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見聞,帶給你來自尼羅河的禮物
抵達 阿斯旺 ,我們參觀的第一站就是 阿斯旺 大壩。1960年1月19日, 阿斯旺 大壩正式破土動工, 埃及 總統納賽爾和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出席了這個當時號稱世界第一大壩的奠基儀式,這座大壩及前蘇聯援建的發電站將 埃及 帶入了工業時代,讓更多居民用上了電,解決了農耕的水源問題,有效控制了尼羅河水的泛濫,而另一方面,大壩的興建改變了尼羅河的走向,也改變了周邊的生態環境,河水水質、生態環境逐漸惡化也是大壩帶來的負面影響。由於大壩有軍隊守衛,所以不允許用相機拍照。
接下來就是今天參觀的重點-菲萊神廟了,菲萊神廟修建在 阿斯旺 城南尼羅河中的小島上,被譽為“古 埃及 國王寶座上的明珠”。在車上遠眺到了神廟的全貌:
菲萊神廟是伊西斯最著名的神廟,位於菲萊島,伊西斯是大地之神蓋布和天空女神努特的女兒(一提起蓋布,就不由得想起JOJO 埃及 篇里,守護DIO的 埃及 九榮神里第一個登場,以水為替身的恩多爾,哈哈),後來成為了歐西裡斯的妻子。修建 阿斯旺 大壩前,人們擔心神廟會因水位上漲而被吞沒,於是把神廟一塊一塊地拆除,在臨近的島嶼上重新修建起來。因為要登島參觀,所以需要乘船前往。
菲萊神廟的大門:
菲萊神廟裡有大量的浮雕和凹雕。
浮雕是把圖案周圍的材料切除掉,使圖案本身獨自挺立:
凹雕則是把圖案嵌入石頭錶面里,多用於外牆,因為外部的光影可以賦予凹雕更豐富的表現力,使雕刻更鮮明:
這個深陷入石壁的凹雕刻畫的就是伊西斯和赫魯斯,它很好地向我們展示了凹雕是如何利用光線和陰影共同達到了雕塑的絕佳效果。
柱子頂端的造型分別為紙莎草和蓮花:
在神廟裡東走西看的時候,湊上來一位警察叔叔,一邊給我們指路,一邊介紹各種他認為“神秘”的景點,還幫忙照合影,熱情得讓人無法拒絕,我跟他說咱倆也照張合影吧,他指了指身上背著的槍,說要是帶著武器被拍照,自己會有麻煩,於是作罷,臨別給了他20埃鎊小費,互相祝福後就各奔東西了。最後再上幾張圖,告別伊西斯神廟。
當天晚上夜宿尼羅河游輪,天氣微涼,甲板上只有我們兩個人,街邊的燈紅酒綠映在尼羅河裡,還是挺漂亮的。因為第二天要去此行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而且路途遙遠,開車單程至少需要三個多小時,所以起床時間定為凌晨三點半,什麼也別說了,睡覺!
第三天:阿布辛貝與努比亞村轉過天來披星戴月地就出發了,車開出去沒多遠,路兩邊就都是沙漠了,過了大約兩個多小時,趕著快要日出的時候下車休息,沙漠里的日出很壯觀,看上去像是一隻眼睛,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赫魯斯之眼?
太陽漸漸升起,沙漠的景色呈現在眼前,其中一段路上,黃沙中混雜著一些黑沙,也很好看,就當去過了著名的黑沙漠了吧(黑 白沙 漠因為安全問題,最近不建議游客去了)。
天亮後不久,終於到了我們此行最期待的地方- 阿布辛貝 神廟。 我們迫不及待地下了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波瀾壯闊的納賽爾湖,該湖是由於建造 阿斯旺 大壩攔水而形成的人工湖,湖的命名就是為了紀念 埃及 總統納賽爾。 轉過湖邊的一座小山包,巨大的神廟便赫然呈現在眼前。雖然之前看過不少有關神廟的書籍、照片、視頻,可當它真的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時,依然覺得如此震撼! 阿布辛貝 神廟曾經在巨大的沙丘下埋藏了許久,在暗無天日的地下,經過了數個世紀才於1813年重新被人們發現。可能有人會有一點疑問,阿貝辛貝神廟是為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王后建造的,為什麼它的名字叫 阿布辛貝 神廟,不叫拉美西斯二世神廟呢?其實這也有一個故事:1813年,一位名叫布爾克哈德的 瑞士 歷史學家旅游至此,期間一名當地的小男孩兒帶他來到這裡,才發現了埋在沙下的巨大雕像,這個小男孩兒的名字就叫 阿布辛貝 ,後來就以這位發現者的名字命名了神廟。到了二十世紀初期, 埃及 文研所的創辦人路德維格來到這裡勘查,留下許多珍貴的資料, 阿布辛貝 吸引路德維格的不止是它的規模,還有它的建築方式,這座32米高的神廟,只是用簡單的工具,直接在山體的一塊整石上刻成,這就要求每一個雕刻都必須精準,否則整個作品就會被破壞。
