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任性出逃 | 邊走邊唱念念不忘,紀念我的河西走廊一人行
寫在前面 | 一場蓄謀已久的出逃🌲🌲🌲🐫🌲🌲🌲🐫🌲🌲🌲🐫🌲🌲🌲🐫🌲🌲🌲🐫🌲🌲🌲🐫🌲🌲🌲🐫🌲🌲🌲🐫🌲🌲
國慶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晚上,我和妹妹看完《無證之罪》的最後一集,穿綠色棉襖的李豐田留下的陰影還沒來得及消散,我對妹妹說要出去玩一圈,她問什麼時候,我說明天。
然後我打開手機訂了去 西安 的機票,第二天早上九點鐘,落地古都 西安 。
這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蓄謀已久。為了逼自己一把,已經偷偷請好了幾天年假。目的地不用糾結,一整年我都在喊要去 河西走廊 看一看。沒有旅伴也沒關係,我甚至刻意把自己推到了獨自旅行這個唯一選項。我非常非常想嘗試一下,未知和毫無準備。
很多從 北京 出發玩青甘大環線小環線的親們都會選擇 蘭州 作為第一站,我之所以選擇 西安 ,主要是因為…當天只有這兒的機票便宜時間又合適(當然選擇 蘭州 中轉的原因基本也是便宜 )…然後我又給自己硬拗了一個理由——我也要像張騫一樣,從 絲綢之路 的起點出發。
Go!🐎🐎🐎
🎈最後溫馨提示:本人絮叨,內容較多,可以通過目錄直達目的地游記。電腦端看游記效果更佳哦 壹·西安初印象 | 嘿,女子,你到哪?🌲🌲🌲🐫🌲🌲🌲🐫🌲🌲🌲🐫🌲🌲🌲🐫🌲🌲🌲🐫🌲🌲🌲🐫🌲🌲🌲🐫🌲🌲🌲🐫🌲🌲
機場大巴到西稍門下車, 西安 的秋風吹的我趕忙拉緊了外套。眼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北 方城 市的樣子,後來坐公交車穿過巨大的城牆才有實感。
一個三輪車拉活兒的老大爺給了我第一聲問候:“嘿,女子,你到哪?”
真有趣,前陣子我還瘋狂迷戀《白鹿原》裡面的豪爽方言和長筷子大碗面呢。 印象中 西北 的男人很爺們兒,現實中 西安 的女孩子們倒是一個個皮膚白白的很好看。(•̀ω•́)✧
慢游碑林博物館和西安老城牆在 西安 這個城市,我只打算待兩天。到目前為止的行程只定下了這一晚的住處而已。我要落腳的地方是 西安 回民街的一個青年旅社,第一次一個人旅行還是羞澀的選擇了單人間。
回民街距離鐘樓和鼓樓很近,基本位於老城的正中心,離哪都不算遠,熱熱鬧鬧的,晚上我還一路步行從 永寧 門回來。
不光古城 西安 有鐘鼓樓哦,稍微有些歷史的城市一般都會設有鐘樓和鼓樓。這是為什麼呢?👇👇Tanya小課堂又要開始了~ o((*^▽^*))o
🎈漢唐時期城市實行里坊制,規定宵禁,晨昏都要擊鼓作為啟閉坊門的信號。許多城市就建造鐘鼓樓用來報時,同時也是城市的標誌建築。在元大都、明 南京 和明清 北京 及許多古都城市的顯著位置都建有高大的鐘樓和鼓樓。北宋以後,里坊制取消,卻保留了鐘鼓報時的習俗。
採用“樓”的形制,是因為可利用其下層為共鳴腔,使聲音悠揚遠播;而且鐘、鼓樓以其突出的體形體高成為城市主要街道的對景和周圍地區的構圖中心,對城市景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附近往往形成繁華的商業區。
