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歲月共優雅 || 攜手爸媽漫行意大利的11天「托斯卡納自駕+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米蘭」

威尼斯 的住宿當時真是找了很久,也是最後一個定下來的住所,原因只有一個,貴。。。
威尼斯 的貴是出了名的,什麼都貴,購物貴吃飯貴住宿貴。。。所以,想找到一個價格合適又位置合適的確實要下一番功夫。
我們這次住的地方沒有非常靠近聖馬可廣場,而是比較靠近里亞托橋。 威尼斯 的核心區域並不大,游覽基本靠步行完成。考慮到交通因素,我們最終選擇了靠近大運河的里亞托橋。 威尼斯 主要的公交線路都是分佈在大運河上,住在大運河附近,碼頭下來之後也無需行走太遠。假設你拖著大行李箱走在 威尼斯 又窄又小高高低低的石板路,中間還要跨越n座橋,估計想死的心都有了。。。
TIPS 6:順便提一句,如果要去玻璃島和彩虹島的話,公交碼頭是位於主島的北面,而不在大運河上。





相對而言, 米蘭 的住宿也比較貴,不過好在 米蘭 的可選擇範圍比較多,不至於像 威尼斯 選房這麼糾結。
考慮到火車抵達 米蘭 ,所以照樣也選了一個離火車站比較近的地方,樓下就是地鐵,非常方便出行。
同樣有一個意外收穫,是樓下的 布宜諾斯艾利斯 大街,後來發現是一條比較出名的平民逛街路。而且這裡離核心區也不遠,地鐵就3站路。





然後又想到在 日本 旅行時各種買買買後行李 箱根 本不夠用,不得不臨時去買箱子的經歷,於是決定把擁有大把購物點的 米蘭 妥妥的放到了最後一站,這樣,瘋狂shopping之後就可以直接回家,省得一路拖著這些戰利品游歷整個 意大利 (整個畫面不敢想象...)。
最終,便有了從 羅馬 進, 米蘭 出的本次行程。 初定行程之時,我們僅僅考慮了交通、便利、順路等常規出行因素。
在漫漫的旅途中,我們才忽然意識到,好像是出於某種巧合,冥冥中我們也正是沿著 意大利 歷史的發展軌跡,不斷前行。
從文明的起源——古 羅馬 時期開始了我們的行程(代表城市: 羅馬 );之後進入西 羅馬 帝國覆滅之後傳承了古 羅馬 文明和精神的文藝復興時期(代表區域: 托斯卡納 ),這其中最為耀眼的當屬公認的文藝復興發源地—— 佛羅倫薩 ;隨後,我們又跟隨著帶領文藝復興達到頂峰的勢頭,來到了水上之都—— 威尼斯 ,在這裡,不僅僅文藝復興精神得到了延續併進一步發揚光大, 威尼斯 更是借助其獨特的 共和 國體制,在 歐洲 的歷史上,成為了獨一無二的存在,一度國力強大可匹敵 法國 、 西班牙 、奧斯曼帝國; 意大利 現代最具有活力、文化及藝術發展最先進、經濟及城市發展水平最高的地方—— 米蘭 成為了我們的最後一站。 經過這一路,我們仿佛穿行千年,掠過歷史長河,概覽了 意大利 文明,跟隨著時間與空間的有序推移,感受著這片土地上所長出的人和所發生的事。雖然無法再進一步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去細細的品味其中細微精彩,但這十餘天的經歷依然使我們深刻體會到究竟是怎樣的一番變故之後,才形成了我們眼前的這個 意大利 。 精彩與醇厚的 意大利 文化肯定不是我們這一次簡單的旅程可以總結的,我們還有南部的 那不勒斯 地區沒去,那是一片完全不同於中部和北部的區域,歷史上,在經歷 羅馬 人的統治之後,又陸續經歷了神聖 羅馬 帝國、諾曼人和 西班牙 人的統治,其產生的文化也是異常豐富多彩的,還有那個美麗的 西西里 島,這些都留在我們下次的行程再來體驗吧。


Day 0: 上海 \- 羅馬 (MU787)
