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血與黃金鑄就的國度——西班牙游記(未完待續)







在介紹 科爾多瓦 時我們講過,公元8世紀摩爾人進入了 西班牙 ,公元755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以 科爾多瓦 為首都,建立了後倭馬亞王朝, 格拉納達 從那時起被摩爾人統治。公元1002到1031年間, 科爾多瓦 哈里發王國衰落,分裂成了許多獨立穆斯林小國,據說有23個,這些小國在歷史上被稱為泰法諸國(泰法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幫派、教派”),包括齊里德王朝建立的 格拉納達 王國,這個王朝從1010年直到1090年統治 格拉納達 。之後, 格拉納達 又先後被 穆拉 比特王朝(又稱 木蘭 皮國)、穆瓦希德王朝(又稱阿爾摩哈德王朝)兩個伊斯蘭王朝統治,直到1232年,被原麥地那海茲拉吉部落的後裔穆罕默德·本·優素福·本·納斯爾率軍占領。1238年他建立了奈斯爾王朝,將 格拉納達 定為首都,所以奈斯爾王朝又被稱為 格拉納達 王國。雖說它也被稱為王國,不過卻不能和 科爾多瓦 哈里發王國相提並論,它只是 科爾多瓦 哈里發王國衰敗後興起的諸多穆斯林小國之一。 格拉納達 王國雖小,但卻是 伊比利亞半島 上最後一個穆斯林國家,直到1492年 格拉納達 埃米爾國 蘇丹 穆罕默德七世向 伊莎貝拉 一世和斐 迪南 二世獻城投降,這個國家也存在了254年,有充足的時間為人類留下伊斯蘭文化的珍寶,這其中,阿爾罕布拉宮就是珍寶中最晶瑩奪目、無以倫比的一顆。
阿爾罕布拉(Alhambra),阿拉伯語意為“紅堡”,因為建造它的穆罕默德一世被稱為“紅人之子”,而且建築大量使用了發紅的石料而得名,還有說是。它坐落於 格拉納達 城東的一個地勢險要的山丘上,從那裡可以俯瞰整個城市。最早 羅馬 人在此就建有要塞,公元9世紀末,摩爾人對成為廢墟的要塞進行了修繕。奈斯爾王朝統治 格拉納達 後,穆罕默德一世於1238年開始將其作為王國的宮殿進行建造。目前,阿爾罕布拉宮占地約35英畝(大約212畝),四周用3500米長的紅石牆圍起來,外表看上去仿似一個敦實 方正 的城堡。它由五個部分組成: 阿卡 薩巴碉堡(Alcazaba)、納斯瑞德宮(Palacios Aazaries)、赫內拉利費宮(Generalife)、查理五世宮(Palacio de Carlos V)、阿爾罕布拉宮博物館(Museo de La Alhambra)。 阿卡 薩巴碉堡位於整個王宮的 西北 端,是阿爾罕布拉宮最古老的建築,早於王宮存在,主要起到保衛城堡的作用。納斯瑞德宮、赫內拉利費宮都建於伊斯蘭統治時期的14世紀,是 西班牙 摩爾人藝術的巔峰之作,也是阿宮的精華所在。查理五世宮是依莎 貝拉 一世的外孫查理五世命令建造的,由米開朗基羅的學生建築師佩德羅·馬丘卡於1527年開 始興 建,不過建好後查理五世也沒有回來看過。阿爾罕布拉宮博物館創建於1870年,用於展出 西班牙 相關文化及藝術。自從查理五世離開阿爾罕布拉宮後,這座宮殿就逐漸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1828年在費 迪南 七世資助下,經建築師何塞·孔特雷拉斯與其子、孫三代進行長期的修繕與復建,才恢復了宮殿原本的面貌。1829年, 美國 外交官 華盛頓 ·歐文(Washington Irving)無意中發現了它,並用3個多月的時間仔細考察並寫下了《阿爾罕布拉宮的故事》一書,它的歷史、藝術和建築價值才被世界所瞭解。


