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天歐洲全程火車景點吃乾抹凈!超詳細景點,吐血整理! 第四篇 德國篇
↑橘園宮 ↑橘園宮 ↑橘園宮 逛完橘園宮的我,完全沒有想到那會是我們在 波茨坦 的最後一站。
其實,除了無憂宮以及無憂宮花園內的一系列景點之外, 波茨坦 還有很多可玩之處。 波茨坦 也有一條中央商業街,有自己的中央廣場,甚至有自己的 勃蘭登堡 門; 波茨坦 還被河流湖泊包圍,哈佛兒河上的格林尼克橋景色優美;除了無憂宮之外, 波茨坦 另外還有很多極具歷史底蘊的宮殿,包括 大理 石宮、普芬斯特貝爾格山觀景台、巴伯斯貝格宮、菲 拉特 歐塔,以及我心心念念的,改變重塑世界格局的 波茨坦 會議的會址,塞 西林 霍夫 宮。
我第一個誤算,是沒想到無憂宮花費了這麼多時間,直到三點半才離開橘園宮;第二個誤算,是沒想到無憂宮根本沒有直達塞 西林 霍夫 宮的公交車,必須要到 波茨坦 的 勃蘭登堡 門附近轉車;由此帶來第三個誤算——我根本沒有把握在塞 西林 霍夫 宮關門前抵達。在轉乘的公交車上,我幾乎煩惱得咬牙切齒,又下不定決心叫一輛出租車,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終於決定放棄,返回了 波茨坦 火車站。塞 西林 霍夫 宮,是我極為想去的地方,卻眼看著機會喪失。雖然我們在 柏林 的時間還長,但我們卻沒有機會再來一次 波茨坦 。在 波茨坦 車站解決晚飯時,我的失望之情完全溢於言表。 ↑攝影博物館 這一天,我還訂了一場音樂會。本來想要在 德國 國家音樂廳,可是訂票太晚未能買到理想時間的票,退而求其次,訂了一場在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舉行的音樂會。不過從 波茨坦 回到 柏林 市區時,時間還早。為了打發時間,我進入了攝影博物館進行參觀。
這座博物館在立交橋下,由於視野受限,入口又小,有些不好找。這座攝影博物館目前的攝影展似乎以人體攝影為主,展現了人體之美,正廳門口的四副巨幅的裸女照片非常震撼。在這之前,我從未見過如此多的裸女照片。不得不說,模特的身材確實是一等一的好,有一點點的色情,更多的是展現身體線條的美感。有些相片很有想法,讓我瞭解到人體攝影還有這麼多創藝。當然,這裡還有其它藝術形式的照片攝影,也有照相技術的歷史展覽。在我們參觀時,還有一個和 中國 攝影師共同展出的攝影特展。當然, 中國 的攝影作品更接近我所瞭解的攝影藝術,不論好壞,中西共賞吧。
攝影博物館
外觀: 本來還算氣派的古建築,被立交橋擋得很嚴實。而且附近有垃圾場,傳來垃圾的味道以及流浪漢居住過的陣陣臭味,實在給該博物館的環境扣分。
內景: 不過外景的糟糕,並沒有影響博物館內庭。攝影博物館的展出看著非常舒服,路線清楚,門口的裸女照片很有感染力。
收藏豐富度: 全部瀏覽一遍作品,包括特展大概需要一個小時至兩個小時。
收藏驚艷度: 對於我這種不怎麼欣賞攝影作品的人來說,這裡面的攝影作品很震撼。由於文化上的原因, 中國 不可能有這麼大尺度的攝影展。但是,這裡的作品,確實能滿足大部分我們對於人體的好奇和求知。有的獵奇,有的美艷,有的誘人,有的性感,有的神秘,有的滄桑。這些,都是從照片當中展現出來,試圖體現給你的。 ↑攝影博物館 ↑攝影博物館 ↑攝影博物館 ↑攝影博物館 ↑攝影博物館 如果看到照片,想必有人已經知道了,我欣賞音樂會的地方就是威廉皇帝紀念教堂。這座有名的教堂就和 漢堡 的尼古拉教堂一樣,已經是一片廢墟。但對我而言,這種破碎反而是一種異樣的美,甚至比完好的教堂鐘樓更加美麗。留下來的威廉紀念教堂的鐘塔,塔頂早已不見,身邊也已經全是現代建築。殘破的高塔在這些建築中,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又是那麼另類,那麼吸引眼球。