Day 1: 羅馬 (鬥獸場 - 帕拉蒂尼山 - 君士坦丁凱旋門 - 古 羅馬 遺址 - 共和 國廣場 - 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 - 西班牙 廣場 - 鬥獸場夜景)
Day 2: 羅馬 ( 聖彼得 廣場 - 博物館 - 西斯廷禮拜堂 - 聖彼得 大教堂 - 聖天使堡 - 聖天使橋 - 花市廣場)
Day 3: 羅馬 ( 西班牙 廣場 - 人民廣場 - 特 萊維 噴泉 - 圓柱廣場 - 萬神殿 - 納 沃納 廣場 - 四河噴泉 - 游覽台伯河 - 威尼斯 廣場 - 維 托里 亞諾)
Day 4: 托斯卡納 (蒙特普爾恰諾 - 皮恩扎 \- 錫耶納 )
Day 5: 托斯卡納 ( 錫耶納 \- 聖吉米尼亞諾 \- The Mall - 佛羅倫薩 )
Day 6: 佛羅倫薩 (聖母百花大教堂 - 領主廣場 - 韋奇奧宮 - 傭兵涼廊 - 烏菲茲美術館 - 老橋)
Day 7: 佛羅倫薩 (學院美術館 - 中央市場 - 皮蒂宮 - 米開朗琪羅廣場 - 新聖母廣場 - 威尼斯 )
Day 8: 威尼斯 (聖馬可廣場 - 嘆息橋 - 貢多拉 - 總督府 - 聖馬可鐘樓 - 海關大樓 - 古根海姆美術館 - 安康 聖母教堂 - 里亞托橋)
Day 9 : 威尼斯 ( 穆拉諾島 \- 玻璃博物館 - 布拉諾島 - 聖馬可廣場 - 聖馬可大教堂)
Day 10: 米蘭 ( 布宜諾斯艾利斯 大街 - 米蘭 大教堂 - 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 - 黃金四角區)
Day 11: 米蘭 (蒙特拿破侖大街 - 黃金四角區 - 馬爾本 薩機場)
Day 12: 米蘭 \- 迪拜 \- 上海 (EK092 - EK304) 關於當地交通整體來說, 意大利 畢竟是發達國家,各種交通工具還是十分便利的。常見類型如下:
1、地鐵:
這次去的這四個主要城市,其實也就 羅馬 和 米蘭 有地鐵, 佛羅倫薩 不大,基本靠步行,至於 威尼斯 麽,呵呵,大家都是坐船的。
而其中, 羅馬 的地鐵少的可憐,只有區區兩條,可直達的景點可能也就是鬥獸場和 西班牙 廣場了吧,其他的,大家就靠雙腳去丈量吧 。至於地鐵票,反正我們買了Roma Pass,來去均免費,直接刷Pass。
米蘭 的地鐵則好很多,地鐵運營圖打開一看,多少有點現代都市的味道了,大多數景點都是地鐵可達,這對於現代人來說用戶體驗良好。因為我們這次在 米蘭 的地方比較集中,所以並沒有考慮買天票,每次坐一次買一次,一次也就1.5歐。另外提一句, 米蘭 的地鐵票,可以在90分鐘內隨意換乘地面公交,但是地鐵只能坐一次。 另外有一種, 意大利 稱為電車,在地上開的,也十分發達,跟公交車是一樣的,我們在 羅馬 嘗試了一次,用Roma Pass就可以乘坐。而 米蘭 的電車系統據說非常發達,我們倒是無緣體驗。 2、火車:
意大利 的火車系統十分發達,城市與城市之間通過火車前往非常的便利。一般自由行會推薦去意鐵的網站( http://www.trenitalia.com/ )進行預約,提前兩三個月的話可以拿到很便宜的票價, 比如 此次從 佛羅倫薩 至 威尼斯 的票價僅19.9歐,比原價便宜了一半,曾經還看到有攻略里買到過9.9歐的車票。買票的時候,發現有個選項是可以選座位的,我就提前選好了座位,否則的話,就是自己找空位座。
買完車票後,記得把帶有車票號的PDF文件打印出來,才能在火車站取票,註意不是預定 成功 的信息,而是車票,會以郵件的形式發到購買時填寫的郵箱里。其實不用取票也行,把車票信息打印出來,或者直接在手機里保存PDF即可, 意大利 的火車進站不檢票,只有在車上可能會有人查票,基本上一切靠自覺。

