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莊徒步12小時:宮殿區、湖區 、平原區以及山區東北部
↑避暑山莊 這個湖被荷花擠得幾乎看不到水面了。上圖湖對岸是山莊內最大的一座堤橋,由“雙湖夾鏡”、“長虹飲練”一南一北兩座牌坊夾成。前者取李白“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之意。後者以謝眺的名句“餘霞散成綺, 澄江 靜如練”補足“雙橋落彩虹”,從而題名“長橋飲練”。湖內種植敖漢蓮花,莖厚,花繁,瓣大色鮮,開的早,凋的遲,是山莊觀荷的一處勝景。
不過我沒有近距離地拍這兩座牌坊,還是因為人多。 ↑避暑山莊 日寇盤踞 承德 的時候,強迫學生拆毀長橋木坊,填死內湖,充當打靶場。上世紀80年代,重新清挖內湖,埋藏在地下近50年的敖漢蓮,重見天日,奇跡般地死而復生。 三、中午平原區往北已經可以算作是平原區了。
堤橋的西面有一個西湖,同樣長滿了荷花: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 (一)從“遠近泉聲”到“曲水荷香”
遠近泉聲:
↑避暑山莊
鬆林峪內有 石泉 涌出,匯成一條山澗。流泉與武列水引進山莊,穿過半月湖,繞過文津閣,經過千尺雪瀑布的渠水和山溪流泉一齊匯聚集中,所以呈現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的水聲,遠則汩汩流淌,近則流水潺潺,加之幾處瀑布落差發出的轟鳴聲,更有趵 突泉 的噴涌,構成了動靜交織的交響樂。因此,這片建築被稱為“遠近泉聲”。
南邊還有“石磯觀魚”亭: ↑避暑山莊 “遠近泉聲”後面有一條狹長的水道: ↑避暑山莊
過橋後正對著“南山積雪”亭: ↑避暑山莊 再往前是“ 曲水 荷香”:
↑避暑山莊 山莊內有前後共有四處“ 曲水 荷香”,這是最後被確認的一處,仿 紹興 的蘭亭、王羲之的“ 曲水 流觴”而建。
(上圖的原圖用1/160秒快門,還是偏暗了。總結中午11:00-13:00之間拍的一批偏暗的照片,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我高估了 承德 地區中午陽光的強度。實際上,因為緯度高,即使是晴天的中午,陽光也不是特別強,12:00太 陽高 度角大約在75-80度之間。
第二,我缺乏頂光拍攝的經驗。以前中午經常是吃飯時間,吃完飯也會在人文景觀的建築內游覽。即使在山嶽型景區,它中午時分一般都會起雲,而且雲量還不少。這使我很少在夏日晴天的中午時分,在頂光的條件下拍攝室外的自然風景,所以缺少經驗。仔細地思考一下,頂光的時候,光線從正上方投射到物體上,比起六七十度角斜照的的陽光,未必可以把物體照射得更清晰。所以在頂光的時候,未必要減少曝光量。專業攝影師不喜歡頂光,我們作為旅游者,不以挑選天氣與光線。碰見頂光,不能說把相機收起來不拍了,甚至不走了,等光線變好再走。而是走到哪裡算哪裡,要在各種不利的條件下剋服困難,儘量把照片拍得好一點。
不過,在中午的晴天之下,用1/160秒快門、11的光圈,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明顯偏暗的。第二天的氣象完全一樣,中午用1/160秒快門、11的光圈拍的須彌福壽之廟、 普寧 寺,完全沒有問題。更何況,避暑山莊內水面更多,比起 普寧 寺等陸地反射率更高,曝光量本應該是足夠的。在避暑山莊出現這種情況,我只能理解為當天的空氣質量差,看似晴天,但空氣中的顆粒太多,影響了光線的強度,使天空偏向於灰藍。) (二)文津閣文津閣始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系模仿 寧波 範氏天一閣而建,又兼具米芾寶晉齋的特點,是一座較大型的庭園。
門殿: ↑避暑山莊 進門便是參差錯落的假山疊石: ↑避暑山莊 假山疊石,向背藏露,虛實相生,拙巧相間,又兼曲徑通幽,玲瓏剔透,風姿綽約。
疊石北瀕池水,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里,來到池水對岸的平臺上,站在中間的古松旁,就會發現池水中有一彎新月,時隱時見,與晴空麗日相映成趣,形成“日月同輝”的奇觀,稱為“松前望月”。
池北的平臺便是主體建築文津閣:
↑避暑山莊 閣身高16.28米,於乾隆四十年(1775)建成,1954年重建。營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築的 浙江 “天一閣”。外觀為兩層,實際是三層,閣中闢一暗層,這樣陽光不能直射到藏書庫。室內油漆彩畫也很考究,深綠色的柱子,藍色封套捲冊,白色的書端,都以冷色為主,給人以寧靜的氣氛。它不僅是清代的重要藏書之所,也是一處很有特色的小園林。這裡曾藏《四庫全書》,以及經、史、子、集分類,共收書3503種,79337捲,363萬冊,是一份極有價值的文化遺產。弘曆在《文津閣記》中寫道:“欲從支脈尋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此句即含有“文津”之意。
文津閣建成後,先收藏了《古今圖書集成》一部。《四庫全書》成書後,文津閣成為收藏《四庫全書》的“北四閣”之一。1915年,文津閣本《四庫全書》運往 北京 ,藏於 北京 圖書館( 中國 國家圖書館的前身)。 北京 圖書館那時的館址在 北海 旁邊,門前的街 道因 而命名為“文津街”。 北京 圖書館遷往白石橋路(現在的中關村南大街)後,文津街的館址繼續作為分館,提供古籍的閱覽服務。館內有仿建的文津閣。
藏書樓東山牆之外,豎有“文津閣碑”一通: ↑避暑山莊 此碑正面用滿漢文字鐫《文津閣碑記》,北面鐫《題文津閣》,東側鐫《四庫收精要》,西側鐫《建由甲午乙未》。
後面還有個小小的庭園: ↑避暑山莊 文津閣背後還是從“遠近泉聲”延伸過來的長湖: ↑避暑山莊 “南山積雪”所在的山頭: ↑避暑山莊 北面長湖盡頭西岸是“雲容水態”:
↑避暑山莊 此殿得名於杜牧的《齊安郡晚秋》:“雲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殿前溪水匯成清流見底的清潭。潭水汪洋恣肆,流光顧盼。游動的雲彩,倒映在水面上,清晰可見,閑雲如幻如夢。變化中的雲水,水雲相融。
在此處休息10分鐘,爾後前往萬樹園。 (三)萬樹園北部
萬樹園:位於平原區北部,有乾隆帝御書“萬樹園”碣,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景,這裡不施土木,榆槐楊散植,茵茵綠草鋪地,或疏可馳馬,或密不通風。麋鹿、野兔、雉雞雜居,野趣橫生,獨具 蒙古 林原特色。園內按 蒙古 民族的風俗設 蒙古 包數座,今南部尚有乾隆手書《綠毯八韻》詩碑一座。乾隆帝曾在此接見 杜爾伯特 蒙古 首領三車凌、士爾扈特 蒙古 首領渥巴錫及 西藏 活佛班禪六世等。
在草原上看“南山積雪”所在的山頭: ↑避暑山莊 萬樹園的中心區域是一片 蒙古 包: ↑避暑山莊 中心是大幄 蒙古 包,兩側分設小 蒙古 包28座。弘曆曾在此大宴厄魯特 蒙古 為首的少數民族首領,接見 英國 特使馬爾戈尼。 ↑避暑山莊 不過現在的 蒙古 包應該是重建的,全是鋼筋水泥結構。這裡還有自助餐: ↑避暑山莊 這個價格不算很貴。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 (四)永祐寺 ↑避暑山莊 永佑寺始建於乾隆十六年(1751),“永佑”取其永遠保佑安寧的意思坐北朝南,是山莊內九處寺廟之中規模最大的一處。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山門、牌坊、天王殿、正殿、後殿、舍利塔及御容樓等建築。 原殿中供奉 彌勒 、三世佛、八大 菩薩 和無量壽佛等。御容樓是專門供奉清代已亡皇帝畫像的地方。現永佑寺除舍利塔及四座石碑外均已無存。四座碑文分別是:《永佑寺碑文》、《永佑寺舍利塔記》、《避暑山莊後序、《避暑山莊百韻詩序》。
(五)陸合塔 ↑避暑山莊 陸合塔,也寫作“六和塔”,位於萬樹園東側,建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仿 南京 報恩寺塔和 杭州 六和塔而建。這座塔是磚 石樓 閣式結構,八角九層,高65米,寶頂鎦金,不飾彩繪,與山莊格調相協調,是平原區輪廓線最清晰、層次最高的景點。
永佑寺碑: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 (五)春好軒春好軒是萬樹園東 南宮 牆邊一組建築,周圍粉牆環繞,牆中設什錦窗,外表朴素無華,院內假山聳立自然。牡丹、海棠遍植成片,草翠花紅,滿園春暉,是清帝的御花園。