幸運的是,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的塔樓並沒有全毀,還是可以免費進入參觀。塔樓大廳天花板的壁畫近乎完整地被保存了下來,向人展示教堂當年的精美與燦爛。那古典華麗又有設計感的樓梯和臺階,已經不復當年的作用,向人訴說著戰爭的殘酷。
老教堂塔樓旁邊, 德國 人蓋了一座新的教堂,一座完全現代的,如同萬花筒一般的,一個規規矩矩的正六邊形教堂。參觀完老教堂塔樓,還有一些時間。我們在新教堂的門口換了票,繞著老教堂殘跡逛街。周圍很熱鬧,儘是小吃店以及賣紀念品的攤販。當然我們也不能買任何東西,逛了一圈覺得無趣,就在新教堂門口的花壇上坐著等待。音樂會開始前半小時,工作人員放觀眾入內。其實,新教堂內部那藝術而抽象的耶穌像,才是我購買該教堂音樂會票的主要原因所在。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外觀: 兩星給新教堂, 三星 給老教堂遺跡。這座鐘樓混在現代 柏林 的鋼筋森林中,真的是非常特別,其實 三星 評價並不足以描述這種特殊的組合帶給我們的感受。
內景: 老教堂遺跡兩星,新教堂 三星 。但這種打分沒有意義,因為老教堂的壁畫,和新教堂的基督像,真的是非常特別,強烈推薦參觀。
其它: 新教堂是個絕佳的音樂廳,教堂後面的巨大管風琴可不是開玩笑的。這三分,送給小提琴手和管風琴手精彩的演出。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晚上七點,音樂會準時開始。音樂會高潮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知名小提琴手的獨奏,一個是女高音的獨唱,以及管風琴手的表演。除了三位主角,當然還有一隊七八人的小樂團。我覺得他們是臨時組隊,因為似乎大提琴手以及第二小提琴手是華裔。大提琴手長著一張明顯像 中國 男孩的圓臉,有些缺乏激情,全程面無表情;長著 中國 面孔的第二小提琴手的女孩倒是演出非常賣力,我個人覺得水平相當不錯。獨奏的小提琴手錶演家技術很精湛,但我覺得他有些故意炫技;女高音的聲音非常動聽,經妻子提醒才發現她至少已有七月身孕,我被前面的觀眾擋住沒能發現,其敬業精神以及技術值得欽佩,不知道腹中嬰兒會不會影響歌手唱出美妙聲音?音樂會進行過半,突然管風琴的聲音從後方傳來,令我們措手不及。從我們的位置,無法看到坐在二樓管風琴下演奏的琴手,只能靜靜聆聽享受。管風琴的獨奏音樂會我也是第一次欣賞,不算大的教堂音樂廳被管風琴那激蕩的音波填滿,讓人充實於心。不過管風琴的獨奏聽多了稍顯單調,個人感覺這還是一款適合在教堂內伴奏的樂器。
一個多小時的音樂會很快過去,由於教堂附近似乎治安並不太好,我們也儘快踏上了回中央火車站的列車。車廂里,我們竟然偶遇音樂會上的華裔提琴手,進一步覺得她們應該是在這裡兼職打工的學生。我和妻子你一句我一句,愉快地回到了舒適的賓館。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第十八章 柏林 柏林牆 柏林電視塔8月11日 出行第33天
這一天的行程,是我妻子一點也不喜歡的 柏林 歷史一日游。我們一大早,就搭乘電車來到了 柏林 東火車站附近。當然,我沒有告訴妻子目的地。
東區畫廊(East Side Gallery)是 德國 柏林 磨坊街(Mühlenstrasse) 柏林 牆上的藝術作品展示區,是 柏林 僅存的三段 柏林 牆之一。該段 柏林 牆位於 柏林 腓特烈斯海因-克羅伊茨貝格,沿施普雷河一側修築,全長1.3公里。該地成為了流行的自由象徵和紀念地。東區畫廊收錄了1990年在 柏林 牆東側繪製的105幅繪畫作品。2009年5月全面修複時,作品中的三分之二被損毀破壞,三分之一被非營利組織保護起來。
