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在上帝的後花園,與神同行
↑共和廣場 最終為了保護相機,我才退到人群外圍,獨自站到陰影中,抖抖身上的水珠子。
“晚上好。”我都沒註意到何時身邊多出一位男士。
“晚上好。”我禮貌地回覆道。
“我每晚都會來這個廣場散步,你還在那邊拍照的時候,我就註意到你了。這個音樂噴泉很棒吧?”
“哈,很贊的音樂噴泉呢!我已經完全被這個氛圍感染了!”我尷尬地笑笑,努力解釋道。希望給自己剛剛在噴泉邊上以三腳架支架,用相機充當麥克風,著穿睡衣“忘我地表演”找個合適的理由。我原本以為混在人群里,瘋狂一點放縱一點不打眼。
“請問,等會我能有幸邀請你喝咖啡嗎?我希望能有個機會更加深入地瞭解你。”男士問道。
“哦,不好意思呀,我可能得早點兒回酒店了,明天一早,我變得離開 埃里溫 斯呢。”我抱歉地回絕道。
“那散散步好嗎?我希望能跟你聊天。天吶,從今晚第一眼見到,我就發現自己喜歡上你了。”
“真抱歉,我已經有男朋友了。”我沖他笑笑,希望微笑代替我的歉意。
“天吶,”他雙手捂著腦袋,“僅僅一瞬間,我便收到兩個噩耗,第一,你明天離開,第二,你已經有男朋友了。你知道嗎?我遠遠在人群中看見你時,我只覺得我整個人轟地一下炸了,我絲毫不懷疑,那一刻喜歡上你的。感謝上帝讓我遇見你,我的天使……”我遠遠地目送他失落離去的背影,心裡五味雜陳。我只是一位過客,我希望安靜地來到,離去,不留一絲波瀾,不帶走一片雲彩。 ↑共和廣場 所謂的一見鐘情,大抵不過瞬間刺激腦垂體,所分泌的大量荷爾蒙所致。興許是今天夜色太撩人,音樂過於美妙。 ↑共和廣場 在藝術的國度最後一件要必做的事情,便是犒勞一路上車馬勞頓的自己,趕赴一場古典音樂會。用這個城市最曼妙的音符,洗去一身疲憊的塵埃。
↑埃里溫 ↑埃里溫 ↑埃里溫 亞美尼亞 國家歌劇院是一座很顯眼 埃里溫 的地標式建築,位於 共和 廣場的北面,建於1933年,建築風格很復古,由 亞美尼亞 建築師 亞歷山大 ·塔馬尼揚設計。它包括兩個大廳:擁有1400座位的阿拉姆·哈恰圖良音樂廳和擁有1200座位的 亞歷山大 ·斯潘迪亞里揚國家歌劇芭蕾舞劇院。在歌劇院入口對面的售票窗口,你不需要花太多的錢,便可買到一場高質量的演出門票。
↑埃里溫 歌劇院前面有個小型廣場。黃昏時,很多人喜歡在這裡散步,騎自行車,滑冰。家長們會租上一臺微型車給他們的孩子玩。周邊分佈了很多咖啡館,或者小酒館,大部分都很便宜。點上一杯啤酒,坐在露天幕布前,跟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為世界杯瘋狂吶喊。附近的巴布爾大街上還有一處商業中心,各 大連 鎖餐飲機構,國際服飾品牌,網絡電話運營商應有盡有。 ↑埃里溫 音樂會並不是天天都有,恰巧我到 埃里溫 的第一晚趕上一場鋼琴獨奏。雖然我必須慚愧地承認本人沒有任何音樂天賦,亦不會彈奏樂器,但是我對鋼琴曲從小就情有獨鐘。我喜歡聽黑白琴鍵被按下發出的悠揚婉轉的旋律,無論是閱讀或是畫畫發獃的時候,我都喜歡有它為伴。 ↑亞美尼亞 那晚,特意換上千里迢迢帶來的這雙墨綠色羊絨皮尖頭高跟鞋,把鞋帶綁成精緻的蝴蝶結,搭配灰色V領雪紡連衣裙。站在落地窗前比劃,才發覺我僅僅只有一個巨大的相機包,只能把護照包當手包湊數了。
早早地來到入口處,雙腳跨過劇院大門,頭頂水晶玻璃燈如夢如幻照亮著我的臉龐,才覺得自己暫時蛻變為一名優雅的lady,踏在地毯,緩緩走上樓梯。 ↑埃里溫 ↑埃里溫
↑埃里溫 剛入座,我便被眼前一位小女孩吸引。她身著大紅色宮廷連衣裙,裙擺像一朵綻放的鮮花,雙足踩在一雙略微有點大的黑色高跟鞋上,精緻的妝容,勾勒出她那令人痴迷的面龐,襯托出那雙寶石般的雙眸,棕色短髮用一朵同色花朵發卡別在耳後,憂郁的表情如同從中世紀歌劇里走出來的公主。這大概很好地解釋了,為何這個小小的國家,擁有這麼多偉大的藝術家--因為藝術早已流淌在許多 亞美尼亞 人的血液之中。
↑埃里溫 燈光被點亮,身著黑色燕尾禮服滿頭華髮的 美國 鋼琴家,Jerome Rose --這位被冠以本世代最後的浪漫家,走上臺向觀眾致敬。當他的指尖開始在琴鍵舞動,似乎時間都為之停駐,眼前慢慢浮現出森林,湖泊,高山的模樣,周遭是鳥語花香,躺在初夏溫暖而柔軟的草地上淺寐,只等微風拂過才能喚醒我的雙眸。
