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難綿延,微笑恆千年,帶五歲寶寶游吳哥窟
記得看相關 吳哥窟 資料時發現, 吳哥窟 建造建築時也會有偷工減料。在人們看得見的醒目位置,雕刻就會匠心一些;而在人們看不到的死角位置,雕刻就會粗糙一些。即便是在吳哥王朝鼎盛時代也難逃這種怪圈。 夏夏也是個愛笑的小丫頭,很應巴戎寺的主題哦。 巴戎寺除了四面塔臺上的佛陀和迴廊里的壁畫外,其它部分同吳哥寺相比略顯粗糙,畢竟它走的並不是精緻路線。
如果帶著過於完美的眼光去看待 吳哥窟 ,你可能會大失所望。我也犯過這樣的錯,剛來時是興緻而來,不料第一個塔普倫寺就把我驚到了,巨大榕樹吞噬著斷壁殘垣,怎麼能如此破敗不堪?後來看了吳哥寺的精緻才稍微回過神來。晚上靜思白天的所見所聞,才頓悟,人類根本無權對歷史要求和苛責,更無能對自然反抗和忤逆。 吳哥窟 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吸引人們趨之若鶩。不僅如此,對於攝影愛好者, 吳哥窟 也是講究美學的。王朝留下來的石制門窗框可以作為攝影中的框架前景使用,不僅能很好的交代拍攝的背景,更能從門框中烘托想要的氣氛。
於是在巴戎寺,我開始邊瀏覽邊收集門窗框內的放映的微笑。由於巴戎寺不同的塔臺高低錯落有致,框住的微笑各有不同。如哲學所雲,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人也不可能一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門框內的微笑也是如此,也許一片新增的苔蘚,也許一塊剝落的石塊…… 和夏夏特意找了一個不完整的窗框。我已不再追求完美,反倒越來越被不完美所吸引。 吳哥窟 以他的殘缺美成為了建築史上的維納斯。 走累了就找一個石塊坐下,仰望來自不同角度投射出的微笑,這樣疲勞也能消失大半。巴戎寺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治愈力。 我一直在想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年近六旬才登上王位,前半生戎馬倥傯,在一次次與占婆人的戰爭中奪回自己的地盤。在勢力穩定後,又面臨國家內部宗教衝突, 印度 教的某教派的日漸獨大,為排除異己,甚至不惜舉國更改信仰,成為大乘佛教的擁躉。宗教信仰是一個國家,一個人的底色,怎能輕易改變?!
林語堂曾說“ 中國 人得意時信仰儒教,失意時信仰道教和佛教,而在所有的教義與私己之欲相悖時, 中國 人會說人定勝天。”對於我這種無神論者自然無法理解信仰危機是多麼嚴肅的問題。世間萬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人不應該以變制變嗎?!
不過,闍耶跋摩七世想必糾結吧。
這樣一位以民為本的君王,在 安國 定邦後立刻關註民生,修路、醫療、教育,築牢人民生活的保障網,改信大乘佛教,放棄私利欲念,追求內心的平靜。如此,誕生了巴戎寺,百面微笑佛陀,無欲無求,此刻涅槃是他內心的完美寫實。人間無論值不值得,我都報之以笑。 我喜歡隨意拉伸70-200鏡頭,在取景器中看著佛陀的微笑時遠時近,美的不真實。 我就這麼追了一面又一面,越拍越上癮。 完整的,殘缺的,佈滿青苔的,乾凈清爽的……每一面都有故事。 拍下一面不甘心。我還要收集更多的微笑,彷佛在痴迷地轉贊錦鯉。這張圖我一下拍到四面呢,會不會升職加薪,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呢。 老公問我微笑都差不多,不用都拍完吧。我說你不懂,他們明明不一樣,就像你永遠分不清我的口紅色號。 我就這麼看著佛陀笑了一個上午,他的微笑全方位,立體式包圍著我。 有的微笑硬朗,有的微笑柔美,有的微笑 平和 ,有的微笑銳利。 我走了一圈又一層,自認為目之所及幾乎光顧到了所有直接可視的佛陀了吧。 老公突然問我,你不是說看壁畫啊。我才突然想起,巴戎寺的壁畫也是必選項啊。 之前做功課說要仔細觀摩的壁畫,全然找不到方向。 找到了闍耶跋摩七世行軍打仗的畫面。