我們從東區畫廊的西面盡頭開始參觀,其 柏林 牆上的塗鴉令人驚嘆。越往東走,牆上的塗鴉越密集,藝術性也越高。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牆上的塗鴉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每一幅畫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都不相同,仿佛在看一個高水平的畫展。雖然塗鴉的畫面不同,但是畫面的主題,主題卻始終圍繞著自由、不屈,拒絕封閉,嚮往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嚮往著 和平 。這種精神,永遠地留在 柏林 牆之上,供世界銘記和反思。
沿著東區畫廊一邊散步一邊欣賞,全程大約20分鐘至30分鐘。著名的“世紀之吻”在東區畫廊的後半段,靠近奧伯鮑姆橋的地方。這裡也是東區畫廊人最多的地方,要拍照需要快準狠,要拍到一張無人沒有干擾的畫面,需要一點耐性。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 既然來到了東區畫廊,我也順便參觀了一下位置在東區畫廊盡頭、挨著奧伯鮑姆橋的 柏林 牆博物館(THE WALL MUSEUM)。這個博物館很不起眼,也很小,入口也不好找。牆上沒有廣告牌,博物館在一棟小樓的三樓,二樓似乎還是一個密室逃脫。之所以找到這兒,是因為該博物館在谷歌地圖上竟然有個大大的名字。不過如果不是包含在 柏林 通票之中,想必我是不會參觀的吧。(這個博物館冷門到馬蜂窩上完全沒有該地的定位)
柏林 牆博物館(THE WALL MUSEUM)
外觀: 唯一額外的加分項,是該博物館有一個陽臺,這個陽臺是欣賞奧伯鮑姆橋和施普雷河的絕佳地點。
內景: 博物館很一般,似乎就是普通的老民宅,而且還是不大的那種。
收藏豐富度/驚艷度: 博物館提供了 柏林 牆建立到倒塌這一歷史時期的影像記錄和一些老照片,全英文顯示,需要英語基礎。該博物館適合對於 柏林 牆狂熱的歷史粉絲,絕對不適合一般游客。
↑奧伯鮑姆橋 ↑Strandgut Berlin ↑Strandgut Berlin 東區畫廊周邊,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景點。我們再次乘坐城鐵,回到了 柏林 城市中部,參觀另一段 柏林 牆。在那之前,我們走進了 柏林 猶太人博物館,最大也是最特別的猶太博物館之一。
柏林 的猶太博物館其實開放的時間很晚,直到2001年才正式落成,建築師是知名的丹尼爾· 里伯 斯金。博物館主要展出 德國 猶太人兩千年來的歷史文物與生活紀錄,但該博物館的建築設計的目的卻不在於此,而是將空間本身視做 德國 猶太人的歷史故事來銓釋。因此整個博物館建築都可以說是一個介於建築學和雕塑間的藝術作品。
雖然該博物館的大廳很寬敞,但這都不是展廳入口,入口是一個狹窄而特別的地下室樓梯。走到地下,又分成傾角不同的三條道路,寬度、光線都不一樣。三個走廊 通道 ,則被稱為三軸線。其中被稱為死亡之軸的 通道 ,通往高塔的中空之處,該塔亦稱為“浩劫塔”。另一個軸線為流亡軸,經過展示猶太人生活文獻的走廊後,通往一個名為“流亡之院”的戶外庭院,庭院中豎立許多方型高柱。最後一個軸,則被稱為“連貫軸”,此走廊串起前兩個軸向,在走道間展示與猶太屠殺和流亡之外的歷史。
整個博物館展覽區如同迷宮,非常壓抑、封閉,偶爾透進來的光線都僅能通過極為狹小的十字架狀窗戶,館內的有限燈光也經過了精心設計。館內有一片極為特別的空間,在一片狹窄的、如同監牢一般的環境內,地面上滿是帶著人臉的厚鐵片。當你踩上上面,發出的陣陣聲響,仿佛象徵著猶太人被踩在腳下,充滿艱辛的人生。整個展示空間,展品不多,點綴其中,絕對發人深省。
柏林 猶太博物館
外觀: 如同上面所說,整個建築都算是一整個雕塑或是藝術品。
內景: 這個建築物內部不是華麗,反而極為壓抑,你絕對不會見過這樣的室內設計。設計師就是要通過這樣的設計,讓你從感官上去感受猶太人被壓迫的歷史。
收藏豐富度: 展館本身藏品並不算多,隱藏在各個角落中。有歷史 上猶 太人的典籍、生活用品,以及反映猶太人習俗的視頻和資料。
收藏驚艷度: 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猶太人這個名字熟悉又陌生。我們聽聞的猶太人多半來源一些虛構的故事,對於真實的猶太人以及猶太人遭遇的苦難卻完全無法感同身受。這個博物館不會讓你瞭解猶太人,但多少,會讓你感受到猶太人的苦難。
