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 第3日(2019.9.6):奈良公園、京都伏見稻荷大社、藝妓街
8世紀上半葉大佛殿以東,若草山麓建立起了寺院的前身。據《東大寺要錄》記載,天平5年(733年),若草山麓創建的金鐘寺是東大寺的起源。另有一說,據正史《續 日本 記》載,神亀5年(728年),第45代天皇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的皇子菩提早逝,為此在若草山麓設山房,常住有僧侶9人,此為金鐘寺之前身。據載金鐘寺在8世紀中葉設有羂索堂、千手堂等,據推測羂索堂應為現在的法華堂(又稱三月堂、本尊為不空羂索觀音)。 天平12年(740年)發生藤原廣嗣之亂以來, 奈良 廢都,政治中樞輾轉於恭仁京(今 京都 府相樂郡加茂町)、近江(滋賀)紫香樂宮、難波宮(今 大阪 市東區法圓阪町)之間,社會極度混亂。為求國泰民安,聖武天皇下詔各國興建國分寺、國分尼寺。天平13年(741年)國分寺建立之詔發佈,翌天平14年(742年),金鐘寺被定為大和國的國分寺,更寺名為金光明寺。大佛的鑄造始於天平19年(747年),“東大寺”之寺號應該是始於此時。另外,監管東大寺建設的“造東大寺司”的可考最初史料記載為天平20年(748年)。 東大寺與各國國分寺在組織上雖然沒有從屬關係,但由於東大寺在中央,由天皇主持修建,而國分寺在地方,由地方政府的國司監造和監管,所以不僅在佛教信仰上存在密切關係,在形式上也有上下從屬關係。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東大寺也稱總國分寺,此名最早出現於 鐮倉 時代的文獻里。 在 日本 各地建立國分寺和國分尼寺的做法,實際上是效仿 中國 隋唐時代在各地興建國立寺院的作法,如興建大雲寺、龍興寺、開元寺等,以為國祈福。光明皇后非常敬仰武則天,武則天創建的大雲寺被認為是仿效的對象。武則天在 洛陽 紫微城造大佛銅像通天浮屠、在 龍門 奉先寺雕刻大佛石像盧舍那大佛的消息,由入唐求法僧傳至 日本 。天平十二年(740年),在參拜完 河內 國大縣郡(今 大阪 府柏原市)知識寺大佛後,聖武天皇發願“朕亦奉造”。 聖武天皇頒佈大佛造立之詔是在天平15年(743年)。當時,都城為恭仁京(今 京都 ),天皇行宮是位於恭仁京 東北 的紫香樂宮(今 滋賀縣 甲賀市),大佛鑄造也在當地開始。此後聖武天皇短期間內屢次遷都,2年後的天平17年(745年),定都平城京的同時在現在的東大寺所在地開始了大佛的鑄造。這是一項艱難浩大的工程,大佛鑄成以後,天平勝寶4年(752年),天竺( 印度 )出身的僧人菩提仙那主持了大佛開眼會。大佛鑄造完成後,大佛殿的建設工事又接著開始,天平寶字2年(758年)竣工。 天平勝寶四年(752)四月九日,舉行了盛大的大佛開眼供養法會,聖武太上皇、光明皇太后、孝謙天皇與文武百官參列,萬餘名僧侶參加,表演並演奏了久米舞、唐古樂、高麗樂、林邑樂,“自佛法東渡以來,齋會儀未嘗如此盛大過。”因聖武太上皇正在病中,故由天竺菩提僧正(菩提仟那,又名婆羅門僧正)代執開眼筆,此筆現藏於正倉院,所系“五色縷”,長及大佛殿外,無數蒞臨者扶之以結法緣。 東大寺不僅是祈禱天下太平、萬民 安康 的道場,同時還是積極推進教理研究、負有培養學僧重任的寺院。 奈良 時代,法相、三論、俱舍、成實、華嚴、律等六宗已傳到 日本 ,東大寺六宗兼學,尤重華嚴。南大門 上高 懸“恆說華嚴院”匾額,盧舍那佛前有燈置於一對鏡子中間,燈光層層映於兩側的鏡內,表示法界緣起重重無盡。 東大寺的伽藍以大佛殿( 金堂 )為中心。在中門與南大門之間有東、西七重塔;北有講堂、三面僧房、食堂,西有戒壇院, 西北 是正倉院、轉害門;東側有二月堂、羂索院(法華堂)、開山堂等。寺域廣闊,規模宏大。 在 奈良 時代的 日本 ,《華嚴經》廣受尊崇。除知識寺內有盧舍那大佛外, 大安 寺內也有依據《華嚴經》而作的數幅畫像。天平十二年(740), 大安 寺新羅僧審祥受邀到金鐘寺宣講六十卷本《華嚴經》達三年之久。金鐘寺是華嚴寺的前身,是 日本 最早宣講《華嚴經》的寺院。審祥(?—742, 日本 華嚴宗初祖)去世後,東大寺開山良辨(689—773, 日本 華嚴宗二祖)繼續傳法, 奈良 時代東大寺成為 日本 弘布華嚴宗的中心。 法華堂作為華嚴宗的根本道場,是東大寺諸堂 中非 常重要的殿宇。時至今日,東大寺在選拔學僧時,仍在這裡進行“豎義研學”(口試)儀式。二月堂是有名的觀音道場,不僅修二會期間,而且一年四季香客不斷。這些傳統都始於金鐘寺時代。 戰國時代的永祿十年(1567),發生三好、松永之亂,大佛殿再次被燒毀,盧舍那佛的頭部、左手被燒落,上半身及蓮華寶座受損嚴重。由於東大寺各地莊園已歸武士所有,堺(在大阪附近)和兵庫港的關稅也不能征收,經濟陷入危機。