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起回憶,“越南”越美——柬埔寨越南游記攻略
↑巴戎寺 (上圖)一個婦人手中的烏龜,咬住了前面士兵的屁股。
(下圖)中上部的人明顯帶有 中國 人的特點,身穿 中國 式鎧甲。 ↑巴戎寺 畫面誇張的表現出集市的貨物豐富。 ↑巴戎寺 人們匆匆趕集時候的樣子。 ↑巴戎寺 (下圖)C-先王駕崩。描述著先王駕崩時候的樣子,文武眾臣紛紛跪下叩拜哀悼。 ↑巴戎寺 舉行儀式的地方據推測是吳哥寺,下圖畫面中的毗濕奴塑像是吳哥寺入口處的那尊。科學家之所以說這尊塑像原來是在吳哥寺塔頂,也是根據這幅浮雕進行推測的。 ↑巴戎寺 (下圖)D-水戰,打獵,生產。這部分浮雕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描述了吳哥王國水戰的場景。畫面中比例誇張的船隻和士兵是這部分浮雕的特點。 ↑巴戎寺 而畫面下半部分則描述著吳哥百姓的日常生活,打獵和手工業生產。 ↑巴戎寺 可以看到兩國的戰船衝撞在一起,甚至有些士兵試圖登上敵國的戰船,有些士兵不小心落水。 ↑巴戎寺 下半部分的特寫,描述人們燒火做飯等日常生活的浮雕。 ↑巴戎寺 (下圖)E-下棋和慶功宴。南面這邊的浮雕描述日常生活比較多,可以看到人們下棋和開宴會的場景。與會者高朋滿座的樣子。 ↑巴戎寺 ↑巴戎寺 以及人們觀看歌舞表演等場景。 ↑巴戎寺 (下圖)F-雜耍。 ↑巴戎寺 ↑巴戎寺 (下圖)G-內層浮雕。這部分浮雕是闍耶跋摩八世在位時期補上的,所以這部分浮雕是以 印度 教為主要題材的。畫面也顯得瑣碎,雕刻手法也明顯不如前面描述戰爭場面的那麼生動形象。 ↑巴戎寺 巴方寺(Baphuon)巴方寺於公元1060年修建,早於吳哥寺和巴戎寺。它位於吳哥城內,巴戎寺 西北 約200米處。在吳哥寺被修建之前,巴方寺是吳哥王朝最高的建築物,也是 吳哥窟 遺跡最難攀爬的一座寺廟。寺廟及其陡峭,現在巴方寺內部不對外開放,外部有木質樓梯供游客上下,借助樓梯可以輕鬆走到巴方寺頂端。樓梯大概有60-70度角,非常陡峭,不過好在木板平坦,旁邊有把手。(下圖)巴方寺和它接近70度角的陡峭樓梯。 ↑巴芳寺 ↑巴芳寺 由於現在巴方寺內部是封閉整修狀態,無法進入,所以巴方寺的游覽只有兩個重點了,一是站在寺頂俯視周圍景觀,另一個是寺廟側面看卧佛。
我之前所說的錯開人群,反方向走小圈的另一個好處就在於巴方寺可以不用排隊攀爬。由於巴方寺過於陡峭,大多數人無法徒手爬上去,而樓梯是木質的,樓梯的鐵條又很細,樓梯也很窄,所以承重能力有限。上午來巴方寺,你會看見成群結隊的旅行團排隊等著爬樓梯,並且這個小樓梯上面人稍微多一點,就開始來回晃。人多的時候甚至要排一個小時的長隊。而下午巴方寺的人就開始減少,到了日落時分,整個巴方寺也沒有幾個人,可以無障礙的上去再下來。 ↑巴芳寺 面對巴方寺的陡峭樓梯,姐姐的內心是崩潰的,姐夫和妹妹的內心是平靜的。 ↑巴芳寺 弟弟的內心是興奮的。 ↑巴芳寺 ↑巴芳寺 巴方寺側面的卧佛其實看起來已經不是很明顯了。如果當時可以修複上去的話,那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根據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中的記載,巴方寺卧佛之上原來還有一尊銅塔。而這尊銅塔在1863年 法國 探險家重新發現巴方寺的時候就已經不在這裡了。
1960年,巴方寺卧佛一側因為年久失修而倒塌了。當時 柬埔寨 正處於 法國 殖民統治之下。當時的 法國 專家把坍塌下來的石頭一一編號,由於是剛剛塌陷下來的,所以繪製圖紙設計修複的工作相對容易執行。但由於後來的紅色高棉政權上臺後,趕走了 法國 專家,屠殺了幫助 法國 人修複巴方寺古跡的 柬埔寨 人,同時焚毀了當時所有的檔案。
後來呢, 柬埔寨 人請求國際援助,讓全世界人幫幫 吳哥窟 ,於是世界各國派遣考古人員,一個國家負責修複一座神廟( 中國 修複的是 茶膠 寺,上文有介紹)。而 法國 人恰恰回來修複巴方寺。由於事情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當時在 吳哥窟 工作過的考古隊員仍然健在的人也已經年邁到無法橫跨三分之一個地球再來 柬埔寨 了。而當年銷毀了所有的文件和資料,使巴方寺的修複工作陷入困境。當時碼放在卧佛前面的石塊就一直放在那裡,無法拼湊回去了 ↑巴芳寺 有時候,戰爭真的不應該波及到文化,尤其是文化古跡。這一點,發達國家野蠻的侵略者是懂得的,反倒是我們這些發展 中國 家的人在毀壞自己祖先留下來的財富。
想想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呢?我們國家有多少千年以上的文化古跡,朝代更替的時候保留了下來, 英國 人 法國 人侵略我們的時候沒有毀掉它們,八國聯軍也沒有毀掉它們, 日本 人侵略 中國 的時候還是沒毀掉它們。然而,這些文化古跡有多少是新 中國 成立以後被我們自己拆掉毀掉破壞掉的?
