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莊徒步12小時:宮殿區、湖區 、平原區以及山區東北部
↑避暑山莊 虹橋仿 蘇州 獅子 林的“小飛虹”,虹橋前的“橫碧軒”則仿“立雪堂”。虹橋與橫碧軒是真正從位置上能與原作相吻合者,但也仿中有創。
在虹橋上看北半部進門的一帶: ↑避暑山莊 在北部的假山上看垂柳: ↑避暑山莊 從南面看北部假山的全貌: ↑避暑山莊 假山以東還有建築,可能是“探真書屋”,然而鎖了門,進不去。 東北 角也有欄桿擋住。
由於我率先衝到文園 獅子 林,此時才8:15左右,所以人並不多。
出了文園 獅子 林,繼續沿下湖的堤岸往北走,西面芝徑雲堤東堤一帶依然美不勝收: ↑避暑山莊 前面有個岔路口,往東是鏡湖,往西是月色江聲島。本著儘量少走回頭路的原則,先去東邊的鏡湖。 (三)鏡湖鏡湖裡面還有個島,從鏡 湖西 岸要過座橋才能上島。這時候,西岸與島之間的湖面已經狹長得象條河了: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 這裡有一處小小的假山與園池: ↑避暑山莊 後面還有一座兩層樓閣,估計這是戒得堂遺址。戒得堂建成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問月樓、鏡香亭、來薰書屋、佳蔭室等建築組成。現在僅存的兩層樓閣也不知道是其中的哪一座。我過去看了看,發現目前它成了避暑山莊管理人員的辦公用樓,門前一大堆跳廣場舞的,不知是休班的工作人員還是本市的退休人員。
戒得堂的名稱來源於《論語·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除了戒得堂之外,文園 獅子 林與戒得堂之間還有一批建築,包括清舒山館、頤志堂、暢遠台等,戒得堂北邊有一座“彙總萬春之廟”。這些建築都於1913年被軍閥薑桂題拆毀。
我心想,這狗軍閥真多手,好好的建築他非得拆掉,不知吃錯什麼藥了。
在島上看鏡湖的南半部: ↑避暑山莊 康熙四十八年(1709),避暑山莊開闢東湖景區,包括銀湖與鏡湖。銀湖色彩明快,色調偏暖;鏡湖則色彩清純,色調偏冷。鏡湖靠近東宮牆,湖面水波不驚,一碧萬頃。據說湖邊生長著蘆葦,微風吹來,瑟瑟作響。岸上細草平沙,緩坡岡阜,楊柳疏林,灌木叢叢,時而鳴禽婉轉,時而野鴨戲水,野趣橫生。
鏡湖東岸的“野渡無舟自橫”: ↑避暑山莊 鏡湖的東部: ↑避暑山莊 島的北側還有鏡湖的北半部,如果走過去的話,走的回頭路便多了,所以暫且略過,等前往 金山 的時候再去。
鏡湖自從建築被拆之後便逐漸衰落了,我感覺現在的管理者也不太重視,至少有一半程度像個野湖。不過這樣一來,游客倒是來得不多,也算是件好事。
從鏡湖往西,去“月色江聲”島。這個島的東邊有一座“新所”遺址:
↑避暑山莊 (四)月色江聲島“月色江聲”是個貨真價實的島,它的東面有這樣一條水道將它與陸地隔開: ↑避暑山莊 “月色江聲”在避暑山莊水心榭之北,為一橢圓形島嶼,建於 清康 熙四十二年(1703年)。
這是島上一批宮殿建築的全貌: ↑避暑山莊 為了好好地利用上午八九點鐘的陽光,我先不進建築,而來到島的西南角,踏上芝徑雲堤的東支堤,往西南方向走一段,這樣可以不斷地向西望,獲得順光。