巴戎寺的浮雕不容錯過的原因就是,這裡是唯一記錄平民百姓生活畫面的寺廟。繁忙的市集、孕婦分娩、撒網打魚、休閑鬥雞,都是講述高棉人普通的生活。
君王都視己為天、神合一,並非凡身,所以君王的建築都會有濃重的宗教 和政 治色彩,重政治為捍衛其威嚴、重宗教為維持其權力。結合闍耶跋摩七世的一生,這位重民生,摒私利的君王,能在壁畫中展現平民百姓的生活,自然就不難理解了。 巴戎寺依然有很多飛天女神像,惟妙惟肖。 這是我在 暹粒 機場拍到的闍耶拔摩七世的頭像。該國王在高棉人心中是甚有分量的,他的微笑也是如此包容恬靜。像不像巴戎寺塔尖上佛陀的微笑呢?! 聖劍寺------蝕塔普倫寺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為其母親建造的,聖劍寺則是他送給父親的禮物。 聖劍寺入口兩側一側是眾天神,另一側是惡神阿修羅,它們一起拉扯蛇神那伽,攪拌乳海,乳海中濺起的每一朵浪花中都飛出了飛天女神阿普 薩拉 (apsara)。當然乳海攪拌過於經典, 吳哥窟 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剛開始分不清善與惡。後來發現,代表善的天神頭頂有代表智慧的髮髻,是佛陀的模樣。 而另一側代表惡的阿修羅則各個面目可憎。
孰是孰非,熟善熟惡自然一目瞭然。所謂相由心生應該就是如此吧。
夏夏也分清了,他說惡的那側都比較胖胖的,善的那側身材都好。哈哈想想也沒有毛病,畢竟優秀的人多半都善於自我管理,更懂自律。 通往中央殿堂要進過19道 石門 ,越往裡走門越窄越低,最後只能低頭進入。這應該也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的一片孝心,畢竟百善孝為先,要對父親極度謙卑才好。 聖劍寺也不同於之前的寺,還是略有規模的。 聖劍寺隨處可見女神像。單從精美度來說是要遜色吳哥寺的。學會挑剔很容易,懂得欣賞就難一些。我呢,也在慢慢學習如何包容。
如果帶著過於完美的眼光去看待 吳哥窟 ,你可能會大失所望。我也犯過這樣的錯,剛來時是興緻而來,不料第一個塔普倫寺就把我驚到了,巨大榕樹吞噬著斷壁殘垣,怎麼能如此破敗不堪?後來看了吳哥寺的精緻才稍微回過神來。晚上靜思白天的所見所聞,才頓悟,人類根本無權對歷史要求和苛責,更無能對自然反抗和忤逆。 吳哥窟 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吸引人們趨之若鶩。不僅如此,對於攝影愛好者, 吳哥窟 也是講究美學的。王朝留下來的石制門窗框可以作為攝影中的框架前景使用,不僅能很好的交代拍攝的背景,更能從門框中烘托想要的氣氛。
於是在巴戎寺,我開始邊瀏覽邊收集門窗框內的放映的微笑。由於巴戎寺不同的塔臺高低錯落有致,框住的微笑各有不同。如哲學所雲,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人也不可能一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門框內的微笑也是如此,也許一片新增的苔蘚,也許一塊剝落的石塊…… 和夏夏特意找了一個不完整的窗框。我已不再追求完美,反倒越來越被不完美所吸引。 吳哥窟 以他的殘缺美成為了建築史上的維納斯。 走累了就找一個石塊坐下,仰望來自不同角度投射出的微笑,這樣疲勞也能消失大半。巴戎寺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治愈力。 我一直在想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年近六旬才登上王位,前半生戎馬倥傯,在一次次與占婆人的戰爭中奪回自己的地盤。在勢力穩定後,又面臨國家內部宗教衝突, 印度 教的某教派的日漸獨大,為排除異己,甚至不惜舉國更改信仰,成為大乘佛教的擁躉。宗教信仰是一個國家,一個人的底色,怎能輕易改變?!