其實,除了無憂宮以及無憂宮花園內的一系列景點之外, 波茨坦 還有很多可玩之處。 波茨坦 也有一條中央商業街,有自己的中央廣場,甚至有自己的 勃蘭登堡 門; 波茨坦 還被河流湖泊包圍,哈佛兒河上的格林尼克橋景色優美;除了無憂宮之外, 波茨坦 另外還有很多極具歷史底蘊的宮殿,包括 大理 石宮、普芬斯特貝爾格山觀景台、巴伯斯貝格宮、菲 拉特 歐塔,以及我心心念念的,改變重塑世界格局的 波茨坦 會議的會址,塞 西林 霍夫 宮。
我第一個誤算,是沒想到無憂宮花費了這麼多時間,直到三點半才離開橘園宮;第二個誤算,是沒想到無憂宮根本沒有直達塞 西林 霍夫 宮的公交車,必須要到 波茨坦 的 勃蘭登堡 門附近轉車;由此帶來第三個誤算——我根本沒有把握在塞 西林 霍夫 宮關門前抵達。在轉乘的公交車上,我幾乎煩惱得咬牙切齒,又下不定決心叫一輛出租車,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終於決定放棄,返回了 波茨坦 火車站。塞 西林 霍夫 宮,是我極為想去的地方,卻眼看著機會喪失。雖然我們在 柏林 的時間還長,但我們卻沒有機會再來一次 波茨坦 。在 波茨坦 車站解決晚飯時,我的失望之情完全溢於言表。 ↑攝影博物館 這一天,我還訂了一場音樂會。本來想要在 德國 國家音樂廳,可是訂票太晚未能買到理想時間的票,退而求其次,訂了一場在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舉行的音樂會。不過從 波茨坦 回到 柏林 市區時,時間還早。為了打發時間,我進入了攝影博物館進行參觀。
這座博物館在立交橋下,由於視野受限,入口又小,有些不好找。這座攝影博物館目前的攝影展似乎以人體攝影為主,展現了人體之美,正廳門口的四副巨幅的裸女照片非常震撼。在這之前,我從未見過如此多的裸女照片。不得不說,模特的身材確實是一等一的好,有一點點的色情,更多的是展現身體線條的美感。有些相片很有想法,讓我瞭解到人體攝影還有這麼多創藝。當然,這裡還有其它藝術形式的照片攝影,也有照相技術的歷史展覽。在我們參觀時,還有一個和 中國 攝影師共同展出的攝影特展。當然, 中國 的攝影作品更接近我所瞭解的攝影藝術,不論好壞,中西共賞吧。
攝影博物館
外觀: 本來還算氣派的古建築,被立交橋擋得很嚴實。而且附近有垃圾場,傳來垃圾的味道以及流浪漢居住過的陣陣臭味,實在給該博物館的環境扣分。
內景: 不過外景的糟糕,並沒有影響博物館內庭。攝影博物館的展出看著非常舒服,路線清楚,門口的裸女照片很有感染力。
收藏豐富度: 全部瀏覽一遍作品,包括特展大概需要一個小時至兩個小時。
收藏驚艷度: 對於我這種不怎麼欣賞攝影作品的人來說,這裡面的攝影作品很震撼。由於文化上的原因, 中國 不可能有這麼大尺度的攝影展。但是,這裡的作品,確實能滿足大部分我們對於人體的好奇和求知。有的獵奇,有的美艷,有的誘人,有的性感,有的神秘,有的滄桑。這些,都是從照片當中展現出來,試圖體現給你的。 ↑攝影博物館 ↑攝影博物館 ↑攝影博物館 ↑攝影博物館 ↑攝影博物館 如果看到照片,想必有人已經知道了,我欣賞音樂會的地方就是威廉皇帝紀念教堂。這座有名的教堂就和 漢堡 的尼古拉教堂一樣,已經是一片廢墟。但對我而言,這種破碎反而是一種異樣的美,甚至比完好的教堂鐘樓更加美麗。留下來的威廉紀念教堂的鐘塔,塔頂早已不見,身邊也已經全是現代建築。殘破的高塔在這些建築中,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又是那麼另類,那麼吸引眼球。
幸運的是,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的塔樓並沒有全毀,還是可以免費進入參觀。塔樓大廳天花板的壁畫近乎完整地被保存了下來,向人展示教堂當年的精美與燦爛。那古典華麗又有設計感的樓梯和臺階,已經不復當年的作用,向人訴說著戰爭的殘酷。
