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紀念】Lynn親子游--坐著歐鐵游歐洲之布拉格篇
↑布拉格 往左可以遠遠地看見軍團橋。 ↑布拉格 將鏡頭焦距拉近,可以清晰地看到軍團橋所橫跨的射手島,對於是射手座的我而言,這名字很是親切。這個低調的景點在百度上只有“到到網”有一條有關它的信息,看評論是個觀景和親子游玩的好去處,在雨季還有可能被大水淹沒。可惜時間緊,也只能眺望一下了。
照片右上方的佩特林山上,有一排鋸齒狀的城牆垛口露出蓊鬱的樹林,高處還有一個堡壘。那就是著名的“饑餓之牆”。1361年 捷克 發生饑荒,聚集到 布拉格 的饑民有兩千多人,查理四世就雇佣他們築起這堵防禦牆以加強對 布拉格城堡 和 布拉格 小城的防禦,並給勞工供應免費食物,以此緩解了危機。所以這堵牆也被稱作“麵包牆”。 ↑布拉格 往右就可以看見“ 阿西西 的聖弗朗基謝克教堂”教堂的青色圓頂。它就在我們即將要去的 查理大橋 橋頭。
這一刻,好想爬出窗外,在屋頂上撒個野 。
↑布拉格 到了二層的卧室抬頭一看,也有天窗,再進浴室一看,還有天窗。感情是 布拉格 的星空太美了,不讓我們在床上數星星就過意不去似地。
前臺看到我們一家三口,感覺卧室的床偏小,就主動在起居室免費加了張床。早上醒來,躺在床頭看著高天上的流 雲和 飛鳥翱翔的影子,讓波西米亞的陽光一寸一寸地把屁屁曬暖,不失為一件相當愜意的事情啊。
↑布拉格 在酒店略作休整,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奔到近在咫尺的伏爾 塔瓦 河邊。 看到她的波濤,我就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因為斯美塔那的優美動人的交響詩《伏爾 塔瓦 河》早已在我心中哼唱過百遍千遍。有關江河的著名音樂我是聽了不少,但是從未親近過其中任何一條,直到今天,伏爾 塔瓦 河成為我的第一條可以如此靠近,並且聆聽她的濤聲和著心中的樂曲撞擊著我的心房的河流。 ↑布拉格 “ 新 捷克 音樂之父”的斯美塔那曾為《伏爾 塔瓦 河》的內容寫瞭如下文字:“……兩條小溪流過寒冷呼嘯的森林,匯合起來成為伏爾 塔瓦 河,向遠方流去。它流過響著獵人號角迴響的森林,穿過豐收的田野。歡樂的農村婚禮的聲音傳到它的岸邊。在月光下水仙女們唱著蠱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伏爾 塔瓦 河從斯維特揚峽谷的激流中衝出,在岸邊轟響並掀起浪花飛沫。在美麗的 布拉格 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寬闊,帶著濤濤的波浪從古老的 維謝格拉德 的旁邊流過……”。這些曾經激起我多少幻想的詞語如今變成了真實的畫捲,而且還更加美麗迷人,能不讓人為之傾倒嗎? ↑布拉格 此時此刻,
在清風樹影間跳躍的陽光讓我們的視線有些迷離,思緒也因之慢慢地飄蕩起來。
在雲水之間的城仿佛是浮空的小島,
在一層輕霧後面隱現著夢想的奇異色彩。
這,是一個可以沉醉的午後。
我們離最美的夢境只有一步之遙。 ↑布拉格 在河邊的長椅陶醉於碧波金濤那邊的風景後,沐浴著陽光和清風,我們沿著石砌的河岸緩緩走向 查理大橋 ,母女倆回眸一笑的瞬間,臉上已全無從 慕尼黑 到 布拉格 的舟車勞頓。 ↑布拉格 在一個賣水果的攤子前點點裹足不前,誘人的草莓是她的最愛。
賣水果的美麗女子居然是暑假勤工儉學的大學生。 ↑布拉格 果斷買了一盒草莓,那滋味,果然和草莓女郎的笑容一樣甜蜜。