音符他指尖流淌,如同藍天下變幻莫測的雲朵,時而舒緩愉悅,時而婉轉哀愁,往昔的片段,不知道是回憶還是夢境,飛快的更迭,我也不知道從哪一刻起,眼淚已經順著我的臉頰滴落,我屏住呼吸,擔心即便最細微的呼吸聲都會打破這般奇妙的夜晚。
↑埃里溫 ↑埃里溫 曲終,掌聲久久環繞在大廳,直到燈光熄滅,觀眾不舍地離去,只留下那一臺黑色的三角鋼琴,孤伶伶地在黑暗中等待下一位點亮它的音樂大師。
Tips:
1, 共和 廣場每晚九點都會有音樂噴泉表演。現場氛圍比噴泉本身更吸引人。
2, 亞美尼亞 很多景點都集中在首都 埃里溫 附近,最輕鬆最節約時間的游覽方式,便是在 共和 廣場附近報一日游的小團。
3,在 亞美尼亞 人眼裡,欣賞歌舞劇是一件神聖且嚴肅的事情。入場請註意著裝。
種族滅絕紀念館:如果說傷痛也是一種藝術品眼前再美好也不足以掩蓋過去的傷痛。如果說傷痛也算一種藝術品,經過時間的雕琢,它會不會看起來不那麼悲哀?只能把它安放在記憶深處,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頑強偉大地生存下去。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一戰期間,奧斯曼帝國作為 德國 盟友,一同對抗俄國。 土耳其 領導人偏執地認為, 亞美尼亞 人(大部分是基督徒)很可能與俄國結盟並作為“第五縱隊”在 土耳其 境內作戰。“第五縱隊”主要是由 亞美尼亞 人建立的民族解放組織,它在俄國軍隊的編製下,其宗旨是利用俄國軍隊的幫助,脫離 土耳其 人的統治,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
因此, 土耳其 政府下令將所有 亞美尼亞 人驅逐至 敘利亞 和美 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在安納托利亞不允許有 亞美尼亞 人,”時任 土耳其 內政部長對 美國 大使說,“他們只能住在沙漠里,別無他處。”
最後,這一政策演變成大規模的、由政府主導的、通過驅逐和屠殺來消滅 亞美尼亞 人的運動。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這一過程中,至少一半 亞美尼亞 男性遭 土耳其 安全部隊或 庫爾 德部落殘殺,”卡內基國際 和平 基金會 俄羅斯 和歐亞問題項目高級研究員托馬斯·德·瓦爾曾經在 美國 《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大量婦女和兒童得以存活,但他們在漫長的驅逐中遭受駭人的掠奪、綁架和強姦。”
1915年,一戰爆發之後,奧斯曼帝國開始系統性地消滅 亞美尼亞 人及 庫爾 德人。當時, 亞美尼亞 人是人口數量相當可觀的少數民族,在大屠殺之前,大約有200萬 亞美尼亞 人生活在奧斯曼帝國,到1922年,這一數字銳減至不足50萬。
大屠殺是造成 亞美尼亞 族人口銳減的原因。然而, 土耳其 政府對 亞美尼亞 種族大屠殺矢口否認。 土耳其 官方聲明稱,種族滅絕從未發生,因為並不存在對 亞美尼亞 人的計劃性屠殺。儘管 土耳其 承認歷史上的確發生過大屠殺,但仍堅稱這是戰爭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後果,並不是有組織有目的的計劃。
1978年,聯合國將此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此後, 歐洲 議會、 比利時 、 法國 、 希腊 和 俄羅斯 等國際組織或國家,均發表聲明,稱這宗屠殺為“違反人性的罪行”,它與納粹的猶太人屠殺和 盧旺達 種族大屠殺並稱為“20世紀三大種族屠殺”。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紀念館佇立在 埃里溫 市中心西面的“燕堡”丘上,莊嚴肅穆。伴隨著哀傷的音樂,穿過一片由前來祭奠的各國領導人親手種上的冷杉樹林,灰色的紀念碑便毫無保留地展現在我眼前。高聳的尖塔刺破湛藍的天空,寓意這個命運多舛的民族的重生。塔後面是紀念牆,由12塊拱形石牆組成,代表12個戰爭後 亞美尼亞 失去的省份。