公元前1260年,拉美西斯二世就已經在兩座山上建造了這兩座神廟,它們之間相距一百米,他將較小的一座獻給了他美麗的妻子奈菲爾塔利,古 埃及 還從未有過像他這樣獻給王后神廟的君王。建造神廟的目的一是為了讓法老和王后可以無限地被朝拜,二是當時 埃及 南方還有一些國家準備進攻 埃及 ,所以在這裡建造如此壯觀的一座神廟,讓對方知道 埃及 的國力很強,有超高的文明,對敵人也是一種震懾。
我們現在看到的神廟並不在它的原址上,因為原址已經沉入了納賽爾湖底。1964年,也就是建造 阿斯旺 大壩的第四年,尼羅河的水位猛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 埃及 政府共同做出決定,要把神廟整體搬到地勢更高的位置(神廟現在的位置),以免被水淹沒。 整個救援工程由一家 德國 企業牽頭,時間很緊迫,當時的水位只要幾個月的時間就要到達神廟,所有的工具和材料都必須運來,而當時這裡並沒有路。高出神廟60米的山體被一點一點拆除,只有少量炸葯可以在沙岩上使用,一旦用量計算不准確,神廟的正面和內部就面臨危險。整個神廟被切割成1042塊,每一個切縫不得寬於6毫米,神廟在1966年3月31日被完全拆除,前後僅僅用了18個月,法老的腳是最後離開的,幾天以後,水面就淹沒了神廟的原址。隨後進行的神廟拼接工作更是不可思議,雕塑的正面是一塊一塊重新排列的,精確到每一毫米,在雕像的後面,工程師們將山體人工加高了65米。。。所有環節都做得很完美,到了1968年9月,神廟重新開放。現在,太陽重新照耀在拉美西斯的臉上,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
拆遷工作非常 成功 ,考古學家曾經預測有三分之一的石塊會斷裂,但出乎預料的是,至今沒有一塊石頭斷裂。拉美西斯的“傷口”早已痊愈,游客幾乎看不出那些切口。 神廟正面的四尊拉美西斯二世雕像每一尊都留著神的鬍子,戴著代表上、下 埃及 的雙王冠,蛇形的裝飾保護國王不受敵人侵犯,其中最左邊的雕像保存得最完整,而左邊的第二座雕像,在很久以前的一次地震中斷裂塌毀了。
神廟入口上方的壁龕中,站立著有著獵鷹頭部的神祇拉-赫拉克提。
在神廟的旁邊有一座小山,山腳下倒著一塊告示牌(當天風很大,應該是被吹倒了),有字的一面向下扣著,看不見寫的什麼,我猜是禁止攀爬之類的。不過既然沒看見告示的內容,那就不知者不怪了,我們準備爬上這座山,俯瞰 阿布辛貝 神廟的盛景。
接下來就是今天參觀的重點-菲萊神廟了,菲萊神廟修建在 阿斯旺 城南尼羅河中的小島上,被譽為“古 埃及 國王寶座上的明珠”。在車上遠眺到了神廟的全貌:
菲萊神廟是伊西斯最著名的神廟,位於菲萊島,伊西斯是大地之神蓋布和天空女神努特的女兒(一提起蓋布,就不由得想起JOJO 埃及 篇里,守護DIO的 埃及 九榮神里第一個登場,以水為替身的恩多爾,哈哈),後來成為了歐西裡斯的妻子。修建 阿斯旺 大壩前,人們擔心神廟會因水位上漲而被吞沒,於是把神廟一塊一塊地拆除,在臨近的島嶼上重新修建起來。因為要登島參觀,所以需要乘船前往。
菲萊神廟的大門:
菲萊神廟裡有大量的浮雕和凹雕。
浮雕是把圖案周圍的材料切除掉,使圖案本身獨自挺立:
凹雕則是把圖案嵌入石頭錶面里,多用於外牆,因為外部的光影可以賦予凹雕更豐富的表現力,使雕刻更鮮明:
這個深陷入石壁的凹雕刻畫的就是伊西斯和赫魯斯,它很好地向我們展示了凹雕是如何利用光線和陰影共同達到了雕塑的絕佳效果。
柱子頂端的造型分別為紙莎草和蓮花:
在神廟裡東走西看的時候,湊上來一位警察叔叔,一邊給我們指路,一邊介紹各種他認為“神秘”的景點,還幫忙照合影,熱情得讓人無法拒絕,我跟他說咱倆也照張合影吧,他指了指身上背著的槍,說要是帶著武器被拍照,自己會有麻煩,於是作罷,臨別給了他20埃鎊小費,互相祝福後就各奔東西了。最後再上幾張圖,告別伊西斯神廟。
當天晚上夜宿尼羅河游輪,天氣微涼,甲板上只有我們兩個人,街邊的燈紅酒綠映在尼羅河裡,還是挺漂亮的。因為第二天要去此行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而且路途遙遠,開車單程至少需要三個多小時,所以起床時間定為凌晨三點半,什麼也別說了,睡覺!
