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也能有精彩的自由行——18天追尋失落的帝國西班牙、葡萄牙
↑聖若熱城堡 這片土地從史前時代起就有人類居住,如今在城堡中仍可尋到鐵器時代的定居點和腓尼基人留下的痕跡。聖喬治城堡歷史悠久,由 凱爾 特人建於5世紀,公元753年,這裡被摩爾人統治,城堡簡直就是堅不可摧,後來信奉天主教的阿方索·恩里克斯,帶領大軍採取圍困策略,經過17周的時間,終於征服了 裡斯本 ,從而在1147年成為 葡萄牙 的第一位國王。觀景平臺上的那尊雕像就是阿方索國王。觀景台旁留下的殘垣斷壁是阿爾卡 薩瓦 王宮存留下來的部分。遠處有一個小型的國王噴泉。
來到古堡前,護城河裡的水已乾枯,長出了青青的綠草,工作人員正用除草機平整草地。進入古堡,幾堵牆分割了外牆與內院的空間。進入深處,是高聳的城牆圍成的方形天井,裡面還有一口古井。登上城樓, 葡萄牙 國旗迎風飄揚,整個 裡斯本 城都在腳下。城牆凹陷處是以往的炮口和槍口,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城堡固若金湯。 ↑聖若熱城堡 ↑聖若熱城堡 參觀完聖喬治城堡出來,看到門口排隊買票的人已排成長龍,估計光買票就要等上半個多小時吧,慶幸自己來得早,不用排隊。
遵循谷歌地圖導航,我們穿過彎曲的街巷,拾級而下去找759路公交車。因為這裡是下城區,所以住在這裡的居民並不 富裕 。不過街道倒也乾凈,院落也收拾得整潔。
前天,我們在國家馬車博物館和國家瓷磚博物館吃了閉門羹,今天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在這兩個景點間做了取捨,最終選定國家瓷磚博物館。
所謂瓷磚藝術,就是用瓷磚拼成的裝飾畫,在 葡萄牙 是最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瓷磚畫源於摩爾人統治時期的 西班牙 ,在 格拉納達 很流行。在摩爾人占領期間傳到 葡萄牙 。 葡萄牙 的瓷磚畫是1517年由 意大利 人弗朗西斯科·尼克洛索帶過來的。 葡萄牙 瓷磚選擇藍色基調是受到 代爾夫特 陶瓷和 中國 青花瓷的影響。瓷磚畫曾經是財富、權力的象徵。後來才在民間廣泛使用。
瓷磚畫的內容有聖經故事、飛禽走獸、人物、花卉、幾何圖形等等,幅幅惟妙惟肖。有些瓷磚畫的內容令人乍舌。瓷磚畫的撞色處理得非常棒,有幾幅看上去就像是奢侈品店賣出來的 大方 巾。還有一幅巨幅的瓷磚畫,足足占了展廳的四面牆,描繪的是 裡斯本 城裡的景象,像是清明上河圖的姊妹篇。
參觀完來到咖啡廳,櫃臺的瓷磚上繪製了廚房食材的畫面,非常有趣。門外是一個綠植庭院。在這種地方喝下去的是有文化的咖啡。外國人真是懂享受啊!
