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日』就這樣“生活”在蘇州
↑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 逛完環 秀山 莊,已經中午了,路邊見到一家綠楊餛飩店,遍佈 蘇州 的老字號店了,要了一碗蘇式湯麵,味道一般。 ↑綠楊餛飩 ↑綠楊餛飩 評彈博物館·聽場評彈蘇州 評彈館很多,喜愛評彈的人也很多。評彈博物館館址原為清末民初沈宅,位於 蘇州 平江 歷史保護街區內中張家巷3號,建築面積839平方米,於2004年6月建成並免費對外開放。該館共分三進院落,門廳展區總體介紹評彈概況及參觀路線;二進大廳以清代形式設立書場,定期表演評彈書目;三進大廳介紹評彈發展史、各代著名評彈藝人和文史資料等。在這裡,既能欣賞到原汁原味的評彈表演,還能瞭解到評彈發展史。 ↑蘇州評彈博物館 每天下午1點到3點,評彈博物館都會有表演,具體演出篇目可以提前在官網上查到。到時院子里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原來裡面表演已經開始了,趕緊買了張票,給一個杯子和一袋茶,人不是太多,找了個居中的位置坐下。臺上正唱的是《鶯鶯操琴》: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碧蓮香,有那鶯鶯小姐她喚紅娘。
說紅娘啦,悶坐蘭房總嫌寂寞,何不消愁解悶進園坊。
見那九曲橋梁紅欄曲,在那湖心亭旁側綠紗窗。
那小姐是,她身靠欄桿觀水面,見那池中戲水有兩鴛鴦。
紅娘是,推動綠紗窗,香幾擺中央,爐內焚了香,瑤琴脫了囊,鶯鶯坐下按宮商。
她先撫一支《湘妃怨》,後彈一曲《鳳求凰》,《思歸引》彈出倍凄涼。
數支琴曲方已畢,見紅日漸漸下山岡。
小紅娘,她歷亂忙,瑤琴上了囊,爐內熄了香,香幾擺側旁,閉上綠紗窗,跟隨小姐轉閨房。
這叫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果然夏景不尋常。 ↑蘇州評彈博物館 看完表演才知道,評彈是 蘇州 評話和彈詞的總稱。 蘇州 評話是採用以 蘇州 話為代表的吳語徒口講說表演的曲藝說書形式, 蘇州 評話都是講長篇故事,分回逐日連說。每天說一回,每回約一個半小時。能連說幾個月,長的可達一年半載。 蘇州 彈詞是一種散韻文體結合,以敘事為主,代言為輔, 蘇州 方言的說唱藝術。 蘇州 彈詞的表演通常以說為主,說中夾唱。唱時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說時也有採用醒木作為道具擊節攏神的情形。 蘇州評彈博物館中場休息後,彈唱《孟姜女》坐在臺下,其實根本聽不懂說書的內容,只見不時臺下哄然大笑,坐在其中,感受的是一份 蘇州 人的閑適。 蘇州博物館·館舍天地說到 蘇州 博物館,大多數人想到的不是蘇博里的藏品,而是建築師貝聿銘先生。1999年 蘇州 市委、市政府邀請世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 蘇州 博物館新館。2006年10月6日, 蘇州 博物館新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的 蘇州 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 博物館新館其特色體現在: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自然融合,空間處理獨特,建築材料考究和內部構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線引入到室內。在建築的構造上,玻璃、鋼鐵結構讓現代人可以在室內借到大片天光,開放式鋼結構替代傳統建築的木構材料,屋面形態的設計突破了 中國 傳統建築“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由幾何形態構成的坡頂,首先,屋頂之上立體幾何形體的玻璃天窗設計獨特。借鑒了 中國 傳統建築中老虎天窗的做法併進行改良,天窗開在了屋頂的中間部位,這樣屋頂的立體幾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個折角,呈現出三維造型效果,不僅解決了傳統建築在採光方面的實用性難題,更豐富和發展了 中國 建築的屋面造型樣式。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 博物館里的紫藤園,傳言這兩棵紫藤是從文徵明手植紫藤中培植出來的,因而如此有風骨。其實紫藤園裡那棵大一點的紫藤是在 河南 的一個農家發現的,姿態極好,大約有七八十年的樹齡了。移植過去後,到開館那年的春天,發現紫藤枝葉可能沒法將頂棚覆滿,於是又移來一棵小些的,高度不夠,種在花壇里,想等第一棵長滿後再將這棵移走,不想貝老最終覺得這棵姿態也不錯,就都留著吧。當初貝老為紫藤園設計了一個極美的場景——一束月光透過紫藤花葉照下來,在這月光瀰漫的小院中喝茶。因為不是夜夜有月光,所以在紫藤上面放了一盞燈,這樣一束光也會透過紫藤葉蔓照下來。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屋面以及其下白色牆體周邊石材的運用,使建築的整體風格達成了統一。就屋面而言,如果用傳統的小青瓦,易碎易漏,需要經常維修,其堅固性、工藝性以及平整度都難以達到新館建築的要求。為了使材料和形式協調,採用深灰色花崗石取代傳統的灰瓦,這種被稱為“ 中國 黑”的花崗石黑中帶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陽一照顏色變淺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鋪設於屋面之上,立體感很強。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除了博物館本身,當中的館藏也是不可錯過的寶貝。 蘇州 博物館館藏文物4萬餘件,其中一級文物865件/套,二級文物1188件/套,三級文物32295件/套,尤以歷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書畫、工藝品見長。此外, 蘇州 博物館還收藏有古籍善本725種3128冊,普本28501種91754冊,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從吳地遺珍、吳國寶塔到吳中風雅、吳門書畫,這裡的文物見證了 蘇州 的歷史,展現了 蘇州 的文化氣息。 ↑蘇州博物館 秘色瓷蓮花碗 五代