老教堂塔樓旁邊, 德國 人蓋了一座新的教堂,一座完全現代的,如同萬花筒一般的,一個規規矩矩的正六邊形教堂。參觀完老教堂塔樓,還有一些時間。我們在新教堂的門口換了票,繞著老教堂殘跡逛街。周圍很熱鬧,儘是小吃店以及賣紀念品的攤販。當然我們也不能買任何東西,逛了一圈覺得無趣,就在新教堂門口的花壇上坐著等待。音樂會開始前半小時,工作人員放觀眾入內。其實,新教堂內部那藝術而抽象的耶穌像,才是我購買該教堂音樂會票的主要原因所在。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外觀: 兩星給新教堂, 三星 給老教堂遺跡。這座鐘樓混在現代 柏林 的鋼筋森林中,真的是非常特別,其實 三星 評價並不足以描述這種特殊的組合帶給我們的感受。
內景: 老教堂遺跡兩星,新教堂 三星 。但這種打分沒有意義,因為老教堂的壁畫,和新教堂的基督像,真的是非常特別,強烈推薦參觀。
其它: 新教堂是個絕佳的音樂廳,教堂後面的巨大管風琴可不是開玩笑的。這三分,送給小提琴手和管風琴手精彩的演出。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晚上七點,音樂會準時開始。音樂會高潮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知名小提琴手的獨奏,一個是女高音的獨唱,以及管風琴手的表演。除了三位主角,當然還有一隊七八人的小樂團。我覺得他們是臨時組隊,因為似乎大提琴手以及第二小提琴手是華裔。大提琴手長著一張明顯像 中國 男孩的圓臉,有些缺乏激情,全程面無表情;長著 中國 面孔的第二小提琴手的女孩倒是演出非常賣力,我個人覺得水平相當不錯。獨奏的小提琴手錶演家技術很精湛,但我覺得他有些故意炫技;女高音的聲音非常動聽,經妻子提醒才發現她至少已有七月身孕,我被前面的觀眾擋住沒能發現,其敬業精神以及技術值得欽佩,不知道腹中嬰兒會不會影響歌手唱出美妙聲音?音樂會進行過半,突然管風琴的聲音從後方傳來,令我們措手不及。從我們的位置,無法看到坐在二樓管風琴下演奏的琴手,只能靜靜聆聽享受。管風琴的獨奏音樂會我也是第一次欣賞,不算大的教堂音樂廳被管風琴那激蕩的音波填滿,讓人充實於心。不過管風琴的獨奏聽多了稍顯單調,個人感覺這還是一款適合在教堂內伴奏的樂器。
一個多小時的音樂會很快過去,由於教堂附近似乎治安並不太好,我們也儘快踏上了回中央火車站的列車。車廂里,我們竟然偶遇音樂會上的華裔提琴手,進一步覺得她們應該是在這裡兼職打工的學生。我和妻子你一句我一句,愉快地回到了舒適的賓館。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第十八章 柏林 柏林牆 柏林電視塔8月11日 出行第33天
這一天的行程,是我妻子一點也不喜歡的 柏林 歷史一日游。我們一大早,就搭乘電車來到了 柏林 東火車站附近。當然,我沒有告訴妻子目的地。
東區畫廊(East Side Gallery)是 德國 柏林 磨坊街(Mühlenstrasse) 柏林 牆上的藝術作品展示區,是 柏林 僅存的三段 柏林 牆之一。該段 柏林 牆位於 柏林 腓特烈斯海因-克羅伊茨貝格,沿施普雷河一側修築,全長1.3公里。該地成為了流行的自由象徵和紀念地。東區畫廊收錄了1990年在 柏林 牆東側繪製的105幅繪畫作品。2009年5月全面修複時,作品中的三分之二被損毀破壞,三分之一被非營利組織保護起來。
我們從東區畫廊的西面盡頭開始參觀,其 柏林 牆上的塗鴉令人驚嘆。越往東走,牆上的塗鴉越密集,藝術性也越高。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牆上的塗鴉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每一幅畫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都不相同,仿佛在看一個高水平的畫展。雖然塗鴉的畫面不同,但是畫面的主題,主題卻始終圍繞著自由、不屈,拒絕封閉,嚮往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嚮往著 和平 。這種精神,永遠地留在 柏林 牆之上,供世界銘記和反思。
