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川西 佛系之旅
八美 石林 2017年1月升為國家4A級景區,並正式更名為墨石公園景區,位於八美鎮卡瑪村與中古村交界的地方,距八美鎮約6公里,川藏公路旁400米處。面積5平方公里,海拔約3500米。八美 石林 發育於雅礱江支流慶大河的東側的坡地,宏觀上呈條帶狀分佈。它們或蜿蜒於河谷,或穿越於草原,或翻越於山脊,與茫茫的草原界線分明,形成一道道壯美的 石林 奇觀。遠觀八美 石林 ,從色調上便一眼分辨, 石林 是灰色調的,它的周圍,山體、樹林、草地、流水是多彩的。這些多變的色彩象是舞臺變幻的佈景,也讓八美 石林 在不同季節呈現出不一樣的美。夏天青山黛翠,碧草野花如茵, 石林 便象是遠遠地擱在五彩地毯上的寶石;而到了秋天,滿山的金黃衰草,火紅槭木, 石林 又象是在浴火中重生。登上 石林 觀景台,整個 石林 景區群峰匯聚、 萬塔 林立、千峰競秀,蔚為壯觀。有的孤傲挺立,一柱擎天;有的插入溝谷,好似定海神針,紋絲不動;有的參差嵯峨,仿佛萬劍穿空;有的狀若金字塔,令人時空迷離;有的如神鐘倒扣,巧奪天工;有的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綿延數十米,恰似一道道城牆。
小y霸氣的一柱擎天 登頂墨石公園——墨石亭小憩 中午小y帶我們去吃當地特產大腳菇,味道很是鮮美,瑞哥說僅用湯汁都能吃下三碗飯。
大腳菇:菌因菌柄基部膨大,狀如大腳,故名。生長於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間的松櫟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緣地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極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 這個排骨也很好吃,肉質鮮嫩,麻辣適中,有種燒烤的感覺,很下飯。 亞拉雪山,藏語全稱為“夏學雅拉嘎波”(意為東方白氂牛山),系 中國 藏區四大神山之一。位於 四川 甘孜 州 康定 、 道孚 和 丹巴 三縣的交界處,海拔5884米,與它 西北 方向的墨爾多神山遙遙相對。其山頂終年白雪皚皚,雲霧繚繞,是康巴地區藏民頂禮膜拜的神山。“亞拉”在藏語里的意思是“捨得”,理解為亞拉雪山是一座代表犧牲和奉獻的神山,是八美地區的保護神,不容褻瀆。藏傳古籍《神山志易解脫之道》中對該山有記載,稱亞拉雪山為“第二香 巴拉 ”。所謂香 巴拉 ,就是神 仙居 住的地方,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虛幻的。“第二香 巴拉 ”則是真實的,就在我們的眼前。 從塔公草原觀望,亞拉雪山呈蓮花寶座形狀;從八美鎮觀望,亞拉雪山呈皇冠形狀;從農戈山上觀望,亞拉雪山呈坐佛形象,十分逼真,每逢良辰吉日,雪山端坐於藍天之下,升起一朵蘑菇狀白雲,猶如祭祀的輕煙;黃昏時分,亞拉雪山彩雲飛渡,仙樂飄飄,游人仿佛踏入天堂之門。 “塔公”意為“ 菩薩 喜歡的地方”,相傳約在公元641年,為了加強民族團結,鞏固邊疆,唐太宗把 文成 公主許配給藏王松贊干布,並把一尊釋迦牟尼(藏語稱卧覺佛)十二歲等身佛像賜予公主和藏王。正當公主行經此地時,這尊卧覺佛竟然像在地上生了根一樣,再也無法移動半步!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佛像卻開口示意願意留在這裡。但是,這尊佛像有著異乎尋常的使命,必須送到 拉薩 。 文成 公主當即決定令眾人就地取用金沙按照佛像原貌複製一尊留在塔公。於是塔公聞名康區,在康巴地區常有若無緣去 拉薩 朝聖,則到塔公寺朝拜也有同樣功德的說法。而且還傳說,在塑造過程中,當天剛塑完下半身,一夜之間上半身竟自然生成!新像落成,原像才得以順利起程,最終到達 拉薩 並供奉在大昭寺中。 塔公河又叫石頭經文河
沿318國道行走,在從 新都橋 通往塔公鎮的路上,有一條36公里長的塔公河,她是一條流淌著“六字真言”的河,是絕對的景所罕見,世界之最。整條河谷的山崖上、河水旁、礁石上,灌木中,雕刻有六字真言的瑪尼石隨處可見,或成堆、或獨立;或白字、或彩繪。曾經在河道內冷寂的巨石洪流,已經被信徒們賦予新的生命。流水撫過石頭上的經文,仿佛把真經吟誦了一遍又一遍,連水聲也變得更加悅耳並神聖起來。 瑪尼石作為藏區獨有的景觀,與迎風飄舞的經幡一起,共同構成了天上地下、人間與神界的無限溝通。千百年來,沿著塔公河朝聖的信徒絡繹不絕,他們五體投地、前赴後繼。據說2010年夏,塔公寺的高僧阿聰外出雲游,在塔公河走了兩天。他聽河水咆哮、林濤轟鳴似在高聲誦經;他見水中巨石若隱若現變幻莫測,更似是六字真言不斷顯現。阿聰 大悟 :此河谷景觀養眼,濤聲悅耳,乃佛之聖地!於是阿聰用鋼鏨在河床巨石上鑿刻出了第一幅六字真言,阿聰則被稱為鑿刻塔公河瑪尼石之第一人。時至今日,塔公河流域附近的藏族百姓、寺院僧人,甚至更遠的 康定 、 雅江 、 理塘 、 巴塘 的僧俗群眾們自發來此,雕鑿出更多的六字真言、佛像等瑪尼石,使塔公 河內 瑪尼石刻的數量與日俱增,數不勝數,場景憾人,蔚為奇觀。 瑞哥說這張很有舒淇的感覺,他的朋友說更像應採兒,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像誰呢? 沿途路過一片格桑花海,非常壯觀,手機相機輪番上陣,畢竟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總是沒有抵抗力。