城市中間的短途,出租車其實也可以考慮。主要是在 羅馬 和 佛羅倫薩 這兩個城市,基本出行都是靠走,而且還有 比如 爬教堂啊、參觀博物館之類的活動,非常耗費體力和腳力,基本上到了黃昏時分,整個人都不好了。但其實打車的費用倒也沒有想象中那麼貴,至少3公里以內的打車,記得也就20~30歐左右,人均也不貴。 羅馬 和 佛羅倫薩 城本來就不大,所以2~3公里事實上已經是很遠的距離了,這跟國內的距離概念是有著天壤之別。(魔都的世紀大道寬度估計都夠放得下3個 羅馬 的路口了)。
扯遠一點說,國內的城市規劃確實對車輛比較友好,道路寬敞筆直,各種立交橋交匯四通八達,反而對於行人的體驗是非常差的,有時候過馬路之類的會特別費勁。而這一點,在 歐洲 則是倒過來的,所以 歐洲 人民都是習慣了開小車,甚至是迷你車,也是這個道理。 4、船:
一看標題,大家就能知道這一段落其實是 威尼斯 的專屬。 威尼斯 公交輪船的網絡系統,絕對不亞於魔都的軌交系統。有圖為證。

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自駕。因為特別心儀 托斯卡納 的風景,而自駕則是體驗自然風景最好的方式,所以此行中,從 羅馬 至 佛羅倫薩 的路途我們是由自駕來完成的,中間包括了蒙特普爾恰諾, 皮恩扎 , 聖吉米尼亞諾 ,還有 錫耶納 。所以租車的方方面面成為了這段旅程的關鍵。 關於車輛選擇:
車輛的搜索我們用的是這個鏈接: http://www.autoeurope.com/ ,可以對比不同公司之間的報價差異。因為是四個人出行,所以旅行款是必須的。經過一系列比較之後,我們選擇了Europe Car公司,挑了一輛大眾旅行版(或同等類似款,最終實際變成了寶馬 )。網站上可以選擇一系列的服務,包括保險、GPS、寶寶椅之類的;建議保險最好還是買一切險(保盜竊、損毀等等一切事情),雖然費用貴了很多,但在外人生地不熟的,萬一齣點事,處理起來也方便。 關於駕照:
意大利 不能直接認 中國 駕照,但是也只需要外事辦出一個翻譯加公證件,連同駕照一起隨身攜帶即可,也算是比較方便的了。這裡只知道 上海 的操作:不用自己翻譯,也不用找公證處,直接帶著護照複印件、駕照原件和駕照內頁的複印件,帶到 上海 外事辦( 華山 路228貴都商務樓6層)去,現場交錢,等差不多等一周左右就辦出來了。 關於提/還車:
提車相對比較簡單,我們在火車站內Europe Car的櫃臺辦完手續之後,自己到外面指定的停車場內,有專人負責把車交給你,剩下就是你自己開了。
還車理論上應該也是如此,只是我們當時到達 佛羅倫薩 的時間比較晚,已經過了Europe Car辦公室的工作時間。不過好在他們在辦公室門上貼了一張指南,指導你如何在下班之後自助還車。具體來說,一般在辦公室附近也會有個指定的停車場,你就自己把車開進去停好,然後把車鑰匙交給停車場管理員就好了。當然,選用這種方式會在最後結算的時候,額外收取一筆費用。 關於交通規則:
意大利 也是靠右行駛的國家,而且整體的交通規則也 大同 小異,只是有幾個方面需要註意一下。
1) 意大利 有很多十字路口是沒有紅綠燈的,卻經常會出現一個環島。根據我們的觀察(還未求證),進出環島都是需要按照交替順序進行的, 比如 等環島內的一輛車通過自己的路口後,自己的車才能駛入環島,而環島內後一輛車會等你進入環島後才會通過環島;相同的,出環島也是類似。這種情況在鄉間道路十分常見。
2)一般鄉間的道路有明確的主路和輔路之分,當輔路的車輛駛到路口時,地上會有Stop的標誌,此時必須停車,觀察一下主路上是否有車通行,一直要等到主路上沒有車通過的時候,車才能駛入主路。由於 意大利 人非常守規矩,所以在主路上開車就會比較省心,從來不用擔心輔路上會突然躥出一輛車來,你大可全速前行。
