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一場“流放”荒原的旅途,收穫親近萬物的真摯
↑埃托沙國家公園 果不其然,二十分鐘後脫離象群的老象踱步來到水池旁。仔細看老象的象牙已經折斷,嚮導告訴我們,它的象牙是打鬥時折斷的,並不是因保護目的而人為鋸斷的。 ↑埃托沙國家公園 ↑埃托沙國家公園 折斷的象牙不可再生,泛黃的斷齒幾乎從根部斷裂,看粗厚度,可以想象這頭老象曾經有著一副引以為傲的堅硬粗長的象牙。 ↑埃托沙國家公園 老象的皮膚有著樹幹般的褶皺,幾十年的歲月洗禮,多了一絲滄桑和孤僻。 ↑埃托沙國家公園 用長鼻吸足一口池水,噴灑在身上,起到驅蟲防暑的功效。泥塘浴,幾乎是每頭大象來此的常規操作,酣暢淋漓。 ↑埃托沙國家公園 日落時分,經過一日的暴曬,動物們紛紛來到水塘邊,在涼爽的池邊休息飲水。 ↑埃托沙國家公園 象群在頭象的帶領下叢林中慢悠悠的來到池邊,憑藉碩大的身軀,無論何時,它們都享有VIP免排隊的待遇。 ↑埃托沙國家公園 而犀牛,往往單個或是兩三隻前來,猶猶豫豫趕到池邊,總要發發獃思考思考牛生,再小心翼翼的喝上幾口池水。 ↑埃托沙國家公園 別看外貌生猛,又有利角防身,實際上犀牛是出名的膽小,容易受驚易怒。在園內,少有的幾次野生動物衝撞汽車的事故,基本都與它們有關。
脾氣來了,逮誰撞誰,混不吝 ↑埃托沙國家公園 如果你就入住在水池旁的營地,你需要做的只是在水塘旁靜候,大象、犀牛、羚羊、長頸鹿等等動物便會在毫無預料的時刻出現至此。 ↑埃托沙國家公園 隨著雨季的來臨,每日下午總會降上幾場暴雨,雨過天晴後的晚霞紅中帶粉,甚是壯美。 ↑埃托沙國家公園 暮色時分,園內寧靜祥和,偶有獸禽的鳴叫聲劃破天際。
遠方走過的長頸鹿,在霞光中顯得格外醒目,時光仿佛在此刻都放慢流逝的速度,而我早已陶醉在這份自然的氣息之中,欣賞這片刻的靜謐。 ↑埃托沙國家公園 當最後一縷陽光褪去,大地被黑夜籠罩,而動物們卻並不因黑夜的來臨而沉寂,在園區內,鬣狗、狐狸、膽小的犀牛都會在夜色的掩護下來到水塘邊飲水。 ↑埃托沙國家公園 納米比亞 是黑犀牛重要的保護地,與領國 南非 相比盜獵現象少了很多,但像夜色中這兩頭擁有著完整犀角的黑犀牛在公園內也不多見,大多數犀牛出於保護目的不得不被人為割掉犀角。 ↑埃托沙國家公園 ↑埃托沙國家公園 能夠如此近距離的親近這些曾經只出現在電視畫面中或是動物園裡的生物,乘車在動物中穿行的感覺,令人難忘也令我痴迷。
在我看來親近不是圈養或是觸碰這些動物,能夠真正的融入自然之中,與這個星球中其他的物種一起平等的生活,這種與萬物共生的親和力,才是埃托沙國家公園帶給我最強烈的感受。
↑埃托沙國家公園 探尋辛巴族,古老神秘的部落納米比亞 ,作為 非洲 大陸最後幾個獲得民主獨立的國家,在這片廣袤的沙漠旱地上除了大象、 獅子 、斑馬外,還有一個即將消失的族群——辛巴族。
辛巴族人幾乎一生不洗澡,用紅土混合黃油塗抹在皮膚上和頭髮上,這種顏料能保持一周之久不褪色,因此也被稱之為紅泥人。
我們此行的最後一處目的地,便是探尋當地為數不多的辛巴族村落,拜訪紅泥人。 ↑紅泥人村 辛巴女子的髮辮從後往前梳,在額前形成牛角狀的髮辮 ↑紅泥人村 就連頭髮也會被塗抹染料,看上去像是一條條紅鞭掛在頭頂。辛巴人始終堅持自己的審美,即使進城到超市購買商品,仍舊如此打扮。 ↑紅泥人村 這個部落目前仍舊維持著500年前一夫多妻的生活方式,遠離現代文明社會終,居住在一個個孤僻的小村落里。作為游牧民族,男子常年在外游牧,女子在家務農。近年來為了維繫部落的生存發展,很多村落也逐漸接觸外界文明,允許游客付費參觀探尋感受部落中的生活。 辛巴族的孩子很小便開始幫家裡大人做事,隨著外來到訪者人數增多,辛巴人也在慢慢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紅泥人村 女子除了耕種務農外,也會做些手工藝品販賣給游客,補貼家用。 ↑紅泥人村 這些可愛的小木雕和手串便出自她們之手 ↑紅泥人村 辛巴人居住的土坯房屋,大多用混有牛糞的泥土配以樹枝搭建而成。辛巴男子每一個妻子和孩子都擁有一間土坯房,所以只需要數一數房屋的數量,便可知道有多少個老婆。 ↑紅泥人村 查閱資料顯示,由於一種特殊的基因原因,辛巴族男子很多在15歲前就不幸夭折,造成部落中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這些孩子的未來命運充滿變數和未知。 ↑紅泥人村 ↑紅泥人村 村裡的孩子對於我們這些外來者,充滿好奇,圍坐身邊。除了膚色不同,這些孩子與我們城市中的孩童無任何區別。只是在外者看來,他們的童年令人心酸。 ↑紅泥人村 ↑紅泥人村 親近自然,親近這些不同於我們所熟知的生活方式的的人們,感受他們的生活,無論好與壞,世間 萬象 ,存在即是合理,時間會給出答案。
