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紀念】Lynn親子游--坐著歐鐵游歐洲之布拉格篇
↑老城廣場 天文鐘下方是日曆表盤,計算月份和天數。鐘面的正中的 布拉格 老城徽是固定的圓盤,向外第一圈是12星座,第二圈是12個月代表的景象,再外圈代表了古老傳統的月曆標識。由365格組成,代表365天,每格分為四份。在 捷克 ,每一天都特定的稱謂,所以這個表盤每天旋轉一格,一年旋轉一周。 ↑老城廣場 我們從塔樓上下來後就加入到樓下圍聚的人群中,翹首以盼10點鐘的天文鐘的人偶秀,隨著右側的死神拉動鐘繩,在響起的鐘聲里,天文鐘上面的兩個小窗打開了,耶穌的十二門徒,左右各六個分別在窗口現身。然後小窗關上,天文鐘開始報時。圍觀的人群報之以掌聲和歡呼,我看到一片手機的光影在眼前晃動。還有情侶在接吻。 ↑老城廣場 在兩個窗子現身的耶穌十二門徒。
忽然覺得時間真是奇妙的東西。每一次鐘響都是在提醒生命苦短,那個敲鐘的死神不就是一個暗示嗎?但是人們還是歡樂聚集著,因為他們信仰的宗教告訴他們,死亡的鐘聲不會讓人絕望,還有美好的期盼。所以打開的窗戶里出現的是耶穌的十二門徒。 ↑老城廣場 看完了天文鐘的整點報時,圍觀的人群心滿意足地散去,繼續著歡樂的夜生活。
看來是領會到了“人生苦短,須知盡歡”的“深刻”含義了 。
給大家一個20年天文鐘600周年慶典極其精彩的聲光秀的視頻連接,看了絕對不會失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wOTM2MjMy.html
↑老城廣場 噠噠的馬蹄聲,和古老的鐘聲一樣,已經成為穿越老城歷史的永不消失的聲音。 ↑老城廣場 我們往老城廣場走去,遠遠可以看到胡斯紀念碑沉默地聳立在舊城廣場的中心。
沒有聚光燈打在他身上,但是,他的身影似要戳破黑暗。
揚·胡斯是 捷克 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愛國者、 布拉格 查理大學( 中歐 最古老的大學,建於1348年)的首任校長。他改革和簡化了 捷克 語語法,主張高校用捷語教學。由於胡斯翻譯 捷克 文聖經,主張反對日耳曼化、教權專制、反對教宗發行銷售“贖罪券”等腐敗現象(贖罪券據說是如今金融債券的最早起源),與 羅馬 天主教會針鋒相對,因而被 羅馬 教皇處以火刑。胡斯對於 歐洲 宗教的影響極為深遠,被馬丁·路德視為宗教改革的精神領袖。 1915年,為紀念查理大學校長胡斯誕辰500周年,在廣場上立起了敬獻給他的青銅紀念碑“真理終將勝利”。紀念碑展示了兩群人:胡斯的雕像強調了他為國家奉獻了自我,一個年輕母親代表著國家的重生。(圖片引自網絡) ↑老城廣場 從廣場上看天文鐘的塔樓,可以發現,其右側的樓房似乎與它有些不夠協調,這是有典故的,19世紀時,它的北面又增加了一個新哥特式的新翼。可是不幸的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天,市政廳東翼和北翼被納粹 德國 軍隊嚴重損毀,同時摧毀的還有重要的檔案資料。因此現在看來,它像是幾個建築物連接在一起,而沒有整體性。實際上,右側那座看起來較新的四層獨棟是被毀的舊樓房的殘餘。 這張珍貴的圖片是掃描自我的學生楚夕於2011送給我的一本對比 布拉格 今昔的攝影圖冊。從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天文鐘塔樓的北翼被毀前的模樣。愚蠢的納粹 德國 在二戰中毀滅了別人的國家,最終也引火燒身。我後來從 布拉格 乘火車去 柏林 ,途徑 德國 德累斯頓 ,那是一座二戰中被盟軍轟炸機徹底摧毀的文化寶庫。 德國 人戰後一直修複這座城市至今,看了讓人心情極其複雜。
