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一場“流放”荒原的旅途,收穫親近萬物的真摯
↑蘇絲斯黎沙漠 跳羚是另一種常見的動物,比白麵大羚羊體型嬌小許多。暴曬的午後,即使這些早已適應了沙漠環境的動物而言,也是酷熱難耐,此時少有的樹木便成了動物們難得的遮陰場所。 ↑蘇絲斯黎沙漠 除了大型的動物,蜥蜴算是沙地上的常客,以捕食沙漠昆蟲而生 ↑蘇絲斯黎沙漠 而作為蜥蜴的近親,沙漠中的蛇更是有著出色的保護色,若不是機緣巧合的放置攝影包,即使距離不足半米都很難發現一動不動的小蛇。沙漠中的動物,都懂得最大限度的節省自己的體能。 ↑蘇絲斯黎沙漠 飛鳥,相對而言則幸運的許多,越過沙丘,飛向大海,翅膀所能到達的遠方,是一片未知的綠洲。 ↑蘇絲斯黎沙漠 仰望蒼穹,星辰在此閃耀
當夜晚來臨的時候,被評為“世界最美星空”之一的 納米比亞 沙漠星空,絕不會讓你失望,不需要望遠鏡,不需要開車駛離喧囂的城市,只需抬頭仰望,沒有一絲被污染的痕跡,肉眼便能看到清晰的銀河。 ↑蘇絲斯黎沙漠 白天里一望無垠的沙海在光影間變化色彩,而當日落沙海,蒼穹黯淡,沙粒像是變成天上的星塵,閃耀寰宇。 ↑蘇絲斯黎沙漠 營地內的蓄水桶,也被我們當做星空拍攝的前景,映襯在銀河下,像是外太空的發射基地。 ↑蘇絲斯黎沙漠 每一處汽車露營地都有一棵大駱駝樹,標記上號碼,以便司機找尋固定的營地。夜晚,不需要走出營地,銀河就掛在天際之上。 ↑蘇絲斯黎沙漠 我們的汽車帳篷,在營地內一處有著群織雀巢穴的樹幹下,當夜色降臨,白日里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的群織雀突然就變得安靜下來,一夜只是偶有幾聲鳥鳴,而當晨曦太陽升起,雀鳥像鬧鐘般準時變的歡愉起來。
你能想象那種夜晚在星空下入眠,清晨在鳥鳴中醒來的幸福感嗎? ↑蘇絲斯黎沙漠 在蘇絲斯黎沙漠的第二晚,我們入住沙漠酒店。每人一間獨棟沙屋,出門便可觀星。在納米布國家公園,看星空是日常活動,看不到星空才是意外事件。 ↑蘇絲斯黎沙漠 由於到達時正值陰曆初七,半月懸在夜空,柔和的月光均勻的將 納米比亞 的荒野照亮。分不清白天黑夜,只知道醒來時,屋外多了幾行羚羊走過的蹄印。 ↑蘇絲斯黎沙漠 Y NAMIBIA
Y代表“YOUNG”,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年輕的態度希望可以始終保持
“流放”在這片古老的 非洲 大陸,用心親近萬物,感受自然 ↑蘇絲斯黎沙漠 繁星被寓意為永恆的存在,而鏡頭中星塵的軌跡,便是群星划過時空的印記。
在這片古老的沙漠之上,每一天都在發生著無數令人驚嘆的故事
唯有日月可以見證這片神奇的沙漠。 ↑蘇絲斯黎沙漠 荒蕪並不孤寂,生命在此延續在 納米比亞 旅行,除了烈焰般的紅沙漠,當然更少不了在此生存的無數動物。
離開納米布國家公園,一路北上數百公里,沿途幾乎都是沙地,滿目荒蕪。然而,在這片看似貧瘠的大地之上,卻生活著無數奇特的物種。
荒蕪並不孤寂,生命在此延續
對於從小看趙忠祥老師解說的《動物世界》長大的我而言,北部的埃托沙國家公園,就是我心中的朝聖之地。 ↑蘇絲斯黎沙漠 途經南迴歸線的指示牌,牌上滿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貼標,此地向北直至北迴歸線,既是熱帶之地。白日里太 陽高 高地掛在正上方,陽光充足,酷熱難耐。 ↑納米比亞 追逐未知的遠方,發現新的旅境,我想這就是屬於我的“逐路新境”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 距離埃托沙國家公園越近,路上提示註意動物經過的路標越多 難得的柏油路段,預示著埃托沙國家公園快要到了。 ↑納米比亞 埃托沙國家公園,始建於1907年,這座撒哈拉以南最大的國家公園,如今面積不及最初的四分之一,但仍然有將近3.5個 上海 大小。
這座國家公園的名字在當地語中為“白色乾涸之地”,源自湖泊消失後形成的白色沙地。
園區內將近80%的面積被這片白色的沙地所占據,遠望就像是白色海洋一般廣袤。 ↑埃托沙國家公園 ↑埃托沙國家公園 因為地處沙漠旱地,公園內為動物們建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水塘,便於動物們可以在此度過乾涸炙熱的旱季。
隨著雨季的來臨,動物們分散在22000平方公里的的保護區內,水塘邊看到的動物不如旱季時多。但即使如此,當大大小小不同的生物排著隊來到水池旁飲水時,依舊帶給我不期而遇的驚喜感。
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欣賞野生動物。 ↑埃托沙國家公園 小小的水塘,動物們各安其位,有秩序的飲水,互不干擾 ↑埃托沙國家公園 ↑埃托沙國家公園 犀牛則是最獃萌的生物,在水邊可以思考牛生半個小時,一動不動 ↑埃托沙國家公園 最有造型的白麵大羚羊,鋒利的羚角與瘦長的面孔組成了大寫的“Y”字 ↑埃托沙國家公園 別的動物都是在湖邊老老實實河水,唯獨白麵大羚羊跑水池中間豪飲 ↑埃托沙國家公園 斑馬是園區內最可愛的動物,無論是吃草還是喝水,造型很重要,節奏很一致 ↑埃托沙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內蠢萌界扛把子當屬斑馬,二哈一樣存在的物種 ↑埃托沙國家公園