3)關於車讓人的做法, 意大利 人執行得非常好。即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但凡只要有人出現在路口,準備過馬路了,老遠的地方 意大利 的車就開始減速,甚至停下,直到行人全部通過路口之後,車才會通過。再次印證了, 意大利 的交通對於行人來說非常友好,而如果開車原本沒有這個習慣的,就很有可能要抓狂了。
4)關於停車,按照 意大利 的交通規則,如果地上劃的是藍線,就是收費的停車區域,當然指示牌上會標註收費時間段, 比如 我們在 錫耶納 的晚上,超過8點停車就是免費,而收費也比較簡單,就是有個自動購票的機器,自己輸入需要停多少時間,機器會告訴你要付多少錢,等你付錢之後會打印一張單子出來,你把單子放在擋風玻璃下儀錶盤上即可。如果你很幸運的遇到了白線,恭喜你可以免費停車了,不過還是要註意一下指示牌,據說會提示路面清掃的時間段,這是不能停車的。另外還有一種是黃線,那是給當地居民用的專屬停車位,你停在上面是會有被拖走的風險的。
5)關於ZTL,全稱是Zona Traffico Limitato,即交通限制區域(一般會有時間段), 意大利 幾乎所有城鎮的中心城區都有車輛限制區,只有區域內註冊的車輛才可以行駛進。如果違反了規則,則會按照進出的次數來處罰(註意是次數!就是被拍到幾次就罰幾次錢 ),每次的金額在50 euro到150 euro不等。所以在 意大利 ,一定要關註下麵這個標誌,你租的車肯定是不能進入的。麻煩的是,大部分的歷史中心都是在ZTL區域,所以如果是想去市中心的話,還是自己坐公共交通或者靠你的雙腳吧。 自己沒拍,網上下載了張圖,大家知道一下吧,一定要當心!

不過,為了提高大家的游玩體驗,建議還是事先進行網上預定,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如果沒有事先網上預定,直接到現場買票的話,可能會經歷長時間的排隊,對於本來游覽時間就有限,體力還有限的游客來說,多花4歐左右的預訂費絕對划得來,建議大家還是預定為好,一些熱門的景點尤為如此
另一方面,還有一些特定的景點, 比如 擁有《最後的晚餐》的聖 瑪利亞 感恩教堂,必須預約才能進入,而且時間還特別難約,我們這次就是沒有約到,而沒有去(當然,據說到了現場也是離開八丈遠在看,觀看效果不要指望太多)
歸納起來,我們這次提前預約的景點包括:博物館、烏菲茲美術館、學院美術館。 另外,有一些可能會排隊的景點,大家可以提前關註一下,以便到現場了可以靈活安排行程:
1、 聖彼得 大教堂(所有的教堂進入都是免費的,所以無法事先預約,想避免排隊的,儘量錯開與團隊的時間吧, 比如 一早或者午飯時間)
2、 聖彼得 穹頂的電梯(建議想上穹頂的各位, 聖彼得 大教堂排隊結束後,看一下這裡的排隊,如果人少的話果斷先去上樓爬穹頂,再下來看教堂內部,曾經看到有人排隊排了很久)
3、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當初做攻略的時候,印象里聖母百花及周圍的幾個景點聯票可以網上預定的,但為了可以隨機應變而沒有提前訂,事實上這個穹頂排隊的人有很多,而我們因為爬不動了,就沒有上去)
4、聖馬可大教堂(這個景點的情況比較多變,有人說排了2個小時,而我們沒怎麼排隊就進去了,所以大家到現場看情況決定吧) 另外還有一個好東西大家一定要關註,就是 大名 鼎鼎的Roma Pass,基本上每個去 羅馬 的人都會買。我們在網上先付了錢預約了3日Pass之後,在指定地點換了票。