↑老城廣場 席地而坐休息一下。雖然奔波了一天腿腳酸軟,但臉上沒有疲憊,只有笑容。其實,更想在廣場好好躺著,背靠著大地,看星移斗轉。儘管這片土地曾流淌鮮血,飽受蹂躪,但是 布拉格 人告訴我們的更多的還是快樂而非憂傷。當然,當我們行走在黑暗中時,還是能嗅到一絲歷史的沉重氣息。
↑老城廣場 提著煤油燈的黑衣黑帽的導游,如同中世紀的鬼魂,領著表情萌“蠢”又略帶驚恐的游人穿梭於 布拉格 的神鬼傳說中,用各種真假難辨的奇聞異事為游人們今晚要做的噩夢添油加醋。 ↑老城廣場 我們繞著 泰恩教堂 旁邊的窄巷走了一圈,這裡燈光昏黃,行人寥寥,
與僅僅五十米開外的老城廣場的氣氛迥然相異。
當遠離喧囂,沒入昏暗, 布拉格 特有的一種憂郁的氣質還是會從屋頂,從牆角,從窗臺慢慢地長出來,
把觸鬚伸向經過的你,侵襲著你的感官,讓你莫名有些孤獨和失落。 ↑老城廣場 夜深了,在幽深彎曲的巷子里也不想走得太遠。
雖然知道火藥塔—— 布拉格 的老城門就在過了 泰恩教堂 不到300米處。但還是放棄了。
給女兒買了一個冰淇淋,走回老城廣場的燈光和喧鬧中,抱著明亮街燈下的嚇人玩意兒半驚半喜一下,
感受人氣的溫暖和歡樂吧。 ↑老城廣場 老城廣場,愈夜愈熱情,廣場邊的露天餐館如同街頭表演的舞臺,走了一波對酒當歌的“演員”,再來一撥借酒助興的“藝人”。大家不在乎有沒有觀眾,用各種語言無拘無束地談天說地,盡情展現 。被火與燈照亮的微醺的臉上是“生活在此處”的滿足和興奮。
布拉格 ,就是這樣一座光影如畫而氣質神秘、略有鬼氣又充滿人氣、讓你孤獨但不會寂寞的城市。多年後我重溫電影《 布拉格 之戀》,在片中聽到了 捷克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歌手瑪爾塔翻唱的披頭士的經典歌曲,裡面有一種想要掙脫束縛的爆發力,很震撼。歌曲的頭兩句歌詞,雖然已經耳熟能詳,但還是擊中了我。”Hey, Jude. Don't make it bad.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是的,能把一首悲傷的歌唱得更加快樂的民族莫過於 捷克 民族。
實際上,捷語版的歌詞全改了,變成了兩個少女的對話:“嘿,裘德,甜言蜜語雖然動聽,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所有押韻的歌詞背後,都有弦外之音在對我們傾訴。人生多美好,人生多殘酷,可是裘德,要相信它,人生給我們帶來創痛,或在我們傷口撒鹽,或毒打我們直到棒斷,人生玩弄我們,但請不要傷悲……”
“人生玩弄我們,但請不要傷悲“。儘管經歷了黑暗帶來的痛苦,但是 布拉格 人乃至整個 捷克 民族學會了苦中作樂,學會瞭如何與黑暗共舞,並且最終自由地享受著上天賜予的最美麗的陽光。 最後,用一張我們在 布拉格 買的中文版 捷克 地圖的掃描版來致敬 布拉格 ,因為太喜歡這張地圖了,還托了後來也去了 布拉格 的朋友“再買了一張。 再見,布拉格與一座城市的相遇和告別總是在精心的計劃中。我們不會與她不期而遇,也不會和她不告而別。
在離開 布拉格 的那天早上,女兒坐在街邊的行李箱上,依依不捨。
布拉格 的夕陽、波光和燈影還在她的眼裡閃爍, 布拉格 的濤聲、鐘鳴和琴瑟還在她的耳際迴響。 與一座城市的對望和相談總是在有心的醞釀中。我們不會視而不見,也不會聽而不聞。
滿是帝國遺風和歲月遺珍的城市風貌,和有軌電車輪軌的低沉而有規律的撞擊聲,
讓我們能夠在伏爾 塔瓦 河畔的舊夢中行行復行行,掀起重重的歷史帷幔,嗅到舊日繁花的芬芳。 “No school, no life."(沒有教育,就沒有生活。),
在前往中央車站的街頭,我們看到這樣的字眼。深有感觸。
沒有深厚和多樣的文化底蘊,這座城的生活怎能有如此的氣質和魅力。
