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西安,神都洛陽(早秋,西安洛陽+河南省博,溯尋歷史之旅)
繼續南行,是供奉觀音 菩薩 的白衣閣。 小雁塔前,樹立著刻有當時捐助建塔的人名字的功德碑,包括籍貫和捐贈額都有註明。看到最多的有捐了二百兩的,當時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四千塊左右的購買力,二百兩就是八十多萬,土豪我們做盆友。 小雁塔為方形密檐式磚塔,每層遞次而上,逐層內收,形成秀麗舒暢的輪廓。塔門框用青石砌成,門楣上用線刻法雕刻出供養天人圖和蔓草花紋的圖案,極其精美。同是密檐式磚塔,大雁塔重在直線美,小雁塔重在曲線美,顏值更高。 小雁塔是一座殘塔,初建時為15級,明嘉靖三十四年 陝西 關中大地震,塔頂震坍,塔身破裂,剩下13級。
它昔日的美貌,只能從 大理 崇聖寺千尋塔身上重溫了。 小雁塔南是薦福寺的藏經樓和大雄寶殿,都很具古韻。
薦福寺創建於唐代文明元年,是李旦為其父唐高宗去世百日“獻福”而建立的佛院,名獻福寺,天授元年改名為薦福寺。
比起大慈恩寺,薦福寺算得上真正有著寺廟的清幽與靜謐的一個地方。 繼續南行,可見金代鐵鐘和鐘樓。清代時,每天清晨薦福寺的僧人會定時敲鐘,清脆悠揚的鐘聲響徹 西安 古城上空,數十里可聞,把人帶到空靈悠遠的境地。因此“雁塔晨鐘”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 這座金代明昌三年鑄造的鐵鐘重10噸,鐘鈕為雙獬豸造型,鐘上有銘文千字。首款鑄有“皇帝萬歲,臣佐千秋,國泰民安,法輪常轉”16個字。 再往南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築,重檐間懸掛“敕賜薦福寺”的木製匾額,名慈氏閣,“慈氏”在 印度 古梵文里是“ 彌勒 ”的意譯,慈氏閣是供奉 彌勒 的場所。 慈氏閣南是南山門、金剛殿遺址和天王殿遺址,最南面是薦福寺的南門。 自小雁塔頂端毀於地震,出於某種原因一直沒有重新修複,只是保留原本的樣貌。
沒有事物可以永恆,雖然小雁塔經歷史的洗禮,沒有了過去的作用,但依舊見證了歷史。 📍西安博物院西安 博物院在小雁塔的西側,主體建築是張錦秋院士設計的。張錦秋院士師從梁思成,作為 中國 建築 西北 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她在 西安 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包括 西安 博物院、 陝西 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華清宮唐代御湯遺址博物館、鐘鼓樓廣場、青龍寺空海紀念碑院、法門寺博物館珍寶閣、慈恩寺玄奘紀念院等等,許多的 西安 地標建築背後都有她的身影。 西安 博物院雖然是一個市級博物館,與國家級博物館陝歷博存在級別上的差異,但卻是瞭解 西安 這個城市最好的媒介。
西安 博物院共有三個展廳,收藏文物13餘萬件。
通過主題陳列“古都 西安 ”,可以瞭解到 西安 千年的建都歷史和都城發展史。院內還有從 周至 明清時期 西安 城的“城郭模型”,展示歷代都城的規模佈局和當時的生活狀況。 應該說小雁塔就是 西安 博物院最大的文物了,博物院前身就是為了保護小雁塔而建的保護所,其標誌也正是小雁塔的造型。 除了小雁塔以外,以下三個也算得上鎮館之寶👇
㊙️開皇四年董欽造鎏金彌陀佛像
1974年出士於 陝西 省 西安 市南郊,高41釐米,通體鎏金。 ㊙️秦代玉高足杯
1976年 陝西 省 西安 市東張村秦阿房宮遺址出土,杯原來是青玉材質,因埋在地下,現在呈焦黃色。器形規整、雕琢精細,氣派、莊重,是秦代玉器中的精品。 另有一個西漢的高足玉杯,看上去就不如這個高貴。 ㊙️唐代三彩騰空馬
西安 西郊出土,馬全身赭黃色,間白斑紋,鬃、尾、蹄、人足都是白色,轡、鞍、韉藍色,鞍騎一身著藍色長袍的胡人,動感十足。 以下亂入👇
這個西漢時期的翼人總有一點穿越的感覺,翼人的造型自古就有,也是寄托了古人希望超越自然現實,追求自身本能突破的想象。不管怎麼樣,還是有點細思極恐。 看這個三彩馬的時候碰到一位老先生,跟我們講了一些唐三彩和五花馬的知識。
