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歲月共優雅 || 攜手爸媽漫行意大利的11天「托斯卡納自駕+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米蘭」

TIPS 11:鬥獸場有中文講解機,可供租用。
在到達帕拉蒂尼山之前,還有一個景點——君士坦丁凱旋門, 羅馬 現存三座凱旋門中最晚建造也是最大的一個。鬥獸場的出口位於南面,出來後右轉,便可直接走到君士坦丁凱旋門。目前,不少 西歐 城市中都建有不同規模的凱旋門,但 羅馬 的凱旋門,無疑,才是他們的祖師婆婆。最知名 巴黎 凱旋門,據說也是已 羅馬 現存的另一座凱旋門——提圖斯凱旋門(見預告片)為靈感源泉設計而成的。關於君士坦丁凱旋門,我們還收穫了一張不錯的夜景全景,稍後奉上。

帕拉蒂尼山相較於古 羅馬 城區其它景點而言,名氣要小得多,游人也少得多。但其實,此處才是古 羅馬 城最初的發祥地。

傳說中的古 羅馬 城建造者羅慕路斯,選定了七座丘陵作為 羅馬 的城址,但事實上,並非每座山丘都在得到同步建造和發展,古 羅馬 建城時期的人口規模還遠遠達不到這樣規模的土地需求。帕拉蒂尼山由於其山頂面積的開闊,被羅慕路斯選定為居住地,即拉丁裔 羅馬 人的聚居地,也是後續貴族和富人的聚居地(現存有奧古斯都故居)。阿文庭山是羅慕路斯弟弟瑞摩斯的居住地;卡匹托爾山被選為神明的居住地;奎 里爾 諾山是最早被同化的薩賓人的居住地(後世以“掠奪薩賓婦女”為主題的藝術創作很多), 特雷維 噴泉(許願池)就在這個區域,據說,目前新聞中對 意大利 政府發言的代稱即“來自奎 里爾 諾的聲音”(現 意大利 總統府所在地);西里歐山是伊特魯里亞人( 托斯卡納 地區的早起居民)的居住地;埃斯奎里山上有尼祿金宮遺址。雖然,帕拉蒂尼山上如今只剩下比鬥獸場還要殘破的多的遺跡,但明顯經過規劃的城市遺跡還是清晰可見的,特別是排水和滅火設施的遺跡,都顯示出了當時居住在此的 羅馬 人已經具有了相當高的文明程度。




隨著早期拉丁裔 羅馬 人對周圍部族的征戰和吸收(如被吸收的薩賓人和部分伊特魯里亞人都在古 羅馬 城得到了居住地),古 羅馬 城的人口逐漸增多,統治者不斷加強對於七座山丘的綜合開發。其中突出表現為利用日漸成熟的排水技術,將原本是低窪沼澤的山谷地帶改造成為適宜居住或者開展公共活動的廣場。帕拉蒂尼山下谷地,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逐漸成為了古 羅馬 市民最重要的活動場所之一,“知名人士”如凱撒、 龐貝 等也都曾在組織此興建過一些當時著名的“市政建築”。
條條大道通 羅馬 ,也確實所言非虛。作為古 羅馬 人加強對 意大利 其它城鎮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修建可以讓兵士快速到達當地的道路在當時非常普遍。當時那些道路里程的起算點就在今天這個游人如織的古 羅馬 廣場遺址。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親自前往並尋找這一遺跡。


羅馬 的太陽真的非常好。一個上午連續6小時的戶外行走,對每一個人的體力都是非常大的消耗。再次慶幸我們居住的民宿離 羅馬 古城區非常近。在住所附件的一家名為“ 和平 飯店”的中餐館簡單的吃過午飯後,在 日照 最強烈的一個多小時里,我們回到了居住地,短暫午休,為下午的行程充電。
TIPS 12:長途飛行後的第一天旅程不宜過度勞累,以減緩生物鐘變換對身體的負面影響。這一點對爸爸媽媽尤其重要。
午休之後,我們的原計劃是去 威尼斯 廣場和維 托里 亞諾登高,在黃昏日落時回看古 羅馬 城全貌。但考慮到今天已經有過一次爬山經歷和高處美景體驗,其實主要還是爸爸媽媽有些累了。我們臨時調整了行程,將原定於第三天的購物環節提前,並增加對體力消耗不多的鬥獸場夜景拍攝項目。
以下就是我們居住的 羅馬 民宿附近的街道,街道間常見的小廣場和穿梭在街道上的色彩艷麗、體形嬌小的車輛。




