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血與黃金鑄就的國度——西班牙游記(未完待續)







格拉納達 大教堂建在原清真寺的地基上,從1523年開始建造,到1704年才完工。開始時原本準備建造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但建造過程中卻改了文藝復興式。教堂參觀的門票是5歐,提供免費的中文語音導覽器。教堂內採光較好,也可照相,可以清晰地感受內部空間的高大和 大理 石圓柱的雄偉。





格拉納達 的主教座堂之所以有名,不僅因為它是宗教地位,而且因為它本是為費 迪南 二世和 伊莎貝拉 一世兩位天主教雙王安放棺槨而修建的。現在,雙王、以及他們的女兒“瘋女”胡安娜和女婿的棺槨,就安放在這座大教堂旁邊的皇家小禮堂內。皇家小禮堂也對公眾開放,需要走出大教堂後再從旁邊的一條街進入。在小禮堂中有兩個雙人棺槨,就像在 托萊多 看到的棺槨樣式,只是每個棺槨上有雕塑了兩個躺著的人,而且棺槨上的還有天使雕塑。這兩個棺槨,一個就是給費 迪南 和伊薩 貝拉 的,一個就是給他們的女兒女婿的,只是實際上他們都沒有躺在這樣的 大理 石棺槨里,他們躺在四個木製的小棺材內,這四個棺材就陳放在那兩個棺槨下麵的墓室里。墓室不大,有個鐵柵門鎖著,我們可以透過鐵門看見這四副棺材,但不能進入。
費 迪南 二世和 伊莎貝拉 一世是 西班牙 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國王,他們被教皇 亞歷山大 六世授予“基督教雙王”。為了瞭解他們的偉大,我們可以簡要回顧一下 西班牙 歷史。公元前2世紀以前, 伊比利亞半島 上前前後後有不同的外族人居住過,也有稱作伊比利亞人的本地土著人居住過,但是都是一些部落,沒有被國家統治過。公元前2世紀, 羅馬 共和 國軍團來到了 伊比利亞半島 ,從此整個 西班牙 成為了 羅馬 共和 國及後來的 羅馬 帝國的一個行省,直到公元5世紀,這段時間可以稱為 西班牙 的 羅馬 時代。公元5世紀,屬於日耳曼人一支的西哥特人入侵 羅馬 帝國,並占領了整個 伊比利亞半島 ,從此 西班牙 被西哥特人統治,都城設在 托萊多 ,這一時期可以稱作西哥特統治時期,直到公元711年。在西哥特人統治的中後期,他們的國教已經是天主教了。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從 北非 橫渡 直布羅陀 海峽進入了 伊比利亞半島 ,並打敗了西哥特人,殺了他們的國王,從此穆斯林開始了在 伊比利亞半島 的統治。尤其在 755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占領 科爾多瓦 後,更是開創了 科爾多瓦 哈里發王國。但是,穆斯林並沒有完全占領 西班牙 ,他們領土最大時,也沒有占領 伊比利亞半島 的最北部。 當時,哈里發王國的國教是伊斯蘭教,但是也允許老百姓繼續信奉天主教,所以有過宗教寬容的時期。穆斯林的統治在公元1000年以後走向衰落,北部的基督教王國逐漸興盛。在1085年,基督教國家收復了 托萊多 ,到1248年 塞維利亞 也被收復了,從此就只留下了最後一個伊斯蘭國家—— 格拉納達 王國,這一留就是200多年,直到費 迪南 二世和 伊莎貝拉 一世出現。 伊莎貝拉 本是北部的 卡斯 蒂里亞王國的公主,費 迪南 是 東北 部的 阿拉貢 王國的王子,他們在1469年結為夫婦。 伊莎貝拉 在1474年她23歲時被立為 卡斯 蒂里亞王國的女王,費 迪南 在1479年被立為 阿拉貢 王國的國王,從此兩位國王對他們統治的王國實行共治。在他們的帶領下,基督教王國最終於1492年收復了 格拉納達 ,整個 伊比利亞半島 全部回到了基督教的統治之下,所以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基督教雙王。同時,在他們共治下最終建立了 西班牙 王國,所以他們對當今 西班牙 影響重大。除此之外,是他們支持了克裡斯托弗· 哥倫布 的探險——由此發現了美洲大陸,不僅為 西班牙 帶回了大量 白銀 ,支持了 西班牙 在接下來兩個世紀成為 歐洲 最強大的帝國,而且也奠定了當今世界的基礎。所以,無論從對 西班牙 還是從對世界的影響來看,這對夫婦都絕對稱得上偉大。