石牆頂端,那群 和平 鴿在藍天下格外耀眼。石牆圍繞成一個圓圈,中間下沉1.5米,點著長明火,祭奠被屠殺的150萬的 亞美尼亞 人。長明火旁邊鋪滿鮮花。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一位老人正彎腰整理著祈禱者們獻出的鮮花。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從這個小山丘,可以俯瞰整個 埃里溫 市,遠處是正在建設中的城市。這個夾在周圍大帝國之間的民族,飽受窮兵黷武,反覆經歷入侵,壓迫;這個地處三大板塊交界的國家,1988年遭遇災難性地震,加之次年的 東歐 劇變,留她在孤立無援中絕望。
我不忍提及歷史,我自主地定義他們應該是 共和 廣場上翩翩歌舞的精靈。甚至乘坐公交前往大屠殺紀念館,上車我都不敢像平時一樣拿出照片來確認此車是否前往我想到達的目的地。只是在山丘腳下的公交站,司機默默地將車靠邊停下來,望向車尾的我,他從一開始就知道,我會是那唯一一名下車的乘客。但願,將來的某一天,那些在戰火中收到創傷的靈魂能被撫平得到安寧。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那天,在我下山的時候,天空變得異常陰霾,原本凝結的空氣突然劇烈扭動,狂風大作,不久便下起了傾盆暴雨。我想,那應該是上帝為 亞美尼亞 留下的眼淚吧。
Tips:
1,到達方式:70路小巴100AMD即可到達山丘腳下。回程,在走過天橋對面的車站等車即可。
2,前往 埃里溫 市中心主要景點及車站的公交車,均可在Mesrop Mashtots Avenue這條大街上搭乘。Mesrop Mashtots Avenue離 共和 廣場以及自由廣場都很近。往市區北部走,例如北部車站,是在這條街上那家肯德基同側搭乘,如果往南部走,例如 亞美尼亞 種族滅絕紀念館,則是在肯德基的對面。 Geghard修道院:比玫瑰更溫柔的眼眸那些歷史悠久的修道院,大多建立在偏遠苦寒之地,遠離世俗塵囂。即便在公共交通便捷的當下,往往也需要輾轉幾趟交通工具方可抵達。遙想中世紀,那些普通的信徒們,是懷著怎樣虔誠的信仰,翻山越嶺,來到這些佇立在山谷間的修道院?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堅持兩年健身不曾中斷的原因,我這小身板在經歷一整夜的跨境火車之旅後,這會依舊可以背上著相機包活蹦亂跳。多數游客會選擇旅行社的一日游,我則偏愛搭乘當地交通前往每個角落,即便這裡的公共交通並不發達,網上也查不到詳盡的公交路線。
我捏著民宿老闆寫給我的車次,一邊默念著,生怕錯過任何一趟從我眼前經過的公交。直到遠遠地看見那輛由 中國 援助的紫色公交身影,我才覺得踏實。很快順利到達北郊的奔馳4s店。望向門店右邊的小街道里,便能看見很多小麵包車。 ↑亞美尼亞 多虧 亞美尼亞 人善良又熱情,外國旅客毫不費力便能準確找到所需搭乘的班車。
車窗外陣陣麵包的香味傳過來,急著出門沒來得及吃午餐的我,一頭扎進店里,買了一個灑滿糖霜的炸麵包。我鐘愛炸麵包的習慣是從 突尼斯 養成的,不過 地中海 邊上出售的是炸麵包圈,而這兒的則是一個整圓,分量十足。結賬時我再三確認價格,最終還是懷疑自己耳朵,比我手掌還大的炸麵包加上一瓶冰飲,怎麼算下來摺合人民幣才三塊錢,於是我掏出一堆銀幣供收銀員挑選。阿姨的選擇讓我雀躍--突然覺得自己變得 富裕 。胖胖的阿姨遞給我麵包和飲料,附贈一個無比燦爛的笑容,我開心得像個領到獎品的小學生,歡快地跑回車裡。身後是幾位當地人,他們暫時放下手中活兒,新奇地打量著我這位不多見的小個子黃皮膚東方女孩兒。 ↑格加爾德修道院 人滿即發車,一路上不斷有上下車的乘客,不多時,原本寬鬆的環境,擠得像沙丁魚罐頭。再加上酷熱的天氣,如果在平時我肯定不樂意了,但是此刻我為什麼依然這般開心?你看看車裡的人們,男士永遠會主動讓出座位,哪怕身材魁梧的他們必須艱難地弓著腰身,在顛簸的車裡手扶車窗保持平衡;坐著的女士負責幫站著的人們拿東西,看小孩;擁擠不堪的車裡,歡聲笑語早已傳到窗外的遠方去了。 ↑格加爾德修道院 在 亞美尼亞 ,心再大都不用擔心坐過站,因為好心的乘客和司機總會適時提醒你,該下車啦!