林語堂曾說“ 中國 人得意時信仰儒教,失意時信仰道教和佛教,而在所有的教義與私己之欲相悖時, 中國 人會說人定勝天。”對於我這種無神論者自然無法理解信仰危機是多麼嚴肅的問題。世間萬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人不應該以變制變嗎?!
不過,闍耶跋摩七世想必糾結吧。
這樣一位以民為本的君王,在 安國 定邦後立刻關註民生,修路、醫療、教育,築牢人民生活的保障網,改信大乘佛教,放棄私利欲念,追求內心的平靜。如此,誕生了巴戎寺,百面微笑佛陀,無欲無求,此刻涅槃是他內心的完美寫實。人間無論值不值得,我都報之以笑。 我喜歡隨意拉伸70-200鏡頭,在取景器中看著佛陀的微笑時遠時近,美的不真實。 我就這麼追了一面又一面,越拍越上癮。 完整的,殘缺的,佈滿青苔的,乾凈清爽的……每一面都有故事。 拍下一面不甘心。我還要收集更多的微笑,彷佛在痴迷地轉贊錦鯉。這張圖我一下拍到四面呢,會不會升職加薪,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呢。 老公問我微笑都差不多,不用都拍完吧。我說你不懂,他們明明不一樣,就像你永遠分不清我的口紅色號。 我就這麼看著佛陀笑了一個上午,他的微笑全方位,立體式包圍著我。 有的微笑硬朗,有的微笑柔美,有的微笑 平和 ,有的微笑銳利。 我走了一圈又一層,自認為目之所及幾乎光顧到了所有直接可視的佛陀了吧。 老公突然問我,你不是說看壁畫啊。我才突然想起,巴戎寺的壁畫也是必選項啊。 之前做功課說要仔細觀摩的壁畫,全然找不到方向。 找到了闍耶跋摩七世行軍打仗的畫面。
巴戎寺的浮雕不容錯過的原因就是,這裡是唯一記錄平民百姓生活畫面的寺廟。繁忙的市集、孕婦分娩、撒網打魚、休閑鬥雞,都是講述高棉人普通的生活。
君王都視己為天、神合一,並非凡身,所以君王的建築都會有濃重的宗教 和政 治色彩,重政治為捍衛其威嚴、重宗教為維持其權力。結合闍耶跋摩七世的一生,這位重民生,摒私利的君王,能在壁畫中展現平民百姓的生活,自然就不難理解了。 巴戎寺依然有很多飛天女神像,惟妙惟肖。 這是我在 暹粒 機場拍到的闍耶拔摩七世的頭像。該國王在高棉人心中是甚有分量的,他的微笑也是如此包容恬靜。像不像巴戎寺塔尖上佛陀的微笑呢?! 聖劍寺------蝕塔普倫寺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為其母親建造的,聖劍寺則是他送給父親的禮物。 聖劍寺入口兩側一側是眾天神,另一側是惡神阿修羅,它們一起拉扯蛇神那伽,攪拌乳海,乳海中濺起的每一朵浪花中都飛出了飛天女神阿普 薩拉 (apsara)。當然乳海攪拌過於經典, 吳哥窟 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剛開始分不清善與惡。後來發現,代表善的天神頭頂有代表智慧的髮髻,是佛陀的模樣。 而另一側代表惡的阿修羅則各個面目可憎。
孰是孰非,熟善熟惡自然一目瞭然。所謂相由心生應該就是如此吧。
夏夏也分清了,他說惡的那側都比較胖胖的,善的那側身材都好。哈哈想想也沒有毛病,畢竟優秀的人多半都善於自我管理,更懂自律。 通往中央殿堂要進過19道 石門 ,越往裡走門越窄越低,最後只能低頭進入。這應該也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的一片孝心,畢竟百善孝為先,要對父親極度謙卑才好。 聖劍寺也不同於之前的寺,還是略有規模的。 聖劍寺隨處可見女神像。單從精美度來說是要遜色吳哥寺的。學會挑剔很容易,懂得欣賞就難一些。我呢,也在慢慢學習如何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