另外,寺廟裡也有鐘鼓樓。(Tanya:這次旅行裡面就能看到很多)一般的格局是,進入山門後,左邊設一鐘樓,右邊設一鼓樓,兩廂對稱。敲鐘擊鼓的方法是:早晨先敲鐘,再擊鼓以應;晚上反之,先鼓後鐘,正所謂“晨鐘暮鼓”。這裡的鐘鼓不僅有報時的作用,還兼備了宗教宣傳的作用。“洪鐘震響覺群生”,“晝夜聞鐘開覺悟”。🎈
(寫的真好,來自知乎用戶 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37332/answer/21018011 )
👇 順利到達住處,人海中的安靜一角,還不錯。
↑回民街
↑回民街
↑回民街 ↑ 晚上在這裡寫明信片,被別人邀請著玩狼人殺。十幾個互不相識的人,甚至省略了自我介紹直接開始玩,又輕鬆又high。像這樣的“萍水相逢”是旅行最有趣的部分。
↑回民街
↑回民街
↑回民街 不過下次來 西安 玩我不會住在回民街了。這裡熱熱鬧鬧的,但都是游客。小吃也琳琅滿目,不過就是旅游區的樣子,幾種不知道是不是地道小吃的食物輪番上陣搶占你的目光。味道呢,就真的一般。而且太貴。 不論白天還是深夜,這條小街都人擠人,吆喝聲不斷。石榴汁、肉夾饃、biangbiang面,大肉串,綠豆糕,不斷循環出現,逛到後面有點審美疲勞了。我還是喜歡生活氣息濃郁一些的夜市。
↑回民街 ↓ 切的很誘人的石榴,味道一般。
↑回民街
↑回民街
↑回民街
↑回民街
↑回民街
↑回民街
↑回民街
↑回民街 ↓ 15塊一個的肉夾饃,不好吃。或許是因為我沒吃那個大排長隊的肉夾饃攤子。
↑回民街 中午到青旅放下行李,騎著共享單車慢悠悠的逛。在 西安 時間很短,不如只專心看點喜歡的東西就好。下午打算去碑林博物館,就在城牆下不遠。
↓ 綠化很好的城市
↓ 遇到一大片鴿子🕊️,趕緊停車拍照。哎,又一次動了換相機的心… 


↓ 騎車穿過城牆的感覺很奇妙,跨越一個界線總有點莫名的儀式感。
“北漂”好多年,特別喜歡聽那些早已遠去的四九城的老故事。假如 北京 留下了那些老城牆,是不是也會像 西安 一樣再多加一份蒼涼?
↑西安城牆 西安 碑林博物館是在 西安 孔廟古建築群的基礎上修建而來,以具有900年曆史的“ 西安 碑林”為基礎,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誌及石刻。
所謂“碑林”是指碑石如林,形容很多。走在石碑的叢林里,密密麻麻鋪滿文字,非常壯觀。下午的時候博物館裡人不多,穿越“叢林”時偶爾遇到一兩個游客,游覽狀態很舒服,假如再請一個導游講講背後的故事應當是極好的。
從我偶爾蹭聽到的部分覺得導游還挺專業,奈何找不到人跟我一起拼一個導游(幾個人一起來碑林的話,請個導游是很必要的),只好把關註點放在雕塑和浮雕圖案上,走走停停著玩。
↓ 碑林博物館正門,端莊古樸。(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西安碑林博物館 ↓ 入口處的泮池和欞星門
“欞星門”是照片裡面遠遠寫著文廟的那三道門。欞星門是文廟中軸線上的牌樓式木質或石質建築,是正式進入文廟的第一道大門。欞星又為 天鎮 星、文曲星、魁星。皇帝祭天時,要先祭欞星,象徵祭孔如同尊天。 西安 孔廟中間門題“文廟”,東門額題“德配天下”,西門額題“道冠古今”。