只可惜“向來緣淺,奈何情深。”, 我們愛上她的時候,就是告別她的時刻。 街頭的海報上的字昭示著 布拉格 人的精神。“With unarmed forces."(以手無寸鐵的力量)。
1968年的 “ 布拉格 之春”中, 布拉格 人除了燒坦克之外,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方式對付侵略者,他們換掉所有大街的名字並撤掉自己的門牌號,使入侵的蘇軍在 布拉格 找不著北。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中 , 布拉格 人走上街頭,搖著自己的鑰匙向政府示威,沒有流一滴血地實現了改朝換代。“以笑話,而不是劍,向獨裁者昭示著他們的優雅。”正是千百年來 布拉格 人笑看風雲變幻的哲學。
布拉格 中央車站的圓頂大廳。雕花欄桿所在的二樓是個咖啡館。
這座建於1901-1909年間的火車站很漂亮,但是已經沒有時間去逛了。 之前心心念念地想在 布拉格 騎一回單車,連微信名都叫“ 布拉格 單車“,在酒店也拿了一堆的各式單車騎行俱樂部的廣告,但是看到老城狹窄的車道和起伏不平的小方石路,比較擔心女兒的安全,加之 布拉格 的景點還沒逛完,就放棄了這一想法。在車站候車時,看到一對 荷蘭 情侶騎行用的單車,就借過來拍了張照片。算是不浪得” 布拉格 單車“這個虛名吧 。 這漢子太有喜感了,他正獃獃地看著一隊鼓著掌,唱著歌似乎是信奉什麼 印度 宗教的歡樂男女一路喧鬧地穿過車站大廳。那副抱著西瓜的萌樣,讓我仿佛回到 中國 的火車站。那兒遍地都是抱著、拿著和啃著零食的人們,在 歐洲 這是第一次見到,好親切啊 。 站臺上美麗性感的候車少女。 忘了點點同學為什麼這麼開心了,不過我可以肯定的是:她在 布拉格 過得最舒服,因為,不用趕地鐵、搭公交,起早摸黑地趕路。隨便走走,該看的就都看了。 我們購買的 歐洲 通票被強制購買一等車廂,所以一路上體驗了各國火車的一等座。 喜歡車廂內乾凈和安靜的氣氛。大家可以靜下心來收拾一下心情,回味既往的旅程,憧憬美好的遠方。 從 布拉格 中央車站出發的人們,許多都是背包客。我們乘坐的往 德國 的列車上擠滿了這樣的旅客。
歐洲 鐵道旅行的又一站開始了。我們始終對前路充滿期待。
再見, 布拉格 。
忽然覺得時間真是奇妙的東西。每一次鐘響都是在提醒生命苦短,那個敲鐘的死神不就是一個暗示嗎?但是人們還是歡樂聚集著,因為他們信仰的宗教告訴他們,死亡的鐘聲不會讓人絕望,還有美好的期盼。所以打開的窗戶里出現的是耶穌的十二門徒。 ↑老城廣場 看完了天文鐘的整點報時,圍觀的人群心滿意足地散去,繼續著歡樂的夜生活。
看來是領會到了“人生苦短,須知盡歡”的“深刻”含義了 。
給大家一個20年天文鐘600周年慶典極其精彩的聲光秀的視頻連接,看了絕對不會失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wOTM2MjMy.html
↑老城廣場 噠噠的馬蹄聲,和古老的鐘聲一樣,已經成為穿越老城歷史的永不消失的聲音。 ↑老城廣場 我們往老城廣場走去,遠遠可以看到胡斯紀念碑沉默地聳立在舊城廣場的中心。
沒有聚光燈打在他身上,但是,他的身影似要戳破黑暗。
