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河-----印度行攝之旅
第七天 新德里乘飛機回到 新德里 ,第二天便去了古德卜高塔建築群。古德卜高塔建築群塔高72.5米,底部還有一間清真寺,在1199年由回教國王德丁艾巴克所建造,並且由他的女婿伊爾圖特秘許完成。它不但是是 印度 德里 蘇丹 國的伊斯蘭建築,同時也是早期 阿富汗 建築的典範,該建築群於1231年、1368年和1503年陸續增建。從公元五世紀開始,這裡就矗立了一根鐵柱,迄今屹立不搖而且完全沒有生鏽。據說只要抱住這個鐵柱許願,你的願望就會實現。
古德卜高塔為奴隸王朝(SlaveDynasty)德里 蘇丹 國的創立者—— 古德卜烏德汀艾巴克(Qutab-ud-din Aibak)所建,是座用來紀念1192年時 阿富汗 伊斯蘭教徒征服 印度 教拉吉普特王國的勝利之塔。古德卜將王國建立在拉吉普特王朝的舊址LalKot上,於1206年成為印度第一個以伊斯蘭教立國的王國。 為了象徵伊斯蘭勢力,塔上的銘文宣稱要讓真主的影子投射到東方和西方,不過,當古德卜去世時,高塔僅建了第一層,後來由他的女婿伊爾圖特密許(Iltutmish)繼續接手,另外增加了以紅砂石建造的三層樓。此三層樓外壁帶有半圓形與三角形凸壁相間的凹槽縱溝,然而接任者Firoz Shah Tughluq卻以白色 大理 石溷合紅砂石增建了第4和第5層,使它呈現平滑的圓筒形。 整個古德卜高塔共分5層,塔高72.5公尺,塔基直徑約14.3公尺,塔頂直徑約2.5公尺。雖說古德卜高塔是印度伊斯蘭藝術的最早範例,不過修建此塔的卻是當地的印度工匠。環繞塔壁的橫條浮凋飾帶,既裝飾著阿拉伯圖紋和可蘭經銘文,同時點綴著印度傳統工藝的藤蔓圖桉和花彩垂飾,融合了波斯與印度的藝術風格。 原本古德卜高塔開放游客登塔參觀,不過1981年時因有學生不慎自高塔跌下,目前僅能在高塔外圍仰望。
奎瓦吐勒回教清真寺位於古德卜高塔旁邊,是 印度 最古老的清真寺,由古德卜烏德汀艾巴克於1193年下令興建,並於1197年完工。清真寺範圍包括中庭、鐵柱、迴廊、祈禱室和印度教、耆那教寺廟等建築,清真寺的原始建築建立在一座印度教寺廟上,因此環繞四周的 石柱 柱廊,都凋刻有精細的神像和圖騰。 阿萊達瓦薩陵墓Alai Darwaza,位在奎瓦吐勒清真寺南方的紅砂石建築,由阿勞汀卡爾吉(Alauddin Khalji) 於1311年下令興建,當作清真寺的南面入口使用。
我們的嚮導是來自克什米爾地區的 印度 教人,對穆斯林極有成見。 巴基斯坦 與印度兩國的關係更是見證了穆斯林與印度教的世仇關係。這些可從許多印度電影窺見一斑。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 英國 殖民時期的制度,即把原來統一的印度不同宗教劃分為二,分而管理。
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 印度 次大陸的歷史事件, 大英 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誕生印度聯邦和 巴基斯坦 自治領兩個新國家。協議還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門的資產、包括印度公務員、印度陸軍、皇家印度海軍、印度鐵路和中央財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務。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獲得了獨立,然而兩國的對立直至今日都在繼續。因兩國戰爭而流離失所者達一千二百五十萬,傷亡估計達數十萬到一百萬不等(大多數人估計於1947年間越過印巴邊境的人數約有一千萬到一千二百萬不等)。由於當時分治條款只涉及現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國的劃分問題,漢語常稱之為“印巴分治”。也有觀點認為,印度是世俗主義國家,相反巴基斯坦規定伊斯蘭教是國教,兩國的國家理念在根本上完全不同是對立的起因
印度 的中小學生正在裡面進行課外教學。孩子們看到我們開心的要我幫他們拍照,並要求我們與他們合影。這個民族的人是友善的,愛笑愛照相,孩子如此,大人也是如此。賣手工包的攤主看到我把相機對準了他馬上笑起來,我沒有理由不按下快門。雖然在印度你能感受到強烈的貧富差距,階級等級以及社會的諸多不公平,雖然大街上堵車嚴重,機車行人亂竄,灰塵滿天飛,牛糞便到處都是,可她就是有種魅力讓你忘不了。那是真實生活的本質,人最初的本性與活著的狀態在誘惑你,吸引你。我想,印度我還會再去的,在未來的某一天。
