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刷紅葉季京都[你的生活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



離不開神明庇佑的 日本 ,與神怪共處的日常。







步行到若草山步道的入口處,發現步道被封鎖了,因為山裡有巨木被大雨和泥石流衝倒了導致道路被阻斷...雖然不甘心,猶豫再三還是決定不冒險,谷歌地圖顯示要去若草山只能改走另一個方向,但另外一條路是車道,我們沒有車只能步行,偶爾經過的機動車倒不危險,只是步行的路程至少多了一倍。和YV商量了一下,決定出發。
回來寫這篇游記的時,仍需要翻閱不少資料,才發現有前輩寫過進若草山的門票是150日元,還有什麼一重目二重目的,excuse me!!!突然很想打人......看來我們應該是華麗麗地錯過了一條最明顯而且最正兒八經的路,谷歌地圖你出來!!
回到當天。我們在車道上平平淡淡走了快三分之二的路程,只遇到了三三兩兩偶爾開過的車子,然後突然就聽到了路邊的樹林里傳來窸窸窣窣的明顯是動物的聲音,YV想著應該是遇到鹿了挺開心,定下來一看,居然是兩隻野豬,也停下來正看著我們......WTF!!我整個人都驚醒了,立刻讓YV不要說話,快步安靜地跟我走。所幸我們遇到兩隻野豬個頭不大,也沒有朝我們追來,如果我們成為野豬的攻擊目標,可以聯想一下《權利的游戲》里的勞勃是怎麼掛的。
之後一天在 奈良 公園的青葉茶屋附近看到一個標示,提醒游人林子里可能有野豬,而且極度危險,遇到野豬要保持安靜迅速離開,所以我在遇到野豬當天本能的表現是完全正確的,不過這是後話了...這種體驗一次就夠。
最終有驚無險地抵達若草山頂,本身這座山的名字很好聽






等我們再走走停停喂喂落單的小鹿,徹底走出 奈良 公園已是暮色時分,路過五重塔, 日本 的文人們談起 日本 的傳統建築,常常要從五重塔開始起筆,小說家幸田露伴筆下迷離的“飛檐伴月、勾欄夕日”,正是書寫對 日本 現存最古老的、營建於六世紀的法隆寺五重塔的念念之情。




對歷史和建築感興趣的游客在 奈良 市內可以有很多選擇:東大寺,正倉院,興福寺,元興寺,藥師寺,唐招提寺,平城宮跡, 春日 大社 和 春日 山原始森林。
中午就要離開 奈良 ,由於也對世界文化遺產沒有興趣,藥師寺,唐招提寺,平城宮跡等我們都沒有預時間。其實 奈良 很大,游客們在 奈良 通常停留不了幾天, 奈良 公園幾乎都會去,這裡至少要花掉大半天或者更多時間,留給其他非熱門區域的時間幾乎沒有,很可惜。我們也只能在周邊的街巷裡走一走,幾乎沒有見到游客...有很多小巷空無一人,像還沒有游客踏足之前的 鼓浪嶼 。相比於走馬觀花踩點看風景看古跡, 奈良 更適合生活一段時間。
走入一處地圖上顯示為“元興寺小塔院”的佛寺,這可能是一個沒有人會來參拜的小寺,有隻小黑吸引了我,這是家養的喵星人,大冷天的被放養在屋外,我想跟它套個近乎,但小家伙不太樂意搭理我,罷了罷了不擾你的好夢。




要祈福的話就把心愿寫上,掛在繪馬欄上,自覺在寫繪馬旁邊的箱子里投入600日幣。 神社裡還有手制的御守出售,也是自覺投幣從箱子里取一個,御守要隨身帶才靈喔,還有說法是御守只能守一年,一年後自己的願望達成或者御守到期了,就應該來還願或換個御守。

我們離開時Kayoko目送我們直到看不見我們,回國後一個月我給Kayoko寫了封郵件對我們在 奈良 期間她的照顧表達感謝,也順帶問了一下我們在櫻舍喝到的是什麼茶,Kayoko的回覆除了 日本 +英文的茶葉的名字之外,還附帶了兩個網址,一個維基字典一個日文的更詳細介紹的網址。
回 京都 還是坐近鐵列車,迎面而來的是特急列車,車廂的顏色和我們乘坐的急行列車不同,乘坐特急列車除了正常購票(或刷卡)外要額外購買一張特急券。

我在 日本 期間,不論是公交車還是列車,發現不只一個司機有同一個習慣:列車或公交車啟動前會手指前方,當時非常不解,回來百度後發現這是一個標準操作,國內對列車司機也有類似的要求。

我們沒有選擇紅葉家的免費接送車,自行乘坐JR巴士在山城 高雄 站下車,剛往紅葉家本館的方向走身穿紅葉家工作服的壯漢就迎了上來,確認我們是住客後把我們的行李接走。
辦理check in手續時接待人員讓我們選擇晚餐和第二天早餐的時間,詢問我們是否要預約他們的包租風呂(露天浴室),本來這也是我極為期待的一個體驗,由於YV......(女生懂的),這次體驗就黃了。第二天的接送巴士我們也不需要,因為接送巴士9:20分就出發,太早。
然後就帶著鑰匙回房間啦,自由的摸爬滾打時間!!沒一會女將來敲門了,給我們泡茶,在這種天氣里盤腿坐在暖和的室內,就著和果子喝ほうじ茶(一種焙茶,帶有濃濃的煙熏味),體驗一級棒。



高雄 山地處 京都 西北 ,溫度偏低,做功課時就發現這裡的紅葉比 京都 市內的見頃的早,我們來 高雄 的前一個多星期應該是紅葉最盛的時候,現在葉子已經掉了很多。
吊橋下方的這一片亮著紅燈籠的區域大概就是夏天時享用川床料理的地方,在我們國內其實就是在河床上搞個棚子吃飯..但是 日本 人擅長把尋常的事情儀式化,再靠服務和細節讓顧客體驗提升幾個等級。
亮著燈籠的畫面里沒有一個人,有幾分《千與千尋》的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