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 秋天的成都,三天打卡美景美食游記攻略【第一集】
前言成都 是一個熟悉的城市,熟悉在於從小聽著它的童謠長大:“胖娃胖嘟嘟,騎馬上 成都 , 成都 又好耍,胖娃騎白馬......”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首童謠呢,對於在川渝地區長大的我來說,它已經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里了。
關於 成都 的記憶,也總比別的地方多一些,它有“巴蜀之地”的稱呼,也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小時候聽媽媽講過它為什麼被稱為“天府之國”,到現在也僅剩一個模糊的影子,不太記得清了。
這次 成都 之行,遇見了深秋中的 成都 ,其實每次出行的天氣都是天意,這次卻碰上了陽光明媚的 成都 ,一掃在 重慶 下雨好久的陰霾。
作為鄰居其實 成都 是經常來的,可是都沒有正經的玩過一次,不是過來考試,就是路過,既沒有真正的體驗這裡的慢生活,也沒有好好品嘗這裡的美食,這次來要一補以前的遺憾。 東郊記憶——工業遺址到藝術聚落成都 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受歡迎,來感受 成都 魅力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這次錯峰出行,正好避開了國慶節的熱潮。聽打車的司機師傅說,國慶節那幾天真的是堵車堵惱火了......
成都 的交通其實相比於 重慶 來說真的方便很多, 重慶 每個區都相隔一段距離,去哪兒都得坐一段時間的輕軌,但是在 成都 去每個景點感覺都很近,就是我這次最真實的感受了。
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東郊記憶。
會來這兒完全是因為朋友的推薦,聽她們說這裡算是一個比較文藝的地方,適合感受當地 新興 的一些文化和特色。 東郊記憶,原本是 成都 東區音樂公園,現在是集合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文化形態的多元文化園區,也是工業遺址主題旅游地,慢慢已經發展成藝術文化展演聚落,文藝創作交流園區, 成都 文化創意產業高地,一個 成都 新興 文化的集中地。
來的那天正好趕上這裡有一個活動的開幕式,就看到了下麵的表演。 小姐姐們表演的舞蹈應該是跟青花瓷有關的,身上的服裝也是以青花瓷為主,曲韻有致,配上後面的民族音樂,還是很好看的。
雖然我一來就被小姐姐們的美麗吸引了,只顧著看她們的一顰一笑。都說 重慶 成都 美女多,看看身邊朋友,還是深有感觸的。 不得不提的是這裡真的很適合拍照,一路上碰到了很多拍寫真和婚紗照小姐姐小哥哥。不過我還是覺得這個男朋友給女朋友拍照的畫面最打動我呀,溫馨有愛。 東郊記憶裡面其實很大,認真逛的話可以逛很久,裡面有很多酒吧,清吧,還有文創工作者的工作室,這家店里的東西很有特色,大部分都是手工製作,進去不能拍照,所以就在門口拍了一張。
基於對藝術原創者們的尊重,不能拍照也挺好的。 從小就喜歡可以飛的一切,所以我也在飛機面前蹭了一張照片作紀念。 這就是火車頭廣場啦,據說是 四川 境內第一批蒸汽式火車頭和兩節綠皮車廂,還是很有紀念意義的。車上還有可以吃東 西和 喝飲料的地方,可以去體驗一下坐在舊火車上吃東西的感覺。 錦里——成都的城市名片對錦里初有印象我記得是看《偶像來了》,看女神們在錦里的街頭游戲,閑逛。
錦里不知何時已經成為了 成都 的一個景點名片,基本上成了人們來 成都 必須要去的地方,據說錦里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擁有這麼悠遠的歷史,又經過時間的發展,現在有這麼高的人氣也不奇怪了。
