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探秘古埃及,尋找重生的意義---記埃及開羅、亞歷山大、阿斯旺、盧克索、紅海之旅(上)




神龕很大,幾乎占滿了整個埋葬室,所以當年卡特打開這些神龕花了很長時間,神龕的還有不同的象徵,第一個代表了法老宣誓王權的帳子,第二、三個代表了古 埃及 王國形成前的南部神廟,第四個代表了古 埃及 王國形成前的北部神廟。神龕上還分別刻有book of dead、book of amduat等章節。





面具由金箔製成,嵌有寶石和彩色玻璃。黃金面具的裝扮也是典型 埃及 法老形象,頭戴nemes頭巾。前額部分飾有鷹神和眼鏡蛇神,象徵上、下 埃及 (上 埃及 以鷹為保護神,下 埃及 以蛇為保護神)。眼睛由石英和黑曜石(一種像玻璃的石頭)製成,眉毛和眼圈則是上好的透明藍玉。胸前帶著有12列的usekh collar(類似項鏈),上面鑲著各種寶石,項鏈兩端有象徵荷魯斯的鷹頭形象。面具背面刻有許多象形文字,是亡者之書book of dead 151b章節召喚神靈的魔法公式。這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藝術珍品之一。
我在網上找了一張照片,但是似乎顏色失真,反光看著不太乾凈。真正在現場靜靜地端看時,不得不被它那種恬淡寧靜的美而折服!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是新王國18王朝的法老,在位時間大約是1391BC-1353BC。這是整個 埃及 博物館最巨大的石像,高達7米,從一樓大廳拔地而起。
這組巨像來自底比斯西岸的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這個神廟被專家估計是當地規模最大的神廟,從現存的巨大的門農巨像就能一窺當時的規模,所以神廟裡有這樣的巨像也不足為奇。但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被後來的法老Merenptah所破壞,並用來建造自己的神廟。博物館的這組巨像是在哈 布城 發現,並被運到 埃及 博物館後重新拼裝起來的。
法老妻子Tiy在當時具有極高的地位,在雕像、 石柱 、墓穴和神廟壁畫上她都經常出現在丈夫身邊。Tiy同時也是第一個有專門神廟的王后,後來的拉美西斯二世在 阿布辛貝 也為妻子造了一個哈索爾神廟,巨像中Tiy右手從腰部摟著丈夫,兩個人面帶微笑,非常幸福的樣子。

阿肯納頓原名阿蒙霍特普四世,是 埃及 國王阿蒙霍特普三世(約公元前1417—1379在位)的小兒子。他的母親名叫提伊,雖然不是王族家庭出身,卻具有一定膽識,能協助丈夫治國。
阿肯納頓從小便博展覽群書,滿腹經綸,但性子倔強.在他成為法老之前,他就對阿蒙神廟僧侶們互相抱團的作法不滿,對僧侶們在地方上的驕橫也早有所聞,因此便決心削減阿蒙神廟的僧侶勢力。
阿肯納頓偏愛希利奧 波里 城的地方神阿頓神(太陽神),因此,在他即位之後,便下令以阿頓神取代阿蒙神為全國最高神,命令全體子民一律供 奉新 神。為此,他將自己的名字阿蒙霍特普(阿蒙的鐘愛者的意思)改成阿肯納頓,意即阿頓的光輝。還自稱自己是阿頓神的兒子。在位期間把都城遷到了阿瑪納Amarna。

與其他法老圓潤的形象明顯不同的是,埃赫那吞長長的臉和有著曲線美的身體,所以很多人把他當作美男子,也有人認為他像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