院落中央有一座較大的重檐攢尖頂六角亭,題為“巢翠”: ↑避暑山莊 可惜春好軒不讓進,只能在外圍看看。
門前還有一片花園: ↑避暑山莊 快速按原路返回“雲容水態”,14:15開始登山。 四、下午:山區東北部下圖的建築叫“曠觀”:
不過我沒有近距離地拍這兩座牌坊,還是因為人多。 ↑避暑山莊 日寇盤踞 承德 的時候,強迫學生拆毀長橋木坊,填死內湖,充當打靶場。上世紀80年代,重新清挖內湖,埋藏在地下近50年的敖漢蓮,重見天日,奇跡般地死而復生。 三、中午平原區往北已經可以算作是平原區了。
堤橋的西面有一個西湖,同樣長滿了荷花: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 (一)從“遠近泉聲”到“曲水荷香”
遠近泉聲:
↑避暑山莊
鬆林峪內有 石泉 涌出,匯成一條山澗。流泉與武列水引進山莊,穿過半月湖,繞過文津閣,經過千尺雪瀑布的渠水和山溪流泉一齊匯聚集中,所以呈現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的水聲,遠則汩汩流淌,近則流水潺潺,加之幾處瀑布落差發出的轟鳴聲,更有趵 突泉 的噴涌,構成了動靜交織的交響樂。因此,這片建築被稱為“遠近泉聲”。
南邊還有“石磯觀魚”亭: ↑避暑山莊 “遠近泉聲”後面有一條狹長的水道: ↑避暑山莊
過橋後正對著“南山積雪”亭: ↑避暑山莊 再往前是“ 曲水 荷香”:
↑避暑山莊 山莊內有前後共有四處“ 曲水 荷香”,這是最後被確認的一處,仿 紹興 的蘭亭、王羲之的“ 曲水 流觴”而建。
(上圖的原圖用1/160秒快門,還是偏暗了。總結中午11:00-13:00之間拍的一批偏暗的照片,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我高估了 承德 地區中午陽光的強度。實際上,因為緯度高,即使是晴天的中午,陽光也不是特別強,12:00太 陽高 度角大約在75-80度之間。
第二,我缺乏頂光拍攝的經驗。以前中午經常是吃飯時間,吃完飯也會在人文景觀的建築內游覽。即使在山嶽型景區,它中午時分一般都會起雲,而且雲量還不少。這使我很少在夏日晴天的中午時分,在頂光的條件下拍攝室外的自然風景,所以缺少經驗。仔細地思考一下,頂光的時候,光線從正上方投射到物體上,比起六七十度角斜照的的陽光,未必可以把物體照射得更清晰。所以在頂光的時候,未必要減少曝光量。專業攝影師不喜歡頂光,我們作為旅游者,不以挑選天氣與光線。碰見頂光,不能說把相機收起來不拍了,甚至不走了,等光線變好再走。而是走到哪裡算哪裡,要在各種不利的條件下剋服困難,儘量把照片拍得好一點。
不過,在中午的晴天之下,用1/160秒快門、11的光圈,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明顯偏暗的。第二天的氣象完全一樣,中午用1/160秒快門、11的光圈拍的須彌福壽之廟、 普寧 寺,完全沒有問題。更何況,避暑山莊內水面更多,比起 普寧 寺等陸地反射率更高,曝光量本應該是足夠的。在避暑山莊出現這種情況,我只能理解為當天的空氣質量差,看似晴天,但空氣中的顆粒太多,影響了光線的強度,使天空偏向於灰藍。) (二)文津閣文津閣始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系模仿 寧波 範氏天一閣而建,又兼具米芾寶晉齋的特點,是一座較大型的庭園。
門殿: ↑避暑山莊 進門便是參差錯落的假山疊石: ↑避暑山莊 假山疊石,向背藏露,虛實相生,拙巧相間,又兼曲徑通幽,玲瓏剔透,風姿綽約。
疊石北瀕池水,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里,來到池水對岸的平臺上,站在中間的古松旁,就會發現池水中有一彎新月,時隱時見,與晴空麗日相映成趣,形成“日月同輝”的奇觀,稱為“松前望月”。
池北的平臺便是主體建築文津閣:
↑避暑山莊 閣身高16.28米,於乾隆四十年(1775)建成,1954年重建。營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築的 浙江 “天一閣”。外觀為兩層,實際是三層,閣中闢一暗層,這樣陽光不能直射到藏書庫。室內油漆彩畫也很考究,深綠色的柱子,藍色封套捲冊,白色的書端,都以冷色為主,給人以寧靜的氣氛。它不僅是清代的重要藏書之所,也是一處很有特色的小園林。這裡曾藏《四庫全書》,以及經、史、子、集分類,共收書3503種,79337捲,363萬冊,是一份極有價值的文化遺產。弘曆在《文津閣記》中寫道:“欲從支脈尋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此句即含有“文津”之意。