碗高8.9釐米,口徑13.9釐米,盞托高6.6釐米,底徑9.3釐米,通高13.5釐米。1956年在 蘇州 虎丘雲岩寺塔第三層發現。這件越窯秘色青瓷蓮花碗由碗和盞托兩部分組成。碗為直口深腹圈足,盞托形狀如豆,盤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盞托盤面和圈足均飾重瓣蓮花,如淺浮雕狀凸起,被認為是五代、北宋年間秘色瓷標準器。
背景是窗外青綠的竹林,正應了唐代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雲:“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蘇州博物館 真珠舍利寶幢 宋
通高122.6釐米。1978年4月12日,三個頑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古塔掏鳥蛋時,在寶塔的第三層意外發現了一個封存已久的寶藏,寶幢即是其中之一。寶幢置於黑色外木函內,木函的正面立牆上有兩排白漆楷書:“瑞光院第三層塔內真珠舍利寶幢”。寶幢的主體用楠木構成,分須彌座、佛宮、剎三個部分。真珠舍利寶幢造型之優美、選材之名貴、工藝之精巧都是舉世罕見的。製作者根據佛教中所說的世間“七寶”,選取名貴的水晶、瑪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銀等材料,運用了玉石雕刻、金銀絲編製、金銀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繪等十多種特種工藝技法精心製作。可謂巧奪天工,精美絕世。整個真珠舍利寶幢用於裝飾的珍珠差不多有4萬顆;塔上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更見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釐米,雕刻難度極大;然而,天王的威嚴神態,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靜穆莊嚴,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
從真珠舍利寶幢身上,人們可見五代、北宋時期 蘇州 工藝美術的繁榮和精美,同時也可見五代、北宋時期吳人高度的審美水準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盛真珠舍利寶幢內木函 宋
寬42.5釐米 ,高123釐米。1978年發現於 蘇州 瑞光寺塔第三層天宮,真珠舍利寶幢就安置在這隻內木函之中。內木函用銀杏木製成,為五節正方形套疊式。在它內壁書有“大中祥符六年四月十八日記”字樣,外壁畫有彩繪四天王像,為罕見的宋畫精品。四天王像比例均勻,面部表情誇張,畫中還處處可見唐代畫聖吳道子的遺風,筆墨渾厚雄健,用柳葉描法,線條生動流暢。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碧蓮香,有那鶯鶯小姐她喚紅娘。
說紅娘啦,悶坐蘭房總嫌寂寞,何不消愁解悶進園坊。
見那九曲橋梁紅欄曲,在那湖心亭旁側綠紗窗。
那小姐是,她身靠欄桿觀水面,見那池中戲水有兩鴛鴦。
紅娘是,推動綠紗窗,香幾擺中央,爐內焚了香,瑤琴脫了囊,鶯鶯坐下按宮商。
她先撫一支《湘妃怨》,後彈一曲《鳳求凰》,《思歸引》彈出倍凄涼。
數支琴曲方已畢,見紅日漸漸下山岡。
小紅娘,她歷亂忙,瑤琴上了囊,爐內熄了香,香幾擺側旁,閉上綠紗窗,跟隨小姐轉閨房。
這叫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果然夏景不尋常。 ↑蘇州評彈博物館 看完表演才知道,評彈是 蘇州 評話和彈詞的總稱。 蘇州 評話是採用以 蘇州 話為代表的吳語徒口講說表演的曲藝說書形式, 蘇州 評話都是講長篇故事,分回逐日連說。每天說一回,每回約一個半小時。能連說幾個月,長的可達一年半載。 蘇州 彈詞是一種散韻文體結合,以敘事為主,代言為輔, 蘇州 方言的說唱藝術。 蘇州 彈詞的表演通常以說為主,說中夾唱。唱時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說時也有採用醒木作為道具擊節攏神的情形。 蘇州評彈博物館中場休息後,彈唱《孟姜女》坐在臺下,其實根本聽不懂說書的內容,只見不時臺下哄然大笑,坐在其中,感受的是一份 蘇州 人的閑適。 蘇州博物館·館舍天地說到 蘇州 博物館,大多數人想到的不是蘇博里的藏品,而是建築師貝聿銘先生。1999年 蘇州 市委、市政府邀請世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 蘇州 博物館新館。2006年10月6日, 蘇州 博物館新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的 蘇州 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 博物館新館其特色體現在: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自然融合,空間處理獨特,建築材料考究和內部構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線引入到室內。