剛下車,便有人問我需不需要的士,我納悶著,記得攻略裡面沒有人寫需要徒步或者打車呀。這麼近的距離幹嘛坐車,可別小看我,雖然我換上了為了晚上音樂會而準備的高跟鞋,這點距離可難不倒我。
當然,烈日下,沒過多久,我便不得不承認臭美換上新鞋是今天最錯誤的決定。才幾步路,腳上已經疼起來。我打開地圖,想用“快接近目的地”的距離來鼓舞軍心。
“啥?!四公里?!”我不願相信自己的眼睛。走在荒無人煙的 盤山 公路,我只想說,曾經有一輛taxi停在我面前,我沒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我才後悔。只能硬著頭皮往前進。還好路邊隨處可見的直飲水能解決我沒帶水源的問題。頭疼的是這雙跟我還在磨合期的高跟鞋!
↑格加爾德修道院 在我準備脫鞋光腳前進的前一秒,一輛老爺車在我身邊戛然停下。一位跟笑起來嘴裡露出金牙的爺爺比划著問我去哪。“Geghard Monastery 。”我擔心爺爺聽不懂,比划出十字架和祈禱的動作。
爺爺點頭,招呼我上車。
“謝謝!爺爺您一定是上帝派來的拯救我的天使!”我終於可以從高跟鞋的魔咒中解脫出來了!
爺爺聽不懂英文,只是一個勁咧嘴沖我笑,陽光下,露出的那顆金色門牙,竟然如此可愛!
順到爺爺住的村口,離修道院僅剩下不到2公里,告別老爺爺,在村口補充足夠的水份,馬上精神抖擻。
公路沿山而建,蜿蜒曲折盤旋。初夏的山谷充滿生機活力,盛開的野花裝點著大片綠油油的草甸,引來蜜蜂、蝴蝶。天空格外晴朗,大朵的白色棉花糖漂浮在空中。一路緩坡,倒也不覺累。一口氣走下來,已經能看到那座懸崖上開鑿的修道院了。“嘀—嘀”又一輛車在我身邊停下來了。車主沖我比划著是不是去修道院。
“嗯,是去修道院。不過很近啦,我自己走過去就好了,謝謝你!”
他聽不懂我說的話,接著比劃讓我上車,載我過去。我盛情難卻。 ↑格加爾德修道院 一腳油門下去,風還沒吹乾身上的汗珠,便到達聖矛修道院。“報酬”是跟司機小哥哥合影。
在修道院的直飲水處大口喝水,順便沖洗乾凈臉上的汗珠,也慶幸自己有這般好運氣。早就聽聞在 亞美尼亞 很容易搭上好心人的順風車,只是沒想到這才第一天,我便搭乘兩輛。
↑格加爾德修道院 一隻叼著芬達的小狗狗。
聰明可愛的小家伙,引來不少孩子們圍上前來。有位小男孩似乎擔心小狗是因為口渴才會叼來飲料,便擰開自己的壺裡的水分給小狗。這樣如此日常的舉動,卻深深地打動我,人與動物本該這麼和諧地分享地球上每一份資源。
扭過頭,發現剛纔載我過來的小哥哥正在沖我笑,原來他買完祈禱用的蠟燭之後一直跟在我身邊不遠處。他掂量著我背後的大書包,再三表示可以幫我背著,我搖搖頭堅定地拒絕。並不是擔心他會順走我貴重的相機、鏡頭,只是因為我的背包太沉重,我不想再平白地接受他善心的幫助了。
“晚上好。”我都沒註意到何時身邊多出一位男士。
“晚上好。”我禮貌地回覆道。
“我每晚都會來這個廣場散步,你還在那邊拍照的時候,我就註意到你了。這個音樂噴泉很棒吧?”