在國家瓷磚博物館裡面看到及記錄下的這一切,日後如果有臨摹的機會,簡直可以回味無窮了。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下午,我們乘車沿著 自由大道 去“ 龐巴爾侯爵廣場 ”。 自由大道 寬90米,全長1400米,這條1882年修通的城市大動脈是 裡斯本 實行現代城市規劃的第一步。兩旁的建築非常漂亮,除了高檔的酒店、餐廳外,這裡還是繁華的商業街,各種世界奢侈品牌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人們可以在寬闊的林蔭大道上散步,每隔不遠有座椅供人們休憩。 越往北走顯得冷清。“ 龐巴爾侯爵廣場 ”已經是 自由大道 的盡頭了,非常靠近愛德華七世公園。1755年, 裡斯本 遭遇了9級大地震,古老的教堂和宮殿像紙房子般倒塌,而接下來的火災和海嘯更吞噬了無數的建築和生命。特別是下城區頃刻間變成廢墟。在時任首相龐巴爾侯爵的帶領下, 裡斯本 人民投入到災後重建的工作中。象 奧古斯塔 街旁邊重建的建築,人們會稱其為“pombalina”,指的就是龐巴爾式的體系結構。龐巴爾侯爵還通過施政策略改革等,成為重振 葡萄牙 經濟的重要人物。人們非常愛戴和懷念這位首相,因此,1917-1934年,人們為他立碑紀念。“ 龐巴爾侯爵廣場 ”上立著一根圓柱,圓柱的頂端是龐巴爾侯爵的銅像,身邊的那隻 獅子 是權力的象徵。 ↑龐巴爾侯爵廣場 靠近 龐巴爾侯爵廣場 的地方,還隱藏著一塊 葡萄牙 的瑰寶: 安東 尼奧·梅代 羅斯 (Antonio Medeiros)和阿爾梅達故居,現在是梅代 羅斯 和阿爾梅達基金會的所在地。裡面有很多有關裝飾藝術的收藏品,令人嘆為觀止。從木雕佛像到巨幅掛毯、名家油畫,從古典傢具到各式座鐘,從各式珠寶到瓷器擺件、工藝扇,收藏的門類繁多。展廳還展出了 中國 漢朝和清朝的精美瓷器和珍貴的古董、銀器。大多藏品並不比王宮的遜色。這裡鮮有國人出現,因為小眾所以安靜,我們得以從容地觀賞,真是大飽眼福了。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回到市中心,我們在加雷特(Rua
Garrent)大街的商店里為家人購買了60歲生日禮物,並沿著這條大街走到了“ 巴西 人咖啡館”。100多年來,這裡都是 裡斯本 的藝術家、記者和知識分子聚會的地方。著名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也經常光顧此地。現在,咖啡館的門前端放著一座佩索阿的銅像。他的雙手因為經常被路人摸而變得格外滑亮。 ↑巴西人咖啡館
再一次 我見到你,
童年的城市,
曾經害怕迷失於你的懷抱…
且悲又喜,
仿佛回到夢裡……
——費爾南多·佩索阿
費爾南多·佩索阿13歲開始寫詩,在 葡萄牙 的文化大舞臺上鍥而不捨地創作了20多年。他喜歡把自己帶入不同的人物角色進行寫作。其主要作品有《14行詩》、《喜哥》,和《啟示錄》等。 裡斯本 的 葡萄牙 國家圖書館編目里共有27543個佩索阿的條目,佩索阿的作品深刻地影響了 葡萄牙 的現代文學。
人們為何對文學家、詩人那麼崇敬?因為他們開啟了人們的心靈。
加雷特(Rua Garrent)大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大型商店鱗次櫛比,一遍繁華大都市的景象。人們悠閑、快樂,完全感覺不到 葡萄牙 經濟衰退的跡象。
我們在“比卡升降機”和“ 聖胡斯塔升降機 ”之間作了個抉擇,最終還是決定去乘“ 聖胡斯塔升降機 ”。
這個鐵家伙是深灰色的,建於1898-1901年,由 葡萄牙 工程師拉烏爾·蓬薩爾設計。他是埃菲爾鐵塔的設計者 亞歷山大 ·埃菲爾的學生。 裡斯本 城裡有不少升降機,是因為這裡的地勢落差很大,是為瞭解決百姓搬運重物的難題而建。除了 聖胡斯塔升降機 實際上是個電梯垂直移動之外,其他的都是能爬陡坡的纜索火車或有軌電車。
別看排隊的人不多,如果我們早知道這裡的運行效率這麼低,恐怕早就放棄了。頂多也就30-40米長的隊伍,我們卻排隊等候了1個半小時!電梯每次可以載員25人啊,為何等這麼久?原來,電梯滿載上行後,要等到下來有足夠的人時才運行。而上去後的游客或在觀景臺上喝咖啡看風景,或去參觀 卡爾莫修道院 ,或是在上城區走走看看,下行的客人寥寥無幾。真不知道工作人員是怎麼想的,這麼多人長時間苦等,下行電梯空放幾次又如何呢!
大約6-7層樓的高度,我們來到了頂層。旁邊“卡爾莫教堂”的一連串外露的尖拱直指天空!在被1755年大地震震塌之前的三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卡爾莫教堂一直是 裡斯本 的天主教中心。如今,儘管殘缺不全,卡爾莫教堂卻是留存至今的極少數中世紀建築之一。 ↑聖胡斯塔升降機 ↑聖胡斯塔升降機 ↑卡爾莫修道院
明天一早我們就要離開 裡斯本 了,還有一樁大心愿未了呢。這裡是法多音樂的發祥地,怎麼能輕易錯過呢!
