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德式工業世界里的生活小事 ♫ ♩♪♬
Manu Factum是一家雜貨商店,出售的商品類型更接近muji,家居用品,紡織品、工具和食品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小工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刀具永遠都是家居店里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各種各樣的功能讓人瞠目結舌。一塊芝士都要有幾種工具來伺候。 也許上面這個開瓶器的樣子你並不陌生,但它的前世今生你不一定瞭解。它叫"安娜",是紅酒開瓶器乃至所有開瓶器誕生以來劃時代的產品,她把開瓶器從簡單的機械化造型轉化為高度擬人化、可親可愛的造型,給獃板的廚房用品開創了一條新的設計思路。多國外收藏家和工業設計領域的專業人士都把她藏於精緻的玻璃櫃中。也許你在某寶上已經司空見慣她的形象,但一件整版的安娜可不菲哦~ 無可挑剔的精緻。 排起這樣的長龍隊伍在 德國 實屬罕見,大家一定認為這又是哪個商場的跳樓大減價,但走進一瞧,竟然是一個美術展的首日開放。可見 德國 人對藝術的痴迷不是一般的。 巴伐利亞 的元素是 慕尼黑 人鐘愛的裝飾 慕尼黑 聖彼得 教堂(St. Peter's Church,Munich)是 德國 慕尼黑 市中心最古老的教堂,當地的人都習慣將它稱為“老彼得”。教堂在尖塔上擁有一處觀景台,只要支付2歐元,就可以登上294級臺階到達塔頂。這裡可以看到包括新市政廳和聖母大教堂在內的全市風景,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看到 阿爾卑斯山 脈。 從 聖彼得 教堂俯瞰瑪利恩廣場。這裡是是 慕尼黑 老城的中心,大型的聚會活動都會在這裡舉行。 廣場正中有一座聖母柱,表達了人們對聖母 瑪利亞 的感激和愛戴。廣場 東北 角有魚泉,過去曾是屠夫學徒舉行出師儀式的地方。 慕尼黑 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你想要錯過都很難。新市政廳的鐘樓是老城環路內的除瑪麗恩教堂外的制高點, 其他建築的標高都不能超越鐘樓。每到鐘樓上的“鐘鳴舞”開始表演的時候,瑪利恩廣場上總會站滿駐足觀看的人群。每天中午11點和12點,每年5月至10月晚17點和21點,鐘樓上的木偶隨音樂轉動。這段木偶音樂劇有一段不能不瞭解的歷史,如果少了這段故事,它無非就是大型的音樂盒而已。
據說1516年 慕尼黑 發生大鼠疫,全市有幾千人喪生,基餘的紛紛逃避他鄉,全城十室九空,幾成死城。52年後,威謙五世公爵為了恢復和重振 慕尼黑 ,便在這裡舉行大婚慶典,游行慶祝,與民同樂,熱熱鬧鬧, 慕尼黑 從此恢復興旺。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驅趕“衰氣”的 大慶 典,便在市政廳鐘樓的五六層上設置了木偶報時鐘。每天11時,12時和17時奏鳴,此時塔閣里許多彩色人像開始動作,或手持斧劍,或騎著駿馬,或提著花燈,或吹著洋號,發上下兩層,排著隊簇擁而出,配合音樂節奏,舉手投足,載歌載舞,惟妙惟肖地再現了當年大婚慶典的盛。各種儀式共持續10分鐘。這套表演裝置是 慕尼黑 藝術工匠的垂世名作。 聖母教堂(Frauenkirche):站在 慕尼黑 幾乎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到這標誌性的雙塔教堂。大多數 慕尼黑 的明信片上的標誌性建築也都少不了聖母教堂。 它的特殊的圓頂被許多 巴伐利亞 的塔樓用作為一個模型。 上班路上的街頭藝人 宮廷啤酒屋(Hofbräuhaus)不僅僅是啤酒屋,顯然是 慕尼黑 知名的景點了。從瑪麗恩廣場步行約五分鐘可到達。宮廷啤酒館始建於威廉五世時期的1589年,原為宮廷專享,1828年起對普通市民開放。管樂現場演奏、熙熙攘攘的游客進進出出讓這裡嘈雜不堪,比起這裡,我更鐘意戶外啤酒屋的愜意。 二戰結束後 德國 幾乎成了一片廢墟。懷舊而又不甘心的翻出老照片,一個建築一個建築的按原樣重修出來,這就叫“不變的 德國 。到現在, 德國 也會定期的修繕老的建築,修善期間,為了保證市容不被工地的腳手架影響,他們會事先打印1:1的示意圖鋪在建築外面。