沿著東區畫廊一邊散步一邊欣賞,全程大約20分鐘至30分鐘。著名的“世紀之吻”在東區畫廊的後半段,靠近奧伯鮑姆橋的地方。這裡也是東區畫廊人最多的地方,要拍照需要快準狠,要拍到一張無人沒有干擾的畫面,需要一點耐性。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 ↑東區畫廊 既然來到了東區畫廊,我也順便參觀了一下位置在東區畫廊盡頭、挨著奧伯鮑姆橋的 柏林 牆博物館(THE WALL MUSEUM)。這個博物館很不起眼,也很小,入口也不好找。牆上沒有廣告牌,博物館在一棟小樓的三樓,二樓似乎還是一個密室逃脫。之所以找到這兒,是因為該博物館在谷歌地圖上竟然有個大大的名字。不過如果不是包含在 柏林 通票之中,想必我是不會參觀的吧。(這個博物館冷門到馬蜂窩上完全沒有該地的定位)
柏林 牆博物館(THE WALL MUSEUM)
外觀: 唯一額外的加分項,是該博物館有一個陽臺,這個陽臺是欣賞奧伯鮑姆橋和施普雷河的絕佳地點。
內景: 博物館很一般,似乎就是普通的老民宅,而且還是不大的那種。
收藏豐富度/驚艷度: 博物館提供了 柏林 牆建立到倒塌這一歷史時期的影像記錄和一些老照片,全英文顯示,需要英語基礎。該博物館適合對於 柏林 牆狂熱的歷史粉絲,絕對不適合一般游客。
↑奧伯鮑姆橋 ↑Strandgut Berlin ↑Strandgut Berlin 東區畫廊周邊,並沒有什麼像樣的景點。我們再次乘坐城鐵,回到了 柏林 城市中部,參觀另一段 柏林 牆。在那之前,我們走進了 柏林 猶太人博物館,最大也是最特別的猶太博物館之一。
柏林 的猶太博物館其實開放的時間很晚,直到2001年才正式落成,建築師是知名的丹尼爾· 里伯 斯金。博物館主要展出 德國 猶太人兩千年來的歷史文物與生活紀錄,但該博物館的建築設計的目的卻不在於此,而是將空間本身視做 德國 猶太人的歷史故事來銓釋。因此整個博物館建築都可以說是一個介於建築學和雕塑間的藝術作品。
雖然該博物館的大廳很寬敞,但這都不是展廳入口,入口是一個狹窄而特別的地下室樓梯。走到地下,又分成傾角不同的三條道路,寬度、光線都不一樣。三個走廊 通道 ,則被稱為三軸線。其中被稱為死亡之軸的 通道 ,通往高塔的中空之處,該塔亦稱為“浩劫塔”。另一個軸線為流亡軸,經過展示猶太人生活文獻的走廊後,通往一個名為“流亡之院”的戶外庭院,庭院中豎立許多方型高柱。最後一個軸,則被稱為“連貫軸”,此走廊串起前兩個軸向,在走道間展示與猶太屠殺和流亡之外的歷史。
整個博物館展覽區如同迷宮,非常壓抑、封閉,偶爾透進來的光線都僅能通過極為狹小的十字架狀窗戶,館內的有限燈光也經過了精心設計。館內有一片極為特別的空間,在一片狹窄的、如同監牢一般的環境內,地面上滿是帶著人臉的厚鐵片。當你踩上上面,發出的陣陣聲響,仿佛象徵著猶太人被踩在腳下,充滿艱辛的人生。整個展示空間,展品不多,點綴其中,絕對發人深省。
柏林 猶太博物館
外觀: 如同上面所說,整個建築都算是一整個雕塑或是藝術品。
內景: 這個建築物內部不是華麗,反而極為壓抑,你絕對不會見過這樣的室內設計。設計師就是要通過這樣的設計,讓你從感官上去感受猶太人被壓迫的歷史。
收藏豐富度: 展館本身藏品並不算多,隱藏在各個角落中。有歷史 上猶 太人的典籍、生活用品,以及反映猶太人習俗的視頻和資料。
收藏驚艷度: 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猶太人這個名字熟悉又陌生。我們聽聞的猶太人多半來源一些虛構的故事,對於真實的猶太人以及猶太人遭遇的苦難卻完全無法感同身受。這個博物館不會讓你瞭解猶太人,但多少,會讓你感受到猶太人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