古德卜高塔為奴隸王朝(SlaveDynasty)德里 蘇丹 國的創立者—— 古德卜烏德汀艾巴克(Qutab-ud-din Aibak)所建,是座用來紀念1192年時 阿富汗 伊斯蘭教徒征服 印度 教拉吉普特王國的勝利之塔。古德卜將王國建立在拉吉普特王朝的舊址LalKot上,於1206年成為印度第一個以伊斯蘭教立國的王國。 為了象徵伊斯蘭勢力,塔上的銘文宣稱要讓真主的影子投射到東方和西方,不過,當古德卜去世時,高塔僅建了第一層,後來由他的女婿伊爾圖特密許(Iltutmish)繼續接手,另外增加了以紅砂石建造的三層樓。此三層樓外壁帶有半圓形與三角形凸壁相間的凹槽縱溝,然而接任者Firoz Shah Tughluq卻以白色 大理 石溷合紅砂石增建了第4和第5層,使它呈現平滑的圓筒形。 整個古德卜高塔共分5層,塔高72.5公尺,塔基直徑約14.3公尺,塔頂直徑約2.5公尺。雖說古德卜高塔是印度伊斯蘭藝術的最早範例,不過修建此塔的卻是當地的印度工匠。環繞塔壁的橫條浮凋飾帶,既裝飾著阿拉伯圖紋和可蘭經銘文,同時點綴著印度傳統工藝的藤蔓圖桉和花彩垂飾,融合了波斯與印度的藝術風格。 原本古德卜高塔開放游客登塔參觀,不過1981年時因有學生不慎自高塔跌下,目前僅能在高塔外圍仰望。
奎瓦吐勒回教清真寺位於古德卜高塔旁邊,是 印度 最古老的清真寺,由古德卜烏德汀艾巴克於1193年下令興建,並於1197年完工。清真寺範圍包括中庭、鐵柱、迴廊、祈禱室和印度教、耆那教寺廟等建築,清真寺的原始建築建立在一座印度教寺廟上,因此環繞四周的 石柱 柱廊,都凋刻有精細的神像和圖騰。 阿萊達瓦薩陵墓Alai Darwaza,位在奎瓦吐勒清真寺南方的紅砂石建築,由阿勞汀卡爾吉(Alauddin Khalji) 於1311年下令興建,當作清真寺的南面入口使用。
我們的嚮導是來自克什米爾地區的 印度 教人,對穆斯林極有成見。 巴基斯坦 與印度兩國的關係更是見證了穆斯林與印度教的世仇關係。這些可從許多印度電影窺見一斑。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 英國 殖民時期的制度,即把原來統一的印度不同宗教劃分為二,分而管理。
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 印度 次大陸的歷史事件, 大英 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誕生印度聯邦和 巴基斯坦 自治領兩個新國家。協議還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門的資產、包括印度公務員、印度陸軍、皇家印度海軍、印度鐵路和中央財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務。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獲得了獨立,然而兩國的對立直至今日都在繼續。因兩國戰爭而流離失所者達一千二百五十萬,傷亡估計達數十萬到一百萬不等(大多數人估計於1947年間越過印巴邊境的人數約有一千萬到一千二百萬不等)。由於當時分治條款只涉及現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國的劃分問題,漢語常稱之為“印巴分治”。也有觀點認為,印度是世俗主義國家,相反巴基斯坦規定伊斯蘭教是國教,兩國的國家理念在根本上完全不同是對立的起因
印度 的中小學生正在裡面進行課外教學。孩子們看到我們開心的要我幫他們拍照,並要求我們與他們合影。這個民族的人是友善的,愛笑愛照相,孩子如此,大人也是如此。賣手工包的攤主看到我把相機對準了他馬上笑起來,我沒有理由不按下快門。雖然在印度你能感受到強烈的貧富差距,階級等級以及社會的諸多不公平,雖然大街上堵車嚴重,機車行人亂竄,灰塵滿天飛,牛糞便到處都是,可她就是有種魅力讓你忘不了。那是真實生活的本質,人最初的本性與活著的狀態在誘惑你,吸引你。我想,印度我還會再去的,在未來的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