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探秘古埃及,尋找重生的意義---記埃及開羅、亞歷山大、阿斯旺、盧克索、紅海之旅(上)



先把屍體清洗,清洗的水就從圖片里的小洞流出來。然後從左邊開刀,挖出內臟胃腸肝肺,單獨存放在罐子里。心臟不取出來,因為死後的靈魂還要用。用鉤狀工具從左邊的鼻孔伸進去攪拌,讓腦漿流出來。若鼻子小就從腦門進去,所以如果有的木乃伊腦後有個洞,不一定就是頭顱被敲打致死,可能是製作木乃伊的需要。然後把藥物和香料填進空空的頭顱里。然後把布包的泡鹼塞回身體里,讓它幹掉。40天后再用尼羅河的水清洗一遍,塗上牛奶、葡萄酒、樹脂、香料、蜂蠟等混合物,讓皮膚保持彈性。再塗上香料,亞麻布包扎,從頭開始包起。再戴個假面具,放棺材。
可見,古 埃及 人是最早掌握解剖學的專家。









出生在 倫敦 的 霍華德 ·卡特對藝術和 埃及 學有著痴迷的熱情,出於偶然,他和圖坦卡蒙陵探秘活動結下了不解之緣。
1917年,卡特做了大量縝密的準備工作,例如勘探整座“帝王谷”、繪製地圖、收集以往所有考古學家留下的資料等。卡納馮勛爵莫大的經濟資助及其他幾位考古學家的加盟,使他的宏願得以實現。然而,開局並不順利,卡特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內訌和資金短缺等麻煩的干擾,最沮喪的是幾次讓人以為大功告成的發掘竟都不是目標所在。
此前,盜墓賊所棄印有圖坦卡蒙名字的藍色彩陶杯和黃金葉片被人在山谷中發現。在對幾個重要線索進行思考後,卡特把搜尋範圍鎖定在由拉美西斯二世陵、梅涅普塔赫陵與拉美西斯六世陵連接起來的三角地帶。終究,蒼天不負有心人,圖坦卡蒙陵的入口終於顯露出來。
經過三天努力,法老的第一道墓門被打開。填滿石渣的甬道盡頭第二道墓門,也刻有圖坦卡蒙的印章,門後是整個墓室的前廳。卡特擎著蠟燭從門上被鑿開的縫隙側身鑽進去,一束微弱的金光霎時掃過,他被眼前的景象驚獃了。事後他回憶說:“起初我什麼都看不見,一團熱氣從墓室中迎面撲出,使我手中的燭火輕快跳動起來。當我眼睛適應黑暗的時候,裡面的東西從朦朧中浮現出來,各種‘動物’,數不清的雕塑還有黃金……到處都閃爍著金光。”卡特看到的是堆放在前廳的陪葬品:流光溢彩的百寶箱、雪花石膏瓶、黑色神龕、精雕細琢的椅子、金冠等,還有一輛外表包裹著黃金的威武戰車。
卡特與隊員進入這間墓室,開始整理文物,卻沒有發現法老的木乃伊。然而他們發現,後牆上很大一塊面積呈現出異常的顏色,有兩尊持矛武士金像分守兩邊,仿佛是什麼“禁地”的入口。卡特敏銳地斷定存放法老木乃伊的墓室就密封在牆的背後。由此他們打開了第三道墓門。木乃伊墓室的牆上繪滿五彩斑斕的壁畫,描述了圖坦卡蒙生前的形象以及他死後與地獄諸神——奧西裡斯、阿努比斯、伊西斯來往並獲得重生的故事。卡特等人從木乃伊墓室 東北 角的一扇門進去,發現裝有法老內髒的四個罈子、諸神和法老的雕像以及項鏈、戒指、權杖等無價珍寶。
在古埃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法老的木乃伊可謂包裹嚴密,一口鑲嵌了藍瓷的碩大包金木槨——長5米、寬3.3米、高2.75米,幾乎占滿整個木乃伊墓室。在一口氣打開四層這樣的木槨後,人們看見黃色石英岩棺材的下端有一尊女神,張開雙臂和雙翅托住棺腳,仿佛在保護法老的屍身免遭侵犯。移去棺蓋,揭開一層層包布,裡面是一具人形木質金像棺,上面雕刻著圖坦卡蒙的頭像,臉和手用純金鑄成,眼睛是黑曜石的,眉和眼瞼是青石玻璃的。法老右手執權杖,左手握冥王神鞭,兩手在胸前交叉。金像棺里又是一具人形鍍金木棺,再打開棺蓋,裡面有一用布包裹的長形物。是木乃伊嗎?現場情緒緊張起來,裹布被小心打開後,人們無不汗顏,原來裡面還有一具人形棺,只不過換成了純金的。這口棺材中才是被層層麻布包裹著的法老木乃伊。只見他渾身佈滿了寶石和護身符,臉上覆蓋著黃金面具,胸膛上擺放著花圈。

為了記錄下整個發掘過程,大都會博物館派伯頓前往拍照。他被稱為卡特的“眼睛和內存”,拍攝到2800多張黑白照片,包括每個挖掘步驟等。伯頓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記錄下整個發掘過程的攝影師,並因此享譽全球。 紀錄片《The Man Who Shot Tutankhamun 》(網易公開課:《記錄圖坦卡蒙之墓的人》),就是關於伯頓這個幕後英雄的故事。看了紀錄片我才瞭解到,他當時用的照相機的分辨率是最好的,即使高科技發達的今天,仍未超越!
下麵,我們隨著老照片和新照片,一起穿越到1925年的勘探現場。
第一張圖中照片,拍攝於1925年11月份,顯示當棺蓋打開後,圖坦卡蒙戴著面具的遺體完好地躺在棺木中,金燦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