TIPS 13:住所步行10分鐘至地鐵Cavour站,後至 共和 國廣場站下車。
共和 國廣場是《 羅馬 假日》中赫本與派克初次相遇的地方,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 羅馬 式廣場。居於廣場中心位置的是建造於20世紀初的仙女噴泉(Fontana delle Naiadi),四位仙女分別斜靠在一個象徵著不同形式的水的動物身上:水蛇(河流)、天鵝(湖泊)、蜥蜴(溪流)和海馬(海洋)。環繞著噴泉的是寬闊的機動車道,再向外,則是環繞整個廣場區域的19世紀新古典廊柱建築,以及位於廣場 東北 方向的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的設計者米開朗基羅非常 長壽 ,他的主要功績基本都留在了 羅馬 。甚至有一種說法是 羅馬 ,成就了米開朗基羅。 羅馬 ,成為米開朗基羅充分發揮他的高超技藝和豐富想象力的巨大舞臺。在 羅馬 ,米開朗基羅受到庇護四世的委托,在戴克裡先皇帝大浴場的遺址上,樹立起一座基督的教堂,以證明基督教對於異教徒的勝利,這座基督的教堂即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同時也是米開朗基羅最後的作品。教堂落成三年後,米開朗基羅離開人世。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的構造非常奇特,通常教堂建築呈縱十字形,而這座教堂卻是橫十字形;正面也不是平面,而是半圓形,在古代這叫艾賽德拉,主要是因為米開朗基羅的設計保留了戴克裡先皇帝大浴場中央部分的原樣。所以,如果想要感受一下古 羅馬 大浴場的空間感,此處甚至比卡 拉卡 拉皇帝浴場的效果更好,後者現在也只留下了殘垣斷壁。考慮到他對文藝復 興和 古 羅馬 文明的完美融合,天使和殉道者大殿已經成為 意大利 政府主辦的國葬場。


西班牙 廣場因《 羅馬 假日》而被國人熟知,赫本在 西班牙 廣場臺階上吃冰激凌的一幕,也成為幾代人心目中的永恆。我們也不能免俗的將 西班牙 廣場作為 羅馬 之行的重要目的地。
總體而言, 西班牙 廣場依然是一個傳統的 羅馬 式廣場,由位於廣場中心的噴泉、廣場區域和一座教堂組成。其特別之處在於用於連接教堂和廣場區域依地勢而建的優美的白色 大理 石台 階。
西班牙 廣場自東向西地勢逐漸降低,最高處為聖三一教堂( 法國 人建造),然後是連接聖三一教堂和地面廣場區域的大臺階,臺階底部是由貝尼尼設計的沉船噴泉,廣場邊緣繼續一路向西延伸的是以孔多蒂街為代表的 羅馬 時尚購物區。


TIPS 14:大型百貨商店在 意大利 並不流行,居主流的仍然是各品牌開設的門店和設計師小店。 意大利 人如傳言一般,對生活的熱愛遠多於對工作的熱愛,大部分店鋪都在10:30-11:00間開門,然後在18:30-19:00間關門,其間,還有相當數量的店鋪有漫長的午休時間。所有,如果購物清單過長,勢必會嚴重擠壓白天的游覽時間。本次特別表揚兩位女性成員強大的自製力,完全按照事先準備好的購物清單開展敗家行動,精確定位購物地點(詳見“關於購物”),極力壓縮了購物時間。
TIPS 15:心儀的重要景點一定要“早上”到,我們第三天還會來此—— 西班牙 廣場做正式游覽。

直至夜幕降臨,我們再次整裝出發,前往鬥獸場,進行今天最後的夜景拍攝。



我們於行程第二日清晨乘地鐵抵達FDG,離FDG最近的地鐵站應該是Ottaviano站。行走間,許多神職人員衣著肅穆,擦肩而過。
聖彼得 大教堂最早興建於公元前4世紀,後經歷風雨年久失修,直至公元17世紀才最終修複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樣子。期間,布拉曼特、拉斐爾、達桑加羅、米開朗基羅、貝尼尼和馬德爾諾等大師級人物巨匠都曾為它(包括 聖彼得 廣場)傾註心血。
下圖為從協和大道看 聖彼得 大教堂。




TIPS 16:據說 聖彼得 大教堂和 聖彼得 廣場偶爾會因為一些宗教活動而暫停對外開放,建議有FDG游覽安排的小伙伴提前做好檢索,避免只能遠觀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