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川西 佛系之旅

早早的我們便吃完早餐前往 色達 ,路旁偶遇行人給它喂餅干,我們也停下來給它一個蘋果,小y說這裡的猴子很凶,會抓人,離它遠點。












下一站 色達 天葬台
天葬是藏族的一種傳統喪葬方式,人死後把屍體拿到指定的地點讓禿鷲(或者其他的鳥類、獸類等)吞食,天葬核心是靈魂不滅和輪迴往複,死亡只是不滅的靈魂與陳舊的軀體的分離,是異次空間的不同轉化, 西藏 人推崇天葬,是認為拿皮囊來喂食胡兀鷲,是最尊貴的佈施,體現了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捨身佈施。而非網絡旅游指南中說的天葬可以讓靈魂上天堂之類的謬傳,藏傳佛教里沒有人死了可以上天堂的說法。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樣,是一種信仰,一種表達對死者的哀悼的一種方式,其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從其起源、形式、內容以及儀式的實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環境和生產方式以及外來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會階層都會形成不同的天葬儀式。


道孚 原名道塢,其意為馬駒。民國元年(1912年)10月,改道塢為 道孚 。 道孚 縣隸屬 四川 甘孜 州,位於 四川 省 西北 部, 甘孜 州 東北 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鮮水河斷裂帶,東與 丹巴 ,西同 新龍縣 , 南和 康定 縣、 雅江 縣相連,北與 爐霍 及 阿壩 州的 金川 、 壤塘 縣接壤相鄰。
道孚 民居是 道孚 縣最具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築,在 道孚 縣十分普遍,以 道孚 縣城鮮水鎮以東的大片民居為代表。 道孚 民居俗稱崩科,其建築學名為井乾式,又稱木楞子建築。用圓木做崩科的整體骨架,用泥土或片石築牆,前面及側面用圓木對劈,橫向堅排,兩頭互相咬合,剖面為內壁,房頂履以泥地或青瓦,宅基地一般依山傍水,座西向東。房屋一般二至三層,高約5—8米,冬暖夏涼,防震性能強,堅固無比。 道孚 民居外觀朴素 大方 ,典雅端莊,白牆紅壁花窗,“品”字滴水檐。民居的基礎多為長方形,二樓呈L形、凹形或回形,四壁多以片石砌牆或用泥土夯築而成的土牆,建築的內層結構均以木材為唯一的建築材料,一般在一樓二樓安裝“崩柯”3至5個,既穩固又氣派,整座房屋用“崩柯”、“崩勒”裝修成主人或客人卧室、貯藏室、經堂、客廳(有的分設漢式和藏式兩廳)、廚房、走廊、陽臺、廁所。陽臺外圍牆上均建小型熏 煙臺 ,屋頂有經幡塔。頂蓋用樺樹皮或硬雜木條墊底再鋪“阿嘎土”而成,日曬雨淋絕不漏水,經久耐用。屋架門窗外表裸露部分,多以油漆或自製有色土染色,做到防腐防蛀,美觀 大方 。房屋的大小以“空”為單位計數(四柱之間為一空,一空約為25平方米。民居小者十餘空,大者達八十空)。

外表看朴實無華 裡面卻金碧輝煌
千萬豪宅 低調的奢華













此時本該縱情高歌: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
,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
然而現實卻是:我緊緊抓著韁繩和馬鞍,絲毫不敢策馬奔騰馳騁草原,一副生怕掉下來的慫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