“哈,很贊的音樂噴泉呢!我已經完全被這個氛圍感染了!”我尷尬地笑笑,努力解釋道。希望給自己剛剛在噴泉邊上以三腳架支架,用相機充當麥克風,著穿睡衣“忘我地表演”找個合適的理由。我原本以為混在人群里,瘋狂一點放縱一點不打眼。
“請問,等會我能有幸邀請你喝咖啡嗎?我希望能有個機會更加深入地瞭解你。”男士問道。
“哦,不好意思呀,我可能得早點兒回酒店了,明天一早,我變得離開 埃里溫 斯呢。”我抱歉地回絕道。
“那散散步好嗎?我希望能跟你聊天。天吶,從今晚第一眼見到,我就發現自己喜歡上你了。”
“真抱歉,我已經有男朋友了。”我沖他笑笑,希望微笑代替我的歉意。
“天吶,”他雙手捂著腦袋,“僅僅一瞬間,我便收到兩個噩耗,第一,你明天離開,第二,你已經有男朋友了。你知道嗎?我遠遠在人群中看見你時,我只覺得我整個人轟地一下炸了,我絲毫不懷疑,那一刻喜歡上你的。感謝上帝讓我遇見你,我的天使……”我遠遠地目送他失落離去的背影,心裡五味雜陳。我只是一位過客,我希望安靜地來到,離去,不留一絲波瀾,不帶走一片雲彩。 ↑共和廣場 所謂的一見鐘情,大抵不過瞬間刺激腦垂體,所分泌的大量荷爾蒙所致。興許是今天夜色太撩人,音樂過於美妙。 ↑共和廣場 在藝術的國度最後一件要必做的事情,便是犒勞一路上車馬勞頓的自己,趕赴一場古典音樂會。用這個城市最曼妙的音符,洗去一身疲憊的塵埃。
↑埃里溫 ↑埃里溫 ↑埃里溫 亞美尼亞 國家歌劇院是一座很顯眼 埃里溫 的地標式建築,位於 共和 廣場的北面,建於1933年,建築風格很復古,由 亞美尼亞 建築師 亞歷山大 ·塔馬尼揚設計。它包括兩個大廳:擁有1400座位的阿拉姆·哈恰圖良音樂廳和擁有1200座位的 亞歷山大 ·斯潘迪亞里揚國家歌劇芭蕾舞劇院。在歌劇院入口對面的售票窗口,你不需要花太多的錢,便可買到一場高質量的演出門票。
↑埃里溫 歌劇院前面有個小型廣場。黃昏時,很多人喜歡在這裡散步,騎自行車,滑冰。家長們會租上一臺微型車給他們的孩子玩。周邊分佈了很多咖啡館,或者小酒館,大部分都很便宜。點上一杯啤酒,坐在露天幕布前,跟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為世界杯瘋狂吶喊。附近的巴布爾大街上還有一處商業中心,各 大連 鎖餐飲機構,國際服飾品牌,網絡電話運營商應有盡有。 ↑埃里溫 音樂會並不是天天都有,恰巧我到 埃里溫 的第一晚趕上一場鋼琴獨奏。雖然我必須慚愧地承認本人沒有任何音樂天賦,亦不會彈奏樂器,但是我對鋼琴曲從小就情有獨鐘。我喜歡聽黑白琴鍵被按下發出的悠揚婉轉的旋律,無論是閱讀或是畫畫發獃的時候,我都喜歡有它為伴。 ↑亞美尼亞 那晚,特意換上千里迢迢帶來的這雙墨綠色羊絨皮尖頭高跟鞋,把鞋帶綁成精緻的蝴蝶結,搭配灰色V領雪紡連衣裙。站在落地窗前比劃,才發覺我僅僅只有一個巨大的相機包,只能把護照包當手包湊數了。
早早地來到入口處,雙腳跨過劇院大門,頭頂水晶玻璃燈如夢如幻照亮著我的臉龐,才覺得自己暫時蛻變為一名優雅的lady,踏在地毯,緩緩走上樓梯。 ↑埃里溫 ↑埃里溫
↑埃里溫 剛入座,我便被眼前一位小女孩吸引。她身著大紅色宮廷連衣裙,裙擺像一朵綻放的鮮花,雙足踩在一雙略微有點大的黑色高跟鞋上,精緻的妝容,勾勒出她那令人痴迷的面龐,襯托出那雙寶石般的雙眸,棕色短髮用一朵同色花朵發卡別在耳後,憂郁的表情如同從中世紀歌劇里走出來的公主。這大概很好地解釋了,為何這個小小的國家,擁有這麼多偉大的藝術家--因為藝術早已流淌在許多 亞美尼亞 人的血液之中。
↑埃里溫 燈光被點亮,身著黑色燕尾禮服滿頭華髮的 美國 鋼琴家,Jerome Rose --這位被冠以本世代最後的浪漫家,走上臺向觀眾致敬。當他的指尖開始在琴鍵舞動,似乎時間都為之停駐,眼前慢慢浮現出森林,湖泊,高山的模樣,周遭是鳥語花香,躺在初夏溫暖而柔軟的草地上淺寐,只等微風拂過才能喚醒我的雙眸。
音符他指尖流淌,如同藍天下變幻莫測的雲朵,時而舒緩愉悅,時而婉轉哀愁,往昔的片段,不知道是回憶還是夢境,飛快的更迭,我也不知道從哪一刻起,眼淚已經順著我的臉頰滴落,我屏住呼吸,擔心即便最細微的呼吸聲都會打破這般奇妙的夜晚。