這個Pass的好處在於, 羅馬 當地的地鐵免費乘坐,並且可以免費參觀前兩個景點(基本上大部分景點都包括在內),還有專用 通道 無需排隊,之後的景點購票打折。一般大家必選的景點之一是鬥獸場,現場看也是,如果沒有Pass的話,排隊很長;另外一個選擇比較多的景點是伯格賽美術館,我們這次沒有考慮去,而是用在了帕拉蒂尼山,反正進了帕拉蒂尼山,也就是進了古 羅馬 遺址。後來我們還在聖天使堡用了一次Pass,也不知道是政策變了還是bug。 關於行李

至於購物的行程方面,由於我們這次不是純購物游,還有很多需要奔波的路途,所以我們把購物的重點放在了 米蘭 ,並且把 米蘭 放到了行程的最後,省得行李太多成為累贅,中間只安排了 佛羅倫薩 The Mall一次大型購物,剩下的都是小型的紀念品級別的購物,影響不會很大。 接下來大概說一下 意大利 的主要購物地點:
1) 羅馬 :說實話 羅馬 不是一個購物之都,但是如果要去尋覓購物區還是有的,主要的都集中在 西班牙 廣場周邊並一直延伸到人民廣場的一大片區域。這其中的道路兩邊基本都是購物的店鋪,由於 意大利 不流行那種大型的Shopping mall,而街邊的品牌店成為了主流,所以比較適合一邊溜達一遍購物。當然這個區域中最著名的就是孔多蒂街了,街邊都是奢侈品牌的店面,還不乏高檔的咖啡館。我們第一天趕到孔多蒂街的時候,那人頭攢動的陣仗,絕不亞於魔都的十里 南京 路。
2) 佛羅倫薩 : 佛羅倫薩 排名首位的購物店當屬位於城外的The Mall了,因為奢侈品牌眾多且長年低價,所以深受國人的喜愛。我們這次是自駕前往,而更多的人選擇走市區的shuttle bus,據說shuttle bus的排班超密集,而且幾乎每輛車都是坐滿的。。。反正去了那裡的人,基本都是滿載而歸。另外提一句,The Mall裡面沒有Prada,因為在城外Prada有自己的Space工廠店,有Prada粉的可以自行搜索一下。除此以外,在市區內,從聖母百花大教堂前往領主廣場的Via dei Calzaiuoli兩邊也都是購物的店鋪。另外,老橋的兩邊主幹道及周邊的一些區域,也是傳統的購物區,可供大家溜達,當然老橋上面本身就有很多小店鋪,出售各種珠寶及手工藝品,值得挑選幾個鐘意的帶回去。
3) 威尼斯 : 威尼斯 整個城市非常的緊湊,沒辦法,土地面積就這麼大,購物的地方也基本集中在里亞托橋附近。當然有一條名為Merceria Orologio的小巷,兩邊皆是些奢侈品大牌,相對比較突出,其他的基本上稍微大一點的道路都會有商鋪,也算是繼承了 威尼斯 商人的傳統。另外, 威尼斯 本土也有一個Outlet,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我們這次就沒去。
4) 米蘭 :我們此行把 米蘭 放在最後一站,就是為了購物用的,這樣買了東西打包完就可以直接回國了,而不用拖著大包小包穿過整個 意大利 。可以見得, 米蘭 的購物元素是很豐富的,而且主要就集中在黃金四角區內。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域,每條大街小巷兩邊都是商鋪,從奢侈品到平民outlet一應俱全,如果打算在 米蘭 好好購物的話,可以摩拳擦掌在這個四方區域內好好泡上幾天。區內還有一個著名的文藝復興百貨,記得有6~7層樓,裡面品牌眾多,而且很令人驚奇的是,除去首層的位置是傳統的化妝品香水的佈局,來到2~3樓居然都是男裝,而女裝卻被擠到了4~5層,看來男人在 意大利 的地位很高啊
另外,在我們下榻地的樓下,是名為 布宜諾斯艾利斯 的大街,兩邊皆是些平民品牌的門店,或者很多獨立品牌、地方品牌等,走走逛逛也挺有味道。 說完每個城市的大致購物地點,之後再簡單介紹一下比較有代表性的貨品,可供大家參考:
1)各類奢侈品:毋庸置疑,這一定是國人出國必買的首選,相比國內巨大的差價,境外的奢侈品還是比較具有性價比的,具體品牌什麼的反正因人而異,就不多說了。