直至江戶時代中期,盧舍那佛百餘年間仍裸露在外,遭受風雨的侵蝕。在公慶上人奔走之下,元祿五年(1692)大佛修複完工,舉行了開眼供養大法會。法會規模宏大,並與萬僧供養法 會同 時進行,持續達一月之久。當時參加的僧眾二十餘萬人,結緣之人更是不計其數。寶永六年(1709)舉行大佛殿落成法會。其後大佛殿雖經過明治、昭和時代的大修,規模趨小,但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 東大寺歷史悠久,許多建築及佛像、佛畫都是建築史 和美 術史上的珍品,具有很高的價值。尤以 奈良 時代和 鐮倉 時代的佛像為著名。舉國興建並名揚海內外的毗盧遮那佛,歷史上因天災和戰亂而數度修複,大佛的腹部及蓮花座的一小部分是僅存的原物。刻於蓮花座上的蓮花藏世界圖,從基壇上發掘出的狩獵文銀壺、蟬形鏁子(錠)、金佃莊大刀及鎮壇具、大佛殿前的八角燈籠、灌佛會(花會)本尊~誕生釋迦佛像等,都與大佛同期建造,好像均出自於造東大寺司之手。盧舍那佛深受唐代美術作品的影響,匠心獨運,氣勢雄渾,金色生輝。 因“取水”而聞名的二月堂修二會,是東大寺一年中最重要的法事活動,始於天平勝寶四年(752)東大寺開山良辨僧正的高徒實忠,其正式名稱為十一面悔過法。“十一面悔過”即在十一面觀音前懺悔日常所犯的過錯。人有貪、瞋、痴三毒,要犯各種錯誤,隨著心垢不斷積蓄,就會迷失方向,不能正確認識事物,甚至患病。因此,要懺悔罪障,消除因自己所犯的惡業而帶來的不幸和災難,清凈心身。 公元753年,唐鑒真和尚歷盡艱辛東渡 日本 ,在大佛殿前臨時建造的戒壇向聖武太上皇等僧俗授戒。大佛殿西側的戒壇院即是鑒真和尚平時傳授戒律的場所,內設授戒室( 金堂 )、講堂、僧房,規模較小。不久唐招提寺建成後,鑒真和尚移至唐招提寺,而有關人員仍在這裡傳授戒律。 東大寺大佛殿,正面寬度57米,深50米,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大佛殿內,放置著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盧舍那佛。 大佛殿內置有六座佛龕,名曰“六宗櫥子”,裡面安放有各宗根本經典,門上繪有各自的祖師及守護神像。平安時代,除六宗外, 天台 、真言兩宗的教學研究也頗為盛行,東大寺標榜“八宗兼學”。由於鑒真和尚帶來的經典被廣為傳誦,華嚴教學與 天台 教學關係密切起來。真言密教方面,自金鐘寺時代起古密教就很盛行,更有弘法大師空海及其門下在南都 奈良 弘傳密教的基礎,因此專研密教的學僧聚居於此,建立了十餘所子院(院家),如弘法大師創建的真言院、聖寶僧正(理源大師,醍醐寺開山)創建的三論真言兼學的東南院等。 東大寺院內還有南大門、二月堂、三月堂、正倉院等。南大門有很著名的雙體金剛力士像。二月堂能夠俯視大佛殿和眺望 奈良 市區。 被稱為世界遺產的東大寺正門~南大門,寬約50米、高約25米。於760年建成但因為火災燒毀了,於 鐮倉 時期被修複重建。 每年3月1日起, 奈良 東大寺著名的汲水節開始了。這天傍晚7點左右,僧侶們手裡揮動著巨大的火把,在二月堂的迴廊內奔跑。據說如果能沾到火星,這一年內就可以躲避災難、平平安安。這是汲水節期間最不能錯過的。這項活動將持續到14日。“汲水”在13日清晨進行,是整個活動的高潮。僧侶們汲取只有這天才會在寺廟建築前涌出的水,供獻給神佛,據說這水具有醫治百病之神力。 春日大社春日 大社 是 奈良 公園內的一座神社,舊稱為 春日 神社。建於和銅二年(710年)。建設者為藤原不比等。為當時的掌權者藤原家族的守護神而建造起來的神社,神社內也因藤而出名。社內供奉的神明包括武瓮槌命、經津主命、天兒屋根命和比賣神。神社例祭日為3月13日( 春日 祭)。 春日 大社 於768年為了守護平城京及祈禱國家繁榮而建造。是藤原氏一門的氏神,由武翁槌命乘鹿而來的傳說,把鹿作為神的使者。 春日 山的 春日 大社 是 日本 全國各處的 春日 大社 的總部,與伊勢神宮、石清水八幡宮一起被稱為 日本 的三大神社。 春日 山作為 春日 大社 的神山,千年以來都被禁止砍伐,因而遍佈著以槲樹、米儲類樹木等為主體的常綠廣葉林的原始森林。由於 春日 大社 從公元9世紀起禁止採伐樹木,原始林得以保護,並作為與 春日 大社 不可分離的景觀和 春日 大社 一起被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硃紅色的主殿自古就以藤樹著名,社內的3000座石燈籠和吊燈籠也也十分有名。 建築特征為並立的4個社殿組成的本殿,圍繞本殿的硃紅色的迴廊與 春日 山麓的綠色叢林相映成輝,與屋檐下垂下的燈籠和社殿一起構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風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