三彩並不是三種顏色,而是很多顏色的意思。至於五花馬,唐時常把馬的鬃毛剪成花瓣形狀,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馬,剪成五瓣的叫五花馬,後來五花馬演化為一般良驥的泛稱。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它昔日的美貌,只能從 大理 崇聖寺千尋塔身上重溫了。 小雁塔南是薦福寺的藏經樓和大雄寶殿,都很具古韻。
薦福寺創建於唐代文明元年,是李旦為其父唐高宗去世百日“獻福”而建立的佛院,名獻福寺,天授元年改名為薦福寺。
比起大慈恩寺,薦福寺算得上真正有著寺廟的清幽與靜謐的一個地方。 繼續南行,可見金代鐵鐘和鐘樓。清代時,每天清晨薦福寺的僧人會定時敲鐘,清脆悠揚的鐘聲響徹 西安 古城上空,數十里可聞,把人帶到空靈悠遠的境地。因此“雁塔晨鐘”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 這座金代明昌三年鑄造的鐵鐘重10噸,鐘鈕為雙獬豸造型,鐘上有銘文千字。首款鑄有“皇帝萬歲,臣佐千秋,國泰民安,法輪常轉”16個字。 再往南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築,重檐間懸掛“敕賜薦福寺”的木製匾額,名慈氏閣,“慈氏”在 印度 古梵文里是“ 彌勒 ”的意譯,慈氏閣是供奉 彌勒 的場所。 慈氏閣南是南山門、金剛殿遺址和天王殿遺址,最南面是薦福寺的南門。 自小雁塔頂端毀於地震,出於某種原因一直沒有重新修複,只是保留原本的樣貌。
沒有事物可以永恆,雖然小雁塔經歷史的洗禮,沒有了過去的作用,但依舊見證了歷史。 📍西安博物院西安 博物院在小雁塔的西側,主體建築是張錦秋院士設計的。張錦秋院士師從梁思成,作為 中國 建築 西北 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她在 西安 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包括 西安 博物院、 陝西 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華清宮唐代御湯遺址博物館、鐘鼓樓廣場、青龍寺空海紀念碑院、法門寺博物館珍寶閣、慈恩寺玄奘紀念院等等,許多的 西安 地標建築背後都有她的身影。 西安 博物院雖然是一個市級博物館,與國家級博物館陝歷博存在級別上的差異,但卻是瞭解 西安 這個城市最好的媒介。
西安 博物院共有三個展廳,收藏文物13餘萬件。
通過主題陳列“古都 西安 ”,可以瞭解到 西安 千年的建都歷史和都城發展史。院內還有從 周至 明清時期 西安 城的“城郭模型”,展示歷代都城的規模佈局和當時的生活狀況。 應該說小雁塔就是 西安 博物院最大的文物了,博物院前身就是為了保護小雁塔而建的保護所,其標誌也正是小雁塔的造型。 除了小雁塔以外,以下三個也算得上鎮館之寶👇
㊙️開皇四年董欽造鎏金彌陀佛像
1974年出士於 陝西 省 西安 市南郊,高41釐米,通體鎏金。 ㊙️秦代玉高足杯
1976年 陝西 省 西安 市東張村秦阿房宮遺址出土,杯原來是青玉材質,因埋在地下,現在呈焦黃色。器形規整、雕琢精細,氣派、莊重,是秦代玉器中的精品。 另有一個西漢的高足玉杯,看上去就不如這個高貴。 ㊙️唐代三彩騰空馬
西安 西郊出土,馬全身赭黃色,間白斑紋,鬃、尾、蹄、人足都是白色,轡、鞍、韉藍色,鞍騎一身著藍色長袍的胡人,動感十足。 以下亂入👇
這個西漢時期的翼人總有一點穿越的感覺,翼人的造型自古就有,也是寄托了古人希望超越自然現實,追求自身本能突破的想象。不管怎麼樣,還是有點細思極恐。 看這個三彩馬的時候碰到一位老先生,跟我們講了一些唐三彩和五花馬的知識。
三彩並不是三種顏色,而是很多顏色的意思。至於五花馬,唐時常把馬的鬃毛剪成花瓣形狀,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馬,剪成五瓣的叫五花馬,後來五花馬演化為一般良驥的泛稱。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