在建築的構造上,玻璃、鋼鐵結構讓現代人可以在室內借到大片天光,開放式鋼結構替代傳統建築的木構材料,屋面形態的設計突破了 中國 傳統建築“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由幾何形態構成的坡頂,首先,屋頂之上立體幾何形體的玻璃天窗設計獨特。借鑒了 中國 傳統建築中老虎天窗的做法併進行改良,天窗開在了屋頂的中間部位,這樣屋頂的立體幾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個折角,呈現出三維造型效果,不僅解決了傳統建築在採光方面的實用性難題,更豐富和發展了 中國 建築的屋面造型樣式。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 博物館里的紫藤園,傳言這兩棵紫藤是從文徵明手植紫藤中培植出來的,因而如此有風骨。其實紫藤園裡那棵大一點的紫藤是在 河南 的一個農家發現的,姿態極好,大約有七八十年的樹齡了。移植過去後,到開館那年的春天,發現紫藤枝葉可能沒法將頂棚覆滿,於是又移來一棵小些的,高度不夠,種在花壇里,想等第一棵長滿後再將這棵移走,不想貝老最終覺得這棵姿態也不錯,就都留著吧。當初貝老為紫藤園設計了一個極美的場景——一束月光透過紫藤花葉照下來,在這月光瀰漫的小院中喝茶。因為不是夜夜有月光,所以在紫藤上面放了一盞燈,這樣一束光也會透過紫藤葉蔓照下來。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屋面以及其下白色牆體周邊石材的運用,使建築的整體風格達成了統一。就屋面而言,如果用傳統的小青瓦,易碎易漏,需要經常維修,其堅固性、工藝性以及平整度都難以達到新館建築的要求。為了使材料和形式協調,採用深灰色花崗石取代傳統的灰瓦,這種被稱為“ 中國 黑”的花崗石黑中帶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陽一照顏色變淺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鋪設於屋面之上,立體感很強。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除了博物館本身,當中的館藏也是不可錯過的寶貝。 蘇州 博物館館藏文物4萬餘件,其中一級文物865件/套,二級文物1188件/套,三級文物32295件/套,尤以歷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書畫、工藝品見長。此外, 蘇州 博物館還收藏有古籍善本725種3128冊,普本28501種91754冊,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從吳地遺珍、吳國寶塔到吳中風雅、吳門書畫,這裡的文物見證了 蘇州 的歷史,展現了 蘇州 的文化氣息。 ↑蘇州博物館 秘色瓷蓮花碗 五代
碗高8.9釐米,口徑13.9釐米,盞托高6.6釐米,底徑9.3釐米,通高13.5釐米。1956年在 蘇州 虎丘雲岩寺塔第三層發現。這件越窯秘色青瓷蓮花碗由碗和盞托兩部分組成。碗為直口深腹圈足,盞托形狀如豆,盤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盞托盤面和圈足均飾重瓣蓮花,如淺浮雕狀凸起,被認為是五代、北宋年間秘色瓷標準器。
背景是窗外青綠的竹林,正應了唐代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雲:“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蘇州博物館 真珠舍利寶幢 宋
通高122.6釐米。1978年4月12日,三個頑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古塔掏鳥蛋時,在寶塔的第三層意外發現了一個封存已久的寶藏,寶幢即是其中之一。寶幢置於黑色外木函內,木函的正面立牆上有兩排白漆楷書:“瑞光院第三層塔內真珠舍利寶幢”。寶幢的主體用楠木構成,分須彌座、佛宮、剎三個部分。真珠舍利寶幢造型之優美、選材之名貴、工藝之精巧都是舉世罕見的。製作者根據佛教中所說的世間“七寶”,選取名貴的水晶、瑪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銀等材料,運用了玉石雕刻、金銀絲編製、金銀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繪等十多種特種工藝技法精心製作。可謂巧奪天工,精美絕世。整個真珠舍利寶幢用於裝飾的珍珠差不多有4萬顆;塔上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更見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釐米,雕刻難度極大;然而,天王的威嚴神態,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靜穆莊嚴,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
從真珠舍利寶幢身上,人們可見五代、北宋時期 蘇州 工藝美術的繁榮和精美,同時也可見五代、北宋時期吳人高度的審美水準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盛真珠舍利寶幢內木函 宋
寬42.5釐米 ,高123釐米。1978年發現於 蘇州 瑞光寺塔第三層天宮,真珠舍利寶幢就安置在這隻內木函之中。內木函用銀杏木製成,為五節正方形套疊式。在它內壁書有“大中祥符六年四月十八日記”字樣,外壁畫有彩繪四天王像,為罕見的宋畫精品。四天王像比例均勻,面部表情誇張,畫中還處處可見唐代畫聖吳道子的遺風,筆墨渾厚雄健,用柳葉描法,線條生動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