近岸處是一片睡蓮: ↑避暑山莊 睡蓮是近代從西方引進的水生植物,不同於傳統的蓮花。古代說的蓮花,即荷花,花朵比睡蓮大得多,一般為紅色,也有白色的品種。睡蓮除白色之外,還有黃色、紫色品種,也有少許紅色。荷 花的莖經常出水挺多,而睡蓮的葉子只能剛剛到達水面。
往西看,面前的湖是上湖: ↑避暑山莊 對面是如意洲島的東岸, 東北 方向還能遠遠地看到 金山 。
再往西南走一點,對面是“芝徑雲堤”的主堤: ↑避暑山莊 上圖右邊深顏色的是如意洲島的東南岸,左邊淺色的是“芝徑雲堤”的主堤。
主堤的全貌: ↑避暑山莊 這一天的天氣預報是多雲轉晴,實際上,上午只有這個時間段有雲,便是上下幾張圖中從 西北 方向飄來的一大團雲,姿態還挺美。 ↑避暑山莊 這時已經走到了堤南段的橋邊,再往前走,便會到達“萬壑松風”橋,即早上出發的起點。這時我想先去湖區東部的 金山 與熱河泉等地,不想這麼早就去環碧島,所以回了頭。
在這條堤上往東看下湖,則處於逆光狀態: ↑避暑山莊 湖對岸的遠山是 承德 市區東南部的一些丹霞地貌低山。
回到“月色江聲”島,去探訪宮殿,首先是臨湖的3間門殿: ↑避暑山莊 這3間門殿,玄燁題額為“月色江聲”,“月色”取意於蘇軾《前 赤壁 賦》“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江聲”取意於《後 赤壁 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二者合在一起,便是“月聲江聲”。每當月上東山,滿湖清光,萬籟俱寂,只有湖水微波拍岸,聲音悅耳。
島上建築佈局採取北方四合院手法,殿宇之間有游廊相連。門殿外的支柱,看上去似乎歪斜欲倒,實際上卻堅牢穩固,這是山莊建築三絕之一,據說這樣的設計出處於康熙的授意,寓意“上梁不正下梁歪”,用以警戒臣工。
門殿西有冷香亭,盛夏可坐此亭賞荷。不過在那裡坐著休息的游人比較多,而且有一些人坐姿不雅,我就懶得拍了。不光是冷香亭,大多數亭軒榭閣都坐著東倒西歪的人,所以我很少拍。
門殿北為靜寄山房: ↑避暑山莊 這是清帝讀書處。因為是第二重院落,距湖較遠,四周湖水聲音只是遠遠地飄來,襯托著這裡的靜,顯得庭院深深。
房後是瑩心堂: ↑避暑山莊 此處亦為清帝書齋。
堂後四合院,康熙帝題額為“湖山罨畫”: ↑避暑山莊 據說如果開窗縱目遠眺,湖光山色,罨映如畫,因而得名。
門殿之後的這三重建築,現在都闢為“避暑山莊的建築”展館。不過我今天是來欣賞湖光山色的,建築被我放在很次要的地位。這些清代建築見得多了,所以我只是略略地看了看。
“湖山罨畫”的後牆: ↑避暑山莊 在“月色江聲”島的西岸看對面的如意洲島: ↑避暑山莊 這片雲是上午的最佳背景: ↑避暑山莊 西南方向“芝徑雲堤”主堤的起北部終點: ↑避暑山莊 如果回到“月色江聲”島東部通往鏡湖的岔路口,向北一條大道可直通 金山 。不過我不想走這條路,一來因為人多,二來又沒什麼景色。所以我選擇了從“月色江聲”島的北岸開始,沿澄湖東岸的小徑前往 金山 島,一邊走一邊欣賞湖對岸的景色,而且還是順光。 (五)金山島依然是隔湖欣賞如意洲島: ↑避暑山莊 只不過這次隔著的不再是上湖,而是澄湖。上湖與澄湖並沒有以堤岸分割,大約是上圖我站的位置與對岸的亭子之間這條直線是兩湖的分界線,這一段的水面最窄,有點類似於 紅海 與 亞丁 灣之間的曼德海峽。 ↑避暑山莊 澄湖的水面感覺比上湖更加澄清,雲朵的倒影更加清晰。