↑埃里溫 ↑埃里溫 曲終,掌聲久久環繞在大廳,直到燈光熄滅,觀眾不舍地離去,只留下那一臺黑色的三角鋼琴,孤伶伶地在黑暗中等待下一位點亮它的音樂大師。
Tips:
1, 共和 廣場每晚九點都會有音樂噴泉表演。現場氛圍比噴泉本身更吸引人。
2, 亞美尼亞 很多景點都集中在首都 埃里溫 附近,最輕鬆最節約時間的游覽方式,便是在 共和 廣場附近報一日游的小團。
3,在 亞美尼亞 人眼裡,欣賞歌舞劇是一件神聖且嚴肅的事情。入場請註意著裝。
種族滅絕紀念館:如果說傷痛也是一種藝術品眼前再美好也不足以掩蓋過去的傷痛。如果說傷痛也算一種藝術品,經過時間的雕琢,它會不會看起來不那麼悲哀?只能把它安放在記憶深處,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頑強偉大地生存下去。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一戰期間,奧斯曼帝國作為 德國 盟友,一同對抗俄國。 土耳其 領導人偏執地認為, 亞美尼亞 人(大部分是基督徒)很可能與俄國結盟並作為“第五縱隊”在 土耳其 境內作戰。“第五縱隊”主要是由 亞美尼亞 人建立的民族解放組織,它在俄國軍隊的編製下,其宗旨是利用俄國軍隊的幫助,脫離 土耳其 人的統治,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
因此, 土耳其 政府下令將所有 亞美尼亞 人驅逐至 敘利亞 和美 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在安納托利亞不允許有 亞美尼亞 人,”時任 土耳其 內政部長對 美國 大使說,“他們只能住在沙漠里,別無他處。”
最後,這一政策演變成大規模的、由政府主導的、通過驅逐和屠殺來消滅 亞美尼亞 人的運動。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這一過程中,至少一半 亞美尼亞 男性遭 土耳其 安全部隊或 庫爾 德部落殘殺,”卡內基國際 和平 基金會 俄羅斯 和歐亞問題項目高級研究員托馬斯·德·瓦爾曾經在 美國 《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大量婦女和兒童得以存活,但他們在漫長的驅逐中遭受駭人的掠奪、綁架和強姦。”
1915年,一戰爆發之後,奧斯曼帝國開始系統性地消滅 亞美尼亞 人及 庫爾 德人。當時, 亞美尼亞 人是人口數量相當可觀的少數民族,在大屠殺之前,大約有200萬 亞美尼亞 人生活在奧斯曼帝國,到1922年,這一數字銳減至不足50萬。
大屠殺是造成 亞美尼亞 族人口銳減的原因。然而, 土耳其 政府對 亞美尼亞 種族大屠殺矢口否認。 土耳其 官方聲明稱,種族滅絕從未發生,因為並不存在對 亞美尼亞 人的計劃性屠殺。儘管 土耳其 承認歷史上的確發生過大屠殺,但仍堅稱這是戰爭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後果,並不是有組織有目的的計劃。
1978年,聯合國將此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此後, 歐洲 議會、 比利時 、 法國 、 希腊 和 俄羅斯 等國際組織或國家,均發表聲明,稱這宗屠殺為“違反人性的罪行”,它與納粹的猶太人屠殺和 盧旺達 種族大屠殺並稱為“20世紀三大種族屠殺”。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紀念館佇立在 埃里溫 市中心西面的“燕堡”丘上,莊嚴肅穆。伴隨著哀傷的音樂,穿過一片由前來祭奠的各國領導人親手種上的冷杉樹林,灰色的紀念碑便毫無保留地展現在我眼前。高聳的尖塔刺破湛藍的天空,寓意這個命運多舛的民族的重生。塔後面是紀念牆,由12塊拱形石牆組成,代表12個戰爭後 亞美尼亞 失去的省份。石牆頂端,那群 和平 鴿在藍天下格外耀眼。石牆圍繞成一個圓圈,中間下沉1.5米,點著長明火,祭奠被屠殺的150萬的 亞美尼亞 人。