從咬下草莓的這一刻起,我們感覺自己已經開始融入這裡的陽光、空氣和土壤所滋養的一切。 查理大橋--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美 ↑查理大橋 一條河流如果奔騰無阻,就會像一匹烈馬一般,更多地給人一種野性美,也讓人有所畏懼。但是如果有一座橋梁橫跨,人們和河流的關係就會瞬間親近了許多。橋是一種有魔力的建築,它不僅幫助人們馴服了激流、剋服了天塹,同時還成為通往人們內心的最好的途徑。在原先不可企及的水天之間人們不僅能閑庭信步、往來通達,而且還能憑欄聆風,聽濤賞月,甚至執手相看,相依相守。無怪乎 中國 文人曾有那麼多和橋有關的佳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也難怪幾乎每一座知名的老橋總有許多不朽的浪漫傳說,比方說西湖的斷橋、 巴黎 的新橋、 佈達佩斯 的鏈子橋、 倫敦 的 滑鐵盧 橋和 麥迪遜 縣的廊橋。
同樣,對於 捷克 人而言, 查理大橋 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乃至於他們的精神圖騰。 捷克 的天才文學家 卡夫 卡在臨終前最後一句話就是:“我的生命和靈感全部來自於偉大的 查理大橋 。” 他在《今天這日子…… 》里寫到:
在昏暗的橋上走過去的人們
經過聖人身邊
和他們微弱的小燈。
在灰暗的空中飄過去的雲層
經過教堂旁邊
和它們那朦朧的塔影。
在方形的攔桿旁依立著的那人
望著黃昏的水流
雙手憑著古老的石頭。 ↑查理大橋 哲人的思考也許更深沉痛苦,因為他們的生命植根於滄桑的故園,有著不可承受之重。旅人的感悟則多低吟淺唱,因為“生活在別處”的理想讓他們追逐在繽紛的路上。所以,我們眼中的 查理大橋 該會少一些 卡夫 卡的沉重和憂傷,而多些輕鬆和浪漫。 ↑布拉格 “轉角遇到橋”,須叟之間,就到了 查理大橋 。查理四世的青銅像聳立在 橋塔 邊上,莊嚴沉默地註視著如織的游人徜徉於他的橋。是的,這是他的橋。1357年7月9日凌晨5點31分,他親手為這座大橋奠基。據說,這個時間點是當年查理四世為了討個吉利,在修橋之前特意找宮裡的占星師懇談了一夜才定下來的,這串吉利數字形成了一串正反迴旋的奇數鏈,即1—3—5—7—9—7—5—3—1,成為給大橋祈福的密碼。此後650多年,這座橋成了溝通兩岸的最重要的紐帶,也成為 布拉格 最著名的地標。 ↑布拉格 查理四世雕像旁的博物館鐵門上就鑄著這一串奇異的迴文。
(各位請仔細看好了,除了那串數字外,吸引我的還有那個大大的“WC” ,這個標誌來自英語國家的很多人都看不懂了。因為英、美等國用上更委婉的表達法。結果呢,我在列車上看到一 美國 老爸帶著幾個小屁孩去上廁所,還要特意指著標誌掃盲:“See the sign ‘WC’?It means bathroom or washroom. ” )
查理四世作為波西米亞王國和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帝。年輕時留學 法國 ,娶了一位 法國 公主。他博學多才,思想開放,會六種語言,是當時 歐洲 皇帝中知識最淵博的一位。他是 中歐 第一所大學的締造者,也是 查理大橋 、 布拉格城堡 東翼和提恩教堂等許多建築物的締造者。 奧地利 詩人 里爾 克認為, 布拉格 之所以擁有史詩般堂皇的建築,要歸功於查理四世。在他的統治下, 布拉格 成為神聖 羅馬 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它的 歐洲 首府之稱的來源。 ↑布拉格 這座有著精美的巴 洛克 浮雕的哥特式建築就是我們率先攀登的右岸(東岸) 橋塔 。
維基百科稱其為“世界上最令人驚訝的世俗哥特式建築之一”。
↑布拉格 橋塔 上浮雕中間的年輕人,就是 查理大橋 建造者彼得·帕勒什(也譯:彼得·帕爾萊勒),他還是是東西兩岸 橋塔 以及聖維特教堂的建造者。當初,查理四世將建橋任務交給他時,他才27歲,大橋建設了近六十年,直到15世紀初他都領導著大橋的建設工作。所以,他當之無愧地被奉為大橋的守護神了。 ↑查理大橋 一進到 橋塔 上的大廳里,我們就被流淌在空曠的大廳里的陽光所陶醉,迫不及待地奔向窗子,盡情地欣賞著伏爾 塔瓦 河的碧波船影、遠眺著 布拉格城堡 的高牆尖塔、俯瞰著 查理大橋 的人神 萬象 、環顧著夕陽下 布拉格 金色的屋頂。 ↑查理大橋 這美麗的全景畫多像一幅波西米亞的《清明上河圖》啊!
