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心語(史上最強的舟山普陀山旅游攻略,2017年1月第三次更新)

『典故』
唐咸通四年(公元916),有個叫慧鍔的 日本 僧人從 山西 五台山 請得觀音聖像回國,經普陀蓮花洋時,突然風浪大作,連續三天都不能渡過蓮花洋。慧鍔以為觀音不肯東渡去 日本 ,於是把觀音聖像擱置在“ 潮音洞 ”附近的礁石上,被當地居民張氏請回家中供奉。從那以後, 普陀山 慢慢發展成為專門供奉觀音的道場。而慧鍔也成了“海天佛國”的開山祖師。


潮音洞 這個名字一語雙關,一方面因洞穴日夜吞吐海潮,聲音好象打雷一樣;另一方面借“潮音”比喻“佛音”,好象觀音在講經說法,又如千萬僧侶在誦經。這個洞是因為山石裂縫而形成的,從崖至洞底深大約有10米,這個洞的洞底 通海 ,一半浸於海中,洞上方這兩條縫隙形成的二門稱為“天窗”,漲潮時,潮水涌入洞中,海浪和石頭相撞擊發出的聲音好象打雷一樣,形成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古洞潮音”。


『歷史』
明嘉靖年間, 普陀山 曾流傳“捨身能成佛,燃指表誠心”的騙人謊言,而有些善男信女信以為真,到 潮音洞 邊跳洞捨身,或在 不肯去觀音院 前燃指,以示對 菩薩 的誠心,以為這樣做就可早得真果,上西天極樂世界,所以每年有不少人就這樣慘死或燃指致殘。
為規勸人們的這種愚昧行為,參將董永燧在 不肯去觀音院 前建“莫捨身亭”,總鎮都督李分、寧紹參將陳九思等人,在亭內立了一塊大石碑(如今亭廢碑留),正中鐫有“禁止捨身燃指”6個大字。大字兩邊還鐫有87個小字,上書“觀音慈悲現身說法是為救苦救難,豈肯要人捨身燃指。今皈依佛教者信心修眾善行自然圓滿,苦捨身燃指,有污禪林,反有罪過。為此立碑示諭,尚有愚媼村氓敢於 潮音洞 捨身燃指者,住持僧即禁阻,如有故犯,定行輯究”。從此,在 潮音洞 捨身在 不肯去觀音院 前燃指的蠢事得到了阻止。 觀音跳推薦指數: 推薦指數: 觀音跳 景點位於 普陀山 龍灣崗東南瀕海處,由“ 觀音跳 海石”和 西方凈苑 組成,與洛迦名山隔海相望。

觀音跳 海石巨大扁平,危懸崖側。相傳此石為觀音 菩薩 初開 普陀山 之弘法聖地,從 洛迦山 一躍而至時的借力之石。又說此石是 菩薩 眺望大海,反觀自身,修證圓通時所踏之石,故又名“觀音眺海石”。




清末民國初僧福升創,民國九年(1920)毀於火。福升不辭勞瘁,募緣重建。解放初,僧開賢、悟智、池蓮居之。1960年後庵宇廢棄,後遭風吹倒,餘屋“文革”中拆除。1991年重建,改額“ 西方凈苑 ”。殿宇兩重,第一重天王殿,內供 日本 式漢 白玉 四天王立像。第二重圓通寶殿,中供漢 白玉 觀音坐像4尊,兩邊塑玉白色脫胎十八羅漢群像。東為客樓,西樓為“慧鍔大師紀念堂”、“香光閣”。


西天景區綜合推薦指數: 所有景點中海拔第二高的位置,僅次於 佛頂山 。地處較為繁華的南半島,整個景區歷史悠久,俯瞰全島,可觀奇石、庵院。整個 西天景區 也是全島少有的能夠觀賞日落的位置 ,建議晴好天氣日落前前往,可先賞盤陀夕照,再觀完日落後下山。此外,西山景區植被豐富,推薦喜歡花草樹木的游客。景區入口附近住宿和餐飲選擇較多。


由於庵小,無天王殿,四大天王直接直接塑在了山門的牆壁上,以保證形制的完整,進了山門便是一個三合院。

芥瓶禪院 建於 清康 熙年間,由僧寂梅創,後由僧古曇重建。到解放初時,其內只有3位僧人居住。現修繕一新,主要是僧尼學習佛法的場所。






『典故』
相傳兩龜受龍王之命前來探聽觀音 菩薩 說法,只因聽得入了 迷,忘了歸期,遂化身為石。也有傳說,兩龜原為一雌一雄,因塵緣未絕,在聽法時眉來眼去,顧盼傳情,所以被罰作石龜,給修行不誠者作戒。
磐陀石推薦指數: 佛教傳說, 磐陀石 是觀音大士說法的地方。在夕 陽西 下時,這裡便可看到“磐陀夕照”的意境。

磐陀石 由上下兩石相累而成,下麵一塊巨石底闊上尖,周廣20餘米,中間凸出處將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塊巨石上平底尖,高達3米,寬近7米,呈菱形,體積約43立方米,重約400餘噸。頂端平坦,可容30人,曰“陀”。上下兩石接縫處間隙如線,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懸於一石之上。相傳曾有人牽線橫割而過,由此可以證明兩石並未相接,但以後試者皆未 成功 。有“天下第一石”之美譽。下麵兩張照片拍攝於2012年12月。



靈石禪院推薦指數: 靈石禪院 由明朝求凝禪師始建,清朝隆定、能立法師曾予重建,現有大雄寶殿是近年由妙善法師組織修建的。因 磐陀石 和 二龜聽法石 兩處 靈石 。均在寺院範圍,故名為 靈石禪院 。下圖為 靈石禪院 外牆的觀音 菩薩 六字大明咒,又稱六字真言。從右到左發音為(ōng)(mā)(nī)(bēi)(mēi)(hòng)。



西天景區 沿途禪院眾多,牛牛倒是並未留意此處,來年再探。
圓通禪林推薦指數: 圓通禪林 位於梅岑山山頂,西天香道的中段,“圓通”二字,取自觀音 菩薩 的別號。下圖拍攝於2012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