文津閣建成後,先收藏了《古今圖書集成》一部。《四庫全書》成書後,文津閣成為收藏《四庫全書》的“北四閣”之一。1915年,文津閣本《四庫全書》運往 北京 ,藏於 北京 圖書館( 中國 國家圖書館的前身)。 北京 圖書館那時的館址在 北海 旁邊,門前的街 道因 而命名為“文津街”。 北京 圖書館遷往白石橋路(現在的中關村南大街)後,文津街的館址繼續作為分館,提供古籍的閱覽服務。館內有仿建的文津閣。
藏書樓東山牆之外,豎有“文津閣碑”一通: ↑避暑山莊 此碑正面用滿漢文字鐫《文津閣碑記》,北面鐫《題文津閣》,東側鐫《四庫收精要》,西側鐫《建由甲午乙未》。
後面還有個小小的庭園: ↑避暑山莊 文津閣背後還是從“遠近泉聲”延伸過來的長湖: ↑避暑山莊 “南山積雪”所在的山頭: ↑避暑山莊 北面長湖盡頭西岸是“雲容水態”:
↑避暑山莊 此殿得名於杜牧的《齊安郡晚秋》:“雲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殿前溪水匯成清流見底的清潭。潭水汪洋恣肆,流光顧盼。游動的雲彩,倒映在水面上,清晰可見,閑雲如幻如夢。變化中的雲水,水雲相融。
在此處休息10分鐘,爾後前往萬樹園。 (三)萬樹園北部
萬樹園:位於平原區北部,有乾隆帝御書“萬樹園”碣,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景,這裡不施土木,榆槐楊散植,茵茵綠草鋪地,或疏可馳馬,或密不通風。麋鹿、野兔、雉雞雜居,野趣橫生,獨具 蒙古 林原特色。園內按 蒙古 民族的風俗設 蒙古 包數座,今南部尚有乾隆手書《綠毯八韻》詩碑一座。乾隆帝曾在此接見 杜爾伯特 蒙古 首領三車凌、士爾扈特 蒙古 首領渥巴錫及 西藏 活佛班禪六世等。
在草原上看“南山積雪”所在的山頭: ↑避暑山莊 萬樹園的中心區域是一片 蒙古 包: ↑避暑山莊 中心是大幄 蒙古 包,兩側分設小 蒙古 包28座。弘曆曾在此大宴厄魯特 蒙古 為首的少數民族首領,接見 英國 特使馬爾戈尼。 ↑避暑山莊 不過現在的 蒙古 包應該是重建的,全是鋼筋水泥結構。這裡還有自助餐: ↑避暑山莊 這個價格不算很貴。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 (四)永祐寺 ↑避暑山莊 永佑寺始建於乾隆十六年(1751),“永佑”取其永遠保佑安寧的意思坐北朝南,是山莊內九處寺廟之中規模最大的一處。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山門、牌坊、天王殿、正殿、後殿、舍利塔及御容樓等建築。 原殿中供奉 彌勒 、三世佛、八大 菩薩 和無量壽佛等。御容樓是專門供奉清代已亡皇帝畫像的地方。現永佑寺除舍利塔及四座石碑外均已無存。四座碑文分別是:《永佑寺碑文》、《永佑寺舍利塔記》、《避暑山莊後序、《避暑山莊百韻詩序》。
(五)陸合塔 ↑避暑山莊 陸合塔,也寫作“六和塔”,位於萬樹園東側,建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仿 南京 報恩寺塔和 杭州 六和塔而建。這座塔是磚 石樓 閣式結構,八角九層,高65米,寶頂鎦金,不飾彩繪,與山莊格調相協調,是平原區輪廓線最清晰、層次最高的景點。
永佑寺碑: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 (五)春好軒春好軒是萬樹園東 南宮 牆邊一組建築,周圍粉牆環繞,牆中設什錦窗,外表朴素無華,院內假山聳立自然。牡丹、海棠遍植成片,草翠花紅,滿園春暉,是清帝的御花園。
院落中央有一座較大的重檐攢尖頂六角亭,題為“巢翠”: ↑避暑山莊 可惜春好軒不讓進,只能在外圍看看。
門前還有一片花園: ↑避暑山莊 快速按原路返回“雲容水態”,14:15開始登山。 四、下午:山區東北部下圖的建築叫“曠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