旅行就是將我們帶到所不瞭解的地方,見證這個星球的的萬物百態,之後回到我們朝九晚五所熟悉的地方,更加珍惜屬於自己的生活。 ↑紅泥人村 年輕的母親迷茫的眼神和孩子間緊握的雙手,是辛巴族未來的縮影。
僅剩兩萬人的辛巴族,其未來能否延續生存下去並不樂觀。
脾氣來了,逮誰撞誰,混不吝 ↑埃托沙國家公園 如果你就入住在水池旁的營地,你需要做的只是在水塘旁靜候,大象、犀牛、羚羊、長頸鹿等等動物便會在毫無預料的時刻出現至此。 ↑埃托沙國家公園 隨著雨季的來臨,每日下午總會降上幾場暴雨,雨過天晴後的晚霞紅中帶粉,甚是壯美。 ↑埃托沙國家公園 暮色時分,園內寧靜祥和,偶有獸禽的鳴叫聲劃破天際。
遠方走過的長頸鹿,在霞光中顯得格外醒目,時光仿佛在此刻都放慢流逝的速度,而我早已陶醉在這份自然的氣息之中,欣賞這片刻的靜謐。 ↑埃托沙國家公園 當最後一縷陽光褪去,大地被黑夜籠罩,而動物們卻並不因黑夜的來臨而沉寂,在園區內,鬣狗、狐狸、膽小的犀牛都會在夜色的掩護下來到水塘邊飲水。 ↑埃托沙國家公園 納米比亞 是黑犀牛重要的保護地,與領國 南非 相比盜獵現象少了很多,但像夜色中這兩頭擁有著完整犀角的黑犀牛在公園內也不多見,大多數犀牛出於保護目的不得不被人為割掉犀角。 ↑埃托沙國家公園 ↑埃托沙國家公園 能夠如此近距離的親近這些曾經只出現在電視畫面中或是動物園裡的生物,乘車在動物中穿行的感覺,令人難忘也令我痴迷。
在我看來親近不是圈養或是觸碰這些動物,能夠真正的融入自然之中,與這個星球中其他的物種一起平等的生活,這種與萬物共生的親和力,才是埃托沙國家公園帶給我最強烈的感受。
↑埃托沙國家公園 探尋辛巴族,古老神秘的部落納米比亞 ,作為 非洲 大陸最後幾個獲得民主獨立的國家,在這片廣袤的沙漠旱地上除了大象、 獅子 、斑馬外,還有一個即將消失的族群——辛巴族。
辛巴族人幾乎一生不洗澡,用紅土混合黃油塗抹在皮膚上和頭髮上,這種顏料能保持一周之久不褪色,因此也被稱之為紅泥人。
我們此行的最後一處目的地,便是探尋當地為數不多的辛巴族村落,拜訪紅泥人。 ↑紅泥人村 辛巴女子的髮辮從後往前梳,在額前形成牛角狀的髮辮 ↑紅泥人村 就連頭髮也會被塗抹染料,看上去像是一條條紅鞭掛在頭頂。辛巴人始終堅持自己的審美,即使進城到超市購買商品,仍舊如此打扮。 ↑紅泥人村 這個部落目前仍舊維持著500年前一夫多妻的生活方式,遠離現代文明社會終,居住在一個個孤僻的小村落里。作為游牧民族,男子常年在外游牧,女子在家務農。近年來為了維繫部落的生存發展,很多村落也逐漸接觸外界文明,允許游客付費參觀探尋感受部落中的生活。 辛巴族的孩子很小便開始幫家裡大人做事,隨著外來到訪者人數增多,辛巴人也在慢慢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紅泥人村 女子除了耕種務農外,也會做些手工藝品販賣給游客,補貼家用。 ↑紅泥人村 這些可愛的小木雕和手串便出自她們之手 ↑紅泥人村 辛巴人居住的土坯房屋,大多用混有牛糞的泥土配以樹枝搭建而成。辛巴男子每一個妻子和孩子都擁有一間土坯房,所以只需要數一數房屋的數量,便可知道有多少個老婆。 ↑紅泥人村 查閱資料顯示,由於一種特殊的基因原因,辛巴族男子很多在15歲前就不幸夭折,造成部落中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這些孩子的未來命運充滿變數和未知。 ↑紅泥人村 ↑紅泥人村 村裡的孩子對於我們這些外來者,充滿好奇,圍坐身邊。除了膚色不同,這些孩子與我們城市中的孩童無任何區別。只是在外者看來,他們的童年令人心酸。 ↑紅泥人村 ↑紅泥人村 親近自然,親近這些不同於我們所熟知的生活方式的的人們,感受他們的生活,無論好與壞,世間 萬象 ,存在即是合理,時間會給出答案。
旅行就是將我們帶到所不瞭解的地方,見證這個星球的的萬物百態,之後回到我們朝九晚五所熟悉的地方,更加珍惜屬於自己的生活。 ↑紅泥人村 年輕的母親迷茫的眼神和孩子間緊握的雙手,是辛巴族未來的縮影。
僅剩兩萬人的辛巴族,其未來能否延續生存下去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