長明火旁邊鋪滿鮮花。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一位老人正彎腰整理著祈禱者們獻出的鮮花。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從這個小山丘,可以俯瞰整個 埃里溫 市,遠處是正在建設中的城市。這個夾在周圍大帝國之間的民族,飽受窮兵黷武,反覆經歷入侵,壓迫;這個地處三大板塊交界的國家,1988年遭遇災難性地震,加之次年的 東歐 劇變,留她在孤立無援中絕望。
我不忍提及歷史,我自主地定義他們應該是 共和 廣場上翩翩歌舞的精靈。甚至乘坐公交前往大屠殺紀念館,上車我都不敢像平時一樣拿出照片來確認此車是否前往我想到達的目的地。只是在山丘腳下的公交站,司機默默地將車靠邊停下來,望向車尾的我,他從一開始就知道,我會是那唯一一名下車的乘客。但願,將來的某一天,那些在戰火中收到創傷的靈魂能被撫平得到安寧。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 那天,在我下山的時候,天空變得異常陰霾,原本凝結的空氣突然劇烈扭動,狂風大作,不久便下起了傾盆暴雨。我想,那應該是上帝為 亞美尼亞 留下的眼淚吧。
Tips:
1,到達方式:70路小巴100AMD即可到達山丘腳下。回程,在走過天橋對面的車站等車即可。
2,前往 埃里溫 市中心主要景點及車站的公交車,均可在Mesrop Mashtots Avenue這條大街上搭乘。Mesrop Mashtots Avenue離 共和 廣場以及自由廣場都很近。往市區北部走,例如北部車站,是在這條街上那家肯德基同側搭乘,如果往南部走,例如 亞美尼亞 種族滅絕紀念館,則是在肯德基的對面。 Geghard修道院:比玫瑰更溫柔的眼眸那些歷史悠久的修道院,大多建立在偏遠苦寒之地,遠離世俗塵囂。即便在公共交通便捷的當下,往往也需要輾轉幾趟交通工具方可抵達。遙想中世紀,那些普通的信徒們,是懷著怎樣虔誠的信仰,翻山越嶺,來到這些佇立在山谷間的修道院?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堅持兩年健身不曾中斷的原因,我這小身板在經歷一整夜的跨境火車之旅後,這會依舊可以背上著相機包活蹦亂跳。多數游客會選擇旅行社的一日游,我則偏愛搭乘當地交通前往每個角落,即便這裡的公共交通並不發達,網上也查不到詳盡的公交路線。
我捏著民宿老闆寫給我的車次,一邊默念著,生怕錯過任何一趟從我眼前經過的公交。直到遠遠地看見那輛由 中國 援助的紫色公交身影,我才覺得踏實。很快順利到達北郊的奔馳4s店。望向門店右邊的小街道里,便能看見很多小麵包車。 ↑亞美尼亞 多虧 亞美尼亞 人善良又熱情,外國旅客毫不費力便能準確找到所需搭乘的班車。
車窗外陣陣麵包的香味傳過來,急著出門沒來得及吃午餐的我,一頭扎進店里,買了一個灑滿糖霜的炸麵包。我鐘愛炸麵包的習慣是從 突尼斯 養成的,不過 地中海 邊上出售的是炸麵包圈,而這兒的則是一個整圓,分量十足。結賬時我再三確認價格,最終還是懷疑自己耳朵,比我手掌還大的炸麵包加上一瓶冰飲,怎麼算下來摺合人民幣才三塊錢,於是我掏出一堆銀幣供收銀員挑選。阿姨的選擇讓我雀躍--突然覺得自己變得 富裕 。胖胖的阿姨遞給我麵包和飲料,附贈一個無比燦爛的笑容,我開心得像個領到獎品的小學生,歡快地跑回車裡。身後是幾位當地人,他們暫時放下手中活兒,新奇地打量著我這位不多見的小個子黃皮膚東方女孩兒。 ↑格加爾德修道院 人滿即發車,一路上不斷有上下車的乘客,不多時,原本寬鬆的環境,擠得像沙丁魚罐頭。再加上酷熱的天氣,如果在平時我肯定不樂意了,但是此刻我為什麼依然這般開心?你看看車裡的人們,男士永遠會主動讓出座位,哪怕身材魁梧的他們必須艱難地弓著腰身,在顛簸的車裡手扶車窗保持平衡;坐著的女士負責幫站著的人們拿東西,看小孩;擁擠不堪的車裡,歡聲笑語早已傳到窗外的遠方去了。 ↑格加爾德修道院 在 亞美尼亞 ,心再大都不用擔心坐過站,因為好心的乘客和司機總會適時提醒你,該下車啦!