2)Francesco Rogani,這是一家位於孔多蒂街的手工老店,主要貨品為全手工製作的皮包,全店只有兩三種款式,但每款都有不同的皮質、顏色和尺寸可以選擇。價格非常公道,基本上在1500元到3000之間。每隻包包都由匠師精心而制,款式簡潔優雅、用料質地優良,細節處的考究處理與許多大牌相比也不遑多讓。並且,全 意大利 僅此一家門店。作為此次 羅馬 之行的紀念品,兩位女主為自己各選購了一隻,還買了其他饋贈親友。回國後,得到一眾閨蜜的好評。
3)Santa Maria Novella,這是一家位於 佛羅倫薩 新聖母百花大教堂附近的藥妝店,據說也是全 意大利 最古老的藥妝店,悠久的歷史大致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早專門服務於美第奇家族,近代開始對外經營。藥妝店的內部裝潢非常漂亮,精美的裝飾品和濃郁的香氣充滿的店鋪,琳琅滿目的化妝品、香水、蠟燭、香皂從大廳一直延伸到內側的另一個房間,大型的玻璃窗外就是新聖母百花大教堂的花園。雖然在旅行途中買潤膚露、化妝水等產品是非常需要勇氣的(重!重!重!),但是兩位女主還是狂掃了幾大套產品,還有許多伴手禮。
4)Triangle,衝上雲霄熱映之後,買上一個頭上三個角的緣分天使就如站上嘆息橋一般,成為國人到訪 威尼斯 時必有的打卡一行,不大的 威尼斯 本島上遍佈著各式各樣的玩偶和麵具店,其中不少都有類似的Triangle出售,經過我們的實地探訪、比較,以及參考前人的經驗,我們最終選擇的是Magie di Carnevale家,即老奶奶家的Triangle,中等大小70歐一個,價格不菲,但是非常到位的取悅了本次的小女主,比感冒藥還有效的緩解了小女主的感冒癥狀。
5)皮具, 意大利 的皮具還是很出名的,而我們到達的這4個城市中,又尤以 佛羅倫薩 地區的皮具最為出名,這也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反正在 佛羅倫薩 ,大到皮包皮箱,小到配件鑰匙扣,你都可以找到皮具製品,而且出售皮具的店鋪特別多,大家也不用特別迷信什麼大牌,反而在 佛羅倫薩 有很多私人開設的小店,店主是個老爺爺或者老奶奶,店面可能是從他爺爺的爺爺就開始經營的,一般出售的絕對都是純手工製品,做工精良,而且設計的樣式也十分前衛。
6)玻璃, 意大利 的 威尼斯 是著名的玻璃製品產地,曾經 威尼斯 出品的玻璃製品,被 歐洲 各國的王公貴族們追捧,曾經 穆拉諾島 上的制玻璃工匠人數甚至超過了本島的人數,使得玻璃行業成為 威尼斯 僅次於造船業的最有地位的職業。所以,來到 威尼斯 ,推薦一定去 穆拉諾島 上逛一逛,瞭解一下他的玻璃製品歷史,同時逛一逛現在仍然在延續的玻璃產業,看看各家自己設計的精美的玻璃製品。
7)男裝, 意大利 的男人經常被譽為全世界最性感的男人,而他們的著裝一定給他們加分不少。所以來到 意大利 ,男士們一定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好好打扮一番,而女士們在自己瘋狂購物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了家裡的“男眷”,一般那些知名的品牌在 意大利 都會出男裝(無論品牌原本有沒有男裝),而大街小巷各種獨立的男裝品牌也是隨處可見,所以真心的建議男士們可以花點時間在購物上,因為離開了 意大利 ,你就真的不可能在著裝上能有如此被重視的地位了。 關於美食意大利 作為一個美食國度,也是少有的幾個在美食方面可以接近我大天朝的國度,好吃的肯定不少,我們在這裡列舉的一些,肯定沒有把 意大利 所有的美食都面面俱到,剩下還有很多大家其實可以再旅途中細心挖掘,一定不負所望。