第三天:阿布辛貝與努比亞村轉過天來披星戴月地就出發了,車開出去沒多遠,路兩邊就都是沙漠了,過了大約兩個多小時,趕著快要日出的時候下車休息,沙漠里的日出很壯觀,看上去像是一隻眼睛,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赫魯斯之眼?
太陽漸漸升起,沙漠的景色呈現在眼前,其中一段路上,黃沙中混雜著一些黑沙,也很好看,就當去過了著名的黑沙漠了吧(黑 白沙 漠因為安全問題,最近不建議游客去了)。
天亮後不久,終於到了我們此行最期待的地方- 阿布辛貝 神廟。 我們迫不及待地下了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波瀾壯闊的納賽爾湖,該湖是由於建造 阿斯旺 大壩攔水而形成的人工湖,湖的命名就是為了紀念 埃及 總統納賽爾。 轉過湖邊的一座小山包,巨大的神廟便赫然呈現在眼前。雖然之前看過不少有關神廟的書籍、照片、視頻,可當它真的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時,依然覺得如此震撼! 阿布辛貝 神廟曾經在巨大的沙丘下埋藏了許久,在暗無天日的地下,經過了數個世紀才於1813年重新被人們發現。可能有人會有一點疑問,阿貝辛貝神廟是為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王后建造的,為什麼它的名字叫 阿布辛貝 神廟,不叫拉美西斯二世神廟呢?其實這也有一個故事:1813年,一位名叫布爾克哈德的 瑞士 歷史學家旅游至此,期間一名當地的小男孩兒帶他來到這裡,才發現了埋在沙下的巨大雕像,這個小男孩兒的名字就叫 阿布辛貝 ,後來就以這位發現者的名字命名了神廟。到了二十世紀初期, 埃及 文研所的創辦人路德維格來到這裡勘查,留下許多珍貴的資料, 阿布辛貝 吸引路德維格的不止是它的規模,還有它的建築方式,這座32米高的神廟,只是用簡單的工具,直接在山體的一塊整石上刻成,這就要求每一個雕刻都必須精準,否則整個作品就會被破壞。
公元前1260年,拉美西斯二世就已經在兩座山上建造了這兩座神廟,它們之間相距一百米,他將較小的一座獻給了他美麗的妻子奈菲爾塔利,古 埃及 還從未有過像他這樣獻給王后神廟的君王。建造神廟的目的一是為了讓法老和王后可以無限地被朝拜,二是當時 埃及 南方還有一些國家準備進攻 埃及 ,所以在這裡建造如此壯觀的一座神廟,讓對方知道 埃及 的國力很強,有超高的文明,對敵人也是一種震懾。
我們現在看到的神廟並不在它的原址上,因為原址已經沉入了納賽爾湖底。1964年,也就是建造 阿斯旺 大壩的第四年,尼羅河的水位猛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 埃及 政府共同做出決定,要把神廟整體搬到地勢更高的位置(神廟現在的位置),以免被水淹沒。 整個救援工程由一家 德國 企業牽頭,時間很緊迫,當時的水位只要幾個月的時間就要到達神廟,所有的工具和材料都必須運來,而當時這裡並沒有路。高出神廟60米的山體被一點一點拆除,只有少量炸葯可以在沙岩上使用,一旦用量計算不准確,神廟的正面和內部就面臨危險。整個神廟被切割成1042塊,每一個切縫不得寬於6毫米,神廟在1966年3月31日被完全拆除,前後僅僅用了18個月,法老的腳是最後離開的,幾天以後,水面就淹沒了神廟的原址。隨後進行的神廟拼接工作更是不可思議,雕塑的正面是一塊一塊重新排列的,精確到每一毫米,在雕像的後面,工程師們將山體人工加高了65米。。。所有環節都做得很完美,到了1968年9月,神廟重新開放。現在,太陽重新照耀在拉美西斯的臉上,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
拆遷工作非常 成功 ,考古學家曾經預測有三分之一的石塊會斷裂,但出乎預料的是,至今沒有一塊石頭斷裂。拉美西斯的“傷口”早已痊愈,游客幾乎看不出那些切口。 神廟正面的四尊拉美西斯二世雕像每一尊都留著神的鬍子,戴著代表上、下 埃及 的雙王冠,蛇形的裝飾保護國王不受敵人侵犯,其中最左邊的雕像保存得最完整,而左邊的第二座雕像,在很久以前的一次地震中斷裂塌毀了。
神廟入口上方的壁龕中,站立著有著獵鷹頭部的神祇拉-赫拉克提。
在神廟的旁邊有一座小山,山腳下倒著一塊告示牌(當天風很大,應該是被吹倒了),有字的一面向下扣著,看不見寫的什麼,我猜是禁止攀爬之類的。不過既然沒看見告示的內容,那就不知者不怪了,我們準備爬上這座山,俯瞰 阿布辛貝 神廟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