剛下車,便有人問我需不需要的士,我納悶著,記得攻略裡面沒有人寫需要徒步或者打車呀。這麼近的距離幹嘛坐車,可別小看我,雖然我換上了為了晚上音樂會而準備的高跟鞋,這點距離可難不倒我。
當然,烈日下,沒過多久,我便不得不承認臭美換上新鞋是今天最錯誤的決定。才幾步路,腳上已經疼起來。我打開地圖,想用“快接近目的地”的距離來鼓舞軍心。
“啥?!四公里?!”我不願相信自己的眼睛。走在荒無人煙的 盤山 公路,我只想說,曾經有一輛taxi停在我面前,我沒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我才後悔。只能硬著頭皮往前進。還好路邊隨處可見的直飲水能解決我沒帶水源的問題。頭疼的是這雙跟我還在磨合期的高跟鞋!
↑格加爾德修道院 在我準備脫鞋光腳前進的前一秒,一輛老爺車在我身邊戛然停下。一位跟笑起來嘴裡露出金牙的爺爺比划著問我去哪。“Geghard Monastery 。”我擔心爺爺聽不懂,比划出十字架和祈禱的動作。
爺爺點頭,招呼我上車。
“謝謝!爺爺您一定是上帝派來的拯救我的天使!”我終於可以從高跟鞋的魔咒中解脫出來了!
爺爺聽不懂英文,只是一個勁咧嘴沖我笑,陽光下,露出的那顆金色門牙,竟然如此可愛!
順到爺爺住的村口,離修道院僅剩下不到2公里,告別老爺爺,在村口補充足夠的水份,馬上精神抖擻。
公路沿山而建,蜿蜒曲折盤旋。初夏的山谷充滿生機活力,盛開的野花裝點著大片綠油油的草甸,引來蜜蜂、蝴蝶。天空格外晴朗,大朵的白色棉花糖漂浮在空中。一路緩坡,倒也不覺累。一口氣走下來,已經能看到那座懸崖上開鑿的修道院了。“嘀—嘀”又一輛車在我身邊停下來了。車主沖我比划著是不是去修道院。
“嗯,是去修道院。不過很近啦,我自己走過去就好了,謝謝你!”
他聽不懂我說的話,接著比劃讓我上車,載我過去。我盛情難卻。 ↑格加爾德修道院 一腳油門下去,風還沒吹乾身上的汗珠,便到達聖矛修道院。“報酬”是跟司機小哥哥合影。
在修道院的直飲水處大口喝水,順便沖洗乾凈臉上的汗珠,也慶幸自己有這般好運氣。早就聽聞在 亞美尼亞 很容易搭上好心人的順風車,只是沒想到這才第一天,我便搭乘兩輛。
↑格加爾德修道院 一隻叼著芬達的小狗狗。
聰明可愛的小家伙,引來不少孩子們圍上前來。有位小男孩似乎擔心小狗是因為口渴才會叼來飲料,便擰開自己的壺裡的水分給小狗。這樣如此日常的舉動,卻深深地打動我,人與動物本該這麼和諧地分享地球上每一份資源。
扭過頭,發現剛纔載我過來的小哥哥正在沖我笑,原來他買完祈禱用的蠟燭之後一直跟在我身邊不遠處。他掂量著我背後的大書包,再三表示可以幫我背著,我搖搖頭堅定地拒絕。並不是擔心他會順走我貴重的相機、鏡頭,只是因為我的背包太沉重,我不想再平白地接受他善心的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