當夜晚來臨的時候,被評為“世界最美星空”之一的 納米比亞 沙漠星空,絕不會讓你失望,不需要望遠鏡,不需要開車駛離喧囂的城市,只需抬頭仰望,沒有一絲被污染的痕跡,肉眼便能看到清晰的銀河。 ↑蘇絲斯黎沙漠 白天里一望無垠的沙海在光影間變化色彩,而當日落沙海,蒼穹黯淡,沙粒像是變成天上的星塵,閃耀寰宇。 ↑蘇絲斯黎沙漠 營地內的蓄水桶,也被我們當做星空拍攝的前景,映襯在銀河下,像是外太空的發射基地。 ↑蘇絲斯黎沙漠 每一處汽車露營地都有一棵大駱駝樹,標記上號碼,以便司機找尋固定的營地。夜晚,不需要走出營地,銀河就掛在天際之上。 ↑蘇絲斯黎沙漠 我們的汽車帳篷,在營地內一處有著群織雀巢穴的樹幹下,當夜色降臨,白日里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的群織雀突然就變得安靜下來,一夜只是偶有幾聲鳥鳴,而當晨曦太陽升起,雀鳥像鬧鐘般準時變的歡愉起來。
你能想象那種夜晚在星空下入眠,清晨在鳥鳴中醒來的幸福感嗎? ↑蘇絲斯黎沙漠 在蘇絲斯黎沙漠的第二晚,我們入住沙漠酒店。每人一間獨棟沙屋,出門便可觀星。在納米布國家公園,看星空是日常活動,看不到星空才是意外事件。 ↑蘇絲斯黎沙漠 由於到達時正值陰曆初七,半月懸在夜空,柔和的月光均勻的將 納米比亞 的荒野照亮。分不清白天黑夜,只知道醒來時,屋外多了幾行羚羊走過的蹄印。 ↑蘇絲斯黎沙漠 Y NAMIBIA
Y代表“YOUNG”,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年輕的態度希望可以始終保持
“流放”在這片古老的 非洲 大陸,用心親近萬物,感受自然 ↑蘇絲斯黎沙漠 繁星被寓意為永恆的存在,而鏡頭中星塵的軌跡,便是群星划過時空的印記。
在這片古老的沙漠之上,每一天都在發生著無數令人驚嘆的故事
唯有日月可以見證這片神奇的沙漠。 ↑蘇絲斯黎沙漠 荒蕪並不孤寂,生命在此延續在 納米比亞 旅行,除了烈焰般的紅沙漠,當然更少不了在此生存的無數動物。
離開納米布國家公園,一路北上數百公里,沿途幾乎都是沙地,滿目荒蕪。然而,在這片看似貧瘠的大地之上,卻生活著無數奇特的物種。
荒蕪並不孤寂,生命在此延續
對於從小看趙忠祥老師解說的《動物世界》長大的我而言,北部的埃托沙國家公園,就是我心中的朝聖之地。 ↑蘇絲斯黎沙漠 途經南迴歸線的指示牌,牌上滿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貼標,此地向北直至北迴歸線,既是熱帶之地。白日里太 陽高 高地掛在正上方,陽光充足,酷熱難耐。 ↑納米比亞 追逐未知的遠方,發現新的旅境,我想這就是屬於我的“逐路新境”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 距離埃托沙國家公園越近,路上提示註意動物經過的路標越多 難得的柏油路段,預示著埃托沙國家公園快要到了。 ↑納米比亞 埃托沙國家公園,始建於1907年,這座撒哈拉以南最大的國家公園,如今面積不及最初的四分之一,但仍然有將近3.5個 上海 大小。
這座國家公園的名字在當地語中為“白色乾涸之地”,源自湖泊消失後形成的白色沙地。
園區內將近80%的面積被這片白色的沙地所占據,遠望就像是白色海洋一般廣袤。 ↑埃托沙國家公園 ↑埃托沙國家公園 因為地處沙漠旱地,公園內為動物們建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水塘,便於動物們可以在此度過乾涸炙熱的旱季。
隨著雨季的來臨,動物們分散在22000平方公里的的保護區內,水塘邊看到的動物不如旱季時多。但即使如此,當大大小小不同的生物排著隊來到水池旁飲水時,依舊帶給我不期而遇的驚喜感。
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欣賞野生動物。 ↑埃托沙國家公園 小小的水塘,動物們各安其位,有秩序的飲水,互不干擾 ↑埃托沙國家公園 ↑埃托沙國家公園 犀牛則是最獃萌的生物,在水邊可以思考牛生半個小時,一動不動 ↑埃托沙國家公園 最有造型的白麵大羚羊,鋒利的羚角與瘦長的面孔組成了大寫的“Y”字 ↑埃托沙國家公園 別的動物都是在湖邊老老實實河水,唯獨白麵大羚羊跑水池中間豪飲 ↑埃托沙國家公園 斑馬是園區內最可愛的動物,無論是吃草還是喝水,造型很重要,節奏很一致 ↑埃托沙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內蠢萌界扛把子當屬斑馬,二哈一樣存在的物種 ↑埃托沙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