Fado一詞,來源於拉丁語Fatum,是命運的意思,法多音樂可以說是 葡萄牙 的靈魂,融合了阿拉伯、吉普賽、 西班牙 籍猶太人和水手的音樂風格,慵懶的歌聲在 葡萄牙 吉他和中提琴的伴奏下,營造出浪漫而悠遠的氣氛。 ↑羅西歐廣場 前兩天,我們探尋過幾個法多音樂的演出地,要麼不在演出檔期,要麼要買門票且網上評論不好,沒找到合適的。今天,我們要去“A Severa”餐廳試試。
這是一家FADO音樂餐廳。由於沒有預約,我們在20:00開始營業之前早早地去餐廳排隊。門口的老頭瞭解了我們的來意,就很有禮貌地把我們引進大廳並安排了座位。
這家餐廳的牆,腰線以下用 葡萄牙 瓷磚裝飾,彎彎的拱門有摩爾風格。牆上掛著各種證書和名人照片,向顧客表示他們Fado音樂的純正。在另一堵牆的醒目位置,掛著一幅和法多音樂有關的油畫,從畫中女性的衣著和坐姿,可以看出她的貧民身份,反映了法多音樂18世紀末在 裡斯本 港口周邊的貧民區中廣泛傳唱的歷程。餐廳一式男服務員,穿著西裝馬夾手腳麻利、彬彬有禮地為食客服務。光看單價會覺得價格偏高,但看到端上來的那麼實誠又好吃的菜時,給人的感覺是公道、值得,甚至有些驚喜。
9點之前是人們享用晚餐的時間。燭光、美酒、美食,在浪漫的的氛圍中度過美好的時光。9點鐘,在你品嘗美食的同時,法多音樂的演出開始了。燈光暗了下來,隨著 葡萄牙 特有的12弦吉他的前奏,一個女人用沙啞的嗓音、平緩的節奏唱出了一首首歌,那滄桑、哀怨、思念、焦慮、憂郁的歌聲打動了我的心,我仿佛感受到了貧民的艱辛和無奈。要找出法多音樂的起源還得回到遙遠的年代,也許是水手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漂泊之時心緒的表達,是一種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同時混合著對未知未來的焦慮和渴望。法多情感,是一種焦慮和留戀,渴望和懷舊交織在一起的憂郁,也許是這樣一種情懷,使 葡萄牙 人成為 歐洲 最傳統的民族。
來到古堡前,護城河裡的水已乾枯,長出了青青的綠草,工作人員正用除草機平整草地。進入古堡,幾堵牆分割了外牆與內院的空間。進入深處,是高聳的城牆圍成的方形天井,裡面還有一口古井。登上城樓, 葡萄牙 國旗迎風飄揚,整個 裡斯本 城都在腳下。城牆凹陷處是以往的炮口和槍口,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城堡固若金湯。 ↑聖若熱城堡 ↑聖若熱城堡 參觀完聖喬治城堡出來,看到門口排隊買票的人已排成長龍,估計光買票就要等上半個多小時吧,慶幸自己來得早,不用排隊。
遵循谷歌地圖導航,我們穿過彎曲的街巷,拾級而下去找759路公交車。因為這裡是下城區,所以住在這裡的居民並不 富裕 。不過街道倒也乾凈,院落也收拾得整潔。
前天,我們在國家馬車博物館和國家瓷磚博物館吃了閉門羹,今天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在這兩個景點間做了取捨,最終選定國家瓷磚博物館。
所謂瓷磚藝術,就是用瓷磚拼成的裝飾畫,在 葡萄牙 是最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瓷磚畫源於摩爾人統治時期的 西班牙 ,在 格拉納達 很流行。在摩爾人占領期間傳到 葡萄牙 。 葡萄牙 的瓷磚畫是1517年由 意大利 人弗朗西斯科·尼克洛索帶過來的。 葡萄牙 瓷磚選擇藍色基調是受到 代爾夫特 陶瓷和 中國 青花瓷的影響。瓷磚畫曾經是財富、權力的象徵。後來才在民間廣泛使用。
瓷磚畫的內容有聖經故事、飛禽走獸、人物、花卉、幾何圖形等等,幅幅惟妙惟肖。有些瓷磚畫的內容令人乍舌。瓷磚畫的撞色處理得非常棒,有幾幅看上去就像是奢侈品店賣出來的 大方 巾。還有一幅巨幅的瓷磚畫,足足占了展廳的四面牆,描繪的是 裡斯本 城裡的景象,像是清明上河圖的姊妹篇。
參觀完來到咖啡廳,櫃臺的瓷磚上繪製了廚房食材的畫面,非常有趣。門外是一個綠植庭院。在這種地方喝下去的是有文化的咖啡。外國人真是懂享受啊!
