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起回憶,“越南”越美——柬埔寨越南游記攻略
↑女王宮 由於剛剛看過吳哥寺日出,大家都是一幅睡眼惺忪的表情。 ↑女王宮 崩密列(Beng Mealea)崩密列曾經是吳哥遺跡群中,我最喜歡的地方,我帶著家人,兼做領隊和導游的陪著他們玩了這麼幾天,其實從我自身出發,只是想再看一眼崩密列而已。因為2012年崩密列還沒有被開發,連售票處都沒有,只有門口處一點點的棧道,還是為了拍攝什麼電影留下的。裡面完全就是原生態的吳哥遺跡。2012年可以說是崩密列最好的時候,因為再早些去,附近的地雷排查工作沒完成,有被炸掉的危險,再晚些去,你可能只能扼腕嘆息了。
接下來大多數的圖片拍攝於2012年,現在應該很難拍攝到這種俯視角度的畫面了。 ↑崩密列 總之,先說一下關於崩密列的實用信息吧。
崩密列位於吳哥寺以東40公里處,由於一路上路況不好,開車去單程大概需要一小時左右。坐tutu車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加上游玩時間,大概需要一個上午或者一個下午。崩密列的開放時間是6:00-17:00,建議妥善安排時間。而且,如果你要坐tutu車去崩密列,先做好心理準備,主要是為自己的屁股做好準備,中間有很多凹凸不平的路。
崩密列現在已經需要門票了,是在 吳哥窟 通票以外的,需要另外收取5美元一個人一次游覽。
去崩密列是沒有公共交通的(其實除了吳哥寺以外,都是沒有公共交通的)。所以基本上大多數人都是包車或者拼車去,當然了,還可以跟團。
崩密列裡面已經修建了比較完整的棧道,方便游客進出的同時,也最大程度的禁錮了游客行進的路線,而且棧道周圍巡視的工作人員也盡最大可能的防止游客走出棧道。(過去的崩密列是沒有棧道的,游客可以隨意在遺跡中爬來爬去的) ↑崩密列 崩密列本意為“荷花池”,它的規模略大於吳哥寺,建造年限也是略早於吳哥寺,因為崩密列距離吳哥王朝取得石材的地點很近,石材運輸方便,所以比吳哥寺修建難度低一些。學者認為崩密列是建造吳哥寺之前的一個試金石。
崩密列倒塌損毀嚴重,難以修複,事實上, 柬埔寨 政府曾經一度放棄了崩密列的修複工作(距離主景區遠,修複難度高,花巨資修好了也沒人來看,賺不到錢)所以長期以來,崩密列一直是非常荒涼的存在,不過它確實一直吸引著背包客前來。
曾經的背包客來這裡的唯一感覺就是震撼,筆者也是一樣的,在崩密列裡面足足坐了一整天,爬上爬下的。隱約有著當年探險家在茂密叢林中初次發現這個古文明的感覺。或許因為崩密列吸引了太多背包客前來吧,當地政府嗅到了金錢的味道,給崩密列修建了棧道,另收5美元門票。
從此,這裡再也不是背包客嚮往的所在,這裡也被無處不在的旅行團染指了。而最讓人扼腕嘆息的是,大多數來崩密列的旅行團都是 中國 團。 ↑崩密列 (上圖)和(下圖)是筆者在同一角度拍攝的畫面,上圖拍攝於2012年,當時還沒有修建棧道,筆者徒步爬到高處俯視廢墟,當時我就是在這裡坐著吃午餐的,樹蔭下,看著遺跡殘破但壯烈的景色,細細啃著乾糧,也是一個屌絲背包客心中的幸福了。
下圖拍攝於2017年,已經修建了棧道,並且禁止走出棧道以外,然後呢,被旅行團一群一群的人擠過棧道,我心目中完美的景色也替換成了棧道上面的人群。 ↑崩密列 如果你來崩密列只是想看看,那麼就來吧。如果你想找到那種背包客獨自馳騁在失落的古文明遺跡中探險的感覺,那麼在崩密列已經找不到了。 ↑崩密列 (上圖)和(下圖)依然是2012年和2017年,同一地點的不同樣子,由於2012年沒有棧道,筆者無法爬到正中間照相,所以兩張圖片在角度上看起來略有差異。要是論感覺的話,那就不是“略有”了。 ↑崩密列 像上面那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筆者也不再贅述了。由於在崩密列的時候,我整個人處於崩潰狀態,一行人當中只有我帶著相機,所以我們幾乎沒在崩密列裡面留下什麼照片,下麵24張圖片都是筆者拍攝於2012年的,貼在這裡以示緬懷之情。如果您對此不感興趣,可以點擊右邊的游記目錄跳過此環節。 ↑崩密列 那是一個可以隨意攀爬崩密列的時代。背包客們都喜歡爬到某個制高點欣賞景色,甚至私人訂製的導游還帶著游客一起爬。 ↑崩密列 當時入口沒有棧道,我們都是從入口爬進去的,大概六層樓高。
站在入口頂端向下俯視,感覺還是不錯的,筆者當時在這個角度坐下喝下午茶。呃。就是一些餅干蛋糕白開水啦。 ↑崩密列 曾經,只要你敢爬,崩密列任何一個角落都是你的落腳點。 ↑崩密列 崩密列的角落裡,從來不乏堅韌的植物。 ↑崩密列 有些根系是長在神廟頂部的,盤根錯節,向上生長著。 ↑崩密列 這裡或許沒有塔布籠寺 大樹 那麼震撼,但是卻透漏出生命的頑強。 ↑崩密列 任何一個角落裡,都會見到這些複雜的根系。 ↑崩密列 有些根系因為修建棧道被砍掉了。 ↑崩密列 ↑崩密列 也是因為攀爬,才能拍攝下來這麼多俯視鏡頭的照片。 ↑崩密列 坐在某個制高點發獃,曾是我覺得在 吳哥窟 最好的旅行體驗。 ↑崩密列 崩密列東南 西北 四個門形狀很相似,在崩密列里迷路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崩密列 從一個門樓跳到另一個門樓上。 ↑崩密列 原來門樓的迴廊頂上是這樣的。 ↑崩密列 偶爾也從房頂走下來,鑽到迴廊裡面探個究竟。 ↑崩密列 不出意外,裡面的 通道 大多數是走不通的。 ↑崩密列 那時候沒有棧道的限制,可以挖掘到崩密列裡面很多僻靜的所在。 ↑崩密列 在幽靜的迴廊中穿梭。 ↑崩密列 廢墟之上,當年的輝煌依稀可見。
亂石之上的 石柱 和門樓,別樣另類的美,滄桑的美。 ↑崩密列 隨便找一個地方都可以發一陣獃。 ↑崩密列 我在獨自旅行的時候喜歡在古代遺跡中發獃, 吳哥窟 裡面是這樣,以弗所裡面也是這樣。 ↑崩密列 想象著這個地方當年的輝煌,感嘆著世事變化滄海桑田,以及,過去的不可複製。
接下來大多數的圖片拍攝於2012年,現在應該很難拍攝到這種俯視角度的畫面了。 ↑崩密列 總之,先說一下關於崩密列的實用信息吧。
崩密列位於吳哥寺以東40公里處,由於一路上路況不好,開車去單程大概需要一小時左右。坐tutu車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加上游玩時間,大概需要一個上午或者一個下午。崩密列的開放時間是6:00-17:00,建議妥善安排時間。而且,如果你要坐tutu車去崩密列,先做好心理準備,主要是為自己的屁股做好準備,中間有很多凹凸不平的路。
崩密列現在已經需要門票了,是在 吳哥窟 通票以外的,需要另外收取5美元一個人一次游覽。
去崩密列是沒有公共交通的(其實除了吳哥寺以外,都是沒有公共交通的)。所以基本上大多數人都是包車或者拼車去,當然了,還可以跟團。
崩密列裡面已經修建了比較完整的棧道,方便游客進出的同時,也最大程度的禁錮了游客行進的路線,而且棧道周圍巡視的工作人員也盡最大可能的防止游客走出棧道。(過去的崩密列是沒有棧道的,游客可以隨意在遺跡中爬來爬去的) ↑崩密列 崩密列本意為“荷花池”,它的規模略大於吳哥寺,建造年限也是略早於吳哥寺,因為崩密列距離吳哥王朝取得石材的地點很近,石材運輸方便,所以比吳哥寺修建難度低一些。學者認為崩密列是建造吳哥寺之前的一個試金石。
崩密列倒塌損毀嚴重,難以修複,事實上, 柬埔寨 政府曾經一度放棄了崩密列的修複工作(距離主景區遠,修複難度高,花巨資修好了也沒人來看,賺不到錢)所以長期以來,崩密列一直是非常荒涼的存在,不過它確實一直吸引著背包客前來。