默默的為巴方寺惋惜一秒鐘,好在現在看起來,這尊卧佛還是能看出來一點點眉目的。意會即可吧。 關於巴肯山看日落巴肯山看日落是經典 吳哥窟 旅游所謂的 “必看” 景點。就是因為這個所謂的 “必看” ,引來了各國旅行者下午兩三點鐘就在巴肯寺上面蹲守,占據有利地形一直等到日落。可是,如果想像傳說中一樣俯視吳哥寺,那現在恐怕做不到了,至少巴肯寺那邊的工作人員不修剪樹木的話,你是看不到吳哥寺的。
筆者2012年在巴肯寺的時候還是能看到吳哥寺的。2017年的時候站在巴肯寺上同一位置,甚至比之前站的更高一些,還是看不到吳哥寺。這5年之間,前面的樹生長很是茂盛,已經擋上了視線。筆者身高185cm。站在摺疊椅子上面還是看不到。 ↑巴肯寺 ↑巴肯寺 所以,看不到吳哥寺的巴肯山日落,就跟其他普通的山上看日落沒什麼太大區別了,除非你照片上有幾座巴肯寺上面的塔樓做點綴。否則,你目力所及處,就只有下圖這樣的人群了。 ↑巴肯寺 所以筆者認為,有時候,旅行不一定非要跟著經典路線走,自己開闢出適合自己的一條路才是王道。
如果你一定想去巴肯山看日落的話,保險起見,最好下午4點之前就到巴肯寺。否則你有可能一直在什麼特殊景色都看不見的地方排隊到天黑。 第三天——吳哥窟大圈前面提到過, 吳哥窟 小圈,大圈,外圈這樣的設計是世界公認的最有效率游覽 吳哥窟 的方法。也是大多數人都採用的方法,那麼,大圈如何避開人群呢?
傳統的大圈是逆時針的,下圖棕黃色箭頭。 ↑吳哥窟 這裡不方便反著走,因為每一天都有很多玩小圈的人,而如果反著走的話,吳哥城會堵車。因為早晨吳哥城會集了無數輛旅游大巴和散客包車,要想玩大圈,也必須從吳哥城南門進入,北門出去,整個一上午,這裡都是堵的水泄不通。
所以,筆者這次採用的方法是,比大部隊晚出發一兩個小時。路線和大部隊保持一致。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起得比雞早,半夜不睡覺,這種透支體力的旅游方式已經逐漸被大家所淘汰,所以筆者建議大圈旅行的時候,完全可以睡個小懶覺,上午9點左右再出發(旅行團一般都是6:30-8:00之間出發)。不要以為9點出發你損失了游覽時間,你其實會得到更多,至少全程都沒有太多人干擾你的游覽。 ↑巴肯寺 由於賓館提供的早餐對於我和弟弟來說實在吃不飽,所以第二天早晨我們索性出來覓食。賓館出門左手邊50米處有一家自助餐廳,1.5美元一位,食物很普通(下圖),味道也很普通,不過至少是不限量的。 ↑巴肯寺 斑黛喀蒂(Banteay Keay)斑黛喀蒂寺(班黛卡蒂)是一個相對冷門的景點,有一部分旅行團是不來這裡的。這就決定了這裡比其他寺廟更加清靜。不過,班黛卡蒂裡面可以拍照出來很多 “相框” 照片。因為這座寺廟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各種門框,窗框,框架。 ↑吳哥窟
(下圖)中上部的人明顯帶有 中國 人的特點,身穿 中國 式鎧甲。 ↑巴戎寺 畫面誇張的表現出集市的貨物豐富。 ↑巴戎寺 人們匆匆趕集時候的樣子。 ↑巴戎寺 (下圖)C-先王駕崩。描述著先王駕崩時候的樣子,文武眾臣紛紛跪下叩拜哀悼。 ↑巴戎寺 舉行儀式的地方據推測是吳哥寺,下圖畫面中的毗濕奴塑像是吳哥寺入口處的那尊。科學家之所以說這尊塑像原來是在吳哥寺塔頂,也是根據這幅浮雕進行推測的。 ↑巴戎寺 (下圖)D-水戰,打獵,生產。這部分浮雕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描述了吳哥王國水戰的場景。畫面中比例誇張的船隻和士兵是這部分浮雕的特點。 ↑巴戎寺 而畫面下半部分則描述著吳哥百姓的日常生活,打獵和手工業生產。 ↑巴戎寺 可以看到兩國的戰船衝撞在一起,甚至有些士兵試圖登上敵國的戰船,有些士兵不小心落水。 ↑巴戎寺 下半部分的特寫,描述人們燒火做飯等日常生活的浮雕。 ↑巴戎寺 (下圖)E-下棋和慶功宴。南面這邊的浮雕描述日常生活比較多,可以看到人們下棋和開宴會的場景。與會者高朋滿座的樣子。 ↑巴戎寺 ↑巴戎寺 以及人們觀看歌舞表演等場景。 ↑巴戎寺 (下圖)F-雜耍。 ↑巴戎寺 ↑巴戎寺 (下圖)G-內層浮雕。這部分浮雕是闍耶跋摩八世在位時期補上的,所以這部分浮雕是以 印度 教為主要題材的。畫面也顯得瑣碎,雕刻手法也明顯不如前面描述戰爭場面的那麼生動形象。 ↑巴戎寺 巴方寺(Baphuon)巴方寺於公元1060年修建,早於吳哥寺和巴戎寺。它位於吳哥城內,巴戎寺 西北 約200米處。在吳哥寺被修建之前,巴方寺是吳哥王朝最高的建築物,也是 吳哥窟 遺跡最難攀爬的一座寺廟。寺廟及其陡峭,現在巴方寺內部不對外開放,外部有木質樓梯供游客上下,借助樓梯可以輕鬆走到巴方寺頂端。樓梯大概有60-70度角,非常陡峭,不過好在木板平坦,旁邊有把手。(下圖)巴方寺和它接近70度角的陡峭樓梯。 ↑巴芳寺 ↑巴芳寺 由於現在巴方寺內部是封閉整修狀態,無法進入,所以巴方寺的游覽只有兩個重點了,一是站在寺頂俯視周圍景觀,另一個是寺廟側面看卧佛。
我之前所說的錯開人群,反方向走小圈的另一個好處就在於巴方寺可以不用排隊攀爬。由於巴方寺過於陡峭,大多數人無法徒手爬上去,而樓梯是木質的,樓梯的鐵條又很細,樓梯也很窄,所以承重能力有限。上午來巴方寺,你會看見成群結隊的旅行團排隊等著爬樓梯,並且這個小樓梯上面人稍微多一點,就開始來回晃。人多的時候甚至要排一個小時的長隊。而下午巴方寺的人就開始減少,到了日落時分,整個巴方寺也沒有幾個人,可以無障礙的上去再下來。 ↑巴芳寺 面對巴方寺的陡峭樓梯,姐姐的內心是崩潰的,姐夫和妹妹的內心是平靜的。 ↑巴芳寺 弟弟的內心是興奮的。 ↑巴芳寺 ↑巴芳寺 巴方寺側面的卧佛其實看起來已經不是很明顯了。如果當時可以修複上去的話,那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根據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中的記載,巴方寺卧佛之上原來還有一尊銅塔。而這尊銅塔在1863年 法國 探險家重新發現巴方寺的時候就已經不在這裡了。
1960年,巴方寺卧佛一側因為年久失修而倒塌了。當時 柬埔寨 正處於 法國 殖民統治之下。當時的 法國 專家把坍塌下來的石頭一一編號,由於是剛剛塌陷下來的,所以繪製圖紙設計修複的工作相對容易執行。但由於後來的紅色高棉政權上臺後,趕走了 法國 專家,屠殺了幫助 法國 人修複巴方寺古跡的 柬埔寨 人,同時焚毀了當時所有的檔案。
後來呢, 柬埔寨 人請求國際援助,讓全世界人幫幫 吳哥窟 ,於是世界各國派遣考古人員,一個國家負責修複一座神廟( 中國 修複的是 茶膠 寺,上文有介紹)。而 法國 人恰恰回來修複巴方寺。由於事情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當時在 吳哥窟 工作過的考古隊員仍然健在的人也已經年邁到無法橫跨三分之一個地球再來 柬埔寨 了。而當年銷毀了所有的文件和資料,使巴方寺的修複工作陷入困境。當時碼放在卧佛前面的石塊就一直放在那裡,無法拼湊回去了 ↑巴芳寺 有時候,戰爭真的不應該波及到文化,尤其是文化古跡。這一點,發達國家野蠻的侵略者是懂得的,反倒是我們這些發展 中國 家的人在毀壞自己祖先留下來的財富。
想想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呢?我們國家有多少千年以上的文化古跡,朝代更替的時候保留了下來, 英國 人 法國 人侵略我們的時候沒有毀掉它們,八國聯軍也沒有毀掉它們, 日本 人侵略 中國 的時候還是沒毀掉它們。然而,這些文化古跡有多少是新 中國 成立以後被我們自己拆掉毀掉破壞掉的?