很少有街頭表演能讓我駐足許久的,也許是久違的溫暖陽光讓揚琴的聲音都變得更加悠揚動聽。旁邊優雅的老奶奶更是深深的陶醉其中,久久不願離去,一邊微笑沉醉,一遍回憶往事。 王宮花園(Hofgarten)位於 慕尼黑 王宮和 英國 公園之間,建成於1617年。是一座 意大利 文藝復興風格的庭院建築,中心是月亮女神戴安娜的亭子。花園在二戰時被毀,戰後得以重建。 ↑慕尼黑 如果碰上了衝浪高手,超過一定時間還不失誤落水的話,兩遍排隊的衝浪者就會擊打衝浪板,提示超時。水上的衝浪者就會自動放棄,一頭栽下去隨波逐流~ 占地面積最大的花園之一的 英國 花園(Englischer Garten)位於 慕尼黑 老城環路之外,是體會 慕尼黑 市民休閑生活氣氛的好去處,有一丟丟像是 紐約 的中央公園。冬天人本來不算多,但是只要有陽光灑下來,不出一個小時,曬太陽的人群就會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據說1516年 慕尼黑 發生大鼠疫,全市有幾千人喪生,基餘的紛紛逃避他鄉,全城十室九空,幾成死城。52年後,威謙五世公爵為了恢復和重振 慕尼黑 ,便在這裡舉行大婚慶典,游行慶祝,與民同樂,熱熱鬧鬧, 慕尼黑 從此恢復興旺。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驅趕“衰氣”的 大慶 典,便在市政廳鐘樓的五六層上設置了木偶報時鐘。每天11時,12時和17時奏鳴,此時塔閣里許多彩色人像開始動作,或手持斧劍,或騎著駿馬,或提著花燈,或吹著洋號,發上下兩層,排著隊簇擁而出,配合音樂節奏,舉手投足,載歌載舞,惟妙惟肖地再現了當年大婚慶典的盛。各種儀式共持續10分鐘。這套表演裝置是 慕尼黑 藝術工匠的垂世名作。 聖母教堂(Frauenkirche):站在 慕尼黑 幾乎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到這標誌性的雙塔教堂。大多數 慕尼黑 的明信片上的標誌性建築也都少不了聖母教堂。 它的特殊的圓頂被許多 巴伐利亞 的塔樓用作為一個模型。 上班路上的街頭藝人 宮廷啤酒屋(Hofbräuhaus)不僅僅是啤酒屋,顯然是 慕尼黑 知名的景點了。從瑪麗恩廣場步行約五分鐘可到達。宮廷啤酒館始建於威廉五世時期的1589年,原為宮廷專享,1828年起對普通市民開放。管樂現場演奏、熙熙攘攘的游客進進出出讓這裡嘈雜不堪,比起這裡,我更鐘意戶外啤酒屋的愜意。 二戰結束後 德國 幾乎成了一片廢墟。懷舊而又不甘心的翻出老照片,一個建築一個建築的按原樣重修出來,這就叫“不變的 德國 。到現在, 德國 也會定期的修繕老的建築,修善期間,為了保證市容不被工地的腳手架影響,他們會事先打印1:1的示意圖鋪在建築外面。
很少有街頭表演能讓我駐足許久的,也許是久違的溫暖陽光讓揚琴的聲音都變得更加悠揚動聽。旁邊優雅的老奶奶更是深深的陶醉其中,久久不願離去,一邊微笑沉醉,一遍回憶往事。 王宮花園(Hofgarten)位於 慕尼黑 王宮和 英國 公園之間,建成於1617年。是一座 意大利 文藝復興風格的庭院建築,中心是月亮女神戴安娜的亭子。花園在二戰時被毀,戰後得以重建。 ↑慕尼黑 如果碰上了衝浪高手,超過一定時間還不失誤落水的話,兩遍排隊的衝浪者就會擊打衝浪板,提示超時。水上的衝浪者就會自動放棄,一頭栽下去隨波逐流~ 占地面積最大的花園之一的 英國 花園(Englischer Garten)位於 慕尼黑 老城環路之外,是體會 慕尼黑 市民休閑生活氣氛的好去處,有一丟丟像是 紐約 的中央公園。冬天人本來不算多,但是只要有陽光灑下來,不出一個小時,曬太陽的人群就會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