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訪大洋洲,悉尼墨爾本大洋路10日談


真不明白這裡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景點。






菲利普島,是距離 墨爾本 約130公里的一個小島,島西南端諾畢斯岬附近的夏陸灘是小精靈企鵝的保護區,每到日落時分,小企鵝們就會成群從海上陸續歸巢。購買23.8澳幣/人的門票,就可以在人工看臺上,看著小可愛們排著隊搖搖擺擺地回家。由於閃光燈會傷害小企鵝的眼睛,為了避免萬一,整個項目全程都是不可以拍照的。
但這絕不是我最終放棄菲利普島的原因 。
一個主要原因是,菲利普島離 墨爾本 市區實在太遠啦,單程駕駛接近2小時,這一來一回就是4小時,況且看完企鵝歸巢天都黑了,還要趕夜路回市區,我是拒絕的。

在此特別鳴謝澳新通旅游群的群友Sharon,是她提供了看小企鵝的確切地址:
St Kilda Kiosk,Google此地址即可抵達。
在公寓歇了會,等優格和安旎回來匯合,我們4個人便一起打車前往聖基達海灘。
補充一個細節:來之前我們各自做了攻略,在 墨爾本 和 悉尼 我們都是選擇各自想去的地方,例如今天 墨爾本 白天的行程都是我和程序員兩個人去的,而看企鵝歸巢是我們4個都想去的,所以稍晚匯合一起出發。而 大洋路 由於要共同租車,大家就是一起活動。

這個時候還是大白天,天黑的時候小企鵝才會回家,所以我們要在海灘邊浪一會。
下車的地方就是Luna park,看到很多市民坐在大草地上嘮嗑(又見草坪!),我們決定也坐下休息下,畢竟逛了一整天。










——聖基達防浪波堤

【受法律保護】
這個防波堤是人們能在郊區中心近距離看小動物的唯一環境,小企鵝和海鼠都是受到《1975年野生動物法案》保護的。如果發現有人嘗試接觸、干擾這些動物,或者攜狗進入防波堤,請撥打13 1963 舉報。
大白話翻譯過來就是:眼看手勿動!別作死!發現不良行為請舉報!
【如何保護這些本地動物】
由於離市中心很近,他們很容易被人類的活動影響,例如噪音,閃光燈和物理侵擾。即使是狗的味道也能使這些動物受到驚嚇。垃圾更是一種特殊的危害,可能導致小動物們被纏繞,或者吃進金屬沉澱物。
遵循以下簡單規則,即可保證每個人都能長年看到這些害羞的小可愛:
1\. 不要亂扔垃圾
帶走所有垃圾,例如膠袋,釣魚線和魚鉤;
2\. 禁狗
請勿攜狗進入;
3\. 禁用閃光燈
確保你的閃光燈是關閉的;
4\. 不要摸
和小動物保持距離,不要突然移動或者嘗試接觸動物,如果你保持安靜,他們會決定要不要靠近你。

這個防波堤是 墨爾本 兩種重要保護動物的家:小企鵝和海鼠。
此堤壩最早建於1956 年,用於停放奧林匹克比賽用的賽艇。1998年進行了擴建,這在當時用掉了 22000噸大石。
1974年這裡第一次發現了小企鵝的蹤跡,此發現證明瞭這裡是它們的理想棲息地。
1986年,我們開始統計小企鵝的數量,時至今日,此處大概有1000 只小企鵝。
【關於小企鵝】
平均身高只有 33cm,是已知17 種企鵝裡面個頭最小的,他們可以藏身在岩石中間的縫隙中,躲避鱷魚的追捕。小企鵝會在縫隙中築巢,撫養 1 到 2 個小北鼻,現在它們沿著整個防波堤築巢,而此處是整個菲利普灣里它們唯一的繁殖場所。
為了讓小企鵝不受人類的打擾,我們在防波堤上建起了圍欄。
觀賞小企鵝的最佳時間地點:黃昏時,留意低處的小企鵝登陸位置。
【關於海鼠】
Rakali——本地海老鼠,和水瀨、環尾鼠相比比,Rakali有厚厚的防水外皮,通常是黑色或者棕色的,肚皮則是橙白色。成年的海鼠可達到39cm的長度。
他們通常在日落的時候出現,在水面游泳或者潛進水下尋找食物。


堤壩底部是一個小沙灘,是小企鵝回家的必經之路。




“1992年聖基達防波堤被劃分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包括海老鼠、小企鵝和其他礁石動物。
而我們的姐妹城市, 日本 的Obu市(大府市),多年來一直籌集資金來對這個小動物避難所進行資助。他們的貢獻使得此區域的綠化、教育、研究和安全水平不斷提高。
他們的幫助表明,人類對地球上野生動物的關愛是超越國界的。”
跨越太平洋的愛,讓我有點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