我對錦里的第一印象卻是吃,人來人往的街道兩旁,全是各種小吃零食,空氣里偶爾飄來食物的香味,美食小鋪遍佈街區,熱鬧親切,令人流連。更有一條好吃街,網羅了最具 四川 特色的各種名小吃,只是比較容易飽,和朋友吃了雞翅包飯和兔頭以後就感覺不能再戰了。 雖然是錯峰出行,可是錦里依然人氣旺盛,可能是天氣太好,大家都想出來曬曬太陽逛一逛。 緣定三生,人們對愛情,素來就有最好的想象和期待,所以這也是我在錦里比較喜歡的一個地方。
在 成都 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露天廣場,人們圍坐一堆,聊聊天,喝喝茶,打打牌,好不愜意。 錦里不失平直簡約,一條條小巷弄,連接著古鎮的街巷,延伸得很遠。
想來我也不曾走遍這個地方,旅客總是匆匆,倒只是初見的印象,不如住在這裡的人,懂它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熟悉它在歲月中的樣子,便也愛它任意一面。 古鎮里都是這樣的古色生香,建築是清一色的木梁排列,樓閣紅燈,綠樹掩映,真有回到過去的感覺。
原來錦里即錦官城。晉-常璩在《華陽國志·蜀志》里寫道﹕“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於夷里橋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有女牆,其道西城,故錦宮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里也。”後即以錦里為 成都 之代稱。有歷史的加持,才能使這個名字,這座城市,歷久彌新。 繁華與熱鬧,冷清與寂寞,也都是它。
也曾想象過在凌晨人們都散去後它的樣子,回歸了屬於它自己的時間。 武侯祠——諸葛先生祠堂錦里是 成都 武侯祠博物館的一部分,所以逛完錦里,便尋了門,買了票,轉身進了武侯祠。
成都 的文化底蘊是很悠久的。想來大家對諸葛亮先生都不陌生,《三國演義》里關於他的故事已耳熟能詳。一位朋友同我講過他曾經去過定軍山,看過諸葛先生的陵墓,想來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 祠堂正門匾額為“漢昭烈廟”。據《三國誌》的記載,劉備於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後,靈柩運回 成都 ,下葬於此,史稱惠陵。
而按照漢制,有陵必有廟,所以在同時期,就有了漢昭烈廟誕生。武侯祠里是嚴禁煙火的,進去以後看樹木高聳,掩映房舍。 大門內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東側碑廊內,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因文章、書法、刻技俱精被稱為“三絕碑”。 入武侯祠正門,即可見到氣勢恢宏的昭烈廟。昭烈廟為單檐歇山式建築,歷史悠久,斑駁陽光灑下來映照在圍欄上,好像能透過縫隙看到往日。 走到這裡立馬讓我想象起 桃園 三結義的場景,看著 三義 廟門口這兩盞大鼎,有一種在歷史下的渺小感。畢竟它真的存在比我久。不知道撥弄一下這個鈴鐺,會響起什麼樣的聲音,出於對文物的保護,還是不敢動手。
關於 成都 的記憶,也總比別的地方多一些,它有“巴蜀之地”的稱呼,也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小時候聽媽媽講過它為什麼被稱為“天府之國”,到現在也僅剩一個模糊的影子,不太記得清了。
這次 成都 之行,遇見了深秋中的 成都 ,其實每次出行的天氣都是天意,這次卻碰上了陽光明媚的 成都 ,一掃在 重慶 下雨好久的陰霾。
作為鄰居其實 成都 是經常來的,可是都沒有正經的玩過一次,不是過來考試,就是路過,既沒有真正的體驗這裡的慢生活,也沒有好好品嘗這裡的美食,這次來要一補以前的遺憾。 東郊記憶——工業遺址到藝術聚落成都 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受歡迎,來感受 成都 魅力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這次錯峰出行,正好避開了國慶節的熱潮。聽打車的司機師傅說,國慶節那幾天真的是堵車堵惱火了......
