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血與黃金鑄就的國度——西班牙游記(未完待續)


科爾多瓦 最有名的景點是清真寺、古 羅馬 橋和百花巷,它們都位於 科爾多瓦 的老城區,而且挨得很近,所以半天時間就能把三個景點都看完。從我們住的賓館前往清真寺會經過 科爾多瓦 的老城區,那是成片的小街小巷,與 馬德里 相比,又是另一番情調。


為了更深入地瞭解大清真寺的歷史,這裡順帶聊一聊阿拉伯帝國最初的歷史。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在632年逝世後,其岳父艾卜· 伯克 爾被選為第一任哈里發(意為安拉使者的繼承人),阿拉伯帝國從此誕生。最初的四位哈里發都是選任的,他們的時期被稱為阿拉伯帝國的四大哈里發時期,亦稱正統哈里發時代,這段時期為632——661年。但實際上,前三任哈里發和先知都沒有血緣關係,要麼是先知的岳父,要麼是先知的女婿。只有第四任哈里發 阿裡 是先知的堂弟及女婿。所以,在伊斯蘭世界,有部分人不承認前三任哈里發,認為他們是篡權者,只承認 阿裡 是他們的第一代伊瑪目(意為領拜人),這些人就是我們所知的什葉派(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就是 伊朗 );另一部分承認前三任哈里發的就是遜尼派(當今世界最大的遜尼派國家就是沙特)。661年 阿裡 被刺殺後,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的堂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壓服 阿裡 與穆罕默德之女所生的 長子 哈桑(什葉派承認的第二代伊瑪目),成為哈里發。他去世後宣佈其子為繼承人,從而將伊斯蘭哈里發選舉制度破壞,阿拉伯帝國從此成為由世襲王朝統治的封建國家。因此將661年作為阿拉伯倭瑪亞王朝的開始。倭瑪亞王朝至750年被阿拔斯家族取代,阿拉伯帝國從此進入阿拔斯王朝時期,直到1258年。
在750年,阿拔斯家族(穆罕默德叔父的後裔)在倭瑪亞王朝的首都大馬士革宴請全城的倭瑪亞家族成員,然後在宴會上把他們全殺了,只有一人幸免於難,他就是王子阿卜杜勒·拉赫曼,當時他19歲。拉赫曼沿著 北非 一路逃亡,並爭取支持者。755年9月,他在 馬拉加 附近登陸 伊比利亞半島 進入 西班牙 ,此時他有300扈從。然後他一路向北到達曾是 羅馬 首都的 科爾多瓦 ,並與阿拔斯的支持者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決戰。依靠700騎兵,他橫掃敵軍。從此,以 科爾多瓦 為首都,他建立了後倭瑪亞王朝,直至1236年滅亡。倭瑪亞王朝崇尚白色,被我國古代稱為白衣大食(大食就是阿拉伯帝國),無怪乎 西班牙 南部有如此多的白色房屋。順便提一句,阿拔斯王朝被稱為黑衣大食,莫非他們崇尚黑色。
786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欲使 科爾多瓦 成為與東方匹敵的偉大宗教中心,迫使當時的基督徒向他出售了那一半修道院和教堂,然後拆毀了這座 科爾多瓦 最大的天主教建築,並開始建造大清真寺。後來經過拉赫曼二世和 哈卡 姆二世擴建,到1236年時, 該寺院的面積已比初建時擴大了2倍, 一次就可容納2萬多信徒從事宗教活動。北方的天主教 西班牙 國王占領 科爾多瓦 後, 於1236年6月29日,在這座清真寺舉行了一個天主教儀式,宣佈它重新成為天主教堂。
科爾多瓦 清真寺主要由桔樹院、宣禮樓、禮拜正殿、聖墓四個部分組成,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禮拜正殿。















科爾多瓦 大清真寺周圍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巷,其中靠南端的小巷給人濃濃的 地中海 特色。






我們是從 科爾多瓦 開車到的 格拉納達 (Granada)。在 科爾多瓦 火車站提了車以後,我們開了將近2個半小時,在中午時分到達了 格拉納達 。入住的賓館就在阿爾罕布拉宮附近,步行過去用不了10分鐘。但當時我在導航軟件上將阿爾罕布拉宮設為目的地,差點就錯過了景點的入口大門,幸好看見那裡人比較多(但也比國內景點入口的人少多了),因為好奇走過去看看,才知道原來那裡就是景點入口。現在我知道了在導航軟件上,正確的目的地應設置阿爾罕布拉宮售票處,這樣才能到達入口。
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是 格拉納達 最有名的景點,幾乎每個去 格拉納達 的游客都是沖者它去的。所以,去阿宮必須提前買票,尤其是其中納斯瑞德宮(Nasrid Palaces)的門票,最好要提前三個月購買,否則真可能買不到你想預定的時間。我們這次買票就晚了點,本想買17號早上去納宮的票,結果賣完了,只好買了頭一天下午5點的票。我們這次 格拉納達 之行的遺憾,從這次購票就埋下了。接近下午3點的時候我們在阿宮入口換到了紙質票(後來才知道其實不用換紙質票,有電子票也可以),想到距離參觀時間還早,我就提議去 格拉納達 的另一個景點——1984年與阿宮同時被列為世界遺產的 阿爾拜 辛區參觀。因為從導航軟件看,我們距 阿爾拜 辛區只有2公里,步行只需33分鐘,對於愛跑步的我們來說,這就是小菜一碟。可後來的事實告訴我,用 阿爾拜 辛這個目的地導航所指的地方,也許並不是你想去的 阿爾拜 辛。
阿爾拜 辛是 格拉納達 北部的一個區,特點是保留了狹窄蜿蜒的中世紀摩爾街道。也怪我的功課沒有做好,並不知道這個區有多大,也不知道其中還有具體的景點, 比如 聖尼古拉 教堂(那裡被當作觀看阿爾罕布拉宮的觀景台)、阿拉伯浴室、 格拉納達 考古博物館、救主教堂,還以為這個 阿爾拜 辛區就像一個菜市場一樣是個具體的景點,所以我才會以 阿爾拜 辛作為導航目的地。結果導航軟件給我的目的地是一個叫做“Ermita de San Miguel el Alto”的博物館,在它旁邊還有個叫做“Mirador San Miguel El Alto”的地方,翻譯過來應該是“聖Miguel高地觀景台”,而不是我前面所列的地點。我們就順著導航走,一開始感覺還不錯,的確是狹窄蜿蜒的街道、摩爾人風格的房屋,不過後來就感到非常辛苦了,因為一路都是順著山爬坡上坎,加之下午的烈日當空,真有把人烤乾的意思。不僅如此,一路還見不到幾個游客,行人車輛都少。我們幾乎都要放棄了,但還是堅持走到了導hi航的目的地,不過用時可不是33分鐘,而是將近80分鐘,這也導致我們回去進入阿宮的時間稍微過了5點鐘。那裡的確是在一個山頂的觀景台,從那裡可以看到山下麵成片的摩爾人的房屋,以及不遠處的阿爾罕布拉宮。如果你說我看到的是 阿爾拜 辛,我相信;如果你說我走過的那片是 阿爾拜 辛,我也相信;不過你要說這就是大多數游客到達的 阿爾拜 辛,我真的不怎麼相信;也許我真的只是遠觀而沒有近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