只不過圖中的芸芸眾生更多地是在享受緩慢而閑適的美好時光。
↑查理大橋 點點都忍不住在空曠的房間里起舞弄光影。
因為她看到了童話中的彩色房屋就在自己的周邊邊高低錯落地綻放成一座城。 ↑查理大橋 最終,我們更上一層樓,爬上了塔頂。更加令人驚艷的風景呈現在了眼前。由於右岸 橋塔 的入口處是個小門洞,沒有任何標誌告知這是一個可以登臨的景點。探頭一瞧,是漆黑狹窄的螺旋樓梯,再加上門口還有告示牌知會游客:對於出現的傷亡危險概不負責。所以斗膽上來的人不多。實際上,樓上還有收門票的。估計這麼低調是怕游客太多把樓給踩塌了吧? 比之 塔下 的喧鬧,這兒顯得相當清凈,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拍照,私享這大美而獨特的景緻。 ↑查理大橋 舒舒服服地靠在被陽光曬暖的金屬塔頂上,看著 布拉格 的天空下,各種 羅馬 式、哥特式、巴 洛克 式、洛可可式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高低有序、錯落有致地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輝。
我們祈禱著時間再走慢一點,太陽再落緩一些。因為,我們已經無可救藥地愛上了 布拉格 的一切,這最美的時光只有凝固下來,才夠我們細細品味。她怎麼可以這麼美呢?
以下是一組從塔頂按照順時針,自西向北,再轉東、南拍的美圖: ↑查理大橋 從望孔看出去,夕陽下的一切都美輪美奐,宛如夢境。 ↑查理大橋 對岸尖 塔林 立處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堡---- 布拉格城堡
右邊最高的幾個尖塔是 聖維特大教堂 。
↑查理大橋 橋頭塔 西北 方向的曼內斯橋,這座橋原來是座建於1868-1869年鋼製懸索橋,但是 布拉格 市民不滿其 橋塔 和鋼索遮擋了 布拉格城堡 的景觀,所以在1916年,一座由曼內斯設計的漂亮的水泥橋取代了它。
↑查理大橋 綠樹和河流環抱的老城,被陽光塗抹得溫暖醉人。
↑查理大橋 北望王朝舊都,目力所及,是熱烈鋪陳的迷人色彩。“金色 布拉格 ”絕非浪得虛名。 ↑查理大橋 東望“千塔之城”,青色圓頂的“來自 阿西西 的聖弗朗基謝克教堂”( 這怪名字聽了都醉了), 橋塔 西面正對著的“ 聖薩爾瓦多 ”教堂,以及其後“ 聖克萊門特 教堂”的雙塔,還有遠處的老城廣場議會廳,提恩教堂,火藥塔等 布拉格 著名地標和鱗次櫛比的紅頂黃牆的建築在落日的餘暉中相映成趣。 ↑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 俯瞰熱鬧的十字路口和“ 聖薩爾瓦多 教堂”。
教堂的外立面上有眾多小雕像,如同眾神駕臨,冷眼旁觀世間的紛繁 萬象 。
這個教堂以及其後面的“ 聖克萊門特 教堂”等共五座教堂,四個中庭構成一個龐大的僅次於 布拉格城堡 的建築群,被稱為“克萊門特學院”,這個學院曾經是世界第三大耶穌會大學。1990年,這裡成為 捷克 國家圖書館。2005年, 捷克 國家圖書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項目。
“ 聖薩爾瓦多 教堂”邊上的Karlova街人,人稱“查理街”。街上人頭攢動,餐館林立,商店密佈,是通往老城廣場的重要 通道 。每天都熱鬧到深夜。
↑查理大橋 從塔頂往南望去,一片令人目酣神醉的金色綿延至天邊,綿延至天邊的紅色屋頂似乎把雲都染紅了。