在國家瓷磚博物館裡面看到及記錄下的這一切,日後如果有臨摹的機會,簡直可以回味無窮了。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國立磁磚博物館 下午,我們乘車沿著 自由大道 去“ 龐巴爾侯爵廣場 ”。 自由大道 寬90米,全長1400米,這條1882年修通的城市大動脈是 裡斯本 實行現代城市規劃的第一步。兩旁的建築非常漂亮,除了高檔的酒店、餐廳外,這裡還是繁華的商業街,各種世界奢侈品牌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人們可以在寬闊的林蔭大道上散步,每隔不遠有座椅供人們休憩。 越往北走顯得冷清。“ 龐巴爾侯爵廣場 ”已經是 自由大道 的盡頭了,非常靠近愛德華七世公園。1755年, 裡斯本 遭遇了9級大地震,古老的教堂和宮殿像紙房子般倒塌,而接下來的火災和海嘯更吞噬了無數的建築和生命。特別是下城區頃刻間變成廢墟。在時任首相龐巴爾侯爵的帶領下, 裡斯本 人民投入到災後重建的工作中。象 奧古斯塔 街旁邊重建的建築,人們會稱其為“pombalina”,指的就是龐巴爾式的體系結構。龐巴爾侯爵還通過施政策略改革等,成為重振 葡萄牙 經濟的重要人物。人們非常愛戴和懷念這位首相,因此,1917-1934年,人們為他立碑紀念。“ 龐巴爾侯爵廣場 ”上立著一根圓柱,圓柱的頂端是龐巴爾侯爵的銅像,身邊的那隻 獅子 是權力的象徵。 ↑龐巴爾侯爵廣場 靠近 龐巴爾侯爵廣場 的地方,還隱藏著一塊 葡萄牙 的瑰寶: 安東 尼奧·梅代 羅斯 (Antonio Medeiros)和阿爾梅達故居,現在是梅代 羅斯 和阿爾梅達基金會的所在地。裡面有很多有關裝飾藝術的收藏品,令人嘆為觀止。從木雕佛像到巨幅掛毯、名家油畫,從古典傢具到各式座鐘,從各式珠寶到瓷器擺件、工藝扇,收藏的門類繁多。展廳還展出了 中國 漢朝和清朝的精美瓷器和珍貴的古董、銀器。大多藏品並不比王宮的遜色。這裡鮮有國人出現,因為小眾所以安靜,我們得以從容地觀賞,真是大飽眼福了。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梅代羅斯和阿爾梅達基金會
回到市中心,我們在加雷特(Rua
Garrent)大街的商店里為家人購買了60歲生日禮物,並沿著這條大街走到了“ 巴西 人咖啡館”。100多年來,這裡都是 裡斯本 的藝術家、記者和知識分子聚會的地方。著名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也經常光顧此地。現在,咖啡館的門前端放著一座佩索阿的銅像。他的雙手因為經常被路人摸而變得格外滑亮。 ↑巴西人咖啡館
再一次 我見到你,
童年的城市,
曾經害怕迷失於你的懷抱…
且悲又喜,
仿佛回到夢裡……
——費爾南多·佩索阿
費爾南多·佩索阿13歲開始寫詩,在 葡萄牙 的文化大舞臺上鍥而不捨地創作了20多年。他喜歡把自己帶入不同的人物角色進行寫作。其主要作品有《14行詩》、《喜哥》,和《啟示錄》等。 裡斯本 的 葡萄牙 國家圖書館編目里共有27543個佩索阿的條目,佩索阿的作品深刻地影響了 葡萄牙 的現代文學。
人們為何對文學家、詩人那麼崇敬?因為他們開啟了人們的心靈。
加雷特(Rua Garrent)大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大型商店鱗次櫛比,一遍繁華大都市的景象。人們悠閑、快樂,完全感覺不到 葡萄牙 經濟衰退的跡象。
我們在“比卡升降機”和“ 聖胡斯塔升降機 ”之間作了個抉擇,最終還是決定去乘“ 聖胡斯塔升降機 ”。