曾經的背包客來這裡的唯一感覺就是震撼,筆者也是一樣的,在崩密列裡面足足坐了一整天,爬上爬下的。隱約有著當年探險家在茂密叢林中初次發現這個古文明的感覺。或許因為崩密列吸引了太多背包客前來吧,當地政府嗅到了金錢的味道,給崩密列修建了棧道,另收5美元門票。
從此,這裡再也不是背包客嚮往的所在,這裡也被無處不在的旅行團染指了。而最讓人扼腕嘆息的是,大多數來崩密列的旅行團都是 中國 團。 ↑崩密列 (上圖)和(下圖)是筆者在同一角度拍攝的畫面,上圖拍攝於2012年,當時還沒有修建棧道,筆者徒步爬到高處俯視廢墟,當時我就是在這裡坐著吃午餐的,樹蔭下,看著遺跡殘破但壯烈的景色,細細啃著乾糧,也是一個屌絲背包客心中的幸福了。
下圖拍攝於2017年,已經修建了棧道,並且禁止走出棧道以外,然後呢,被旅行團一群一群的人擠過棧道,我心目中完美的景色也替換成了棧道上面的人群。 ↑崩密列 如果你來崩密列只是想看看,那麼就來吧。如果你想找到那種背包客獨自馳騁在失落的古文明遺跡中探險的感覺,那麼在崩密列已經找不到了。 ↑崩密列 (上圖)和(下圖)依然是2012年和2017年,同一地點的不同樣子,由於2012年沒有棧道,筆者無法爬到正中間照相,所以兩張圖片在角度上看起來略有差異。要是論感覺的話,那就不是“略有”了。 ↑崩密列 像上面那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筆者也不再贅述了。由於在崩密列的時候,我整個人處於崩潰狀態,一行人當中只有我帶著相機,所以我們幾乎沒在崩密列裡面留下什麼照片,下麵24張圖片都是筆者拍攝於2012年的,貼在這裡以示緬懷之情。如果您對此不感興趣,可以點擊右邊的游記目錄跳過此環節。 ↑崩密列 那是一個可以隨意攀爬崩密列的時代。背包客們都喜歡爬到某個制高點欣賞景色,甚至私人訂製的導游還帶著游客一起爬。 ↑崩密列 當時入口沒有棧道,我們都是從入口爬進去的,大概六層樓高。
站在入口頂端向下俯視,感覺還是不錯的,筆者當時在這個角度坐下喝下午茶。呃。就是一些餅干蛋糕白開水啦。 ↑崩密列 曾經,只要你敢爬,崩密列任何一個角落都是你的落腳點。 ↑崩密列 崩密列的角落裡,從來不乏堅韌的植物。 ↑崩密列 有些根系是長在神廟頂部的,盤根錯節,向上生長著。 ↑崩密列 這裡或許沒有塔布籠寺 大樹 那麼震撼,但是卻透漏出生命的頑強。 ↑崩密列 任何一個角落裡,都會見到這些複雜的根系。 ↑崩密列 有些根系因為修建棧道被砍掉了。 ↑崩密列 ↑崩密列 也是因為攀爬,才能拍攝下來這麼多俯視鏡頭的照片。 ↑崩密列 坐在某個制高點發獃,曾是我覺得在 吳哥窟 最好的旅行體驗。 ↑崩密列 崩密列東南 西北 四個門形狀很相似,在崩密列里迷路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崩密列 從一個門樓跳到另一個門樓上。 ↑崩密列 原來門樓的迴廊頂上是這樣的。 ↑崩密列 偶爾也從房頂走下來,鑽到迴廊裡面探個究竟。 ↑崩密列 不出意外,裡面的 通道 大多數是走不通的。 ↑崩密列 那時候沒有棧道的限制,可以挖掘到崩密列裡面很多僻靜的所在。 ↑崩密列 在幽靜的迴廊中穿梭。 ↑崩密列 廢墟之上,當年的輝煌依稀可見。
亂石之上的 石柱 和門樓,別樣另類的美,滄桑的美。 ↑崩密列 隨便找一個地方都可以發一陣獃。 ↑崩密列 我在獨自旅行的時候喜歡在古代遺跡中發獃, 吳哥窟 裡面是這樣,以弗所裡面也是這樣。 ↑崩密列 想象著這個地方當年的輝煌,感嘆著世事變化滄海桑田,以及,過去的不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