照片右上方的佩特林山上,有一排鋸齒狀的城牆垛口露出蓊鬱的樹林,高處還有一個堡壘。那就是著名的“饑餓之牆”。1361年 捷克 發生饑荒,聚集到 布拉格 的饑民有兩千多人,查理四世就雇佣他們築起這堵防禦牆以加強對 布拉格城堡 和 布拉格 小城的防禦,並給勞工供應免費食物,以此緩解了危機。所以這堵牆也被稱作“麵包牆”。 ↑布拉格 往右就可以看見“ 阿西西 的聖弗朗基謝克教堂”教堂的青色圓頂。它就在我們即將要去的 查理大橋 橋頭。
這一刻,好想爬出窗外,在屋頂上撒個野 。
↑布拉格 到了二層的卧室抬頭一看,也有天窗,再進浴室一看,還有天窗。感情是 布拉格 的星空太美了,不讓我們在床上數星星就過意不去似地。
前臺看到我們一家三口,感覺卧室的床偏小,就主動在起居室免費加了張床。早上醒來,躺在床頭看著高天上的流 雲和 飛鳥翱翔的影子,讓波西米亞的陽光一寸一寸地把屁屁曬暖,不失為一件相當愜意的事情啊。
↑布拉格 在酒店略作休整,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奔到近在咫尺的伏爾 塔瓦 河邊。 看到她的波濤,我就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因為斯美塔那的優美動人的交響詩《伏爾 塔瓦 河》早已在我心中哼唱過百遍千遍。有關江河的著名音樂我是聽了不少,但是從未親近過其中任何一條,直到今天,伏爾 塔瓦 河成為我的第一條可以如此靠近,並且聆聽她的濤聲和著心中的樂曲撞擊著我的心房的河流。 ↑布拉格 “ 新 捷克 音樂之父”的斯美塔那曾為《伏爾 塔瓦 河》的內容寫瞭如下文字:“……兩條小溪流過寒冷呼嘯的森林,匯合起來成為伏爾 塔瓦 河,向遠方流去。它流過響著獵人號角迴響的森林,穿過豐收的田野。歡樂的農村婚禮的聲音傳到它的岸邊。在月光下水仙女們唱著蠱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伏爾 塔瓦 河從斯維特揚峽谷的激流中衝出,在岸邊轟響並掀起浪花飛沫。在美麗的 布拉格 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寬闊,帶著濤濤的波浪從古老的 維謝格拉德 的旁邊流過……”。這些曾經激起我多少幻想的詞語如今變成了真實的畫捲,而且還更加美麗迷人,能不讓人為之傾倒嗎? ↑布拉格 此時此刻,
在清風樹影間跳躍的陽光讓我們的視線有些迷離,思緒也因之慢慢地飄蕩起來。
在雲水之間的城仿佛是浮空的小島,
在一層輕霧後面隱現著夢想的奇異色彩。
這,是一個可以沉醉的午後。
我們離最美的夢境只有一步之遙。 ↑布拉格 在河邊的長椅陶醉於碧波金濤那邊的風景後,沐浴著陽光和清風,我們沿著石砌的河岸緩緩走向 查理大橋 ,母女倆回眸一笑的瞬間,臉上已全無從 慕尼黑 到 布拉格 的舟車勞頓。 ↑布拉格 在一個賣水果的攤子前點點裹足不前,誘人的草莓是她的最愛。
賣水果的美麗女子居然是暑假勤工儉學的大學生。 ↑布拉格 果斷買了一盒草莓,那滋味,果然和草莓女郎的笑容一樣甜蜜。
從咬下草莓的這一刻起,我們感覺自己已經開始融入這裡的陽光、空氣和土壤所滋養的一切。 查理大橋--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美 ↑查理大橋 一條河流如果奔騰無阻,就會像一匹烈馬一般,更多地給人一種野性美,也讓人有所畏懼。但是如果有一座橋梁橫跨,人們和河流的關係就會瞬間親近了許多。橋是一種有魔力的建築,它不僅幫助人們馴服了激流、剋服了天塹,同時還成為通往人們內心的最好的途徑。在原先不可企及的水天之間人們不僅能閑庭信步、往來通達,而且還能憑欄聆風,聽濤賞月,甚至執手相看,相依相守。無怪乎 中國 文人曾有那麼多和橋有關的佳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也難怪幾乎每一座知名的老橋總有許多不朽的浪漫傳說,比方說西湖的斷橋、 巴黎 的新橋、 佈達佩斯 的鏈子橋、 倫敦 的 滑鐵盧 橋和 麥迪遜 縣的廊橋。