漸漸地靠近了 金山 島:
在虹橋上看北半部進門的一帶: ↑避暑山莊 在北部的假山上看垂柳: ↑避暑山莊 從南面看北部假山的全貌: ↑避暑山莊 假山以東還有建築,可能是“探真書屋”,然而鎖了門,進不去。 東北 角也有欄桿擋住。
由於我率先衝到文園 獅子 林,此時才8:15左右,所以人並不多。
出了文園 獅子 林,繼續沿下湖的堤岸往北走,西面芝徑雲堤東堤一帶依然美不勝收: ↑避暑山莊 前面有個岔路口,往東是鏡湖,往西是月色江聲島。本著儘量少走回頭路的原則,先去東邊的鏡湖。 (三)鏡湖鏡湖裡面還有個島,從鏡 湖西 岸要過座橋才能上島。這時候,西岸與島之間的湖面已經狹長得象條河了: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 這裡有一處小小的假山與園池: ↑避暑山莊 後面還有一座兩層樓閣,估計這是戒得堂遺址。戒得堂建成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問月樓、鏡香亭、來薰書屋、佳蔭室等建築組成。現在僅存的兩層樓閣也不知道是其中的哪一座。我過去看了看,發現目前它成了避暑山莊管理人員的辦公用樓,門前一大堆跳廣場舞的,不知是休班的工作人員還是本市的退休人員。
戒得堂的名稱來源於《論語·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除了戒得堂之外,文園 獅子 林與戒得堂之間還有一批建築,包括清舒山館、頤志堂、暢遠台等,戒得堂北邊有一座“彙總萬春之廟”。這些建築都於1913年被軍閥薑桂題拆毀。
我心想,這狗軍閥真多手,好好的建築他非得拆掉,不知吃錯什麼藥了。
在島上看鏡湖的南半部: ↑避暑山莊 康熙四十八年(1709),避暑山莊開闢東湖景區,包括銀湖與鏡湖。銀湖色彩明快,色調偏暖;鏡湖則色彩清純,色調偏冷。鏡湖靠近東宮牆,湖面水波不驚,一碧萬頃。據說湖邊生長著蘆葦,微風吹來,瑟瑟作響。岸上細草平沙,緩坡岡阜,楊柳疏林,灌木叢叢,時而鳴禽婉轉,時而野鴨戲水,野趣橫生。
鏡湖東岸的“野渡無舟自橫”: ↑避暑山莊 鏡湖的東部: ↑避暑山莊 島的北側還有鏡湖的北半部,如果走過去的話,走的回頭路便多了,所以暫且略過,等前往 金山 的時候再去。
鏡湖自從建築被拆之後便逐漸衰落了,我感覺現在的管理者也不太重視,至少有一半程度像個野湖。不過這樣一來,游客倒是來得不多,也算是件好事。
從鏡湖往西,去“月色江聲”島。這個島的東邊有一座“新所”遺址:
↑避暑山莊 (四)月色江聲島“月色江聲”是個貨真價實的島,它的東面有這樣一條水道將它與陸地隔開: ↑避暑山莊 “月色江聲”在避暑山莊水心榭之北,為一橢圓形島嶼,建於 清康 熙四十二年(1703年)。
這是島上一批宮殿建築的全貌: ↑避暑山莊 為了好好地利用上午八九點鐘的陽光,我先不進建築,而來到島的西南角,踏上芝徑雲堤的東支堤,往西南方向走一段,這樣可以不斷地向西望,獲得順光。
近岸處是一片睡蓮: ↑避暑山莊 睡蓮是近代從西方引進的水生植物,不同於傳統的蓮花。古代說的蓮花,即荷花,花朵比睡蓮大得多,一般為紅色,也有白色的品種。睡蓮除白色之外,還有黃色、紫色品種,也有少許紅色。荷 花的莖經常出水挺多,而睡蓮的葉子只能剛剛到達水面。