這個鐵家伙是深灰色的,建於1898-1901年,由 葡萄牙 工程師拉烏爾·蓬薩爾設計。他是埃菲爾鐵塔的設計者 亞歷山大 ·埃菲爾的學生。 裡斯本 城裡有不少升降機,是因為這裡的地勢落差很大,是為瞭解決百姓搬運重物的難題而建。除了 聖胡斯塔升降機 實際上是個電梯垂直移動之外,其他的都是能爬陡坡的纜索火車或有軌電車。
別看排隊的人不多,如果我們早知道這裡的運行效率這麼低,恐怕早就放棄了。頂多也就30-40米長的隊伍,我們卻排隊等候了1個半小時!電梯每次可以載員25人啊,為何等這麼久?原來,電梯滿載上行後,要等到下來有足夠的人時才運行。而上去後的游客或在觀景臺上喝咖啡看風景,或去參觀 卡爾莫修道院 ,或是在上城區走走看看,下行的客人寥寥無幾。真不知道工作人員是怎麼想的,這麼多人長時間苦等,下行電梯空放幾次又如何呢!
大約6-7層樓的高度,我們來到了頂層。旁邊“卡爾莫教堂”的一連串外露的尖拱直指天空!在被1755年大地震震塌之前的三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卡爾莫教堂一直是 裡斯本 的天主教中心。如今,儘管殘缺不全,卡爾莫教堂卻是留存至今的極少數中世紀建築之一。 ↑聖胡斯塔升降機 ↑聖胡斯塔升降機 ↑卡爾莫修道院
明天一早我們就要離開 裡斯本 了,還有一樁大心愿未了呢。這裡是法多音樂的發祥地,怎麼能輕易錯過呢!
Fado一詞,來源於拉丁語Fatum,是命運的意思,法多音樂可以說是 葡萄牙 的靈魂,融合了阿拉伯、吉普賽、 西班牙 籍猶太人和水手的音樂風格,慵懶的歌聲在 葡萄牙 吉他和中提琴的伴奏下,營造出浪漫而悠遠的氣氛。 ↑羅西歐廣場 前兩天,我們探尋過幾個法多音樂的演出地,要麼不在演出檔期,要麼要買門票且網上評論不好,沒找到合適的。今天,我們要去“A Severa”餐廳試試。
這是一家FADO音樂餐廳。由於沒有預約,我們在20:00開始營業之前早早地去餐廳排隊。門口的老頭瞭解了我們的來意,就很有禮貌地把我們引進大廳並安排了座位。
這家餐廳的牆,腰線以下用 葡萄牙 瓷磚裝飾,彎彎的拱門有摩爾風格。牆上掛著各種證書和名人照片,向顧客表示他們Fado音樂的純正。在另一堵牆的醒目位置,掛著一幅和法多音樂有關的油畫,從畫中女性的衣著和坐姿,可以看出她的貧民身份,反映了法多音樂18世紀末在 裡斯本 港口周邊的貧民區中廣泛傳唱的歷程。餐廳一式男服務員,穿著西裝馬夾手腳麻利、彬彬有禮地為食客服務。光看單價會覺得價格偏高,但看到端上來的那麼實誠又好吃的菜時,給人的感覺是公道、值得,甚至有些驚喜。
9點之前是人們享用晚餐的時間。燭光、美酒、美食,在浪漫的的氛圍中度過美好的時光。9點鐘,在你品嘗美食的同時,法多音樂的演出開始了。燈光暗了下來,隨著 葡萄牙 特有的12弦吉他的前奏,一個女人用沙啞的嗓音、平緩的節奏唱出了一首首歌,那滄桑、哀怨、思念、焦慮、憂郁的歌聲打動了我的心,我仿佛感受到了貧民的艱辛和無奈。要找出法多音樂的起源還得回到遙遠的年代,也許是水手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漂泊之時心緒的表達,是一種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同時混合著對未知未來的焦慮和渴望。法多情感,是一種焦慮和留戀,渴望和懷舊交織在一起的憂郁,也許是這樣一種情懷,使 葡萄牙 人成為 歐洲 最傳統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