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月青海-西藏-四川-甘南藏區大環游(7)康巴篇
再次過橋,近距離參觀覺姆島 雄性禁止入內!應該是頭母氂牛吧。
亞青寺 唯一賓館,寺院管理下,住宿價格和飲食十分規範,只有素食!
正值法會期間,多虧昨日相遇 深圳 二位美女相助,才有保留一間入住。 (膽小者勿看!)午飯後詢問前臺得知 亞青寺 附近有天葬台,徒步前往,正好趕上有天葬現場直播,第一次近距離全程觀看天葬,具體細節不便描述,但場面十分震撼,體驗到藏族生與死特有文化,類似鏡頭似乎電視看過,禿鷲入場不到十分鐘全光,人升天!
草原上的轉經筒 看到禿鷲空中盤旋,知道這裡就是天葬台了,上去一看,天葬師正好剛開始“工作”! 天葬是藏族的一種傳統喪葬方式,人死後把屍體拿到指定的地點讓禿鷲吞食,天葬核心是靈魂不滅和輪迴往複,死亡只是不滅的靈魂與陳舊的軀體的分離,是異次空間的不同轉化, 西藏 人推崇天葬,是認為拿“皮囊”來喂食兀鷲,是最尊貴的佈施,體現了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捨身佈施。 天葬師拋了幾塊肉之後,禿鷲得到指令爭先入場。。。
吃驚的是,詢問周圍藏族人後,這裡可以拍照,非常近距離觀看,難得的機會體驗一下藏族特有文化 近在咫尺觀看,左側遠處便是天葬師! 回到賓館,下午三點左右,喜旋正式開始,隊伍出發! 第三次登山,山上已經坐滿了各族群眾和信徒,遠眺喜旋隊伍。 吉祥喜旋卐字是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在佛教不論右旋、左旋,卐字均系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旋迴表示佛力的無限運作,向西方無限地延伸、無盡地展現,無休無止地救濟十方無量的眾生。 再次巧遇阿松活佛。 到晚上七八點, 亞青寺 還沉浸在喜旋的氣氛中,各地各族的信徒排隊等著阿送活佛接見賜福。
深圳 美女和同事已經定好車要去 德格 ,與我的行程不謀而合,於是搭車一起出發,途徑 白玉 縣,深夜
到達已經入睡的 德格 縣城。
白玉 縣北有海子雪山, 日照 如 白玉 ,故名。依山傍水, 金沙江 支流偶曲河水穿中而過,集現代建築風格與民族特色於一體,可惜夜間無法仔細欣賞。 7月18日 德格 \-- 江達 \-- 昌都
早上八點多賓館出發,一人步行前往 德格 印經院。
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盛名的 德格 印經院,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廣博、門類最齊全,精湛的創工技藝,高質量的印刷,以及對建築壁畫、刻版及其他文物的全面保護,在藏區三大印經院( 拉薩 印經院、拉卜楞印經院、 德格 印經院)中位居首位。 德格 印經院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 德格 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卻吉·登巴澤仁創建,至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
亞青寺 唯一賓館,寺院管理下,住宿價格和飲食十分規範,只有素食!
正值法會期間,多虧昨日相遇 深圳 二位美女相助,才有保留一間入住。 (膽小者勿看!)午飯後詢問前臺得知 亞青寺 附近有天葬台,徒步前往,正好趕上有天葬現場直播,第一次近距離全程觀看天葬,具體細節不便描述,但場面十分震撼,體驗到藏族生與死特有文化,類似鏡頭似乎電視看過,禿鷲入場不到十分鐘全光,人升天!
草原上的轉經筒 看到禿鷲空中盤旋,知道這裡就是天葬台了,上去一看,天葬師正好剛開始“工作”! 天葬是藏族的一種傳統喪葬方式,人死後把屍體拿到指定的地點讓禿鷲吞食,天葬核心是靈魂不滅和輪迴往複,死亡只是不滅的靈魂與陳舊的軀體的分離,是異次空間的不同轉化, 西藏 人推崇天葬,是認為拿“皮囊”來喂食兀鷲,是最尊貴的佈施,體現了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捨身佈施。 天葬師拋了幾塊肉之後,禿鷲得到指令爭先入場。。。
吃驚的是,詢問周圍藏族人後,這裡可以拍照,非常近距離觀看,難得的機會體驗一下藏族特有文化 近在咫尺觀看,左側遠處便是天葬師! 回到賓館,下午三點左右,喜旋正式開始,隊伍出發! 第三次登山,山上已經坐滿了各族群眾和信徒,遠眺喜旋隊伍。 吉祥喜旋卐字是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在佛教不論右旋、左旋,卐字均系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旋迴表示佛力的無限運作,向西方無限地延伸、無盡地展現,無休無止地救濟十方無量的眾生。 再次巧遇阿松活佛。 到晚上七八點, 亞青寺 還沉浸在喜旋的氣氛中,各地各族的信徒排隊等著阿送活佛接見賜福。
深圳 美女和同事已經定好車要去 德格 ,與我的行程不謀而合,於是搭車一起出發,途徑 白玉 縣,深夜
到達已經入睡的 德格 縣城。
白玉 縣北有海子雪山, 日照 如 白玉 ,故名。依山傍水, 金沙江 支流偶曲河水穿中而過,集現代建築風格與民族特色於一體,可惜夜間無法仔細欣賞。 7月18日 德格 \-- 江達 \-- 昌都
早上八點多賓館出發,一人步行前往 德格 印經院。
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盛名的 德格 印經院,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廣博、門類最齊全,精湛的創工技藝,高質量的印刷,以及對建築壁畫、刻版及其他文物的全面保護,在藏區三大印經院( 拉薩 印經院、拉卜楞印經院、 德格 印經院)中位居首位。 德格 印經院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 德格 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卻吉·登巴澤仁創建,至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