往西看,面前的湖是上湖: ↑避暑山莊 對面是如意洲島的東岸, 東北 方向還能遠遠地看到 金山 。
再往西南走一點,對面是“芝徑雲堤”的主堤: ↑避暑山莊 上圖右邊深顏色的是如意洲島的東南岸,左邊淺色的是“芝徑雲堤”的主堤。
主堤的全貌: ↑避暑山莊 這一天的天氣預報是多雲轉晴,實際上,上午只有這個時間段有雲,便是上下幾張圖中從 西北 方向飄來的一大團雲,姿態還挺美。 ↑避暑山莊 這時已經走到了堤南段的橋邊,再往前走,便會到達“萬壑松風”橋,即早上出發的起點。這時我想先去湖區東部的 金山 與熱河泉等地,不想這麼早就去環碧島,所以回了頭。
在這條堤上往東看下湖,則處於逆光狀態: ↑避暑山莊 湖對岸的遠山是 承德 市區東南部的一些丹霞地貌低山。
回到“月色江聲”島,去探訪宮殿,首先是臨湖的3間門殿: ↑避暑山莊 這3間門殿,玄燁題額為“月色江聲”,“月色”取意於蘇軾《前 赤壁 賦》“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江聲”取意於《後 赤壁 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二者合在一起,便是“月聲江聲”。每當月上東山,滿湖清光,萬籟俱寂,只有湖水微波拍岸,聲音悅耳。
島上建築佈局採取北方四合院手法,殿宇之間有游廊相連。門殿外的支柱,看上去似乎歪斜欲倒,實際上卻堅牢穩固,這是山莊建築三絕之一,據說這樣的設計出處於康熙的授意,寓意“上梁不正下梁歪”,用以警戒臣工。
門殿西有冷香亭,盛夏可坐此亭賞荷。不過在那裡坐著休息的游人比較多,而且有一些人坐姿不雅,我就懶得拍了。不光是冷香亭,大多數亭軒榭閣都坐著東倒西歪的人,所以我很少拍。
門殿北為靜寄山房: ↑避暑山莊 這是清帝讀書處。因為是第二重院落,距湖較遠,四周湖水聲音只是遠遠地飄來,襯托著這裡的靜,顯得庭院深深。
房後是瑩心堂: ↑避暑山莊 此處亦為清帝書齋。
堂後四合院,康熙帝題額為“湖山罨畫”: ↑避暑山莊 據說如果開窗縱目遠眺,湖光山色,罨映如畫,因而得名。
門殿之後的這三重建築,現在都闢為“避暑山莊的建築”展館。不過我今天是來欣賞湖光山色的,建築被我放在很次要的地位。這些清代建築見得多了,所以我只是略略地看了看。
“湖山罨畫”的後牆: ↑避暑山莊 在“月色江聲”島的西岸看對面的如意洲島: ↑避暑山莊 這片雲是上午的最佳背景: ↑避暑山莊 西南方向“芝徑雲堤”主堤的起北部終點: ↑避暑山莊 如果回到“月色江聲”島東部通往鏡湖的岔路口,向北一條大道可直通 金山 。不過我不想走這條路,一來因為人多,二來又沒什麼景色。所以我選擇了從“月色江聲”島的北岸開始,沿澄湖東岸的小徑前往 金山 島,一邊走一邊欣賞湖對岸的景色,而且還是順光。 (五)金山島依然是隔湖欣賞如意洲島: ↑避暑山莊 只不過這次隔著的不再是上湖,而是澄湖。上湖與澄湖並沒有以堤岸分割,大約是上圖我站的位置與對岸的亭子之間這條直線是兩湖的分界線,這一段的水面最窄,有點類似於 紅海 與 亞丁 灣之間的曼德海峽。 ↑避暑山莊 澄湖的水面感覺比上湖更加澄清,雲朵的倒影更加清晰。
漸漸地靠近了 金山 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