揚·胡斯是 捷克 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愛國者、 布拉格 查理大學( 中歐 最古老的大學,建於1348年)的首任校長。他改革和簡化了 捷克 語語法,主張高校用捷語教學。由於胡斯翻譯 捷克 文聖經,主張反對日耳曼化、教權專制、反對教宗發行銷售“贖罪券”等腐敗現象(贖罪券據說是如今金融債券的最早起源),與 羅馬 天主教會針鋒相對,因而被 羅馬 教皇處以火刑。胡斯對於 歐洲 宗教的影響極為深遠,被馬丁·路德視為宗教改革的精神領袖。 1915年,為紀念查理大學校長胡斯誕辰500周年,在廣場上立起了敬獻給他的青銅紀念碑“真理終將勝利”。紀念碑展示了兩群人:胡斯的雕像強調了他為國家奉獻了自我,一個年輕母親代表著國家的重生。(圖片引自網絡) ↑老城廣場 從廣場上看天文鐘的塔樓,可以發現,其右側的樓房似乎與它有些不夠協調,這是有典故的,19世紀時,它的北面又增加了一個新哥特式的新翼。可是不幸的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天,市政廳東翼和北翼被納粹 德國 軍隊嚴重損毀,同時摧毀的還有重要的檔案資料。因此現在看來,它像是幾個建築物連接在一起,而沒有整體性。實際上,右側那座看起來較新的四層獨棟是被毀的舊樓房的殘餘。 這張珍貴的圖片是掃描自我的學生楚夕於2011送給我的一本對比 布拉格 今昔的攝影圖冊。從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天文鐘塔樓的北翼被毀前的模樣。愚蠢的納粹 德國 在二戰中毀滅了別人的國家,最終也引火燒身。我後來從 布拉格 乘火車去 柏林 ,途徑 德國 德累斯頓 ,那是一座二戰中被盟軍轟炸機徹底摧毀的文化寶庫。 德國 人戰後一直修複這座城市至今,看了讓人心情極其複雜。
↑老城廣場 席地而坐休息一下。雖然奔波了一天腿腳酸軟,但臉上沒有疲憊,只有笑容。其實,更想在廣場好好躺著,背靠著大地,看星移斗轉。儘管這片土地曾流淌鮮血,飽受蹂躪,但是 布拉格 人告訴我們的更多的還是快樂而非憂傷。當然,當我們行走在黑暗中時,還是能嗅到一絲歷史的沉重氣息。
↑老城廣場 提著煤油燈的黑衣黑帽的導游,如同中世紀的鬼魂,領著表情萌“蠢”又略帶驚恐的游人穿梭於 布拉格 的神鬼傳說中,用各種真假難辨的奇聞異事為游人們今晚要做的噩夢添油加醋。 ↑老城廣場 我們繞著 泰恩教堂 旁邊的窄巷走了一圈,這裡燈光昏黃,行人寥寥,
與僅僅五十米開外的老城廣場的氣氛迥然相異。
當遠離喧囂,沒入昏暗, 布拉格 特有的一種憂郁的氣質還是會從屋頂,從牆角,從窗臺慢慢地長出來,
把觸鬚伸向經過的你,侵襲著你的感官,讓你莫名有些孤獨和失落。 ↑老城廣場 夜深了,在幽深彎曲的巷子里也不想走得太遠。
雖然知道火藥塔—— 布拉格 的老城門就在過了 泰恩教堂 不到300米處。但還是放棄了。
給女兒買了一個冰淇淋,走回老城廣場的燈光和喧鬧中,抱著明亮街燈下的嚇人玩意兒半驚半喜一下,
感受人氣的溫暖和歡樂吧。 ↑老城廣場 老城廣場,愈夜愈熱情,廣場邊的露天餐館如同街頭表演的舞臺,走了一波對酒當歌的“演員”,再來一撥借酒助興的“藝人”。大家不在乎有沒有觀眾,用各種語言無拘無束地談天說地,盡情展現 。被火與燈照亮的微醺的臉上是“生活在此處”的滿足和興奮。
布拉格 ,就是這樣一座光影如畫而氣質神秘、略有鬼氣又充滿人氣、讓你孤獨但不會寂寞的城市。多年後我重溫電影《 布拉格 之戀》,在片中聽到了 捷克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歌手瑪爾塔翻唱的披頭士的經典歌曲,裡面有一種想要掙脫束縛的爆發力,很震撼。歌曲的頭兩句歌詞,雖然已經耳熟能詳,但還是擊中了我。”Hey, Jude. Don't make it bad.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是的,能把一首悲傷的歌唱得更加快樂的民族莫過於 捷克 民族。
實際上,捷語版的歌詞全改了,變成了兩個少女的對話:“嘿,裘德,甜言蜜語雖然動聽,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所有押韻的歌詞背後,都有弦外之音在對我們傾訴。人生多美好,人生多殘酷,可是裘德,要相信它,人生給我們帶來創痛,或在我們傷口撒鹽,或毒打我們直到棒斷,人生玩弄我們,但請不要傷悲……”
