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任性出逃 | 邊走邊唱念念不忘,紀念我的河西走廊一人行





19:44
回城。小鎮的樣子,讓我想起十年前的老家。
最美的風景都是在觀光車上看到的,七彩丹霞挺美,但更喜歡的是一團團毛草,像大型的細菌。總時不時有衝出車窗拍照的衝動。
路過橙色的九月菊花田。那一刻覺得包車多好,可以下車看看。
又偶遇了幾個朋友,大家都是單獨出來,然後隨意結伴,各自都不知道何時告別。(P.S.就是 平山 湖大峽谷遇到的小伙伴,之後又再不同地方一而再再而三的遇見,很有趣。)
人海裡面的阿姨都穿的鮮艷,費儘力氣在人堆里找個空檔比耶。路好擠啊,人人都扛個三腳架,但是根本沒有人會等你架好裝備好嘛。發現一個好有愛的阿姨啊,緊緊抓住系鞋帶的我怕被人流沖走。❤️
今天的行程結束了,我逼迫自己儘量少做計劃,隨遇而安。事實證明有點難。
“臨松薤谷”滿足之旅今天是整個行程的重中之重,圓夢之旅。“位於 河西走廊 中段的馬蹄山和山下的臨松薤谷,重巒疊嶂,鬆濤起伏,山頂常年白雪皚皚,山下四季流水潺潺”,風景是極美的。其實“臨松薤谷”這個好聽的名字只是出現在紀錄片中,地圖上查不到,當地人知道的也不多,馬蹄山和馬蹄寺三十三天石窟的名號倒是響噹噹。
《 河西走廊 》“根脈”這一集,講述了以郭荷、郭瑀、劉昞三代師徒為代表的河西大儒在動蕩年代治學不輟,薪火相傳的故事。“在今天的 河西走廊 上,人們幾乎再也尋找不到那些大儒的蹤跡,但 祁連山 凜冽的雪線還在,那些講學修行的洞窟還在”,所以我一定要來看一看。
早上出發,依然從房東處約了拼車。早餐錯過了“小飯”,有點可惜,好想嘗一嘗。一車同行的有一個昨晚才入住的姑娘,超喜歡她的,帶給我了今天最大的驚喜。還和昨天的叔叔阿姨再次相遇,想想也是緣分。

馬蹄寺石窟群始建於晉代,是前面提到的大儒郭瑀及其弟子所鑿,作為隱居講學處。後人增塑佛像,逐漸成為可以和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等齊名的石窟群,鼎盛時期曾有僧眾三百多人。其中北寺石窟是馬蹄寺石窟群的經典。
馬蹄寺幾大游覽區域之間距離挺遠,適合開車游覽。私家車可以進入景區,停車費約5元。門票依稀記得不超過一百塊 據說下午兩點之後票價減半。
馬蹄寺是 張掖 比較成熟的景區了,也有班車,只是耽誤時間一些。請一位導游講解也不錯,我們採取的方式是“蹭聽” 馬蹄寺的講解都穿著挺好看的民族服裝,講一些歷史和小故事,還算“帶著感情和靈魂”。
↓ 九點到達目的地,天上還掛著月亮🌛


↓ 白塔和雪山總是很搭配。








這次河西之行估計是接觸佛教知識最多的一次了。一開始還以為“三十三天”是個時間範疇的,原來是佛教用語。
“三十三天”是六欲天之一。在 須彌山 頂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八天,合為“三十三天”。四方各有金剛手藥叉為守護神。
再補充一下什麼是——欲界六天
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則生其中)。
第二,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修中之中品善則生其中)。
第三,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則生品十其中)。
第四,兜率天或兜率陀天(修上之下品十善發願行慈則生其中)。
第五,化樂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則生其中)。
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自在故稱為魔王修上上品十善則生其中)。
六欲天的天神和人間一樣,有身體形相,並有物質生活的需求與精神生活的享樂,尚且耽溺於飲食男女的欲望之中,因此稱為欲界。
欲界除六欲天之外,還包括人界的四大部洲、阿修羅,以及畜生、餓鬼、地獄等五趣。
好吧,抄了半天“百度百科”,我承認我依然不是太懂。。。。



參觀石窟的時候,常常會在石壁上發現大小不一的孔洞,那是修建的時候搭“腳手架”用的。
我之前想,為什麼這麼想不開,非要在石壁上開窟修行或者供奉佛祖呢?可能就是這份困難和艱辛,才更加表現了高僧和供養人的一顆誠心吧。




Dan對“西域三十六國”很感興趣,也非常痴迷“ 祁連山 ”。隔天她獨自坐班車去 祁連 縣轉了一圈,和當地的牧民聊天,給小牛牛拍視頻,玩的很灑脫。我的“說走就走的旅行”也要有點這個態度才好!
雖然只有半天相處,喜歡上了這個開朗的姑娘!

整個“馬蹄山”地區游客很少,體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