成都 的交通其實相比於 重慶 來說真的方便很多, 重慶 每個區都相隔一段距離,去哪兒都得坐一段時間的輕軌,但是在 成都 去每個景點感覺都很近,就是我這次最真實的感受了。
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東郊記憶。
會來這兒完全是因為朋友的推薦,聽她們說這裡算是一個比較文藝的地方,適合感受當地 新興 的一些文化和特色。 東郊記憶,原本是 成都 東區音樂公園,現在是集合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文化形態的多元文化園區,也是工業遺址主題旅游地,慢慢已經發展成藝術文化展演聚落,文藝創作交流園區, 成都 文化創意產業高地,一個 成都 新興 文化的集中地。
來的那天正好趕上這裡有一個活動的開幕式,就看到了下麵的表演。 小姐姐們表演的舞蹈應該是跟青花瓷有關的,身上的服裝也是以青花瓷為主,曲韻有致,配上後面的民族音樂,還是很好看的。
雖然我一來就被小姐姐們的美麗吸引了,只顧著看她們的一顰一笑。都說 重慶 成都 美女多,看看身邊朋友,還是深有感觸的。 不得不提的是這裡真的很適合拍照,一路上碰到了很多拍寫真和婚紗照小姐姐小哥哥。不過我還是覺得這個男朋友給女朋友拍照的畫面最打動我呀,溫馨有愛。 東郊記憶裡面其實很大,認真逛的話可以逛很久,裡面有很多酒吧,清吧,還有文創工作者的工作室,這家店里的東西很有特色,大部分都是手工製作,進去不能拍照,所以就在門口拍了一張。
基於對藝術原創者們的尊重,不能拍照也挺好的。 從小就喜歡可以飛的一切,所以我也在飛機面前蹭了一張照片作紀念。 這就是火車頭廣場啦,據說是 四川 境內第一批蒸汽式火車頭和兩節綠皮車廂,還是很有紀念意義的。車上還有可以吃東 西和 喝飲料的地方,可以去體驗一下坐在舊火車上吃東西的感覺。 錦里——成都的城市名片對錦里初有印象我記得是看《偶像來了》,看女神們在錦里的街頭游戲,閑逛。
錦里不知何時已經成為了 成都 的一個景點名片,基本上成了人們來 成都 必須要去的地方,據說錦里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擁有這麼悠遠的歷史,又經過時間的發展,現在有這麼高的人氣也不奇怪了。
我對錦里的第一印象卻是吃,人來人往的街道兩旁,全是各種小吃零食,空氣里偶爾飄來食物的香味,美食小鋪遍佈街區,熱鬧親切,令人流連。更有一條好吃街,網羅了最具 四川 特色的各種名小吃,只是比較容易飽,和朋友吃了雞翅包飯和兔頭以後就感覺不能再戰了。 雖然是錯峰出行,可是錦里依然人氣旺盛,可能是天氣太好,大家都想出來曬曬太陽逛一逛。 緣定三生,人們對愛情,素來就有最好的想象和期待,所以這也是我在錦里比較喜歡的一個地方。
在 成都 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露天廣場,人們圍坐一堆,聊聊天,喝喝茶,打打牌,好不愜意。 錦里不失平直簡約,一條條小巷弄,連接著古鎮的街巷,延伸得很遠。
想來我也不曾走遍這個地方,旅客總是匆匆,倒只是初見的印象,不如住在這裡的人,懂它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熟悉它在歲月中的樣子,便也愛它任意一面。 古鎮里都是這樣的古色生香,建築是清一色的木梁排列,樓閣紅燈,綠樹掩映,真有回到過去的感覺。
原來錦里即錦官城。晉-常璩在《華陽國志·蜀志》里寫道﹕“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於夷里橋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有女牆,其道西城,故錦宮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里也。”後即以錦里為 成都 之代稱。有歷史的加持,才能使這個名字,這座城市,歷久彌新。 繁華與熱鬧,冷清與寂寞,也都是它。
也曾想象過在凌晨人們都散去後它的樣子,回歸了屬於它自己的時間。 武侯祠——諸葛先生祠堂錦里是 成都 武侯祠博物館的一部分,所以逛完錦里,便尋了門,買了票,轉身進了武侯祠。
成都 的文化底蘊是很悠久的。想來大家對諸葛亮先生都不陌生,《三國演義》里關於他的故事已耳熟能詳。一位朋友同我講過他曾經去過定軍山,看過諸葛先生的陵墓,想來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 祠堂正門匾額為“漢昭烈廟”。據《三國誌》的記載,劉備於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後,靈柩運回 成都 ,下葬於此,史稱惠陵。
而按照漢制,有陵必有廟,所以在同時期,就有了漢昭烈廟誕生。武侯祠里是嚴禁煙火的,進去以後看樹木高聳,掩映房舍。 大門內濃蔭叢中,矗立著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東側碑廊內,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因文章、書法、刻技俱精被稱為“三絕碑”。 入武侯祠正門,即可見到氣勢恢宏的昭烈廟。昭烈廟為單檐歇山式建築,歷史悠久,斑駁陽光灑下來映照在圍欄上,好像能透過縫隙看到往日。 走到這裡立馬讓我想象起 桃園 三結義的場景,看著 三義 廟門口這兩盞大鼎,有一種在歷史下的渺小感。畢竟它真的存在比我久。不知道撥弄一下這個鈴鐺,會響起什麼樣的聲音,出於對文物的保護,還是不敢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