同樣,對於 捷克 人而言, 查理大橋 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乃至於他們的精神圖騰。 捷克 的天才文學家 卡夫 卡在臨終前最後一句話就是:“我的生命和靈感全部來自於偉大的 查理大橋 。” 他在《今天這日子…… 》里寫到:
在昏暗的橋上走過去的人們
經過聖人身邊
和他們微弱的小燈。
在灰暗的空中飄過去的雲層
經過教堂旁邊
和它們那朦朧的塔影。
在方形的攔桿旁依立著的那人
望著黃昏的水流
雙手憑著古老的石頭。 ↑查理大橋 哲人的思考也許更深沉痛苦,因為他們的生命植根於滄桑的故園,有著不可承受之重。旅人的感悟則多低吟淺唱,因為“生活在別處”的理想讓他們追逐在繽紛的路上。所以,我們眼中的 查理大橋 該會少一些 卡夫 卡的沉重和憂傷,而多些輕鬆和浪漫。 ↑布拉格 “轉角遇到橋”,須叟之間,就到了 查理大橋 。查理四世的青銅像聳立在 橋塔 邊上,莊嚴沉默地註視著如織的游人徜徉於他的橋。是的,這是他的橋。1357年7月9日凌晨5點31分,他親手為這座大橋奠基。據說,這個時間點是當年查理四世為了討個吉利,在修橋之前特意找宮裡的占星師懇談了一夜才定下來的,這串吉利數字形成了一串正反迴旋的奇數鏈,即1—3—5—7—9—7—5—3—1,成為給大橋祈福的密碼。此後650多年,這座橋成了溝通兩岸的最重要的紐帶,也成為 布拉格 最著名的地標。 ↑布拉格 查理四世雕像旁的博物館鐵門上就鑄著這一串奇異的迴文。
(各位請仔細看好了,除了那串數字外,吸引我的還有那個大大的“WC” ,這個標誌來自英語國家的很多人都看不懂了。因為英、美等國用上更委婉的表達法。結果呢,我在列車上看到一 美國 老爸帶著幾個小屁孩去上廁所,還要特意指著標誌掃盲:“See the sign ‘WC’?It means bathroom or washroom. ” )
查理四世作為波西米亞王國和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帝。年輕時留學 法國 ,娶了一位 法國 公主。他博學多才,思想開放,會六種語言,是當時 歐洲 皇帝中知識最淵博的一位。他是 中歐 第一所大學的締造者,也是 查理大橋 、 布拉格城堡 東翼和提恩教堂等許多建築物的締造者。 奧地利 詩人 里爾 克認為, 布拉格 之所以擁有史詩般堂皇的建築,要歸功於查理四世。在他的統治下, 布拉格 成為神聖 羅馬 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它的 歐洲 首府之稱的來源。 ↑布拉格 這座有著精美的巴 洛克 浮雕的哥特式建築就是我們率先攀登的右岸(東岸) 橋塔 。
維基百科稱其為“世界上最令人驚訝的世俗哥特式建築之一”。
↑布拉格 橋塔 上浮雕中間的年輕人,就是 查理大橋 建造者彼得·帕勒什(也譯:彼得·帕爾萊勒),他還是是東西兩岸 橋塔 以及聖維特教堂的建造者。當初,查理四世將建橋任務交給他時,他才27歲,大橋建設了近六十年,直到15世紀初他都領導著大橋的建設工作。所以,他當之無愧地被奉為大橋的守護神了。 ↑查理大橋 一進到 橋塔 上的大廳里,我們就被流淌在空曠的大廳里的陽光所陶醉,迫不及待地奔向窗子,盡情地欣賞著伏爾 塔瓦 河的碧波船影、遠眺著 布拉格城堡 的高牆尖塔、俯瞰著 查理大橋 的人神 萬象 、環顧著夕陽下 布拉格 金色的屋頂。 ↑查理大橋 這美麗的全景畫多像一幅波西米亞的《清明上河圖》啊!
