最西端羅卡角的“證明”,有紀念價值,但11歐一份讓人很糾結,不過這個時間店已關門,直接不用糾結。查閱資料發現還有小一號的紀念冊是5.6歐一份,值得推薦。此前有看到其他游記提及羅卡角這裡有明信片也有郵筒但是沒郵票賣,需要提早買好帶郵票過來才能寄明信片,經核實,現可以在店里委托代寄,郵遞員過來取件時會代貼郵票,1歐1張,有眾多確實收到的例子,放心採用。 ↑辛特拉 日落後的羅卡角實在太冷,周邊也沒什麼逛的。許多人說這裡的海景如何如何震撼~~其實180°海景哪比得上聖文森特那邊300°的啊~~頂著寒風拍照打卡後,趕緊回到車站處,車站是最能擋風的地方了。
因為幫忙拍了照片, 韓國 妹子和我們變得熟絡,對我們感慨著,坐了那麼久的車過來,就停留了五分鐘不到~~我說,我們來過,我們看過,那就夠了~~~隨即拿出了大福樓打包的炒麵,打開飯盒那一刻,像在寒風中對著人群放了一個群體嘲諷拉仇恨,這麼機智帶了份乾糧可不能浪費~~除了來過、看過,我們還在羅卡角吃過啊。
DAY7:裡斯本·航海主題游今天是 裡斯本 經典線路---貝倫區一日游,因為是 裡斯本 的主流路線,一些大路貨的介紹就簡單點。
線路:TRAM15---貝倫蛋撻店---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大發現紀念碑---基督像---貝倫塔---光明球場
按原計劃,下午19:00到光明球場看葡超的榜首大戰本菲卡VS 布拉加 ,所以我這個路線有點繞,比較合理的是修道院+貝倫塔+紀念碑+海事博物館,然後再去基督像或者安排其他,貝倫區建議安排時間大半天。
重點:蛋撻、航海、朝聖、基督像、425大橋、貝倫塔日落、光明球場 ↑裡斯本 貝倫區,位於是 裡斯本 老城的西邊,一個集合地政治、文化、歷史、景色、生活的綜合區域。對旅行者來說,貝倫區基本是指特茹河畔那幾座 裡斯本 的代表建築,大概是因為這一塊瀕 臨海 洋,所以不通地鐵,要過來這邊,推薦城際火車或15E有軌電車。
老式電車, 裡斯本 的標誌之一,隨著時代發展,現代城市交通已經沒有老電車的一席之地,但是在 裡斯本 ,仍有幾條線路得以保留,因為經營的需要,原來純純的黃色或者紅色外皮,現在都披著各種車身廣告,生存下來了,顏值也低了。今天第一站是TRAM15,15路電車。
各線路的電車,結構是一樣的,因為線路不同,風光不同,繞老城大半圈的28路是人氣最高的線路,嗯那是明天的項目,而15路因為其直達貝倫區,在自由行眾中其實更加實用。 ↑裡斯本 電車上車買票的話性價比極低,2.85歐一程,升降機的話更貴一些,因此請充好交通天票或者持 裡斯本 卡再上車刷卡。電車的車窗可以打開,是舊式木結構,請註意卡好窗戶位置,掉下來砸到啥都是災難。
上車招手,下車按鈴。要判斷行駛方向,註意車頂小格的標識以及終點站的站名,15和15E這種,其實是同一線路兩個方向的區分。
在ROSSIO總站乘坐15E到貝倫區,如果招手車沒停,不是位置錯了,而是電車需要調個頭,等它方向轉好了,電車司機會把車頂的牌換成正確的終點站,這時候就可以上車了。
相比28路的全叮叮車車廂,TRAM15部分車型已經改造為現代的長車廂電車,能不能體驗一下就看運氣啦。
話說8:30這個時間點似乎是 歐洲 人的分界線,8:30前很少人,過了8:30人流量會大大增加,而9:00,則是旅行團一天活動開始的時間,你懂得。我們早上8:30在總站上車,是舊車廂,一路輕鬆愉快抵達貝倫區,中途在425大橋附近,根據司機指示,下車換乘新型的長車廂繼續前進,難道是老車要充電了? ↑裡斯本 至於線路中途站點這個不要太在意,行駛到熱羅尼莫斯修道院附近的道路會開闊很多,修道院本身足夠標誌性,又或者留意路上的店鋪,當看到圖上藍色的店簾就可以下車了,這是貝倫蛋撻店的標誌。 ↑裡斯本 貝倫蛋撻店Pastéis de Belém
葡萄牙 蛋撻,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葡撻,當以這家於1837年開業的貝倫蛋撻店最為經典, 澳門 名氣甚大的安 德魯 葡撻,也是在這裡吃過原味,在 澳門 發揚光大。
我們知道的, 歐洲 人更加清楚,因此這裡是人滿為患長期排隊,可以堂食、可以打包,因為修道院10點開門,旅行團和自由行的都是掐著時間過來,建議在9:15前到這邊,先進蛋撻店,這個時段堂食位置多,食物新鮮出爐,人也不多,招呼還算到位。要註意點餐的老服務員往往不會英語,你不點餐他基本沒空招呼你,要抓個年輕的解決點餐問題。 ↑裡斯本 店內裝飾以經典的藍白兩色彩繪花磚為主,大概二十張桌子左右,早早坐車過來,到這邊解決早餐問題,再開始貝倫區的游覽。 ↑裡斯本 蛋撻的價格,拜持續高漲的人氣所致,現已上升到1.05歐一個,買半打和50個都是一樣的價格沒優惠。。那為何要分別寫出來呢。。況且買50個~那是有多愛吃啊。 ↑裡斯本 準確來說,其實這是一家頂著蛋撻店名字的甜品店,出品不是只有蛋撻,如圖,櫥櫃里的點心賣相好吸引人,這一排以甜點為主,轉角還有另一排的櫃臺有各式脆炸小食。當然你喜歡吃蛋撻吃到飽那也可以。 ↑裡斯本 蛋撻的顏值純看人品,因為供不應求,所以絕對新鮮。味道嘛, 葡萄牙 的原味跟國內能吃到的改良版還是有較大的差異,具體看各人口味,有的贊不絕口有的說不外如是,因為本人對奶製品抗拒,所以沒有品嘗,而夫人的評價是:好!甜!
堂食還可以到生產間參觀蛋撻的部分製作過程,當然百多年曆史的保密配方是不會看到的。
桌上的兩瓶“調味料”,糖粉和肉桂粉,糖粉甜上加甜,而肉桂雖然味道略囧,但作為航海家當年不遠萬里從 印度 帶回來的香料,感受一下當年 歐洲 人對香料追逐的那份情懷,還是撒一些來一口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