可惜的是,皇家小禮堂不允許照相,所以沒能留下照片。為了表達對二位國王的敬意,我只能在皇家小禮堂的外面照一張作為留念 。


在 格拉納達 吃過午餐後我們就驅車前往 龍達 ——一個偏居於 安達盧西亞 腹地的小鎮。從 格拉納達 到 龍達 距離約200公里,開車過去大約需要2個半小時。我們從 格拉納達 出來後,很快就下高速轉入了 西班牙 的鄉間公路——就是只有兩根車道,兩旁都是農田的公路。行駛在這樣的路上超車很不容易,運氣不好的話會跟在一輛卡車後面跑很長的距離,不過倒給了我們慢慢欣賞兩側田園風光的機會——這一路有許多的嚮日葵田地,我在 四川 幾乎看不到嚮日葵田,所以可以算作領略了異域的田園風光。也許是我們來的時候不對,即使烈日當空,一路上看見的嚮日葵大多也蔫頭趴腦,而且顏色泛黑,完全沒有想象中金燦燦朝氣蓬勃的姿態,不免讓人失望。從 格拉納達 到 龍達 其實也可以坐火車前往,這是我們到了 龍達 看見地圖上的 龍達 火車站後才知道的,進一步瞭解後得知坐火車需要花3個半到4個小時,雖然時間稍微長一點,但是對於乘坐公共交通旅行的人來說無疑多了一個選擇。
龍達 在 西班牙 的旅游景點里非常有名,因為它壯觀的 龍達 新橋、因為天空之城的名頭、因為海明威說它是最適合私奔的地方、因為它是現代 西班牙 鬥牛的發源地。。。。。。
龍達 ,現在許多介紹它的文字都會說它“誕生於 羅馬 帝國時代,三千多年前一批旅人風塵僕僕地爬上這座七百五十公尺的峭壁,發現這裡地勢險要,河流豐沛,食物豐美,於是安營扎寨,造出了第一座房子。。。。。”。但實際上, 羅馬 帝國成立據今也不過2000年多一點,所以,如果 龍達 誕生於 羅馬 帝國時代,它一定不會是在三千多年前就被一批旅人發現後建立起來的。但是, 龍達 有人的歷史卻未必沒有三千年,因為在 龍達 西南20公里的皮萊塔山洞(Cueva de la Pileta)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繪畫,生動表現了馬、山羊、魚的形態和動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 龍達 歷史悠久,但對於 龍達 城,應該沒有三千年的歷史吧。但即便只有兩千多年,也可以說得上歷史悠久了。接著剛纔那段介紹的文字說,如果真有那樣一批旅人,那他們一定是爬上了七百五十公尺高的峭壁,因為現在的 龍達 舊城就處在這個峭壁之上。正因為有了這個峭壁,所以有了 龍達 新橋;正因為舊城處於高高的峭壁之上,所以它有了天空之城的名聲;也許,正是因為 龍達 地處這樣偏僻山區的峭壁之上,它才有可能成為私奔之城,因為“一個地方要適合私奔,必須具備風景秀美和人跡罕至”,而這兩者 龍達 都因為地勢的緣故而具有。至於 西班牙 鬥牛的發源地,倒可能與地勢無關。據說,歷史上鬥牛是 西班牙 貴族的專屬運動。早先的規則是騎著馬與牛鬥,有一次一個貴族被蠻牛沖得人仰馬翻,生命危急之際,一個平民揮舞帽子引走了蠻牛,從此開啟了馬下鬥牛的新時代。這個故事就發生在 龍達 ,因此它又被稱為 西班牙 鬥牛的發源地。
龍達 不大,主要景點都位於 龍達 新橋附近。我們訂的賓館就在新橋旁邊,但不帶停車場。到達酒店放下行李後,我按照酒店的指示把車停到了1公裡外的一個公共停車場內,他們說憑酒店的印章可以免費停放。不過我第二天走時忘了讓他們在停車票上蓋章(只是把酒店的印章蓋在了地圖上),白白花了20多歐停車費。估計開車去 龍達 的游客大多數也會和我一樣把車停在距酒店一定距離的公共停車場內,因為這個小城確實不大,大多數酒店都不會自帶停車場的。




龍達 鬥牛場就在 龍達 新橋附近,順著新橋上的公路向 西北 方步行約200米即可到達。這個鬥牛場建成於1785年,是 西班牙 最古老的鬥牛場之一。鬥牛場能容納5000名觀眾。為保護古跡,如今 龍達 鬥牛場已闢為鬥牛博物館,只有特殊的節日才在此舉辦鬥牛活動。









我們在 龍達 用過早餐後就啟程前往 塞維利亞 。這裡順便提一句, 龍達 的早餐真心不“早”,開的最早的早餐店是麥當勞,也是早上9點才開門,和其它地方的麥當勞都不在同一個點上。看來, 龍達 的悠閑真不是假的。從 龍達 到 塞維利亞 約150公里,和來時一樣要經過一段長長的鄉村公路,路程過半後才走 上高 速公路,總行程大約需要2個小時。
塞維利亞 的世界文化遺產包括 塞維利亞 大教堂、王宮和西 印度 群島綜合檔案館,三個景點都集中地位於 塞維利亞 老城區的一處區域內,非常方便游覽。離開這個區域不遠,步行即可到達的幾個景點包括黃 金塔 、 塞維利亞 大學、 西班牙 廣場。我們到達 塞維利亞 已是中午,擔心下午時間不夠,所以當天就只參觀了 塞維利亞 大教堂,逛了 西班牙 廣場,站在黃 金塔 外看了看。

教堂主體東西長116米,南北寬76米,整個教堂區域占地面積近11520平米。上圖照片中,左邊臨著憲法大街(Avenida de la Constitu)的部分就是教堂的西邊,正對著的一大片區域就是教堂的南邊,照片右側教堂最高處的建築就是鐘樓,它位於教堂的 東北 角,鐘樓對面在照片最右邊只掛了個角的建築就是西 印度 群島綜合檔案館, 塞維利亞 王宮就在檔案館的東邊,它已經在照片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