只不過圖中的芸芸眾生更多地是在享受緩慢而閑適的美好時光。
↑查理大橋 點點都忍不住在空曠的房間里起舞弄光影。
因為她看到了童話中的彩色房屋就在自己的周邊邊高低錯落地綻放成一座城。 ↑查理大橋 最終,我們更上一層樓,爬上了塔頂。更加令人驚艷的風景呈現在了眼前。由於右岸 橋塔 的入口處是個小門洞,沒有任何標誌告知這是一個可以登臨的景點。探頭一瞧,是漆黑狹窄的螺旋樓梯,再加上門口還有告示牌知會游客:對於出現的傷亡危險概不負責。所以斗膽上來的人不多。實際上,樓上還有收門票的。估計這麼低調是怕游客太多把樓給踩塌了吧? 比之 塔下 的喧鬧,這兒顯得相當清凈,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拍照,私享這大美而獨特的景緻。 ↑查理大橋 舒舒服服地靠在被陽光曬暖的金屬塔頂上,看著 布拉格 的天空下,各種 羅馬 式、哥特式、巴 洛克 式、洛可可式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高低有序、錯落有致地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輝。
我們祈禱著時間再走慢一點,太陽再落緩一些。因為,我們已經無可救藥地愛上了 布拉格 的一切,這最美的時光只有凝固下來,才夠我們細細品味。她怎麼可以這麼美呢?
以下是一組從塔頂按照順時針,自西向北,再轉東、南拍的美圖: ↑查理大橋 從望孔看出去,夕陽下的一切都美輪美奐,宛如夢境。 ↑查理大橋 對岸尖 塔林 立處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堡---- 布拉格城堡
右邊最高的幾個尖塔是 聖維特大教堂 。
↑查理大橋 橋頭塔 西北 方向的曼內斯橋,這座橋原來是座建於1868-1869年鋼製懸索橋,但是 布拉格 市民不滿其 橋塔 和鋼索遮擋了 布拉格城堡 的景觀,所以在1916年,一座由曼內斯設計的漂亮的水泥橋取代了它。
↑查理大橋 綠樹和河流環抱的老城,被陽光塗抹得溫暖醉人。
↑查理大橋 北望王朝舊都,目力所及,是熱烈鋪陳的迷人色彩。“金色 布拉格 ”絕非浪得虛名。 ↑查理大橋 東望“千塔之城”,青色圓頂的“來自 阿西西 的聖弗朗基謝克教堂”( 這怪名字聽了都醉了), 橋塔 西面正對著的“ 聖薩爾瓦多 ”教堂,以及其後“ 聖克萊門特 教堂”的雙塔,還有遠處的老城廣場議會廳,提恩教堂,火藥塔等 布拉格 著名地標和鱗次櫛比的紅頂黃牆的建築在落日的餘暉中相映成趣。 ↑查理大橋 ↑查理大橋 俯瞰熱鬧的十字路口和“ 聖薩爾瓦多 教堂”。
教堂的外立面上有眾多小雕像,如同眾神駕臨,冷眼旁觀世間的紛繁 萬象 。
這個教堂以及其後面的“ 聖克萊門特 教堂”等共五座教堂,四個中庭構成一個龐大的僅次於 布拉格城堡 的建築群,被稱為“克萊門特學院”,這個學院曾經是世界第三大耶穌會大學。1990年,這裡成為 捷克 國家圖書館。2005年, 捷克 國家圖書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項目。
“ 聖薩爾瓦多 教堂”邊上的Karlova街人,人稱“查理街”。街上人頭攢動,餐館林立,商店密佈,是通往老城廣場的重要 通道 。每天都熱鬧到深夜。
↑查理大橋 從塔頂往南望去,一片令人目酣神醉的金色綿延至天邊,綿延至天邊的紅色屋頂似乎把雲都染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