默默的為巴方寺惋惜一秒鐘,好在現在看起來,這尊卧佛還是能看出來一點點眉目的。意會即可吧。 關於巴肯山看日落巴肯山看日落是經典 吳哥窟 旅游所謂的 “必看” 景點。就是因為這個所謂的 “必看” ,引來了各國旅行者下午兩三點鐘就在巴肯寺上面蹲守,占據有利地形一直等到日落。可是,如果想像傳說中一樣俯視吳哥寺,那現在恐怕做不到了,至少巴肯寺那邊的工作人員不修剪樹木的話,你是看不到吳哥寺的。
筆者2012年在巴肯寺的時候還是能看到吳哥寺的。2017年的時候站在巴肯寺上同一位置,甚至比之前站的更高一些,還是看不到吳哥寺。這5年之間,前面的樹生長很是茂盛,已經擋上了視線。筆者身高185cm。站在摺疊椅子上面還是看不到。 ↑巴肯寺 ↑巴肯寺 所以,看不到吳哥寺的巴肯山日落,就跟其他普通的山上看日落沒什麼太大區別了,除非你照片上有幾座巴肯寺上面的塔樓做點綴。否則,你目力所及處,就只有下圖這樣的人群了。 ↑巴肯寺 所以筆者認為,有時候,旅行不一定非要跟著經典路線走,自己開闢出適合自己的一條路才是王道。
如果你一定想去巴肯山看日落的話,保險起見,最好下午4點之前就到巴肯寺。否則你有可能一直在什麼特殊景色都看不見的地方排隊到天黑。 第三天——吳哥窟大圈前面提到過, 吳哥窟 小圈,大圈,外圈這樣的設計是世界公認的最有效率游覽 吳哥窟 的方法。也是大多數人都採用的方法,那麼,大圈如何避開人群呢?
傳統的大圈是逆時針的,下圖棕黃色箭頭。 ↑吳哥窟 這裡不方便反著走,因為每一天都有很多玩小圈的人,而如果反著走的話,吳哥城會堵車。因為早晨吳哥城會集了無數輛旅游大巴和散客包車,要想玩大圈,也必須從吳哥城南門進入,北門出去,整個一上午,這裡都是堵的水泄不通。
所以,筆者這次採用的方法是,比大部隊晚出發一兩個小時。路線和大部隊保持一致。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起得比雞早,半夜不睡覺,這種透支體力的旅游方式已經逐漸被大家所淘汰,所以筆者建議大圈旅行的時候,完全可以睡個小懶覺,上午9點左右再出發(旅行團一般都是6:30-8:00之間出發)。不要以為9點出發你損失了游覽時間,你其實會得到更多,至少全程都沒有太多人干擾你的游覽。 ↑巴肯寺 由於賓館提供的早餐對於我和弟弟來說實在吃不飽,所以第二天早晨我們索性出來覓食。賓館出門左手邊50米處有一家自助餐廳,1.5美元一位,食物很普通(下圖),味道也很普通,不過至少是不限量的。 ↑巴肯寺 斑黛喀蒂(Banteay Keay)斑黛喀蒂寺(班黛卡蒂)是一個相對冷門的景點,有一部分旅行團是不來這裡的。這就決定了這裡比其他寺廟更加清靜。不過,班黛卡蒂裡面可以拍照出來很多 “相框” 照片。因為這座寺廟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各種門框,窗框,框架。 ↑吳哥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