欞星門前半圓相對形成圓形的水池成為“泮池”。“泮池”又稱“泮宮”,是位於大門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宮之池”,它是官學的標誌。泮 池上 一般有石橋,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單座多洞不等,被稱為泮橋。科舉考試時,學生過橋去拜孔子,稱為“入泮”。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 太和 元氣坊
“ 太和 ”指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古代“太”和“大”相通,“ 太和 ”即“大和”。變化或陰陽二氣既矛盾又統一的狀態,所以“ 太和 ”也就是“道”。“元氣”是古代哲學用語,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或陰陽混沌未分的實體,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元氣”構成的。孔廟中建坊以此命名,是把孔子之道比作 太和 元氣。(在此之前,我對元氣的理解只停留在“元氣少女”之類,真的是……)
西安 孔廟的 太和 元氣坊,位於欞星門和泮池南側,幾經搬遷。按照當時的禮制規定,進入孔廟應先經過“ 太和 元氣坊”,但因為“ 太和 元氣坊”的南面是城牆,不便人們出入,所以清代時便給 西安 孔廟加了圍牆,東西兩面開了供人們出入的“禮門”和“義路”,“ 太和 元氣坊”南面的牆被稱作“塞門”,也叫“影壁”。
現在游客們在售票處買完票,會先經過 太和 元氣坊,反而順了禮制了。
↑西安碑林博物館 ↓ 碑林博物館成人票75元,買 西安 城牆聯票100元。 不知道為什麼門票上的 西安 風景是梵高style的
↑西安碑林博物館 ↓ 博物館內部人很少,非常整潔。
國慶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晚上,我和妹妹看完《無證之罪》的最後一集,穿綠色棉襖的李豐田留下的陰影還沒來得及消散,我對妹妹說要出去玩一圈,她問什麼時候,我說明天。
然後我打開手機訂了去 西安 的機票,第二天早上九點鐘,落地古都 西安 。

這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蓄謀已久。為了逼自己一把,已經偷偷請好了幾天年假。目的地不用糾結,一整年我都在喊要去 河西走廊 看一看。沒有旅伴也沒關係,我甚至刻意把自己推到了獨自旅行這個唯一選項。我非常非常想嘗試一下,未知和毫無準備。
很多從 北京 出發玩青甘大環線小環線的親們都會選擇 蘭州 作為第一站,我之所以選擇 西安 ,主要是因為…當天只有這兒的機票便宜時間又合適(當然選擇 蘭州 中轉的原因基本也是便宜 )…然後我又給自己硬拗了一個理由——我也要像張騫一樣,從 絲綢之路 的起點出發。
Go!🐎🐎🐎
🎈最後溫馨提示:本人絮叨,內容較多,可以通過目錄直達目的地游記。電腦端看游記效果更佳哦 壹·西安初印象 | 嘿,女子,你到哪?🌲🌲🌲🐫🌲🌲🌲🐫🌲🌲🌲🐫🌲🌲🌲🐫🌲🌲🌲🐫🌲🌲🌲🐫🌲🌲🌲🐫🌲🌲🌲🐫🌲🌲
機場大巴到西稍門下車, 西安 的秋風吹的我趕忙拉緊了外套。眼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北 方城 市的樣子,後來坐公交車穿過巨大的城牆才有實感。
一個三輪車拉活兒的老大爺給了我第一聲問候:“嘿,女子,你到哪?”