“人生玩弄我們,但請不要傷悲“。儘管經歷了黑暗帶來的痛苦,但是 布拉格 人乃至整個 捷克 民族學會了苦中作樂,學會瞭如何與黑暗共舞,並且最終自由地享受著上天賜予的最美麗的陽光。 最後,用一張我們在 布拉格 買的中文版 捷克 地圖的掃描版來致敬 布拉格 ,因為太喜歡這張地圖了,還托了後來也去了 布拉格 的朋友“再買了一張。 再見,布拉格與一座城市的相遇和告別總是在精心的計劃中。我們不會與她不期而遇,也不會和她不告而別。
在離開 布拉格 的那天早上,女兒坐在街邊的行李箱上,依依不捨。
布拉格 的夕陽、波光和燈影還在她的眼裡閃爍, 布拉格 的濤聲、鐘鳴和琴瑟還在她的耳際迴響。 與一座城市的對望和相談總是在有心的醞釀中。我們不會視而不見,也不會聽而不聞。
滿是帝國遺風和歲月遺珍的城市風貌,和有軌電車輪軌的低沉而有規律的撞擊聲,
讓我們能夠在伏爾 塔瓦 河畔的舊夢中行行復行行,掀起重重的歷史帷幔,嗅到舊日繁花的芬芳。 “No school, no life."(沒有教育,就沒有生活。),
在前往中央車站的街頭,我們看到這樣的字眼。深有感觸。
沒有深厚和多樣的文化底蘊,這座城的生活怎能有如此的氣質和魅力。
只可惜“向來緣淺,奈何情深。”, 我們愛上她的時候,就是告別她的時刻。 街頭的海報上的字昭示著 布拉格 人的精神。“With unarmed forces."(以手無寸鐵的力量)。
1968年的 “ 布拉格 之春”中, 布拉格 人除了燒坦克之外,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方式對付侵略者,他們換掉所有大街的名字並撤掉自己的門牌號,使入侵的蘇軍在 布拉格 找不著北。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中 , 布拉格 人走上街頭,搖著自己的鑰匙向政府示威,沒有流一滴血地實現了改朝換代。“以笑話,而不是劍,向獨裁者昭示著他們的優雅。”正是千百年來 布拉格 人笑看風雲變幻的哲學。
布拉格 中央車站的圓頂大廳。雕花欄桿所在的二樓是個咖啡館。
這座建於1901-1909年間的火車站很漂亮,但是已經沒有時間去逛了。 之前心心念念地想在 布拉格 騎一回單車,連微信名都叫“ 布拉格 單車“,在酒店也拿了一堆的各式單車騎行俱樂部的廣告,但是看到老城狹窄的車道和起伏不平的小方石路,比較擔心女兒的安全,加之 布拉格 的景點還沒逛完,就放棄了這一想法。在車站候車時,看到一對 荷蘭 情侶騎行用的單車,就借過來拍了張照片。算是不浪得” 布拉格 單車“這個虛名吧 。 這漢子太有喜感了,他正獃獃地看著一隊鼓著掌,唱著歌似乎是信奉什麼 印度 宗教的歡樂男女一路喧鬧地穿過車站大廳。那副抱著西瓜的萌樣,讓我仿佛回到 中國 的火車站。那兒遍地都是抱著、拿著和啃著零食的人們,在 歐洲 這是第一次見到,好親切啊 。 站臺上美麗性感的候車少女。 忘了點點同學為什麼這麼開心了,不過我可以肯定的是:她在 布拉格 過得最舒服,因為,不用趕地鐵、搭公交,起早摸黑地趕路。隨便走走,該看的就都看了。 我們購買的 歐洲 通票被強制購買一等車廂,所以一路上體驗了各國火車的一等座。 喜歡車廂內乾凈和安靜的氣氛。大家可以靜下心來收拾一下心情,回味既往的旅程,憧憬美好的遠方。 從 布拉格 中央車站出發的人們,許多都是背包客。我們乘坐的往 德國 的列車上擠滿了這樣的旅客。
歐洲 鐵道旅行的又一站開始了。我們始終對前路充滿期待。
再見, 布拉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