1)Pasta,到了 意大利 怎能不提pasta,但事實上pasta只不過是意麵的統稱,其實pasta又分為很多種,我們也沒辦法一一列舉了,這裡有個鏈接,大家就當科普一下了: https://www.douban.com/note/514360655 ,一般菜單上也會用專業的名字註明到底是哪一種pasta。不過真心的只有到了 意大利 ,你才會覺得原來pasta能有這麼好吃,而且沒種pasta又有自己獨特的口感,配上不同的澆頭,無論是肉醬也好,還是什麼龍蝦的,海鮮的,都美味到爆。另外,特別提一下在 威尼斯 的布拉諾島(彩虹島)上,可以吃到很正宗的墨魚面,就是一種摻入了墨魚汁而呈現出黑色的pasta,雖然樣子醜了點,但是特別鮮美,一定不可錯過。
2)Pizza, 意大利 美食的另一個標誌就是pizza,而且嚴謹的來說,pizza也只是個統稱,底下還有各種細分種類,也都具有不同的名字。。。 。好在,大路貨的薄底pizza還是主流,大家就也不用太在意其他七七八八的種類。不過,大家在 意大利 一般吃到的pizza,與國內決不是一個種類的,甚至聽到有人說 意大利 的pizza不正宗(也是醉了 ),主要是因為 意大利 的pizza一般都是薄薄的烘烤的很脆的薄底,與國內必勝客為代表的厚實軟糯的餅底非常不同,而且也沒有咬也咬不斷的cheese,跟沒有什麼芝心邊pizza,所以國人如果吃慣了國內的pizza,確實會覺得 意大利 的pizza“不正宗”,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屬於美式pizza,而國內可能最接近 意大利 pizza的連鎖店就是Pizza Marzano(匹 薩馬 上諾)了吧。但說實在的, 意大利 的pizza真心不會辜負你的味蕾,尤其是pizza上那些豐富的配料,絕對會讓人驚艷,而當你體驗到薄餅底那種脆脆的又有較勁的口感時,那才是pizza美味的真諦。而且在 意大利 ,大家吃pizza的方式,絕對是將匹薩折起來,拿在手上吃的,所以大可以放下架子扔下讓人彆扭的刀叉,而大快朵頤一番。
3)冰淇淋,對冰淇淋本身不用多做介紹了,只是想說,沒有在 意大利 吃過冰淇淋的人,那你是真的不知道冰淇淋原來可以這麼好吃。 意大利 的冰淇淋做工非常的細膩,沒有太多的水分,留有了冰淇淋的原味,而添加進去的各種或水果或巧克力或提拉米蘇之類的口味,也是非常的正宗,我們基本上每天人均1個冰淇淋,而很多城市基本上冰淇淋滿街都是,關鍵是價錢還很便宜,一般一個單球也就是1~1.5歐,這個性價比妥妥的甩開 哈根 達斯好幾條街了。當然其中最著名的連鎖品牌是Grom,基本各 大城 市都有。
4)巧克力,雖說可能整個 歐洲 的巧克力都很好吃,不過我們去的是 意大利 ,所以只能說, 意大利 的巧克力實在是太好吃了!!!其他不多說,直接推薦品牌:Venchi,號稱巧克力中的奢侈品。 冰淇淋與巧克力的照片合集

6)牛排,說完了以上這些 意大利 國民美食之後,來說點帶有地域特征的美食,首先就是 佛羅倫薩 的T骨牛排。不過很遺憾我們此行沒有機會品嘗,但據嘗過的朋友描述,那絕對是一番難忘的體驗,而 佛羅倫薩 地區的T骨牛排尤為出色。雖然價錢不菲(T骨牛排一般論盎司賣,單一塊牛排可能得花上人均50歐左右),但口味絕對能值這個價。
7)海鮮, 意大利 雖然不能完全稱作是一個海洋國家,但它綿長的海岸線,也讓當地的海鮮料理十分出色,由於我們此行沒有去南部 那不勒斯 及 西西里 島地區,所以品嘗海鮮的最佳地就放在了 威尼斯 。當然論海鮮的烹飪工藝,那是絕無可能與大天朝相比的,而且在 意大利 能吃的海鮮無外乎特定的魚、蝦、烏賊之類的,但 意大利 的海鮮貴在食材新鮮,利於品嘗到食材的原味。當然,其實我們在 羅馬 以及 佛羅倫薩 也吃到了一些海鮮,所以總體上 意大利 的全境都可以嘗試海鮮。