當天,我們入園的時間比較晚,租的中文導覽器必須在晚上8點歸還,所以我們只參觀納斯瑞德宮和赫內拉利費宮,其餘的地方都沒有時間前往,非常遺憾。後來我們才知道,雖然我們預定納宮的門票是下午5點的,但實際上可以早點進園,去其它不需要規定時間的景點游覽。所以這樣看來,當時決定去 阿爾拜 辛區並不是明智的決定。要游覽完整個阿宮,時間應該在5小時以上比較合適,這算作是一個經驗吧。
在記錄我的行程之前,讓我再花點時間談談我參觀了阿宮後對伊斯蘭建築藝術的整體感覺,這也是我寫這篇游記的過程中查閱資料後總結出的感受,唯如此,我才感覺不虛此行。我想阿宮所體現的伊斯蘭建築藝術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就是重裝飾。我看過一篇文章說道“ 就伊斯蘭建築而言‘內部建築’是其普遍規律,其外觀通常朴素、簡潔,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建築結構都不能成為其建築風格的標誌,人們只有深入到其內部空間去體驗,才能尋找到整座建築的特色,因而又被稱作‘隱藏的建築’”(李培暠、丁峰《淺談阿爾罕布拉宮的裝飾圖案藝術特征》)。其所言甚是。遠觀阿宮,就是個規矩 方正 的城堡,不像基督教大教堂從外表就給人雄偉震撼的感覺。可是進去看了後,才會被內部精美的裝飾所震驚折服。整個建築內部,從頂棚,到牆、到柱、到門窗,可以說幾乎沒有不可以進行裝飾的地方,阿宮也做到了幾乎沒有不裝飾的地方。最令人驚嘆的裝飾在頂棚,對我們而言已經很精緻的木製頂棚,在這裡都顯得普通,弓形、鐘浮石裝飾的精美絕倫的穹頂才直讓人眼花撩亂、嘆為觀止。最讓人佩服的裝飾在牆,護牆板、牆身一直到頂,整面牆頂天立地全部都被裝飾,採用的方式有釉彩瓷磚、石雕塑、石灰泥石膏浮雕、鑲嵌畫,圖案有幾何紋、植物紋、阿拉伯文字紋,統一的裝飾風格從內部將整個建築聯在了一起,延展了空間,還常常給人無窮無盡的感覺。柱頭、門窗也都採取了類似的裝飾方法。看了阿宮後,反觀外觀雄偉複雜的哥特式大教堂,其內部裝飾反而顯簡單朴素了。阿宮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水景的應用。阿宮內的每一個庭院和園林都不大,這有點像 蘇州 園林,不像西方 凡爾賽 宮那種大氣的園林。但在每一個庭院里都佈置了水景,有池塘,有水渠,有噴泉,這又比中式園林更豐富,像西方園林了。參觀阿宮之後我們才發現, 非洲 沙漠生長起來的摩爾人居然對水有如此的喜愛和精到,實在令我們驚嘆。當我在阿宮行走,真有移步換景、步步是景的感覺,想必正因如此,阿宮才令人回味無窮,散髮永恆的魅力。
納斯瑞德宮是阿爾罕布拉宮的精華所在,是瑰寶中的瑰寶,可以說是整個 西班牙 伊斯蘭建築文化的最高代表,所以在整個阿宮中,只有這個宮是需要預定具體參觀時間的。










獅子 院的主人追求極樂,但這個庭院卻可能是整個阿宮最血腥的地方。相傳幾百年前,當時阿宮的主人懷疑自己的表兄弟一族對自己不忠,就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把他們召入宮中。就在 獅子 院里,進去一個,殺掉一個,進去一個,殺掉一個。據說有三十六名最勇敢、最忠心的騎士在此被斬首,血污滲入潔白的 大理 石地面,幾百年不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