真有趣,前陣子我還瘋狂迷戀《白鹿原》裡面的豪爽方言和長筷子大碗面呢。 印象中 西北 的男人很爺們兒,現實中 西安 的女孩子們倒是一個個皮膚白白的很好看。(•̀ω•́)✧
慢游碑林博物館和西安老城牆在 西安 這個城市,我只打算待兩天。到目前為止的行程只定下了這一晚的住處而已。我要落腳的地方是 西安 回民街的一個青年旅社,第一次一個人旅行還是羞澀的選擇了單人間。
回民街距離鐘樓和鼓樓很近,基本位於老城的正中心,離哪都不算遠,熱熱鬧鬧的,晚上我還一路步行從 永寧 門回來。
不光古城 西安 有鐘鼓樓哦,稍微有些歷史的城市一般都會設有鐘樓和鼓樓。這是為什麼呢?👇👇Tanya小課堂又要開始了~ o((*^▽^*))o
🎈漢唐時期城市實行里坊制,規定宵禁,晨昏都要擊鼓作為啟閉坊門的信號。許多城市就建造鐘鼓樓用來報時,同時也是城市的標誌建築。在元大都、明 南京 和明清 北京 及許多古都城市的顯著位置都建有高大的鐘樓和鼓樓。北宋以後,里坊制取消,卻保留了鐘鼓報時的習俗。
採用“樓”的形制,是因為可利用其下層為共鳴腔,使聲音悠揚遠播;而且鐘、鼓樓以其突出的體形體高成為城市主要街道的對景和周圍地區的構圖中心,對城市景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附近往往形成繁華的商業區。
另外,寺廟裡也有鐘鼓樓。(Tanya:這次旅行裡面就能看到很多)一般的格局是,進入山門後,左邊設一鐘樓,右邊設一鼓樓,兩廂對稱。敲鐘擊鼓的方法是:早晨先敲鐘,再擊鼓以應;晚上反之,先鼓後鐘,正所謂“晨鐘暮鼓”。這裡的鐘鼓不僅有報時的作用,還兼備了宗教宣傳的作用。“洪鐘震響覺群生”,“晝夜聞鐘開覺悟”。🎈
(寫的真好,來自知乎用戶 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37332/answer/21018011 )
👇 順利到達住處,人海中的安靜一角,還不錯。
















↓ 綠化很好的城市





“北漂”好多年,特別喜歡聽那些早已遠去的四九城的老故事。假如 北京 留下了那些老城牆,是不是也會像 西安 一樣再多加一份蒼涼?

所謂“碑林”是指碑石如林,形容很多。走在石碑的叢林里,密密麻麻鋪滿文字,非常壯觀。下午的時候博物館裡人不多,穿越“叢林”時偶爾遇到一兩個游客,游覽狀態很舒服,假如再請一個導游講講背後的故事應當是極好的。
從我偶爾蹭聽到的部分覺得導游還挺專業,奈何找不到人跟我一起拼一個導游(幾個人一起來碑林的話,請個導游是很必要的),只好把關註點放在雕塑和浮雕圖案上,走走停停著玩。
↓ 碑林博物館正門,端莊古樸。(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欞星門”是照片裡面遠遠寫著文廟的那三道門。欞星門是文廟中軸線上的牌樓式木質或石質建築,是正式進入文廟的第一道大門。欞星又為 天鎮 星、文曲星、魁星。皇帝祭天時,要先祭欞星,象徵祭孔如同尊天。 西安 孔廟中間門題“文廟”,東門額題“德配天下”,西門額題“道冠古今”。
欞星門前半圓相對形成圓形的水池成為“泮池”。“泮池”又稱“泮宮”,是位於大門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宮之池”,它是官學的標誌。泮 池上 一般有石橋,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單座多洞不等,被稱為泮橋。科舉考試時,學生過橋去拜孔子,稱為“入泮”。



“ 太和 ”指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古代“太”和“大”相通,“ 太和 ”即“大和”。變化或陰陽二氣既矛盾又統一的狀態,所以“ 太和 ”也就是“道”。“元氣”是古代哲學用語,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或陰陽混沌未分的實體,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元氣”構成的。孔廟中建坊以此命名,是把孔子之道比作 太和 元氣。(在此之前,我對元氣的理解只停留在“元氣少女”之類,真的是……)
西安 孔廟的 太和 元氣坊,位於欞星門和泮池南側,幾經搬遷。按照當時的禮制規定,進入孔廟應先經過“ 太和 元氣坊”,但因為“ 太和 元氣坊”的南面是城牆,不便人們出入,所以清代時便給 西安 孔廟加了圍牆,東西兩面開了供人們出入的“禮門”和“義路”,“ 太和 元氣坊”南面的牆被稱作“塞門”,也叫“影壁”。
現在游客們在售票處買完票,會先經過 太和 元氣坊,反而順了禮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