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具體為何種植物存在廣泛的爭議。在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 賞完花去 新都橋 ,今晚入住梵音阿縵藝術酒店,確實很藝術,放完行李立馬開啟拍照模式。
小y霸氣的一柱擎天 登頂墨石公園——墨石亭小憩 中午小y帶我們去吃當地特產大腳菇,味道很是鮮美,瑞哥說僅用湯汁都能吃下三碗飯。
大腳菇:菌因菌柄基部膨大,狀如大腳,故名。生長於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間的松櫟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緣地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極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 這個排骨也很好吃,肉質鮮嫩,麻辣適中,有種燒烤的感覺,很下飯。 亞拉雪山,藏語全稱為“夏學雅拉嘎波”(意為東方白氂牛山),系 中國 藏區四大神山之一。位於 四川 甘孜 州 康定 、 道孚 和 丹巴 三縣的交界處,海拔5884米,與它 西北 方向的墨爾多神山遙遙相對。其山頂終年白雪皚皚,雲霧繚繞,是康巴地區藏民頂禮膜拜的神山。“亞拉”在藏語里的意思是“捨得”,理解為亞拉雪山是一座代表犧牲和奉獻的神山,是八美地區的保護神,不容褻瀆。藏傳古籍《神山志易解脫之道》中對該山有記載,稱亞拉雪山為“第二香 巴拉 ”。所謂香 巴拉 ,就是神 仙居 住的地方,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虛幻的。“第二香 巴拉 ”則是真實的,就在我們的眼前。 從塔公草原觀望,亞拉雪山呈蓮花寶座形狀;從八美鎮觀望,亞拉雪山呈皇冠形狀;從農戈山上觀望,亞拉雪山呈坐佛形象,十分逼真,每逢良辰吉日,雪山端坐於藍天之下,升起一朵蘑菇狀白雲,猶如祭祀的輕煙;黃昏時分,亞拉雪山彩雲飛渡,仙樂飄飄,游人仿佛踏入天堂之門。 “塔公”意為“ 菩薩 喜歡的地方”,相傳約在公元641年,為了加強民族團結,鞏固邊疆,唐太宗把 文成 公主許配給藏王松贊干布,並把一尊釋迦牟尼(藏語稱卧覺佛)十二歲等身佛像賜予公主和藏王。正當公主行經此地時,這尊卧覺佛竟然像在地上生了根一樣,再也無法移動半步!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佛像卻開口示意願意留在這裡。但是,這尊佛像有著異乎尋常的使命,必須送到 拉薩 。 文成 公主當即決定令眾人就地取用金沙按照佛像原貌複製一尊留在塔公。於是塔公聞名康區,在康巴地區常有若無緣去 拉薩 朝聖,則到塔公寺朝拜也有同樣功德的說法。而且還傳說,在塑造過程中,當天剛塑完下半身,一夜之間上半身竟自然生成!新像落成,原像才得以順利起程,最終到達 拉薩 並供奉在大昭寺中。 塔公河又叫石頭經文河
沿318國道行走,在從 新都橋 通往塔公鎮的路上,有一條36公里長的塔公河,她是一條流淌著“六字真言”的河,是絕對的景所罕見,世界之最。整條河谷的山崖上、河水旁、礁石上,灌木中,雕刻有六字真言的瑪尼石隨處可見,或成堆、或獨立;或白字、或彩繪。曾經在河道內冷寂的巨石洪流,已經被信徒們賦予新的生命。流水撫過石頭上的經文,仿佛把真經吟誦了一遍又一遍,連水聲也變得更加悅耳並神聖起來。 瑪尼石作為藏區獨有的景觀,與迎風飄舞的經幡一起,共同構成了天上地下、人間與神界的無限溝通。千百年來,沿著塔公河朝聖的信徒絡繹不絕,他們五體投地、前赴後繼。據說2010年夏,塔公寺的高僧阿聰外出雲游,在塔公河走了兩天。他聽河水咆哮、林濤轟鳴似在高聲誦經;他見水中巨石若隱若現變幻莫測,更似是六字真言不斷顯現。阿聰 大悟 :此河谷景觀養眼,濤聲悅耳,乃佛之聖地!於是阿聰用鋼鏨在河床巨石上鑿刻出了第一幅六字真言,阿聰則被稱為鑿刻塔公河瑪尼石之第一人。時至今日,塔公河流域附近的藏族百姓、寺院僧人,甚至更遠的 康定 、 雅江 、 理塘 、 巴塘 的僧俗群眾們自發來此,雕鑿出更多的六字真言、佛像等瑪尼石,使塔公 河內 瑪尼石刻的數量與日俱增,數不勝數,場景憾人,蔚為奇觀。 瑞哥說這張很有舒淇的感覺,他的朋友說更像應採兒,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像誰呢? 沿途路過一片格桑花海,非常壯觀,手機相機輪番上陣,畢竟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總是沒有抵抗力。
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具體為何種植物存在廣泛的爭議。在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 賞完花去 新都橋 ,今晚入住梵音阿縵藝術酒店,確實很藝術,放完行李立馬開啟拍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