8)火腿, 米蘭 有個特別的地方要推薦,名字叫Salsamenteria di Parma,位置大家可以Google上看一下,就位於黃金四角區內,推薦的理由就是可能是 意大利 最好吃的火腿了。走進小店,裡面就掛滿了各種火腿,而且 意大利 的火腿貌似是用黃油封口的。由於小店連英文菜單都沒有,我們在完全靠猜的情況下,點了一份火腿肉拼盤,還包括了其他部位的肉片,薄薄的生肉片帶著特有的咸香味,那味 道真 是讓人難忘。
9)超市,另外一個可以體驗各種 意大利 美食的地方就是超市 。由於是自由行,而且住的是民宿,周圍總能找到一兩個超市,所以我們逛超市的幾率很高,所以經常會去超市採購,包括牛奶,果汁,薯片等等各種食品,我們都一一品嘗,所以推薦如果想把旅游過得生活化一些的,逛超市絕對是不二的選擇。其中一個特別提一下的東西,是 意大利 的餛飩,外形和我們的餛飩長的一模一樣,有大有小,只是餛飩餡與我們不同,不是菜肉的或者鮮蝦之類的,而是芝士餡的!!!好吧,作為擁有 中國 胃的我們,紛紛表示對這麼大一坨甜膩的芝士餡實在是接受不能啊。。。當然感興趣的同學們也可以稍微試試 TIPS 8:最後的最後,提供一些小tips,對於國人來說,尤其是父母輩甚至爺爺奶奶輩的游客來說, 歐洲 的飲食還普遍還是回吃不慣,更何況是連續十幾天要吃西餐,所以如果對於西餐的口味很難接受的話,建議大家隨身帶點泡麵之類的速食,而我們此次甚至還帶了一小袋大米,因為住民宿,所以可以自己煮粥吃。另外 歐洲 人民貌似不怎麼喝熱水,所以關註一下酒店的設施,需要的話自帶一個燒水壺,以及保溫杯,這樣儘量避免旅途中的不習慣。 寫在最後的話終於,這次旅行中的點點滴滴又被我們再一次回憶起來,細細的梳理了下來。斷斷續續讓整個游記的創作過程延續了3個月,卻讓我們好似再度游歷了亞平寧半島,種種旅途中的新奇、探索、閑適、堅持等等都再度涌上心頭。套用那句快被引用壞了的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其實整個旅途中,我們也遇到了種種辛苦,還有迷路的經歷,但對比起我們曾經看到過的美景,面對藝術品的感動,身處歷史古跡中的震撼,還有那些總也吃不完嘗不盡的美食,那些細小的磕磕絆絆就仿佛是旅途中的些許調味劑,有時候甚至還能給我們帶來驚喜。畢竟,我們選擇走出去,原本就是為了去看看這個大千世界,去親自品嘗這個世界的美好,去積累人生最寶貴的經歷。這又讓我想起了鹽老太太對於文藝復興的總結,那股“想看到、想知道、想瞭解的欲望”,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而作為人類本身,也正式脫離了宗教的依附,真正成為了“人”。而我們這次的走出去,可能也正是表現出了自身對於外面的世界的探索的欲望。
老實說,在父母這個年紀能跟著我們做這樣一次長途旅行,實屬不易。他們要剋服時差的問題,語言的障礙,飲食的差異,但最終我們能夠在這個陌生的國度游刃有餘,可以算的上是一次非常 成功 的旅行。甚至從 意大利 回來之後,我們全家還在不斷加深對 意大利 的熱情,從包括紀錄片、電視劇、電影等等多種方式,去回顧我們曾經走過的路,和那些背後的種種故事。
再仔細想想,生活的重點可能並不一定在於非要去到什麼地方,或是走過什麼路,而往往是擁有不斷學習和探索的心態,對生活始終抱有熱情和好奇心,才是真正令我們感到滿足的東西吧。其實,很多時候年齡並不是障礙,有心就可以。期待我們的下一段旅途。 最後一張小飛象攝於2016年12月,@ 上海迪士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